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危重患儿的病情识别及干预课程对提高PICU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我科的37名PICU专科护士,通过查阅书籍、参考文献、咨询专家及对PICU医护人员的访谈自行设置培训课程进行短期的培训。于培训前后对护士进行理论和情景模拟考试与考核,并调查医生对护士病情识别与干预能力的满意度。结果培训后护士的平均理论成绩为(85.03±2.05)分,高于培训前的(80.57±2.94)分;培训后的平均情景模拟成绩为(85.16±1.59)分,高于培训前的(79.30±4.30)分;培训后的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自评分和他评分均高于培训前;医生对护士病情识别与干预能力的满意度由78.38%上升至9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危重患儿的病情识别及干预课程能有效地提高PICU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使护士更好地胜任临床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总结并评价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分层培训模式的建立与实施成效,为各级医院开展护士分层培训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设置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要求及进阶条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层培训需求评估、确定分层培训内容、开展分层培训的具体实践,比较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参加培训的情况,护士规范化培训考核合格率及护士临床综合能力的考核情况。结果:护士参加培训人次由2012年的1674人次增加至2014年的3729人次,个人年平均参加培训次数由2012年的2.09次提高至2014年的4.66次;护士市级规范化培训考核通过率由2012年的89.56%提高至2014年的97.50%(P0.05);护士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得分由2012年的(74.46±7.62)分提高至2014年的(81.13±8.0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能级进阶的护士培训模式能有效调动护士参加培训的积极性,提升护士核心能力,推动护士岗位管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护士在职培训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专科护士培训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42名手术室护士进行专科护士培训,内容包括专业理论、临床实践、专科操作3个部分。结果 142学员考核平均成绩:理论(90.15±2.68)分、专科操作(92.52±4.13)分、临床实践(47.22±2.45)分、论文撰写(29.38±7.10)分。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理论课程(3.89±0.35)分、临床实践(3.49±0.62)分、专科操作(3.77±0.53)分、综合考评(3.75±0.50)分。结论学员对培训安排表示满意,学员理论、操作和临床实践成绩较理想,科研和论文写作能力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灾害护理能力评估量表对江苏省13个城市53所三级医院182名急诊急救专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总分为(211.57±34.90)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专门针对灾难护理的相关培训、当前的知识和技能是否能满足灾难救援需求是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或P<0.05)。结论 江苏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部门应关注急诊急救专科护士灾害护理培训内涵建设;重视专科护士师资力量建设及实践积累;依托专科护士再认证机制,完善灾害护理培训体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在手术室新护士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入职河南省人民医院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对照组,选取2017年入职的20名手术室护士作为试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培训方法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试验组应用六西格玛管理模式进行相同内容的培训。采用相同的考核形式及内容对两组新护士进行考核,并分别用手术医生满意度调查表、培训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应用六西格玛模式管理进行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后,试验组理论知识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及临床实训考核成绩分别为(94.72±3.63)、(96.95±2.32)、(95.96±2.15)分,对照组成绩分别为(86.41±4.44)、(90.15±4.61)、(88.72±4.28)分,试验组的各项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培训后手术医生对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满意度分别为(95.56±2.26)、(88.32±4.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新护士对培训安排、培训形式、考核方式、接受程度及满意度总分分别为(24.08±1.03)、(23.78±0.77)、(23.95±0.83)、(23.71±0.73)、(95.45±1.64)分,对照组分别为(21.15±1.14)、(21.31±1.21)、(21.08±1.04)、(20.65±1.23)、(84.22±2.16)分,试验组对培训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六西格玛管理模式有利于手术室新护士掌握机器人手术相关知识,提高手术配合能力,提升手术医师和新护士的满意度,从而提高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慕课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护士分层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和2017年在本院神经内科培训的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25人)和研究组(23人),对照组护士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研究组护士运用慕课教学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操作考核、个案追踪及各层级护士核心能力。结果研究组护士专科理论知识、操作考核、个案追踪成绩分别为(80. 12±9. 12)、(78. 69±10. 33),(72. 36±5. 52),对照组分别为(75. 26±8. 77)、(70. 86±5. 31),(69. 74±3. 7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各层级护士的核心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经配对t检验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慕课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有效提高神经科各层级护士对专科知识的学习,不仅能提高其理论知识水平,还能提高操作技能与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柯式模型的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体系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参加山东省首期专科护士培训班104名护士,通过基于柯式模型的课程培训教学体系,分阶段进行1个月的理论培训和2个月的实践培训,在培训后对护士进行反应层和学习层评价。结果:104名护士对培训班整体满意度(4.11±0.24)分、理论授课体系满意度(3.89±0.78)分;104名护士理论和实践考核平均成绩(93.74±1.63)分,培训后核心能力较培训前显著提高(P0.01)。结论:山东省老年专科护士培训以老年护理核心能力为向导构建培训体系,采用柯式模型的方式评价培训效果,有效提高了老年专科护士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培训的方法与效果,从而提高神经内科护士预见性护理能力,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通过分析神经内科护士提高预见性护理能力需要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制定培训方案,对神经内科87名护士进行预见性护理意识培养、专科知识学习、专科护理流程学习、专科护理技能训练及临床实践指导后,实施统一的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考核,比较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培训后护士对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实施前后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过为期10个月的培训,87名护士专科理论、操作及预见性护理能力综合评分较培训前明显提高[(57.2±3.8)分比(70.2±10.3)分,(92.2±15.6)分比(80.8±8.4)分,(90.8±4.6)分比(67.1±5.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1.50,15.65,58.57;P〈0.01)。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护理意外事件发生率从2.13%降至0.81%,并发症发生率从2.49%降至0.93%,实施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012,0.006;P〈0.01)。结论针对神经内科专科护理需求设置培训内容对护士进行系统性培训,能提高神经内科护士的预见性护理能力,对神经内科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减少护理意外事件及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境横断面考核在年轻护士临床实际工作能力考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工作年限3~10年的内科护士32名,进行规范化临床培训,每月随机抽取10名护士进行实境横断面考核。比较考核前后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结果实境横断面考核培训前32名护士工作能力得分为(80.41±10.76)分,实施实境横断面考核后6个月、12个月护士工作能力得分分别为(90.78±5.71)分和(89.25±6.36)分,培训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932,P<0.01);患者护理质量分别为(88.03±6.05)分和(88.22±5.98)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79, P<0.05)。患者满意度从90.38%提高至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152, P <0.01)。结论实境横断面考核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紧贴临床,考核出护士真正的工作状态和真实水平,促进了护士综合素质和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掌医课堂APP对护士在职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运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选择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19年2月全院33个科室的757名护理人员,对运用掌医课堂APP培训后的护士培训参与率、考核培训通过率、护士床边综合能力、晋升人数、课程及教学效果满意度、患者对护士满意度等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与传统在职教育培训模式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应用掌医课堂APP培训后,护士培训参与率由88.44%上升到97.75%,护士考核通过率由94.93%上升到100.00%,护士床边综合能力评分由(83.09±2.76)分上升至(90.71±3.83)分,晋升人数占比由13.51%上升到27.87%,N1~N6级护士对课程及教学效果满意度由(78.19±2.15)分上升至(93.50±3.43)分,患者满意度由(85.36±3.16)分上升至(88.62±3.64)分,上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医课堂APP应用于护士在职教育,提高了护士在职教育的教学质量、护理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提升了医院护理教学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薛静 《南京护理》2020,(6):47-52
目的 探讨案例教学法在呼吸科护理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构建呼吸科规范化培训护理教学案例库,2018年7月-12月在我科规范化培训的16名护士设为对照组,2019年1月-6月在我科规范化培训的16名护士设为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教学法,实验组实施案例教学,采用临床工作能力实境考核、专科理论与专科护理操作考核、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对两组护士进行评价。结果 构建了16个呼吸科规范培训护理教学案例,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案例摘要、护理风险评估、护理问题与措施、案例相关知识、参考文献6部分。临床工作能力实境考核中专业知识、病情评估、护理程序、应变处理等指标在两组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理论考核得分、专科护理操作考核得分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总分、健康教育得分、出院指导得分在两组间存在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构建的呼吸科规范化培训护理教学案例库专科性强、针对性强,通过案例教学法能够提高新入职护士临床工作能力,提高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为了提高骨科专科护士专业化水平,探讨骨科专科护士培训模式及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法选取来参加上海骨科专科护士培训班的23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1个月集中式理论学习和2个月临床技能实践训练的全脱产式培训模式,分别通过课堂教学、分组讨论、床边查房、实际操作示教等方式实施教学,培训后采用问卷调查对培训方式、培训内容、课程安排、授课质量及教师的授课能力等多方面予以调查。结果 23名学员综合成绩得分为(82.06±10.21)分,理论成绩、操作成绩、综述汇报、个案成绩和开题报告分项目成绩分别为(78.43±13.25)、(91.35±8.45)、(73.80±12.56)、(89.62±7.82)和(71.54±8.53)分;护士培训满意度情况各条目得分均在4.40分以上;综合评价情况得分在4.70分以上。结论上海骨科专科护士培训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仍需进一步规范培训模式,以促进骨科专科护士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专科护士的培训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营养护理小组护士31名对其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理论培训、临床实践2部分,定期对培训效果进行考核。结果 31名护士临床实践考核成绩均超过要求的及格分数线(70分),成绩为(80.42±7.21)分;专业理论考试成绩为(42.48±6.47)分,28名及格;理论日常考核成绩为(39.90±7.84)分,29名及格。结论通过营养专科护士的培养,巩固了护士理论与临床实践技能,调动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通过临床实践将营养理论及时运用到实践中,强化了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精神专科护士分层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CIRN),对山东省某三甲医院精神科的237名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总分(2.59±0.66)分,处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为伦理与法律实践(2.68±0.71)分,得分最低为评判性思维能力与科研能力(2.47±0.68)分;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各维度得分低于同地区三级综合医院护士(P0.01);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职务、科室、聘用方式和健康状况的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称、年龄和健康状况是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的预测因素(P0.01)。结论: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构建核心能力指标体系,开展针对性的护士培训,积极开展护理科研学术活动,提高精神科护士核心能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吞咽护理专科培训方案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临床实践、临床思维、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人文和护理科研6方面设置吞咽护理专科培训内容,包括理论授课(154学时)和临床实践(280学时)2部分。培训后进行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考核,并采用自行设计的护士核心能力自评表调查培训前后护士的核心能力。结果培训后护士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考核的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后护士核心能力总分为(87.57±11.89)分,与培训前相比,各维度核心能力得分及总分均有显著提升(P<0.001)。结论护士经过吞咽专科护理培训后,各方面能力提升初显成效。今后应结合专业发展、借鉴先进的培训经验,不断完善吞咽护理专科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和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问卷对安徽省234名糖尿病专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自评总分为(177.88±28.34)分,均分为(3.87±0.62)分;得分最高的是健康教育能力维度(4.08±0.64)分,其次为专科护理能力(4.07±0.59)分,得分最低的为护理研究能力(2.77±0.94)分。不同年龄、获得糖尿病专科护士资格证书年限、目前所在科室、医院等级、月收入和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或学习次数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得分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医院等级、目前所在科室、参加省级及以上培训或学习的次数是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影响因素(F=14.900,P<0.001)。结论 安徽省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护理研究能力是其短板。护理管理者应根据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特点对其进行分层培训,尤其要加重护理研究能力的培养,以促进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心能力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5年分层培训年终考核资料,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探讨对策,为进一步提高护士分层培训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统计分析该院2011年至2015年全院护士总体考核情况,并分类描述分析各层级(N0~N4)、各科片(大内科、大外科、急危重症科、手术麻醉科、门诊)护士理论考核与技能考核成绩的分布特点,以及进阶个案专案报告通过率。结果 2011~2015年各层级护士的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呈正态分布,平均分为(75.78±8.73)分、(82.12±6.63)分,总体呈良好水平。各层级护士理论与技能考核成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低层级(N0、N1)护士理论成绩较低(P0.05),N0护士技能考核分数每年均最低(P0.05),手术麻醉科的护理技能考分低于其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晋级N3个案护理报告和晋级N4专案报告通过率每年呈上升趋势。结论护士分层培训年终考核成绩达良好水平,需要加强低层级护士的专科理论和技能培训,提高高层级护士的个案与专案研究能力和写作水平,对于特殊专科的培训,既要重视基础护理,又要突出专科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儿童急症的评估、识别和干预(PEARS)课程对提高儿科急诊护士急救能力的作用。[方法]采用美国心脏协会的PEARS课程对急诊护士进行培训,在培训前对护士进行理论摸底考试,培训后进行理论、技能和仿真案例考核,考核结束后进行课程评价的问卷调查。[结果]培训后护士的理论成绩(88.83分±7.86分)较培训前(76.75分±6.21分)提高(P0.01);护师组的技能考核和仿真案例考核优秀率高于护士组(P0.01)。[结论]儿科急诊护士经PEARS课程培训后对急诊患儿的评估、识别和干预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ealthcare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HFMEA)在ICU轮转护士实境培训考核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FMEA团队,对ICU轮转护士实境培训考核过程进行失效风险评估及失效模式分析,完善制定改进方案并实施。结果:在ICU轮转护士实境培训考核过程中使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后,其实境考核成绩、“优良”等次获得率、急救技能成绩明显提升(P<0.05)。病人护理、管道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文件书写、感染控制等5个方面的护理质量检查得分“优秀”获得率明显提升(P<0.05)。结论: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完善ICU轮转护士实境培训考核方案并实施,可以提高ICU轮转护士实境培训考核实效及临床工作能力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实境培训考核法在ICU轮转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ICU实境培训考核带教小组,对ICU轮转护士进行实境培训考核。根据我科ICU轮转护士培训计划和教学目标,完善制定以问题为中心的实境教学培训案例,采用提问讨论的形式根据计划定期进行培训,带教老师在临床工作中再进行现场的复习讲解。考核内容包括病情观察评估能力、临床护理思维及护理程序运用等7个方面的能力,采用跟班的形式每月进行考核。结果:实境培训后科内、护理部考核ICU轮转护士的综合能力评分优于培训前(P0.05)。轮转护士的急救技能考核成绩高于培训前(P0.05)。轮转护士的专科护理、基础护理、安全护理、护理文件书写、消毒隔离等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培训前(P0.05),轮转护士对培训考核模式的满意度高于培训前(P0.05)。结论:实境培训考核模式能够提升ICU轮转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与急救技能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学习的积极性,尽快适应并胜任ICU的护理工作,是确保ICU护理安全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