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毅  李铣  孟大利  许婧  孟庆玲 《中草药》2006,37(2):189-190
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又名禹州漏芦、火球花,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主产于我国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录了蓝刺头及同属植物华东蓝刺头E.grijsii Hance作为禹州漏芦入药。禹州漏芦味苦、性寒、归胃经,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止血、消痈下乳的功效,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简称《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有漏芦,其来源项下有祁州漏芦与禹州漏芦两种。《中国药典》1995年版已将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分作两个品种。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为同科不同属的两种植物,已证明两种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不同,疗效亦不尽相...  相似文献   

3.
现就1995年版《中国药典·中药彩色图集》提出商榷意见如下,仅供再版时参考。1误用药材伪品标本1.1图350禹州漏芦:药材禹州漏芦误用了药材漏芦。《中国药典》规定,药材禹州漏芦为菊科植物蓝刺头Echinopslatifolius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grijisiHance的干燥根,药材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的干燥根,二者药材外观性状截然不同,在药用功效上,除均可清热解毒、消痈下乳外,前者侧重于排脓止血、驱蛔,后者....  相似文献   

4.
华东蓝刺头地上部分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华东蓝刺头为菊科蓝刺头属植物,其原植物学名为Echinops grijisii Hance.<中国药典>2000版将其作为中药禹州漏芦的原植物之一收录.其药用部位为根.  相似文献   

5.
通过考证,作者认为中药漏芦的正品应该是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的干燥根。而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的漏芦正品之一禹州漏芦Echinops latifolius缺乏本草依据,化学成分亦与祁州漏芦完全不同,因此建议不宜作为正品漏芦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禹州漏芦的本草学研究,考证其基源及药用品种.方法 通过查阅有关历代文献,实地考察并结合禹州漏芦的现代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对其考证.结果 其基源仅菊科蓝刺头属植物蓝刺头Echinops latifolius Tausch或华东蓝刺头Echinops grijisii Hance的干燥根为药用正品,表明历代本草文献中所记载禹州漏芦的生长特征及其功能主治与现代研究结果基本一致.结论 近现代记载其药用部位为干燥的根、全草、茎叶等,极不统一,造成了药用部位的混乱,今对其来源进行考证,以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别禹州漏芦和漏芦药材的真伪,为临床准确用药提供可靠的基因识别方法。方法:收集多基原药材禹州漏芦基原物种蓝刺头和华东蓝刺头共14份样品和漏芦药材基原物种祁州漏芦8份样品,经实验获取ITS2序列,结合GenBank中20条相关近缘混伪品序列,建立以上物种和混伪品的DNA条形码鉴定方法;将从市场上收集的11份禹州漏芦和20份漏芦药材的ITS2序列与以上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NJ树。结果:禹州漏芦两个基原物种的序列主导单倍型相同;禹州漏芦和漏芦药材基原物种最大K2P距离均小于其与混伪品的种间最小K2P距离;系统NJ树分析均能准确区分禹州漏芦和漏芦药材与各自混伪品。药材检测结果表明,11份禹州漏芦中10份为正品,1份为伪品;20份漏芦中2份为正品,18份为伪品。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基于ITS2序列的禹州漏芦和漏芦药材DNA 条形码鉴定方法,可用于快速鉴别禹州漏芦和漏芦药材真伪。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典1995年版规定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aponticum uniflirurm(L)DC的干燥根。漏芦是一味传统中药,中医临床多取其清热解毒、消痛肿、下乳汁之功效。但是在临床上禹州漏芦却常作漏芦应用,并且二者可相互代用。  相似文献   

9.
白头翁与漏芦均为常用中药.由于二者性状极为相似,所以临床上经常混用;但二者科属不同,化学成分各异,功能主治亦各有别.本文因此对两者进行比较鉴别.白头翁系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的干燥根.漏芦系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或禹州漏芦Echinops lat-  相似文献   

10.
体外实验证明,祁州漏芦乙醇提取物能显著抑制大鼠大脑线粒体B型单胺氧化酶(MAO—B)的活性,而对肝MAO—B活性的抑制作用仅为对脑抑制作用的50%左右。酶促动力学研究表明,祁州漏芦对MAO—B活性的抑制作用属竞争性抑制。  相似文献   

11.
漏芦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L.)CD的干燥根。主产于: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河北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等功效。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漏芦中β-蜕皮  相似文献   

12.
对太行山区地产漏芦的原植物和商品药材进行了调查与鉴定,确认在该地区收购和使用的漏芦为菊科罗罗葱的根,祁州漏芦作白头翁使用,禹州漏芦和白头翁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状态。  相似文献   

13.
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医籍、方书,结合近现代文献资料,笔者对漏芦的名称、基原、学名、产地、采收加工、品质、功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沿革梳理与考证,为含漏芦经典名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考证结果表明,历代本草皆以“漏芦”为正名,尚有鹿骊根、老翁花、荚蒿等别名。历代本草记载的漏芦主流基原为今之菊科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lorum,多以根入药,唐代以来北方地区尚将玄参科植物阴行草Siphonostegia chinensis的茎叶做漏芦使用,至近代《祁州药志》始根据当时商品流通情况按产地结合基原不同,将其分化为祁州漏芦和禹州漏芦两类,其中禹州漏芦为菊科植物驴欺口Echinops latifolius的根。古代漏芦的质量以“单州出者为胜”,现代祁州漏芦品质以表面黑色、整齐、粗壮、坚实、不碎裂、无枯心者为佳,禹州漏芦品质以枝条粗长、表面土棕色、质坚实、长短整齐者为佳。古代漏芦药材采收加工多为“八月采根,阴干”,现代多于春、秋二季采挖根部,晒干。古代炮制方法为与甘草拌蒸后用;现今则为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晒干,以生品入药。基于考证结论,建议开发利用含漏芦的经典名方时,需要考...  相似文献   

14.
祁州漏芦茎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静  丁杏苞  吴克霞  蓝静 《中草药》2001,32(7):590-590
祁州漏芦为菊科植物 Rhaponticum uniflorum(L.) DC.的干燥根。近年来的药理研究实验表明 ,祁州漏芦具有较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脂质过氧化作用[1,2 ] 。我们对祁州漏芦的地上部分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 ,共分得化合物 6个 ,经鉴定分别为 :β-谷甾醇 ( ) ,正十六烷酸 ( ) ,正二十四烷酸 ( ) ,蜕皮甾酮 ( ) ,漏芦甾酮 ( )和胡萝卜苷 ( )。1 提取与分离取祁州漏芦茎叶干燥粗粉 5 kg,乙醇回流提取 ,回收乙醇 ,提取物经硅胶柱层析 ,石油醚 -丙酮和氯仿 -甲醇梯度洗脱 ,硅胶薄层层析检控 ,相同流分合并 ,再经硅胶柱层析精制 ,得晶 (约 3 0 0…  相似文献   

15.
杨美珍  王晓琴  刘勇  杜月 《中成药》2015,(3):611-618
祁州漏芦根为常用中药,花入蒙药。本文经检索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Sci Finder)以及中文CNKI、万方等数据库,查阅到近百条国内外文献,整理了近二十年来祁州漏芦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方面的研究成果。到目前为止从本植物中共分离得到包括植物蜕皮激素、萜类、噻吩在内的79个化合物;研究证明其具有抗氧化、调血脂、抗肿瘤、抗炎、镇痛等广泛的药理活性。本文在文献调研基础上,对祁州漏芦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进行系统总结,以期为相关的中蒙药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雷留成  李振国 《中药材》1993,16(10):22-23
通过调查与鉴定,河南产山豆根的主流品种为苏木蓝Indigofera carlesii Craib.和宜昌木蓝L.ichangensis Craib.,该属多种植物的根及根茎亦作山豆根使用。而《中国药典》1990年版收载品种越南槐Sophora tonkinensis Gapnep.在河南则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7.
白头翁和漏芦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分列为下品和上品。二者较为相似 ,容易混淆 ,而二者功效和临床应用都有不同。白头翁功能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用于热毒血痢 ,阴痒带下 ,阿米巴痢。漏芦功能清热解毒 ,消痈下乳 ,舒筋通脉 ;用于乳痈肿痛 ,痈疽发背 ,瘰疬疮毒 ,乳汁不通 ,湿痹拘挛。本文从来源、性状、显微、理化等方面对二者作以比较 ,以供临床区别使用。1 来源鉴定白头翁正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 Pulsatilla chinensis(Bge.)Regel的干燥根。漏芦正品为菊科植物祁州漏芦 Rhaponticum uniflorum (L .)DC.的干燥根 [1 ] 。2 性状鉴定2…  相似文献   

18.
目前市场上常见有将漏芦充当白头翁药用。白头翁来源于毛茛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能;主要用于阿米巴痢疾;漏芦来源于菊科植物,具有清热解毒,消痈,下乳,舒筋通脉的功能;主要用于通乳。它们所含的化学成分各不相同,但外观形状有相似之处,难以区分。本文用紫外吸收光谱进行鉴别,操作简便,且重现性好。1 材料及仪器白头翁Pulsatillachinensis(Bge.)Regel.(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漏芦Rhaponticumuniflorum(L.)DC.(本市医药公司提供)并经鉴定。乙醇为分析纯。2 方法与结果取白头翁及禹州漏芦粗粉各0.1g,加乙醇10ml,超声波…  相似文献   

19.
蓝刺头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蓝刺头属许多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国内外研究者对于其化学成分给予了很大关注,其中国外相关研究文献居多。就该属植物的相关文献并结合本课题相关研究,对该属植物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综述,为蓝刺头属植物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对祁州漏芦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溶剂提取和硅胶柱色谱分离 ,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并鉴定了 2个昆虫变态激素类化合物 ,分别为漏芦素甲和脱皮甾酮。结论 :漏芦素甲为新化合物 ,脱皮甾酮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