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的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疗法,内服乌蛇三虫汤,外用中药熏洗。对照组采用赛庚啶、西替利嗪内服,外用肤疾宁硬膏。结果:治疗组38例中痊愈10例,显效13例,好转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8.95%。对照组32例中痊愈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56.2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口服抗组织胺药扑尔敏,外擦复方吲哚美辛酊,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加用中药和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治疗6周后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痊愈14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0例,总显效率为88%;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总显效率为48%,治疗组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联合复方当归注射液局部注射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中药治疗结节性痒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50例给予火针及中药内服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痊愈10例(20%),显效18例(36%),有效15例(30%),无效7例(14%),总有效率86%。结论:火针联合中药内服治疗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叶田  王伊  张剑  杨文信 《四川中医》2008,26(1):98-99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采取醋酸曲安奈得皮疹内注射,并口服消风止痒汤进行治疗.结果:45例患者中痊愈29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4.4%.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的疗效。方法:13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以内服全虫方,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对照组内服氯雷他定片,外用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治愈者1月后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32例,好转25例,复发5例。对照组治愈26例,好转17例,复发10例,两组疗效、复发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结节性痒疹有良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病例入选标准临床选取符合血瘀型结节性痒疹患者,均按照中医药辨证配合火针疗法综合治疗。共67例患者。结果痊愈17例,显效23例,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01‰。大多数患者均2~3次治疗后,痒感明显减轻,皮损软化变平逐渐消退好转,继续治疗8~10次后痊愈。结论中药配合火针治疗血瘀型结节性痒疹,契合病机,两者相辅相成,故获良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血疗法配合桑白皮汤内服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每组20例,观察组采用自血疗法配合桑白皮汤进行治疗,对照组1采用自血疗法治疗,对照组2用桑白皮汤内服,治疗3个疗程后,将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1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2痊愈4例、显效6例、有效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5%。结论:自血疗法配合桑白皮汤内服的疗效优于单一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火针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节性痒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门诊收集的70例结节性痒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火针联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77.1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结论:火针联合复方氟米松治疗结节性痒疹,疗效可靠,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外用治疗寻常型痤疮的疗效。方法:将60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消疮合剂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中药面膜外敷治疗。结果:对照组30例中,痊愈8例,显效8例,好转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0.0%;治疗组30例中,痊愈14例,显效8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疮合剂口服联合中药面膜外敷综合治疗寻常型痤疮效果显著优于单用消疮合剂口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润肤方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血虚风燥型湿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口服自拟中药汤剂,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片,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痊愈40例,显效5例,好转5例,无效0例,有效率90%;对照组痊愈8例,显效11例,好转6例,无效5例,有效率63.33%。结论:内服中药汤剂治疗血虚风燥型湿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微创治疗在髌骨骨折中的初步临床应用结果,探讨手术的应用价值及方法。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微创治疗髌骨骨折60例。结果术中利用腰椎穿刺针经皮行髌骨骨折张力带复位固定,术中基本不出血,无需或仅需小切口,术后10-12个月随访均完全愈合,术后X片均示复位满意。结论选择合适病例进行微创张力带治疗,可以减少出血,缩短手术时间,创伤小,皮肤无疤痕或仅有小疤痕,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异位症治疗述评及中医个体化治法思路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临床常见疑难病,按不同阶段综述了近年中西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情况和存在问题。中医治疗本病应当根据辨证和辨病相结合,遵循“三因治宜”的原则,采用多种手段(中药内服、灌肠、针灸、外敷以及心理移情治疗等),达到减轻和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并提出了对本病采取综合手段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泌尿系结石症是常见多发病之一,属于祖国医学"淋症"范畴,即为"石淋",其新病应清利湿热,通淋化石,久病则需侧重补肾或攻补兼施,温肾回阳,利尿化石。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予以总结。  相似文献   

14.
胃下垂是现代医学中的一种消化性疾病。由于下垂胃的功能减弱,周围组织脏器受影响,其临床表现为腹胀、胃痛、恶心、嗳气、腹胀以食后加重,平卧减轻。疼痛无规律,伴有消瘦,乏力,头晕。 胃下垂,传统医学没有与此完全相等的独立病名,其病因多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加之饮食不节,起居无常而致。中气不足,气虚下陷为其病变关键,病变脏腑以脾胃为主,根据病情分以下几种证候进行治疗。1 中气不足,脾肾两虚 临床表现腹胀腹痛,喜温喜按,呕吐清涎,口中发淡,纳食不香,食欲下降,大便稀薄,素体虚弱,面色 白、懒动、乏力、小便清长…  相似文献   

15.
月经过少多由生活工作压力、药物或人工流产、滥用避孕药等诸多因素所致。病因病机有虚有实。虚者多因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者多由瘀血内停,或痰湿内生,痰瘀阻滞冲任血海,血行不畅发病。从补肾疏肝调经、活血化瘀调经、燥湿化痰调经、益气养血调经、补肾滋肾调经等5个方面论治月经过少,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肝活喜配合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2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的有效方法,方法:使用肝活喜片剂(或合剂)配合肝动脉化疗栓塞(TAE)治疗Ⅱ、Ⅲ期原发性肝癌住患者23例,观察其近期疗效和治疗后半年、1年生存率、中医症状积分变化情况以及毒副反应。结果: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11例,稳定6例,进展4例,总有效率为56.5%(13/23);治疗后半年生存率为69.6%(16/23),治疗后1年生存率为60.9%(14/23)。中医症状积分从平均32.3下降到16.5,仅有少数患者有一过性轻度恶心呕吐或一过性谷丙转氨酶升高。结论:肝活喜配合TAE确能延长Ⅱ、Ⅲ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并能明显减轻栓塞后综合征的症状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17.
脑为元神之府,主管记忆、精神思维活动。督脉与脑关系密切,是机体为脑提供营养物质的通道。李志刚教授认为阿尔茨海默病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先天禀赋不足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督脉内气血津液不足,不能正常为脑提供营养物质,和(或)痰浊、瘀血等病理产物阻滞督脉导致督脉不通,为脑输送营养物质的道路受阻,神机失养。“通督”是手段,“启神”是目的,“通督启神”法选用“百会、印堂、人中”为主穴,在辩证基础上选取相应配穴,临床疗效确切,为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咳嗽辨证施治有痉挛性咳嗽、痰饮咳嗽、胃咳、酒湿咳嗽、脾虚咳嗽、肾燥脾湿咳嗽、火郁干咳、外感咳嗽、咽炎咳嗽、肺虚久咳等,治法特色各异,三步解表散寒法-风寒外袭、健脾补肾、培土生金、益肺温肾、宣肃并举、宜宣宜理、宜轻扬宣肺、外透风邪等;用方特色如补肺阿胶汤(阿胶、杏仁、马兜铃、糯米等)-肺虚燥咳、天龙茶(含青天葵、龙利叶、黄芩、百部等)-顽固性咳嗽、止咳方(枇杷叶、天竺子、粟壳、秦皮等)-干咳、三仁温胆汤(温胆汤加杏仁、白豆蔻、薏苡仁)-痰湿性久咳、麦门冬汤(麦冬、淮山药、薏苡仁、芡实、半夏等)-痰饮咳嗽等;用药特色有钩藤止咳化痰、焙蜂房治疗久咳、河豚鱼脯煮萝卜治疗虚寒性咳嗽、旋复花止咳化痰、黄芩清热化痰止咳等。  相似文献   

19.
脏腑功能正常运行及气血和调,才能经候如常;否则经血失常。月经过少有虚有实,虚为精亏血少,冲任血海亏虚,经血乏源;实乃瘀血内停,血行不畅或痰湿阻滞冲任血海,临床常见虚证或虚实夹杂,治疗应根据病机转化,虚者重在补肾滋肾,或濡养精血以调经,不可妄行攻破,以免重伤精血;实证宜活血通利,佐以温经、行气、祛痰,中病即止,不可过量久用;虚实错杂应攻补兼施。虚证包括肾虚血亏、肾阴虚、肾阳亏虚、气血亏虚,实证包括痰湿阻滞、气滞血瘀、虚实夹杂、肾虚血瘀、肾虚肝郁;月经来潮与肾-天癸-冲任-胞宫轴有重大关系,周期性变化与肾的盛衰和气血的盈亏密切相关,可根据月经周期性及节律性变化给予相应治疗;辨病与辨证结合-补肾益精、化瘀生新中药灌肠、补肾化痰等。  相似文献   

20.
失眠论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失眠也称不寐,在古医书中称“不得眠”、“目不瞑”。是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即以病人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主症,同时伴有乏力、心慌、纳差等身体不适症状,给病人生活和工作带来障碍。虽然从古至今对于失眠的论述比较多,而且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证治疗,但在跟师于金润泉老师行医过程中,对失眠又有了更新的认识。 人的正常睡眠系由心神所主,阳气由动转静时,即为人睡状态;反之,阳气由静转动时,即为清醒状态。《灵枢·大惑论》曰:“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