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口腔CAD/CAM技术是通过口腔扫描将三维数字模型虚拟重建,经过数控椅旁切削,精准、快捷、高效地制作出修复体,极大地方便了患者。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普及,CAD/CAM技术口腔种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综述在口腔种植领域应用CAD/CAM技术技制作个性化基台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数字化外科导板联合导板锁(guided cylinder with pin,GCP)预成临时修复体在种植即刻修复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6例要求种植即刻修复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术前利用NobelClinician软件设计并制作数字化外科导板、导板联合GCP翻制石膏模型,预先制作临时修复体,择期手术并即刻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种植义齿的手术过程中,3D打印导板已被认为能有效提升手术精度、降低相关风险。但国外软件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限制,该文对国产手术模拟软件E-3D三维数字化医疗设计系统进行了临床试用,并对其辅助临床种植手术的精度进行了评价。方法对5例患者进行锥形束CT数据采样、石膏印模光学扫描,将上述数据导入手术模拟设计系统,制作牙支持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制作(CAD/CAM)种植导板。使用树脂3D打印机完成导板制造,按医疗要求处理后进行临床应用。种植后再次通过锥形束CT进行采样,对实际种植位置与预期种植位置进行比较,测定种植体顶部中点、底部中点的位置偏差和角度偏差,并与国外文献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种植体颈部偏差(0.805±0.567)mm,底部偏差(0.957±0.518)mm,角度偏差(3.124±1.582)°,与文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国产设计系统与国外系统效果基本一致,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牙科CAD/CAM系统制作修复体的实验室研究,探索其在牙体缺损修复中的优缺点,并为临床应用积累经验和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离体牙,制作牙体缺损模型,分别以CAD/CAM系统和传统方法制作单冠、嵌体等修复体,以扫描电镜观察修复体的边缘密合度.结果 CAD/CAM系统制作的修复体边缘密合性好.结论 CAD/CAM系统制作的修复体美观耐用,边缘适应性好,是一个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系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自主研发牙种植外科CAD/CAM模板并评价其精确性.方法 对8块离体猪下颌骨进行CT扫描,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再利用Simplant专业种植软件进行种植模拟.根据最佳种植位置,借助3-matic等软件设计定位导向模板;用RP快速成型技术完成模板的制作.在模板指导下,于猪下颌骨的无牙区预备种植窝,...  相似文献   

6.
姬海莲 《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605-606,612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制作(CAM)技术在口腔修复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成为了口腔修复发展的一个方向。合适的CAD/CAM教学软件选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实践环节完善等对口腔医学技术专业CAD/CAM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了基于Everest应用的CAD/CAM教学实践模式,探讨了以基础理论和实例教学,通过CAD/CAM系统选择、加强技能训练、完善教学手段、实训实习中再提高等方法对应用型CAD/CAM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颌骨缺损修复重建,与单纯使用CAD/CAM导板技术对比,评价导航技术疗效。 方法 选择已行下颌骨肿瘤切除同期修复重建的患者22例,术中采用实时导航系统BrainLab+CAD/CAM导板辅助自体移植骨关键部位定位的病例10例(A组);术中单独采用CAD/CAM导板辅助关键部位定位的病例12例(B组),2组均术前行计算机辅助设计、术中行模型外科技术处理。术后均予颌面部三维CT复查,与术前设计三维CT比对,选择下颌角点(A)和髁状突外极点(C)作为下颌骨重建外形的关键标志点,利用Geomagic studio 12.0软件测量两标志点在术前设计与术后完成的三维位置的直线距离(AL、CL),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6个月复查随访,对颜面部对称性进行手术效果比较。 结果 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个标志点的距离偏差为:A组AL为(1.86±0.20) mm,CL为(1.63±0.24) mm;B组AL为(3.75±1.14) mm,CL为(2.96±0.85) mm。2组AL、CL测量值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标志点就位A组较B组精确,A组术后面型对称性较B组好。 结论 术中采用手术导航系统比单纯使用CAD/CAM导板更能提高下颌骨修复重建的手术精确度和疗效,恢复面部对称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和对比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冠与常规烤瓷冠修复后牙牙体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8年6月本院口腔科收治的后牙牙体缺损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修复方式不同分为CAD/CAM组(n=40)和常规组(n=40)。CAD/CAM组采用CAD/CAM全瓷冠修复,常规组采用常规烤瓷冠修复。以美国公众健康服务标准(USPHS)修复体评价标准评价其修复美观效果并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和牙龈反应。结果:修复后6个月,CAD/CAM组后牙外形、颜色匹配及边缘适合性均优于常规组(P0.05),两组表面质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6个月,CAD/CAM组修复体崩瓷发生率(4.76%)和基牙继发龋发生率(0)均明显低于常规组的19.05%、9.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D/CAM组修复体断折发生率(2.38%)与常规组(4.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后1个月,两组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均明显低于修复前(P0.05),且CAD/CAM组牙龈指数及菌斑指数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CAD/CAM全瓷冠稳定性好,强度佳,牙龈反应较小,修复后牙牙体缺损整体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9.
CAD/CAM氧化锆全瓷冠桥因其制作便捷快速、美观,稳定性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口腔修复领域中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就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EREC(瓷睿刻)AC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系统制作的玻璃陶瓷嵌体修复磨牙Ⅱ类洞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沈阳军区总医院口腔门诊收治的牙体缺损需制备Ⅱ类洞患者60例(78颗磨牙),使用CEREC AC CAD/CAM系统制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追踪观察3个月、6个月、1年,按照改良美国公共卫生服务标准进行临床评价,并比较修复第1磨牙和第2磨牙缺损的成功率。结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1年成功率达到96.0%,第1磨牙和第2磨牙嵌体修复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REC AC CAD/CAM系统制作玻璃陶瓷嵌体修复后磨牙Ⅱ类洞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数字制作技术和不同扫描对象对所制作的钴铬烤瓷冠上瓷后边缘及内部适合性的影响,为判断影响钴铬烤瓷冠寿命的因素提供依据。方法:选取5颗完整上颌第一前磨牙,根据扫描预备后的离体牙、硅橡胶印模和石膏模型,将通过激光熔覆凝结(SLM)及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技术(CAD/CAM)制作的钴铬合金基底冠修复体分为扫描离体牙3D打印激光熔覆凝结(SLM)组、硅橡胶印模3D打印SLM组、石膏模型3D打印SLM组、扫描离体牙CAD/CAM切削组、硅橡胶印模CAD/CAM切削组和石膏模型CAD/CAM切削组,以传统失蜡铸造组作为对照组。进行瓷烧结,利用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Micro-CT)对各组修复体边缘及内部适合性进行测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扫描离体牙硅橡胶印模3D打印SLM组和CAD/CAM切削组修复体的绝对边缘差异(AMD)降低(P<0.05),硅橡胶印模3D打印SLM组修复体的边缘间隙(MG)较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硅橡胶印模3D打印SLM组修复体的凹槽区(CA)和轴壁中点(AW)降低(P<0.05),扫描离体牙CAD/CAM切削组修复体的AW最小;与对照组比较,石膏模型3D打印SLM组和CAD/CAM切削组修复体的轴壁与(牙合)面转角的位置(AOT)及(牙合)面三分位点(OA)降低(P<0.05),以硅橡胶印模CAD/CAM切削组修复体的AOT和OA最小。与上瓷前比较,上瓷后修复体边缘和内部适合性普遍升高(P<0.05)。MG与制作工艺和扫描对象有关联(P<0.05),内部适合性平均数与制作工艺和扫描对象有关联(P<0.05)。结论:瓷烧结过程会影响钴铬烤瓷冠的边缘及内部适合性,选择性SLM技术制作的修复体边缘适合性优于CAD/CAM切削技术,CAD/CAM切削技术制作的修复体内部适合性较优越。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omputer-assisted design/computer-assisted manufacturing, CAD/CAM)技术结合锥度固位方式在种植即刻修复连续多牙缺失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连续多个后牙缺失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即刻安放预成锥度固位帽,通过口内扫描制取数字化印模,以CAD/CAM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临时联冠,临时联冠戴入后即刻负重;6个月后更换为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永久联冠,临时冠及永久冠戴入时分别拍摄平行投照牙片。通过种植体和修复体存留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变化、种植体和修复体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临床效果,永久修复前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量表评价患者对即刻修复的满意度。结果:共计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55.5岁)纳入本研究,共植入34枚种植体,分别制作14件即刻PMMA修复体和14件永久氧化锆修复体,观察时间4~14个月;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100%,种植体颈部骨水平在种植即刻为(1.06±0.97) mm,即刻修复后6个月时为(0.96±0.82)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和修复体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VAS评分87.2。结论:对于连续多牙缺失,在种植即刻以数字化流程制作,并结合锥度固位方式的联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口内扫描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加工(computer-assisted design/computer-assisted manufacturing, CAD/CAM)技术结合锥度固位方式在种植即刻修复连续多牙缺失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就诊的连续多个后牙缺失的患者,在种植体植入即刻安放预成锥度固位帽,通过口内扫描制取数字化印模,以CAD/CAM技术制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临时联冠,临时联冠戴入后即刻负重;6个月后更换为CAD/CAM技术制作的氧化锆永久联冠,临时冠及永久冠戴入时分别拍摄平行投照牙片。通过种植体和修复体存留率、种植体颈部边缘骨水平变化、种植体和修复体并发症等指标评价临床效果,永久修复前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 量表评价患者对即刻修复的满意度。结果:共计10例患者(男4例,女6例,平均55.5岁)纳入本研究,共植入34枚种植体,分别制作14件即刻PMMA修复体和14件永久氧化锆修复体,观察时间4~14个月;种植体及修复体存留率100%,种植体颈部骨水平在种植即刻为(1.06±0.97) mm,即刻修复后6个月时为(0.96±0.82)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期内所有种植体和修复体均未发生并发症;患者满意度VAS评分87.2。结论:对于连续多牙缺失,在种植即刻以数字化流程制作,并结合锥度固位方式的联冠修复体,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研讨CAD/CAM全瓷冠在后牙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签方式,从我院2014年3月-2016年4月期间收治的后牙义齿修复患者中,抽取64例患者进行研讨,64例患者分32例对照组(常规方式制作义齿)和32例研究组(CAD/CAM方式制作义齿),把两组治疗状况进行对比研讨。结果对比患者总体满意度,研究组93.75%比对照组84.38%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64例患者均无D级和C级指标出现,存在A级和B级,经检验后,在颜色、质地、性能方面,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外形上,研究组比对照组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AD/CAM系统进行义齿制作,所制作的修复体美观性高且制作快捷,和传统常规方式对比,对种植体修复更加有利,推广应用价值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聚合瓷、CAD/CAM氧化锆全瓷及铸造陶瓷3种不同美学修复体的边缘适合度.方法 制作上颌中切牙全冠牙体制备标准金属代型一个,复制并灌注石膏模型后分别制作聚合瓷、CAD/CAM氧化锆全瓷及铸瓷基底冠各10个,并依次将其就位于金属标准代型上.在体式显微镜下对基底冠边缘与金属代型肩台之间的适合度进行观察,并用数字图像捕捉系统进行成像,用专业图像测量软件测量边缘缝隙宽度.最后计算各组10个样本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聚合瓷、CAD/CAM氧化锆全瓷和铸瓷基底冠的平均边缘缝隙宽度值分别为(43.75±6.80)、(51.71±6.50)和(55.75±8.48)μm,3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聚合瓷基底冠显著小于CAD/CAM氧化锆全瓷和铸瓷基底冠,而CAD/CAM氧化锆全瓷基底冠边小于铸瓷(P<0.01).结论 3种美学修复基底冠的边缘适合度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然而聚合瓷基底冠要显著高于其它两种美学修复冠.  相似文献   

16.
石晓玉 《吉林医学》2014,(15):25-26
目的:探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计算机辅助制作(CAD/CAM)氧化锆全瓷在口腔的修复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及效果分析。方法:选择82例需要牙齿修复手术的口腔疾病患者,采用双盲的随机分组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41例氧化锆组患者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牙齿,而对照组的41例患者则应用合金烤瓷的方法修复病变牙齿,治疗后跟踪调查1年,观察患者牙龈缺损、冠体破损或脱落情况。结果: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方法对患者的修复疗效好,并发症少,牙冠无破损和脱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意义明确。结论:牙齿损伤后采用CAD/CAM氧化锆全瓷修复患者的口腔可在美观、功能等方面全面解决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不影响功能,较稳定,可推荐临床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用 CAD/CAM切削加工和玻璃渗透技术相结合制作高强度全瓷基底冠的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研制的部分烧结氧化铝块 ,经 Cerec CAD/CAM系统加工制作氧化铝基底冠 ,并经玻璃渗透完成高强度底冠的制作 ,再用 Vita alpha饰瓷制作完成全瓷冠。结果 与常规的 In- Ceram技术相比 ,本文方法无需复制耐火代型和 10小时的氧化铝基底冠的烧结过程 ,且由于预成的氧化铝块颗粒分布均匀 ,具有更强的毛细管作用 ,全冠的渗透时间由原来的 4小时缩短为 40分钟。结论 采用工业预成的瓷块 ,经牙科 CAD/CAM加工成一个形状复杂的修复体是未来全瓷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1971年法国学者Frances Duret首次将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的概念引入口腔修复医学领域,1983年第一台采用CAD/CAM技术制作修复体的样机在法国问世,Duret于1985年报道用于制作患者后牙冠的CAD/CAM系统,CAD/CAM已经对口腔修复医学领域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传统的口腔修复工艺,继19世纪的锤造工艺、20世纪的铸造工艺之后再一次产生飞跃。目前国外已有10余种CAD/CAM系统面世(如CEREC、Celay等),并且进入商业化阶段。我国在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2002年9月,在第五届全国口腔修复年会上,卫生部口腔计算机研究中心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别报道了利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M技术制作出的全冠和义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CAD/CAM 树脂黏结桥在前牙种植过渡义齿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4颗前牙缺失的患者,利用CAD/CAM技术切削PM M A树脂盘制作黏结式树脂过渡义齿,观察修复后3、6月的临床效果及对基牙牙周组织健康的影响。结果完成的28例中,25例修复体在种植愈合期内外形完整、美观、无松动脱落,种植术区黏膜和骨组织愈合良好,修复后3、6月成功率分别为92.86%和89.29%;基牙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龈沟出血指数(SBI)在黏结桥修复前与修复后3、6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斑指数(PLI)在黏结桥修复前与修复后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修复后3月与修复后6月比较,PLI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D/CAM 树脂黏结桥美观、舒适,不影响伤口愈合和基牙牙周组织健康,可满足前牙种植过渡义齿修复的要求,但要注意控制菌斑。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两种修复类型的返工原因,以降低返工率,提高修复体质量.方法:通过义齿加工管理软件,分别收集CAD/CAM氧化锆全瓷冠返工记录181条,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记录179条,根据不同的制作类型及返工原因将其分类,比较修复体的返工率.结果:在181条CAD/CAM氧化锆全瓷返工记录中,瓷崩脱所占的比率最高,占38.7%,其次为边缘不到位,占25.4%.179条钴铬合金烤瓷返工记录中,边缘不到位排在首位,占35.2%,其次为瓷崩脱,占2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种修复体单连冠和前后牙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CAM氧化锆全瓷冠与钴铬合金烤瓷冠返工原因分布有差异,临床医生应正确选择适应证,严格遵循基牙设计原则,细致进行临床及技工制作,才能降低返工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