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单纯疱疹病毒(HSV)可分为Ⅰ型(HSV一Ⅰ)和Ⅱ型(HSV一Ⅱ),生殖器疱疹主要由HSV一Ⅱ引起,也可由HSV一Ⅰ或HSV一Ⅱ混合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2.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一种性传播疾病。HSV分为两型(HSV—Ⅰ型和HSV—Ⅱ型),多数生殖器疱疹是由HSV—Ⅱ型引起。为了了解生殖器疱疹的感染情况,我们对疑似生殖器疱疹患者进行了HSV—Ⅱ型抗体的检测,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中药抗单纯疱疹病毒的实验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是人类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感染部位广泛,常发于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据文献报道,美国生殖器HSV-2感染大约有2540万人,加上HSV-1引起的生殖器疱疹合计人数达3100万。近年来HSV感染发病率急剧增高,已成为最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4.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慢性、易复发、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STD)。临床表现为外生殖器或肛门部位的群集或散在小水疱、糜烂、溃疡等。属中医"热疮"、"阴疮"、"疳疮"等范畴。近年来,中医治疗GH取得一定成果,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生殖器疱疹(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复发率高,反复发作易使患者陷入抑郁,增加艾滋病毒(HIV)感染的危险性,影响公共卫生安全,因而探讨其复发因素、寻找更好的预防复发的医学措施成为医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近年来中、西医学对生殖器疱疹复发的干预与治疗措施所作的努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生殖器疱疹(Genif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HSV-2是其主要病原体。我们运用中药“疱清洗剂”熏洗联合阿昔洛韦片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朱慧婷  张达坤 《中医杂志》2011,52(9):793-794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1]。复发性生殖器疱疹是在原发感染后1~4个月后再次出现症状。表现为反复发作,局部有轻微疼痛、烧灼感,  相似文献   

8.
生殖器疱疹 (GH)是由单纯疱疹病毒 (HS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性传播性疾病 (STD) ,HSV- 是其主要病原体。临床主要表现为生殖器皮肤粘膜炎症、水疱、溃疡、辣痛等。属祖国医学“热疮”、“阴疮”、“疳疮”范畴。该病不仅表现为生殖器炎性病变 ,还可诱发宫颈癌、阴茎癌和前列腺癌等生殖器恶性病变 ,孕妇可致流产、早产、死胎及新生儿感染〔1〕。目前在西方国家 ,生殖器疱疹是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而居第三位的性传播性疾病 〔2〕。而在我国 ,该病发病率也不断上升。西医目前仍未有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随着中医对本病的深入研…  相似文献   

9.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及其规范化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李建新 《河北中医》2011,33(1):131-132
生殖器疱疹(gentital herpes,GH)是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慢性、易复发、难治愈的性传播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关系到宫颈癌病因及新生儿疱疹病的传染源,给个人、家庭、  相似文献   

10.
生殖器疱疹 (GH)是由 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 - )或 型单纯疱疹病毒 (HSV- )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粘膜所引起的急性生殖器感染 ,易复发 ,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STD)之一。与其它生殖器溃疡性疾病一样 ,增加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 IV)感染的危险性。近十余年来 ,生殖器疱疹 (GH)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急剧增高 ,已成为最流行的性传播疾病之一 ,甚至成为不少国家和地区生殖器溃疡的首要病因。目前 ,在西方国家 ,生殖器疱疹的发生、复发及产生的各种并发症严重危害人类公共卫生健康。真菌性阴道炎为妇科常见多发病 ,研制治疗药物具有重要…  相似文献   

11.
<正>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泌尿生殖器及肛门皮肤黏膜而引起的一种炎症性、复发性疾病,是一种较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中复发性生殖器疱疹(GH)多见于HSV-2感染者,首次复发多见于原发性感染后1~4个月,常有诱因,90%的患者常有前驱症状[1]。本病的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趋势,已成为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同时又可以增加发生艾滋病的危险性[2]。目前治疗主要是疱疹发作时予以阿昔洛韦或伐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尚  相似文献   

12.
余德华 《光明中医》2009,24(6):1161-1162
生殖器疱疹(genital herpes,GH)是主要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引起的性传播病.其发病率仅次于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为常见性传播病之一.本病发病率高,可通过胎盘及产道感染新生儿,导致流产及新生儿死亡,与宫颈癌的发生也有关,危害较大,又无特效疗法,已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以来,我们在护理工作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生殖器疱疹108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开展孕妇及其新生儿生殖器单纯疱疹病毒(HSV)–2感染状况研究,解析感染激活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罗定市红十字会医院妇产科分娩的孕妇及新生儿共92对,采集孕妇血与新生儿脐带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进行HSV–2血清抗体检测,进行结果综合分析。结果:孕妇与新生儿HSV–2感染率分别为8.70%及5.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受教育程度与孕妇及新生儿免疫球蛋白(Ig)M抗体阳性率有关。怀孕胎次3次孕妇组感染相度危险度(RR)显著高于1、2胎组,其新生儿HSV–2感染率为22.22%。有流产史和不良生产史孕妇IgM阳性率较生产史正常或无生产史者RR明显增高。未发现孕妇年龄、职业与初潮年龄与IgM抗体阳性率相关。根据母婴间血清IgM分布相关分析,两者HSV–2感染的相关系数为0.94。结论:提示HSV–2存在母婴垂直传染,提前开展干预措施,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性HSV–2感染率,降低出生缺陷率。  相似文献   

14.
生殖器疱疹(GH)是单纯疱疹病毒通过性接触发生的皮肤、黏膜感染。属中医“热疮”、“疳疮”范畴。近年来GH,尤其是复发性GH(RGH)的患病率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均快速增加。RGH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而且HSV—Ⅱ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还能激活HIV复制,增加HIV感染几率,因此RGH已是世界共同面临的人类健康问题。西医在控制其复发尚未取得满意的效果,近年来中医对本病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尖锐湿疣、病毒性疱疹是四大类性病之中最难治的两类,二者都由不洁性交或间接感染而引起。其中尖锐湿疣是人类生殖细胞感染病毒,即人类乳头瘤毒(HPV)在生殖器表皮形成大小不等的针尖大、绿豆大、菜花状、鸡冠状、乳头状的赘生肉粒。男性发于阴茎、系带、冠状沟、包皮、大腿根部、肛门、肛周等;女性则多见于大小阴唇、阴道口、阴道壁、处女膜、宫颈及肛周等部位。初发时呈细小淡红色丘疹,尔后逐渐增多增大,互相融合重迭,表面柔软不平,患者自觉痛痒或无痒,传染性极强,可破坏生殖器正常组织。而病毒性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型(HSV)所致,也可…  相似文献   

16.
生殖器疱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热疮范畴。男子常发生在阴茎、包皮、龟头、冠状沟等处;女子可发生在阴唇、阴蒂或子宫颈口;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疱疹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7.
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Ⅱ(HSV-Ⅱ)感染生殖器部位皮肤黏膜所引起的炎症、水疮、溃疡性疾病,是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STD)之一.该病危害严重,复发率高,在女性可引起不孕、流产或新生儿死亡.  相似文献   

18.
生殖器疱疹的辨证施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器疱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是近年来欧美国家广泛流行的一种性传播疾病。生殖器疱疹是一种病毒性皮肤病,属于中医热疮范畴。男子常发生在阴茎、包皮、龟头、冠状沟等处;女子可发生在阴唇、阴蒂或子宫颈口;现代医学认为,生殖器疱疹由单纯性疱疹病毒感染所致。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发生率不断上升,孕妇感染HSV后可导致流产、早产、胎儿先天异常和新生儿疾病等,对人类优生优育具有较大影响.母婴间HSV感染问题已成为围生医学的重要课题.因此,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单纯疱疹病毒感染者24例,并与阿昔洛韦治疗的20例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浅谈中药熏洗法在治疗生殖器疱疹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器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病毒性传染性疾病.由于其高发病率与危害的严重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类药物,但此类药物在杀伤病毒的同时,往往亦使得宿主细胞的正常结构受损,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性,并且不能控制病毒的潜伏感染及其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