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索使用国产特制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专利号:200820152063.9和200920166821.7)在上肢手术及术后镇痛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择期或急诊行上肢手术成年患者62例,ASAⅠ~Ⅲ,使用特制的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采用改良肌间沟法或腋鞘置管法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后通过留置导管使用0.2%罗哌卡因镇痛.观察患者麻醉效果、不良反应、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穿刺置管部位有否感染、神经损伤、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使用此留置导管针麻醉成功率是96.8%;腋鞘置管法麻醉操作一次成功率85.2%,改良肌间沟置管法78.8%;严重毒性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7%和3 0%;均无注射部位血肿、Horner氏综合征、声嘶及呼吸困难等;术后0、12、24、48 h VAS镇痛评分:静止时镇痛有效率100%,活动时91.7%;Ramesay镇静评分平均0.1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8.3%,患者满意度平均9.1分,均未出现穿刺置管部位感染、神经损伤及呼吸抑制;导管留置平均时间30.5 h;镇痛结束拔除导管后患肢无感觉麻目等异常症状.结论 使用此特制非刺激型外周神经阻滞留置导管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术中麻醉效果确切,术后镇痛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对断指再植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断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组给予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 h、8 h、12 h、24h、36 h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36 h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断指再植术患者采用静脉套管针作连续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术后能起到一定镇痛作用,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单次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型神经阻滞针在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中不同定位方法的优势。方法 选择择期行膝和髋关节置换的老年患者(≥65岁)共60例,ASA分级Ⅰ~Ⅲ级,随机分成3组,应用新型神经阻滞针,分别使用鞘膜突破定位、B超引导定位和二者结合的定位方法行患肢连续股神经阻滞并留置导管术后镇痛。观察3组患者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平均操作时间,术后安静/活动时镇痛效果、恶心呕吐发生率、穿刺置管部位有否感染、神经损伤、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其他镇痛药物使用量、导管平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等。结果 鞘膜突破定位组一次操作成功置管为75%,置管平均操作时间(3.1±0.4)min;超声引导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90%,置管平均操作时间(4.9±0.7)min;鞘膜突破结合B超定位组一次操作置管成功率90%,置管平均操作时间(3.5±0.5)min,置管平均操作时间每两组之间互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一次操作成功率鞘膜突破定位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毕6、12、24、48h静止/活动时VAS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患者满意度均无显著区别;3组患者均未出现穿刺置管部位感染、局麻药物毒性反应及呼吸抑制等并发症,也均未使用其他止痛药物。3组导管平均留置时间(4.27±6.6)h;镇痛结束拔除留置导管后仅超声引导组有1例患者大腿前部及膝关节内侧皮肤略感麻木,余患者均异常症状。结论 使用新型神经阻滞针在老年下肢关节置换术后行连续股神经阻滞麻醉及术后镇痛,采用鞘膜突破定位、超声引导定位及两者结合定位镇痛效果相似。鞘膜突破定位与超声引导定位相结合的定位方法可缩短置管操作时间,一次操作成功率高,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在肱骨近端手术中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择期行肱骨近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组(超声引导组)和常规手法神经阻滞组(对照组),每组50例,超声引导组患者麻醉方式选择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滞,对照组患者行解剖标志定位的臂丛神经阻滞和颈浅丛阻滞,记录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神经阻滞完善时间,持续时间,麻醉完善例数、不完善例数,麻醉方式更改例数,麻醉并发症。结果:两组神经阻滞操作时间无明显差异,超声引导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阻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持续时间无明显差异;麻醉完善例数超声引导组96%,对照组60%,对照组40%需辅助静脉麻醉或切口区域局部麻醉,两组均无麻醉更改例数;超声引导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肱骨近端手术,超声引导肋间臂神经阻滞联合臂丛、锁骨上神经阻麻醉效果完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套管针用于连续臂丛神经阻滞26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用套管针进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的可行性。方法26例择期行上肢外科手术的病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臂丛神经阻滞,留套管在臂丛神经鞘内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观察其麻醉阻滞效果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麻醉阻滞效果满意,术中生命指征平稳;21例患者术后镇痛满意,无不良反应。结论用24G静脉留置针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神经刺激器定位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外周神经刺激器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上入路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 48例拟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24)和异感定位(n=24)方法,局麻药均使用0.5%的罗比卡因。结果 使用神经刺激器组在起效时间、感差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长于异感定位组,二者在运动阻滞时间和镇痛时间无显著性差异。但神经刺激器组神经阻滞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异感定位组。结论 采用0.5%罗比卡因配合神经刺激器行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局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与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的患者12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超声引导锁骨上臂丛神经定位组(Ⅰ组)和单纯手法解剖学定位组(Ⅱ组)。局麻药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等量混合液,剂量为0.4 mL/kg。观察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手术区域麻醉效果(优、良、失败)、持续时间,观察并记录并发症。结果Ⅰ组完成操作所需时间(185±102)s,明显短于Ⅱ组的(378±105)s(P<0.01)。Ⅰ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快于Ⅱ组(P<0.01)。麻醉效果优等率Ⅰ组为96%,Ⅱ组为75%(P<0.05),有统计学意义。Ⅰ组未出现并发症,Ⅱ组有4例患者出现与神经阻滞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时间短,阻滞起效快,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静脉留置针行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在上肢手术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经验总结。方法:将我院麻醉科2011年3-5月收治的38例行上肢手术且接受术后镇痛的患者随机分为CPNA组(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与PCSA组(皮下自控镇痛)。CPNA组采用静脉留置针于肌间沟穿刺,予以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PCSA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手术结束后4、12、24、48h行静态和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r、VASm),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术后4个时间点CPNA组VAS评分明显低于PCSA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S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手术后持续臂丛神经阻滞镇痛(CPNA)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及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ASA Ⅰ~Ⅱ级的前臂、腕部或手部手术60例,随机等分成两组,Ⅰ组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盲探异感法定位和普通静脉留置针穿刺并置入硬外导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Ⅱ组为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和特制导管装置经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从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结果:Ⅱ组麻醉操作时间、起效时间、感觉运动阻滞完善时间较Ⅰ组短,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全部阻滞成功,Ⅰ组有3例尺侧阻滞不全,失败率10%;两组都取得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但Ⅱ组效果更佳,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出现导管穿刺处渗漏3例、导管部分脱出2例;Ⅱ组术中镇静药用量、术后镇痛局麻药用量较Ⅰ组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组30例均无出现并发症,Ⅰ组出现误穿血管并形成血肿4例、发生神经损伤4例.结论: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肌间沟置管行连续臂丛神经阻滞和术后镇痛成功率高、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在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麻醉中的应用,及其对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   方法   选取平湖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9年3月—2020年12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与B组, 各41例,A组行全麻,B组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联合全麻,对比2组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应激反应、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结果   B组置入喉罩、手术开始5 min、术毕时的动脉压[(94.70±3.83)mm Hg、(96.64±4.05)mm Hg、(98.10±3.16)mm Hg]均高于A组,心率[(88.98±5.54)次/min、(84.17±3.86)次/min、(79.76±4.02)次/min)]均低于A组,P < 0.05;B组术后的血清皮质醇、心钠素、血浆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11.85±1.72)μg/dL、(0.28±0.02)nmol/L、(37.13±5.95)ng/L、(154.71±45.87)ng/L)]均低于A组,P < 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413.03±66.19)mg、(9.86±1.62)min、(12.58±2.79)min)]均少于A组,P < 0.05;B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7.32%)低于A组(24.39%),P < 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神经阻滞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的影响轻微,且麻醉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ransverse abdominal plane block,TAP)对经腹宫颈癌根治术老年患者术后镇痛、早期注意网络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60例,按麻醉方式分为2组,全麻诱导后,观察组(T组)切皮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TAP阻滞和全身麻醉,对照组(C组)单纯全麻,2组均用注意网络测试(attention network test,ANT)测定。观察麻醉诱导前、切皮即刻、拔管前5 min和拔管后30 min的MAP和HR及SpO2指标;术中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24、48和72 h的VSA评分;术前、术后1 d和术后5 d的注意网络效率;术后恶心呕吐和头晕嗜睡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C组在各时间点的MAP和HR较T组均增加(均P<0.05);T组阿片类药物用量少于C组(均P<0.05);T组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C组(均P<0.05);2组术后1 d警觉、定向和执行控制、平均反应时间和准确率均较术前受损(均P<0.001);术后5 d,T组注意网络效率恢复(P>0.05), C组定向(P=0.323)和平均反应时间(P=0.256)恢复, 警觉(P<0.001)、执行控制(P<0.001)和准确率(P=0.014)未恢复;T组不良反应更少,患者满意度更高。   结论  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轻经腹宫颈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的术后疼痛,并可减轻早期注意网络损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接受经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的患者术中舒适度与安全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20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疼痛科拟行PELD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M组)和对照组(L组),每组30例,2组患者除麻醉方法不同外,均使用同一厂家的手术器械,采用相同手术方法、手术步骤和监测指标。L组使用0.5%的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M组在L组的基础上,持续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瑞芬太尼。分别记录入室(T0)、术中穿刺(T1)、椎间孔扩大成形(T2)、镜下操作(T3)这4个时间段患者腰背部疼痛的NRS评分、MAP和HR的最大值,计算T1、T2、T3时MAP、HR较T0时的变化率,记录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呕吐、尿潴留发生情况;术后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   结果  2组患者在术中操作时腰背部均出现疼痛,与L组比较,M组患者的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术中MAP、HR的变化率(ΔMAP、Δ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尿潴留、术后呕吐发生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组满意度评分为(8.2±0.9)分,明显高于L组的(4.1±1.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辅助镇痛镇静下行PELD术,患者可获得更好的镇痛镇静效果,舒适度明显提高,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全麻下高龄病人全膝置换术(TKA)的效果。方法择期单侧TKA病人60例,年龄>65岁,ASA分级Ⅰ级或Ⅱ级,体质量指数18~25 kg/m2,性别不限。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全麻组(G组)和全麻复合神经阻滞组(GNB组),各30例。GNB组于麻醉诱导前采用超声引导下行患侧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0.5%罗哌卡因股神经穿刺点注入20~25 mL,坐骨神经穿刺点注入15~20 mL,总量不超过40 mL。术后2组行术后静脉镇痛治疗。记录病人单位时间内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术后48 h随访,记录2组术后恶心呕吐(PONV)和术后谵妄的发生情况,视觉模拟评分>3分时静脉注射曲马多2 mg/kg,记录2组曲马多的追加次数。术后48 h时行病人满意度评分,记录病人的住院时间。结果与G组比较,GNB组病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均降低,PONV发生率及病人满意度升高(P < 0.05~P < 0.01),2组病人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用于高龄病人全麻下TKA具有良好术后镇痛效应,并可减少全麻药用量,降低PONV,增加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美洛昔康预处理联合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阻滞在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1年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甲状腺癌根治术患者7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M组和C组,各38例.M组于术前口服美洛昔康进行预处理,C组口服安慰剂.M组行超声引导下双侧喉上神经内侧支阻滞...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SAPB)对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术后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0年6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60名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P组和SP组各30例。术后P组患者予以静脉自控镇痛, SP组行连续SAPB镇痛。比较2组术前和术后1、3、7 d休息和活动时VAS评分、术后恢复质量(QoR-40)评分、CD4+、CD4+/CD8+以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  SP组术后1、3 d静息及活动状态疼痛评分为(1.6±0.2)分、(2.3±0.4)分、(1.4±0.3)分、(1.9±0.3)分,低于P组的(2.5±0.3)分、(3.7±0.3)分、(2.1±0.2)分、(2.9±0.4)分(均P < 0.05)。SP组术后1、3 d QoR-40评分、CD4+、CD4+/CD8+分别为(170.7±3.2)分、(173.3±2.9)分、(40.8±6.4)%、(42.3±6.4)%、1.5±0.1、1.6±0.1,均高于P组的(162.8±3.7)分、(167.9±2.7)分、(36.2±6.2)%、(39.0±5.8)%、1.3±0.2、1.4±0.2(均P<0.05)。S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明显低于P组的17.3%(P<0.05)。   结论  超声引导下连续前锯肌平面阻滞作为术后镇痛策略,可以明显减轻老年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应激反应和免疫抑制,促进患者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爆发痛发生现状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1年9月诸暨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20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于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手术(加压空心螺钉固定术73例,人工股骨头置换术65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62例)。术后12~24 h应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估,统计爆发痛发生率;根据是否出现爆发痛将患者分成爆发痛组与非爆发痛组,比较2组患者相关资料(性别、年龄、民族、文化程度、体重指数、术前NRS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ASA分级、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爆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200例患者术后12~24 h的NRS评分为(6.22±1.63)分,出现爆发痛131例,爆发痛发生率为65.50%。爆发痛组131例,非爆发痛组69例,2组患者年龄、术前NRS评分、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方式、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是爆发痛发生的保护因素,术前NRS评分≥6分、手术时间≥126 min、麻醉时间≥135 min、单纯神经阻滞、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发生并发症是爆发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爆发痛发生率较高,术前疼痛、手术时间长、麻醉时间长、单纯神经阻滞、合并骨质疏松、术后并发症均是其影响因素,应积极采取预防性干预措施,以降低术后爆发痛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骶管阻滞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1-10月六安市人民医院择期行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90例, 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Ⅰ~Ⅱ级, 年龄1~8岁,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骶管组(D组), 每组45例, D组在全麻插管后进行骶管穿刺, 穿刺成功后均注射0.2%罗哌卡因1 mL/kg, C组不行骶管阻滞。同时对2组患儿进行麻醉深度监测Narcotrend指数维持在C2~D1(69~47), 记录2组患儿麻醉前、骶管阻滞后5 min、手术开始时、手术结束时、拔管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 拔管时、术后4、8、12、16及24 h婴幼儿疼痛评分(FLACC), 患儿术后躁动评分及躁动发生率, 恶心呕吐、尿潴留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  与C组比较, D组患儿术后在拔管时[(3.75±0.71)分vs.(5.84±0.97)分]、术后4 h[(3.02±0.50)分vs.(4.88±0.71)分]、8 h[(2.91±0.36)分vs.(4.53±0.75)分]时的FLACC疼痛评分明显低于C组(均P < 0.05);苏醒时躁动评分[(2.44±0.54)分]明显低于C组[(3.29±0.69)分], 躁动发生率(6.67%)低于C组(22.22%, 均P < 0.05);2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心率、MAP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骶管阻滞可以有效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加快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18.
余昌伟  陈金保 《安徽医学》2018,39(2):182-185
目的 探讨在超声引导下实行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在老年上肢手术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铜陵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拟行上肢手术的老年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盲探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患者阻滞效果(优良率),臂丛各神经分支阻滞起效时间、完善时间、完善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阻滞效果96.67%,优于对照组7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臂丛各神经起效时间与阻滞完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阻滞完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2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上肢手术患者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联合锁骨上入路臂丛神经阻滞成功率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与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随机、单盲、对照临床试验,检验国产连续神经阻滞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严格按照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60例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受试者,完全随机分成进口组(n=30)和国产组(n=30),分别使用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和进口连续周围神经阻滞套件行连续股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比较两组的操作时间、尝试置管次数、不良反应及镇痛效果。结果 两组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国产组留置导管的操作时间明显比进口组短(P<0.05)。进口组中有4例置管失败、12例发生严重的局麻药渗漏,而在国产组中均未发生。结论 国产连续神经阻滞导管针可有效、方便、安全的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