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观察康脑液1号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组织病理学改变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栓线法复制SD大鼠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CAO),分别于缺血2h后再灌注6、24、72h。将150只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30只,假手术组、模型(缺血再灌注)组、盐酸法舒地尔组、康脑液1号A组、康脑液1号B组。观察康脑液1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功能、脑梗死面积和病理形态学的影响。采用TUNEL凋亡法检测分析脑缺血半暗带和灶中心区凋亡阳性细胞的数目。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可不同程度地降低实验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面积及减轻脑组织病理形态改变(P〈0.05);康脑液1号2组大鼠梗死灶面积减小,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减少,而梗死灶中心凋亡细胞阳性数目增多;康脑液1号A组与康脑液1号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脑液1号可能通过调节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而促进脑损伤修复及重塑,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核抗原(NeuN)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高、中、低剂量康脑液组;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FAP、NeuN的表达.结果 脑缺血再灌注后第3,7,14,21 d,康脑液组可减少GFAP的表达,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至缺血后21d,康脑液组GFAP表达已接近正常;康脑液组的NeuN表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结论 康脑液可抑制缺血侧大脑皮质GFAP的表达,诱导神经干细胞向神经元分化,促进神经的再生及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1 mg· kg-1· d-1)及高、中、低剂量(24,12,6 g · kg-1· d-1) 康脑液组,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后2 h再灌注0.5,3,7 d后,处死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脑缺血区微血管密度(MVD)的变化及脑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CF)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情况;同时分别于再灌注后2,24,48 h评价动物神经功能。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剂量康脑液组与尼莫地平组的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MVD显著升高,VEGF和HGF蛋白表达明显上调( P<0.05或P<0.01) ,其中以中剂量康脑液组最为显著。结论康脑液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VEGF及HGF的表达,是其抗脑缺血的可能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脑脉泰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OS和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大脑中动脉线拴法(MCAO)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MCAO)、脑脉泰大、中、小(2.24、1.12、0.56g/kg)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10mg‘kg),每组10只大鼠。术后取梗死侧脑组织做成匀浆,检测脑组织中丙二醛(MDA)、乳酸(L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GSH)含量。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缺血半暗带iNOS和eNOS蛋白表达。结果脑组织匀浆生化指标检测发现缺血脑脉泰能显著降低脑组织中MDA和IA含量;升高SOD和GSH含量,脑缺血半暗带的eNOS蛋白表达明显增加,iNOS表达显著减少,与MCAO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脉泰能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与增加脑组织的抗氧化能力和eNOS/iNOS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Fa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依达拉奉治疗组(EDA组),每组8只。IR组和EDA组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H组栓线只进入颈外动脉。EDA组于再灌注前30min和再灌注12h经腹腔注射依达拉奉3mg/kg,SH组和IR组在相同时间点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再灌注24h取血清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含量;取脑组织检测缺血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情况;于再灌注3h和24h,参照Zealonga五级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损伤情况。结果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血清SOD活力降低(P〈0.01),IR组SOD活力低于EDA组(P〈0.01)。与SH组比较,IR组和EDA组再灌注24h时血清MDA含量升高(P〈0.01);IR组MDA含量高于EDA组(P〈0.05)。SH组脑组织无或仅有少量细胞Fas表达呈阳性,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均有大量Fas表达;EDA组平均灰度值较IR组大(P〈0.01)。SH组脑组织仅有少量凋亡细胞,IR组与EDA组缺血半暗带可见大量凋亡神经细胞;EDA组凋亡细胞数较IR组少(P〈0.01)。SH组各时点无神经损伤症状,再灌注3h,IR组与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差异无显著性(P〉0.05);再灌注24h,与IR组比较EDA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减轻(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血清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升高、大脑皮层半暗带Fas表达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依达拉奉可保护SOD活力,降低MDA含量,减少缺血再灌注大脑皮层半暗带Fa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神经功能损伤,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康脑液2号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与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线栓法复制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2h,于再灌注1、3、7、14、21d,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VEGF、Ang-1的表达,HE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再灌注21d后免疫荧光法标记细胞膜糖蛋白CD105,观察新生血管,计算MVD。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2号高、中、低剂量组病理变化更显著,VEGF、Ang-1在每个时间点表达显著增高,脑梗死周围区域MVD显著增大。结论:康脑液2号能改善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病理变化,保护梗死区域神经细胞,其机制可能与增加VEGF、Ang-1等促血管新生因子表达而促进脑坏死周围区域血管新生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康脑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的影响.方法 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用栓线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缺血2h再灌注1h后,断头取脑,用2,4-二硝基氟苯柱前衍生法,测定大鼠脑组织中Glu与γ-GABA含量.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中Glu和γ -GABA含量均明显上升,Glu/GABA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降低γ-GABA含量,使Glu/GABA趋于正常,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康脑液可能通过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Glu含量及Glu/GABA比值从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SD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后的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对I/R大鼠Pi3kmRNA及AktmRNA的影响。方法:1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和尼莫地平组。药物治疗组分别给予康脑液(24g.kg-1.d-1、12g.kg-1.d-1、6g.kg-1.d-1),尼莫地平(1mg.kg-1d-1),每天灌胃1次,其他组每天给予等量的蒸馏水,给药7天后,除假手术组外,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缺血2h,于再灌注24h后观察各组神经功能,再灌注12h、24h、48h、72h、168h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各组大鼠Pi3kmRNA、Akt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康脑液各剂量组神经功能明显改善,Pi3kmRNA及Akt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模型组,尼莫地平组Pi3kmRNA及AktmRNA的表达也明显高于模型组,但较康脑液高、中剂量组低。结论:康脑液能治疗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其机制可能是其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周围区域Pi3kmRNA及AktmRNA表达,从而实现其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石会娟  梁起保  邹玉安  薛茜 《河北医药》2011,33(11):1607-1609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康脑液作用机制及氨基酸测定方法.方法 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康脑液低、中、高剂量组、依达拉奉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缺血2 h再灌注1 h后取脑,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及脑组织中Asp、Glu、Gly...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康脑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Fas、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依达拉奉组(2.7 mg·kg-1)、康脑液高、中、低(24,12,6 g·kg-1.d-1)剂量组;于缺血后2 h再灌注3,6,12,24,48 h后处死,用免疫组化法观察Fas、FasL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康脑液高、中、低剂量组均能明显下调Fas、FasL蛋白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康脑液可通过抑制Fas、FasL蛋白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损伤,从而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瞿鹰  杨柳  徐昉 《中国药房》2010,(43):4046-4048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模型、丹参和EGB组,分别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处死大鼠,观察其神经功能缺失评分,应用TTC染色观察梗死体积,尼氏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结构特征并计数健存神经元数量,检测血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变化,Western-blot检测脑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经过EGB治疗后,EGB组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梗死体积测量均低于模型组(P<0.05)。EGB组的坏死及凋亡细胞大大减少,健存神经元数目((66.91±7.53)%)较模型组((43.51±4.77)%)显著增多(P<0.05)。EGB组血清SOD高于模型组,MDA低于模型组(P<0.05)。24h后模型组i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和EGB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EGB能显著减小梗死范围,减少神经细胞凋亡,提高SOD含量,降低MDA含量和抑制iNOS表达,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良好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参通脉滴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梗死面积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及该影响是否存在剂量依赖性。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阻断的方法建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通脉滴丸(高、中、低剂量)组。采用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面积,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脑组织凋亡神经细胞。结果:双参通脉滴丸(高、中、低剂量)组TTC染色法测定脑组织梗死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与假手术组无统计学意义;采用TUNEL法检测脑组织凋亡神经细胞数与模型组比较有差异,与假手术组相近。结论:双参通脉滴丸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梗死面积,抑制脑神经细胞的凋亡,并且其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红花在大鼠脑复苏时对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手术对照组,心肺复苏组,心肺复苏+红花组。采用呼气末夹闭气管法造成大鼠窒息心跳停止,制备大鼠动物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大鼠脑复苏不同时间内Fas、p53蛋白表达的水平及凋亡细胞数的变化。结果:(1)脑复苏10min再灌注6h,海马CA1区有少量p53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h后增多。(2)脑复苏10min再灌注3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再灌注12h,Fas蛋白表达的阳性细胞达高峰,后下降。(3)神经细胞凋亡数随脑复苏时间延长而增加。(4)给予红花治疗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红花注射液对脑复苏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抑制或延迟脑缺血时细胞凋亡、调控基因Fas、p53的表达而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去势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Bcl-2、Bax表达的影响和替勃龙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手术对照组,替勃龙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制成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24h后立即断头取脑,应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链酶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检测抗凋亡基因Bcl-2、细胞凋亡诱导因子Bax的表达。结果替勃龙用药组较手术对照组脑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TUNEL阳性细胞数少(P<0.01),Bcl-2阳性细胞增多(P<0.01),Bax阳性细胞减少(P<0.01)。结论替勃龙可抑制去卵巢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断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取海马组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元c-fos蛋白表达及TUNEL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P〈0.05),凋亡细胞表达增多(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区c-fos蛋白阳性细胞表达增强,凋亡细胞表达增多。  相似文献   

16.
Zheng GY  Shi WQ  Chen XD  Zhu YG  Zhang J  Jiang Q 《药学学报》2011,46(9):1065-1071
观察毛冬青甲素(ilexonin A,I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FGF、GAP-43表达及神经元再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神经保护的机制。通过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MCAO),于脑缺血前及再灌注后给予腹腔注射IA(20和40 mg·kg-1)至3、7、14及28天(1次/天),以神经损伤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N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ssl和TUNEL染色法观察不同时段缺血区周边组织神经元存活和凋亡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bFGF、GAP-43的表达和神经元的再生。IA干预后,大鼠NSS评分较模型组明显减少(3天和7天),TUNEL阳性神经元减少(3天),Nissl阳性神经元增多(3天),治疗组各时段bFGF、GAP-43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免疫荧光染色可见缺血周边区皮层有神经元再生,表现为Brdu/NeuN共表达;IA处理后Brdu/NeuN双阳性的细胞明显增加,以40 mg·kg-1剂量组最为显著。IA的神经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区周边组织神经元凋亡,促进bFGF、GAP-43的表达和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李刚 《中国医药指南》2013,(29):311-312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CIR)后早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在脑皮质神经元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将5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观察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随着CIR时间的延长,凋亡细胞增多,缺血组Bcl-2、Bax表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l-2的表达在12h达到最高,Bax的增加一直持续到48h。结论CIR后Bcl-2表达的增加早于Bax,CIR后神经细胞凋亡可能与Bcl-2/Bax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赤芍801(PG)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区周边组织神经元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线栓左侧大脑中动脉(MCAO)建立大鼠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腹腔内注射PG(23.5,47,94μmol·kg-1)干预,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1、2、4、6、12、24h收集脑组织标本,通过Nissl、TUNEL染色法观察模型鼠缺血区周边组织阳性神经元数量;蛋白免疫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活化型Caspase3、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再灌注1、2h时段nNOS表达明显增强;自1h起iNOS开始表达并逐渐增强,以12h较明显;再灌注6h活化型Caspase3开始表达,于12h达到高峰,24h表达减弱;于12h开始出现TUNEL阳性神经元,24h其数量明显增多,自4h起Nissl染色阳性神经元逐渐减少,以24h为著,神经元凋亡率亦于同期达到高峰。PG干预各剂量组,nNOS(1h)、iNOS(12h)及活化型Caspase3(12h)表达均有不同程度减弱,TUNEL阳性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24h),Nissl阳性神经元增多(24h),神经元凋亡率明显降低,以94μmol·kg-1作用为著。结论PG可能通过下调nNOS及iNOS的表达而抑制缺血性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