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陈小冰 《海南医学》2014,(12):1756-1758
目的:探讨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3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嗜肺军团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嗜肺军团菌感染患儿34例(对照组),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16例(观察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合感染多见于城镇的学龄前儿童。在临床表现方面,观察组热峰高、热程长、肺部阳性体征、心率加快、颈部淋巴结肿大及肝脏增大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辅助检查方面,观察组胸片大片斑片影和胸腔积液,WBC增高、CRP增高,CK-MB增高、心电图阳性表现(包括心动过速/ST-T改变)、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肺部症状体征重、易合并肺外器官损害,应积极的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为临床防治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治疗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为降低小儿肺炎的病死率、窒息情况等奠定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按护理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研究组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治疗中为患儿提供周到、细心、体贴的护理,有助于降低该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前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嗜肺军团菌肺炎患儿30例作为此次的对照组,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30例作为此次的实验组,分析临床特征。结果实验组的咳嗽、高热、热程超过五天、肺部阳性、心率加快以及肝脏增大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呈现出差异性,P0.05。实验组胸部大片斑片影像与积液的发生率比对照组高,且心动过速的现象严重,肝功能异常问题发生率很高,相互之间的比较呈现出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小儿嗜肺军团菌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而言,与以往的嗜肺军团菌肺炎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应结合具体的状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维生素A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3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维生素A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67%(142/150),高于对照组的80.67%(121/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胸片阴影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采用维生素A辅助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缩短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效果优于单纯常规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儿童嗜肺军团菌(LP)肺炎合并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总结,为临床防治积累资料。方法收集该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95例LP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35例合并MP感染,对其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 LP与MP混合感染所致儿童肺炎多见于城镇学龄前期儿童。与LP肺炎组比较,混合感染组多表现为热峰高、热程长,出现肺部阳性体征、心率增快、颈淋巴结肿大和肝脏增大的发生例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辅助检查出现胸片大片斑片影及胸腔积液表现,出现白细胞(WBC)增高、C反应蛋白(CRP)增高、心电图阳性表现(心动过速/ST段和T波即ST-T改变)、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增高、肝功异常的例数显著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需治疗时间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LP肺炎合并MP感染可群体发病,常表现为肺部症状体征重、更易合并肺外多器官及多系统的损害。应积极开展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获得我国感染现状的可靠资料,从而为临床防治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6.
李长振  饶菁菁  黄永国  王蓉  孙红  艾洪武 《广东医学》2012,33(11):1571-1573
目的探讨军团菌肺炎患儿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确诊为军团菌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并与同期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肿瘤住院患儿比较治疗前后SF水平。结果军团菌肺炎组治疗前SF水平为(1 589.2±254.8)ng/mL,其与肿瘤组[(867.9±62.7)ng/mL]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病毒性肺炎组的SF水平为正常水平,支原体肺炎组有部分患儿呈轻度升高。军团菌肺炎组经治疗后患儿SF水平显著下降,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4个对照组SF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F水平显著升高对军团菌肺炎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SF水平高于正常值5~6倍时,军团菌肺炎的可能性较大。监测军团菌肺炎患儿治疗前后SF水平有助于病情判断,且对临床疗效有评价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支原体肺炎与其肺外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对2008年3月~4月收治的189例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IISA)检测,其中肺炎支原体测定为阳性的69例患儿设为观察组,阴性的120例患儿设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肺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浆膜腔积液、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肾损害、关节损害、脑损害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支原体感染可引发肺外多器官的损害,且与机体免疫功能有关,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8.
成智  曹静华  贺丰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4):33-34,37
目的了解单纯及混合其他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表现差异。方法选择52例单纯肺炎支原体肺炎及31例混合细菌感染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混合感染组平均热程、住院天数长于单纯感染组(均P<0.05);两组患儿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R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感染组患儿肺不张发生率增高(P<0.05),胸膜炎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儿临床表现存在一定差异,混合细菌感染是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情迁延、难愈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与红霉素治疗小儿肺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共7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红霉素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7%,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及体征的消退时间,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用于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能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加快患儿的康复进程,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该院收治的9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指标[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PEF)、潮气量(VT)]水平、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IFN-γ、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EF、VT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2.22%(3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可降低炎性指标水平,改善肺功能指标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效...  相似文献   

11.
刘璐  董淮富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0):1383-1387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实验室检查分析,以及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择92例KD患儿,其中患儿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观察组,无肺炎支原体感染分为对照组。对2组患儿进行血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以及降钙素原(PCT)、血红蛋白(Hb)、血清免疫球蛋白(Ig)及补体等的检测和分析。按照KD患儿有无冠状动脉病变分成冠状动脉病变组、非冠状动脉病变组,筛选出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92例KD患儿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者48例(52.2%)。观察组CRP、ESR、PCT、IgG以及C3均高于对照组(P<0.05~P<0.01)。性别、发热时间、Hb、ESR、肺炎支原体感染、丙种球蛋白无反应与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密切相关(P<0.05~P<0.0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发热时间≥7d(OR=3.229,P<0.01)、Hb<100g/L(OR=2.114, 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OR=3.356, P<0.01)、丙种球蛋白无反应(OR=3.655, P<0.01)。结论KD的诱因之一可能为肺炎支原体感染。KD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患儿的CRP、ESR、PCT、IgG以及C3呈正相关。发热时间≥7d、血红蛋白<100g/L、支原体感染及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是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病变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上述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桑菊饮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加减。观察两组患儿体征改善时间及临床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平均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咳嗽缓解时间均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桑菊饮加减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风热咳嗽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杨艳  张芳  孙之芹 《医学综述》2014,(2):354-356
目的分析与总结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临床对照研究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新沂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50例及同期细菌性肺炎患儿50例,分别列为支原体肺炎组和细菌性肺炎组。对两组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指标进行对比。主要包括住院时间、发热情况、高热比例、肺部症状体征等。结果支原体肺炎组高热>39℃患儿32例(64.0%),其比例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组的21例(42.0%);发热持续时间支原体肺炎组为(11.2±7.4)d,显著长于细菌性肺炎组的(6.4±2.8)d(t=5.15,P<0.05);两组患儿肺部体征比较,支原体肺炎组呼吸音减低的比例高于细菌性肺炎组,肺水泡音及干、湿啰音的发生率均低于细菌性肺炎组(χ2=19.22,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发生肺外并发症的比例显著高于细菌性肺炎组(60%vs 32%,χ2=20.12,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住院时间[737(16.2±6.2)d]显著长于细菌性肺炎组[437(16.2±6.2)d]显著长于细菌性肺炎组[416(9.2±2.4)d](t=7.16,P<0.01)。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高热多见,发热时间长,住院时间长,肺部症状多以阵发性、刺激性干咳为主,肺部体征不显著,多为呼吸音粗糙、减低,肺外并发症多见。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66-69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和红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治疗中的肺外并发症发生率对比研究。方法纳入本次总计32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确诊治疗的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听诊结果提示肺部存在湿啰音,均伴有咳嗽、发热和咳痰等症状,收集时间为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随机抛硬币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16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同时使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症状改善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90.63%,低于观察组的97.50%(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0%)高于观察组(5.63%)(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程度较轻,未出现严重反应影响继续用药,随访记录显示各项不良反应均于停药后消失;对照组患儿症状改善时间:咳嗽(4.63±0.68)d、发热(5.02±0.28)d和肺部湿啰音(7.89±1.39)d均长于观察组咳嗽(2.73±0.48)d、发热(3.12±0.68)d和肺部湿啰音(4.35±1.64)d(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总体效果优于使用红霉素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可促进患儿尽快康复,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免疫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1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1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予以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转移因子口服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68%(38/4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0%(30/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蛋白球G、免疫蛋白球A和免疫蛋白球M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18和白细胞介素-1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转移因子口服液联合孟鲁司特钠可提高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以及降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和炎性因子水平的效果优于单纯孟鲁司特钠口服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高侠  刘璐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9,44(8):1067-1070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心肌酶肌酸激酶混合同工酶(CKMB)水平和异常率,探讨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00例手足口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其中56例单纯手足口病患儿作为A组,44例合并心肌损害患儿作为B组),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A组和B组患儿治疗前后CKMB水平,并与对照组的CKMB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分析观察组患儿合并心肌损害与未合并心肌损害的一般资料和实验室指标,进一步对可能影响小儿手足口病合并心肌损害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治疗前,观察组CKMB活性、CKMB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CKMB活性及异常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治疗后2组的CKMB活性以及异常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组患儿发热率、发热持续时间、CKMB、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水平均高于A组患儿(P<0.05~P<0.01),而2组心率异常、血压异常、呼吸频次、皮疹部位、皮疹持续时间、淋巴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发热、WBC、CRP以及CKMB水平均是导致心肌损害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手足口病患儿,CKMB升高提示合并心肌损害风险,临床中应加强手足口病患儿的心肌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异常患儿及早予以干预治疗;特别是对有发热症状以及WBC、CRP和CKMB水平升高者更需要进行有效控制,从而减少临床心肌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总IgE及IL-5的检测及意义。方法:将2011年10月~2012年2月间来我院住院治疗的符合标准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5例,未合并支气管哮喘组43例,采用ELISA法对所有患儿的血清总IgE及IL-5水平进行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是否合并支气管哮喘的血清总IgE与IL-5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哮喘患儿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总IgE与IL-5升高是肺炎支原体感染合并支气管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分析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非典型病原体的流行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病原学依据。方法采集1 759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标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呼吸道九联检的检测,得出病原体分布情况,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1 759例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中,总阳性率为38.7%,其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肺炎支原体,占19.6%,其次为嗜肺军团菌12.3%,呼吸道合胞病毒4.1%,未检出Q热立克次体和肺炎衣原体。共发现混合感染患者47例,混合感染率达6.9%。结论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非典型病原体以肺炎支原体和嗜肺军团菌较常见,亦存在其他病原体感染,不同地区的病原菌分布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白介素-4(IL-4)及γ-干扰素(IFN-γ)检测的意义。方法:选择支气管哮喘患儿70例,其中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3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0例为对照组,另选择35例健康儿童为健康组,检测并比较各组IL-4及IFN-γ水平。结果:(1)支气管哮喘患儿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比例为42.9%。与健康组相比,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IL-4水平均显著升高,IFN-γ水平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IL-4水平更高,IFN-γ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经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IL-4及IFN-γ水平为支气管哮喘患儿合并支原体感染重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IL-4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两者均为其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