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严重粉碎髋臼骨折手术治疗策略和方法。方法:47例复杂髋臼骨折采用重建钢板和拉力螺钉内固定,按照Letournel分类,后柱合并后壁骨折5例,横行合并后壁骨折9例,T形骨折11例,双柱骨折合并后壁骨折16例,前柱合并后半横形骨折6例。合并髋脱位22例。K-L入路11例,髂腹股沟入路16例,延长髂股入路2例,双入路18例。结果:随访6~36个月,按照d‵Aubigne-Postel标准,关节功能优34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3.60%。深部感染1例,医源性坐骨神经损伤1例,静脉血栓1例,中重度骨关节炎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异位骨化7例。结论:手术前明确骨折分类、手术时机适当、合格的入路和可靠的内固定及满意的复位是提高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复杂型髋臼骨折53例按照Letournel-Judet分型,其中"T"型骨折9例,横形伴后壁骨折17例,后柱伴后壁骨折11例,前柱伴后半横形骨折3例,双柱骨折13例.手术入路:采用髂腹股沟入路18例,采用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6例,扩展髂股入路4例,联合入路(髂腹股沟+Kocher-Lan-genbeck)15例.结果:按Matta关节评分标准,本组优20例,良26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78.7%.结论:手术治疗复杂型髋臼骨折能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正确分析骨折移位和类型,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是确保髋臼骨折治疗效果的重要保证,良好的复位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手术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安顺市平坝区人民医院治疗的45例髋臼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骨折情况的不同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后壁、后柱骨折、后壁合并后柱骨折均取K-L入路;前壁骨折、前柱骨折以及部分双柱骨折均取髂腹股沟入路,横行骨折、T型骨折以及部分双柱骨折患者行前后联合入路。跟踪观察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不同手术入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简单骨折和复合骨折患者根据Matta复位标准评定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复位和非解剖复位患者比较,临床治疗优良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复位与不满意复位患者疗效优良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治疗髋臼骨折临床疗效理想,但是在手术过程中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即骨折类型、移位等情况编制差异化手术方案,选择适宜的手术入路和复位固定方法,保证最终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梁超 《中医正骨》2012,24(8):73-73,75
目的:观察评价复杂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收治髋臼骨折49例,根据骨折不同类型,予重建钢板及拉力螺钉固定,采用K-L入路者19例,髂腹股沟入路7例,前后联合入路23例.结果:经10~ 18个月随访.按Matta标准评定,优36例,良10例,差3例.结论:术前明确骨折情况,正确选择切口,可靠内固定及满意复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32例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32例中,Kocher-Langenbeck(K-L)入路15例,前方髂腹股沟入路6例,前后联合入路11例。均以重建钢板作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22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复位质量按照Matta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2例,不满意复位3例。依据改良的Merle d’Aubigne-postel的评价标准,优15例,良10例,可5例,差2例,优良率为78.1%。术中出现坐骨神经损伤l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8例,异位骨化3例,股骨头坏死2例,后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1例。结论:术前明确复杂髋臼骨折的分型、选择正确的切口、注意复位顺序和方法、正确安置内固定材料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经髂腹股沟入路和(KL)联合切口手术内固定治疗移位的累及髋臼双柱的复杂髋臼骨折,前后联合入路能更好的显露,便于骨折复位,固定稳定,临床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改良Letournel-Judet分型在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1998年9月~2006年10月,共治疗有完整随访资料459例改良Letournel-Judet分型复杂髋臼骨折,其中Ⅰ型82例,Ⅱ型14例,Ⅲ型162例,Ⅳ型201例。术前经X线、骨盆CT三维重建明确诊断分型后,分别采用前、后入路、前后联合入路及改良的髂股入路显露并复位,AO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5~84月,平均36.3月,按Matta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分析,优303例,良90例,可58例,差8例,优良率为85.6%。结论:改良Letournel-Judet分型是一种能为正确选择治疗方法和选择手术入路的髋臼骨折分型法,该分型简单、实用并能涵盖几乎所有复杂髋臼骨折。根据该骨折分型选择手术入路,复位内固定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方煜丽  王森龙  赵伟儿 《中医正骨》2012,24(2):40-41,44
目的:评价经单一髂腹沟入路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单一髂腹胸入路治疗的21例复杂髋臼骨折病人的随访资料.结果:Matta影像评分,解剖复位15例,满意复位5例,不满意复位1例.d' Aubigne和Pastel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为85.7%.结论:术前正确评估骨折类型,单一髂腹沟入路是治疗复朵髋臼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K-L(Kocher-Langenbeck)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髋臼后壁骨折的临床疗效及术后恢复情况。方法:采用K-L手术入路并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对36例髋臼后壁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患者年龄、间隔治疗时间、骨折程度对临床表现的影响。结果:36例患者治疗后,完全复位29例,复位满意6例,复位不佳1例;影像学优良率为97.22%;d,Aubingne-Postel髋臼骨折评分系统评价优良率为77.78%。患者年龄较大、间隔治疗时间较长、骨折程度较严重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结论:髋臼后壁骨折早期行K-L手术入路配合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可以提高影像学及其临床疗效,患者术后恢复情况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