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文律  马红炜 《中国骨伤》2000,13(8):504-505
笔者在骨伤推拿工作中 ,收治过 5例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中男性 2例 ,女性 3例 ;年龄最大者 71岁 ,最小 45岁 ;病史最长 8个月 ,最短 5天 ;胃癌 1例 ,胰腺癌 1例 ,椎管内神经鞘瘤 2例 ,马尾肿瘤 1例 ;有 2例是在门诊以腰腿痛活动受限为主症 ,经手法治疗无效 ,3例均以腰腿痛为主症入院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治无效而行X线摄片 ,B超、CT、MRI等确诊。2讨论 肿瘤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可引起腰腿痛临床上容易误诊 ,特别是椎管内肿瘤 ,其发生率较高 ,早期特点为神经根性疼痛 ,…  相似文献   

2.
近十年经手术治疗腰椎盘间突出症521例,有21例为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占4.03%。其中L_(1~2)3例,L_(2~3)4例,L_(3~4)14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诊断符合率低,易漏诊,误诊。膝腱反射改变为重要体征。X线检查及脊髓造影对诊断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院自1991年1月~1995年6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18例证实为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破裂型突出的影像及临床表现,提出本型的诊断特点,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根据78例手术所见可分为凸起型及破裂型,其中破裂型18例,占23%。男11例,女7例,年龄24~65岁,平均43.5岁。1.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突然发病,亦可缓慢起病,病程久者常有反复发作史。病史与突出类型关系如表1。病史中可见凸起型大多为缓慢起病,而破裂型常为反复发作本次突然加重,共13例,占本型的72.2%。发病至手术时间最短26d,最长21年…  相似文献   

4.
腰椎间盘突出症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及X线平片、椎管造影等基本可明确诊断,由于过份依赖特殊检查特别是椎管造影从而导致误诊。我院自1985年收治1000余例腰腿痛者,其中7例将腰骶部腹膜后肿瘤压迫坐骨神经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1临床资料7例患者男性5...  相似文献   

5.
胡伟 《实用骨科杂志》2001,7(6):443-443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梨状肌症侯群,腰3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炎,腰椎滑脱等病都可引起腰臀腿痛。后者常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总结我科2000年9月~2000年12月接诊的先经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2例,从中发现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者48例,梨状肌症侯群,腰3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炎及腰椎滑脱症共14例,误诊占本组病例的22.5%,分析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 本组62例,男39例,女23例,年龄25~64岁,平均年龄42.5岁,腰腿痛病史2w~2年。临床表现为腰痛伴臀腿痛36例,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漏诊、误诊原因及预防对策,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史及理学检查,影像学资料及再手术原因,总结并分析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常见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以下腰椎相邻双间隙多见,因病史及理学检查漏误诊43全,漏误诊率52%(43/83),因脊髓造影检查漏误诊5例,漏误诊率14%(5/35),CT检查漏误诊15例,漏误诊率25%(15/60),MRI检查漏诊0例,其中再手术者7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详细的病史及理学检查,足够的影像学检查,合理的检查手段,正确的资料分析是提高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脊髓造影动态观察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423例患者进行脊髓造影,采用连续动态观察和拍摄不同体位的X线片,413例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406例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64例同时接受CT检查,将脊髓造影和CT诊断与手术所见比较,结果:动态脊髓造影检查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假阳性率为2.58%,假阴性为2.58%,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92.5%;CT扫描的诊断与手术结果符合率为81.4%。脊髓造影站立位观察腰间盘突出造成的压迹更为明显,腰仰伸位可以使L3~4、L4~5、及部分L5~S1的腰间盘突出平面的压迹更明显,L5~S1间隙的间盘突出在腰仰伸位显示率占65%,而屈腰位显示率为3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X线片正侧位特点.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X线平片特点有腰脊生理曲度变直及椎间隙变窄,椎体唇样骨质增生,相邻椎体后角局限性骨增生呈"磨角"样改变和相邻椎体面弧形压迹等.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X线平片摄影,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82例,诊断准确率为68.33%.结论: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动态脊髓造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动态脊髓造影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脊髓造影,动态观察,拍摄不同体位的X线片。186例均经CT检查,110例经CTM检查,106例经手术治疗。结果:186例中213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96个椎间隙诊断为腰椎间盘膨出,动念脊髓造影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3.62%,CT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86.74%,CTM检查结果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96.88%。结论:动态脊髓造影检查克服了传统脊髓造影、CT、MRI检查静态观察的缺陷,降低了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对L5/S1间盘突出诊断效果更为明显,并可鉴别诊断腰椎问盘突出和膨出。  相似文献   

10.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髓核碎块突破纤维环及后纵韧带,游离或游走于椎管内、硬膜外或硬膜下腔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我科自1989~1995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240例,术中证实突出物完全游离者10例,占4.1%。现将此型的临床特征及有关问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31~54岁,平均43岁。腰腿痛病史11个月~8年,平均3年4个月。症状突然加重至手术时间为10~60d,平均31d。症状加重的诱因有:其子女站在腰部踩压1例,腰扭伤6例,咳嗽1例,无明显诱因2例。1.2症状和体征10例均有反复发作的腰痛或…  相似文献   

11.
进入硬膜囊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随着影像学的发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日臻完善,临床分型有多种[1、2]。每一种分类方法对指导临床诊治都有所裨益。自1989年9月至1993年9月,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97例,手术探查17例为非椎间盘突出,其余的380例均有明显的椎间盘突出存在。其中巨大型突出58例,有7例进入硬膜囊内。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8%,占巨大中央型突出的12%。结合复习文献,对进入硬膜囊内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手术方法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例中,男5例,女2例,年龄39~46岁,平均42.3岁。突出部位:L3-L41…  相似文献   

12.
骨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附1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临床常见病。传统分型对诊断和治疗有较大的指导意义,但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难以完全归类于传统分型的椎间盘突出症,即突出的椎间盘发生钙化或骨化。我们称之为骨化型或钙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在CT片和术中均可观察到,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有一定的特殊性。我院自1988年1月至199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6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发现骨化16例,占9.58%。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6例共17个突出椎间盘发生骨化,L4-58个,L5-S19个。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最大60岁,最小17岁,平均43.5岁。病程最短的仅1个月,最长者20余年…  相似文献   

13.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68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源忠  谢强 《颈腰痛杂志》1997,18(3):176-177
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临床少见,国内报告其发病率为3.6%~14.2%[1、2、3]。由于突出椎间盘可压迫单、双侧神经根及马尾神经,使临床症状复杂多变,给诊断和治疗带来一定困难。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256例,中央型68例,占5.4%,现就诊断与治疗认识回顾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8例,男42例,女26例;年龄19~63岁,平均43岁;职业:农民38例,工人20例,干部10例;腰部闪扭伤史68例,部位L(3、4)2例,L(4、5)34例,L5S125例,L(3、4)L5S1双间隙1例,L(4、5)、L5S1双间隙6例。入院前患者分别接受手法…  相似文献   

14.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8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建民 《颈腰痛杂志》1997,18(3):192-19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而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损伤,导致括约肌功能障碍、大小便失禁或尿潴留,鞍区麻木,下肢部分肌肉瘫痪,严重者可致截瘫则在临床上较少见。我科近七年来在110例腰椎间盘手术中,合并马尾神经损伤8例,约占7.3%,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本组共8例,男4例.女4例.年龄28~60岁.平均36.6岁。职业:工人4例.农民2例,干部2例。1.2病史及诱因本组患者有腰痛及坐骨神经痛病史最长30年,最短1个月。出现马尾神经症状至手术时间最短5天,最长3个月,平均27天。8例…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依据与治疗方法。方法 对26例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特征总结出诊断要点和有效的治疗方法。结果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要点是:1.一般都有明显的外伤史或先天畸形。2.临床症状轻、体征重。3.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不易确诊和定位。4.CT、MRI检查能明确诊断。非手术治疗效果差,胶原酶溶核和经皮穿刺抽吸疗效不理想,手术治疗优良率高。结论 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特征突,CT、MRI有助于明确诊断,手术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管内占位病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由于早期首发症状多为腰腿疼痛、麻木 ,故极易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我们对 1995~ 1999年收治的 14例曾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椎管内占位病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以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临床资料 本组男 11例 ,女 3例。年龄 33~ 5 5岁 ,平均 43 4岁。病史 6个月~ 7年 ,平均 2年 8个月。入院前均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2例行间盘摘除 ,术后效果不佳 ;1例逐渐出现不全瘫 ,其余长期保守治疗无效而作了进一步检查治疗。临床表现 :首发症状为无诱因腰骶部疼痛或不适感 ,伴双下肢疼痛、麻木 4例 ,表现…  相似文献   

17.
腰椎间盘突出症俯卧及侧卧位手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手术摘除。手术体位有侧卧位、俯卧位及其他体位。为探讨不同体位的手术效果 ,现将我院自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采用侧卧位与俯卧位 2种体位手术效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8年 1月~ 2 0 0 1年 5月经X线常规腰椎正侧位片及CT腰椎间盘扫描或 /和椎管造影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 6 8例。以单纯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主 ,包括部分神经根管狭窄及椎管狭窄。不包括椎体固定融合术。 6 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 43例 ,女 2 5例 ,年龄 16~ 6 8岁 ,平均 42 1岁。采用侧卧位者 3…  相似文献   

18.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微创外科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方式的临床手术策略和适应证选择。方法 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对52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微创外科手术治疗。男29例,女23例;年龄21-67岁,平均41.5岁。病史2个月~3.8年,平均9.5个月。椎间孔内型(Ⅰ型)32例,椎间孔外型(Ⅱ型)11例与混合型(Ⅲ型)9例。L2-3 1例,L3-4 5例,L4-5 37例,L5S1 9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和CT扫描,对部分患者还辅以脊髓和腰椎间盘造影、CTM和MR检查。分别采用YESS经侧后路椎间孔入路椎间盘摘除、椎间孔扩大成形术25例,METRx后路经横突间入路腰椎间盘摘除术13例,X—Tube后路经小关节突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4例。结果 52例患者经平均13.5个月随访,疗效按照疼痛视觉类比评分法(VAS)和Nakai分级评定。结果表明3种微创术式均能显著改善患肢放射性疼痛(P〈0.05):术后优良率分别为:YESS手术84.0%,METRx手术84.6%和X—Tube手术92.9%:3组间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比较:YESS术的麻醉方式最简单、手术时间最短和创伤最小,特别适于单纯Ⅰ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METRx术特别适于单纯Ⅱ型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而X—Tube术适于伴有腰椎退行性失稳的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结论 临床上应依据腰椎间盘突出的不同类型,选择不同微创外科术式。  相似文献   

19.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附23例报告)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大部分合并不同程度的腰椎管狭窄,往往病程长,反复发作,经过多次保守治疗,再次发病,症状体征都较重。多数合并有心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等。术前术后及术中处理与青壮年椎间盘突出有所不同。本文结合23例60岁以上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特点、手术前后处理及手术方式的选择等作如下报道及讨论。亚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985~1994年共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87例,其中60岁以上23例,占5.9%。23例中男19例,女4例。年龄60~78岁。病程3年4个月~34年,平均10.6年。1.2临床表现腰痛21例,占91%;下肢放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骨科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8例椎管内肿瘤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的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了解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及病理诊断,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本组8例患者,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21~65岁,平均47.7岁.首诊时根据患者症状或X线、CT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过进一步检查,发现实际上应诊断为椎管内肿瘤.肿瘤发生部位:胸段3例,腰段2例,骶段3例.8例均行手术治疗.结果 8例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术后病理:副神经节瘤1例,沙粒体型脑膜瘤1例,脊膜瘤1例,神经鞘瘤2例,囊肿3例.结论 临床上若发现有腰腿痛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效果欠佳,需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查体及辅助检查,特别是肿瘤标记物及MRI检查,排除椎管内肿瘤可能,以免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