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武仁 《华夏医学》2007,20(3):454-455
目的:评价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2型糖尿病周围病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所有患者均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及饮食控制,治疗组用甲钴胺治疗,对照组不用甲钴胺治疗。疗程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1%,明显高于对照组46.7%(P〈0.05);治疗组主观症状改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传导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甲钴胺可以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主观症状及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周围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有无典型胸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2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冠造)结果进行分析,表明糖尿病病程越长冠状动脉病变越重(P〈0.01);冠造阳性者占胸痛组人数的85.2%,高于无胸痛组的78.0%;无典型胸痛症状的糖尿病患者中,≥1支冠状动脉管腔狭窄〉175%的51例占24.9%。建议对无典型胸痛、病程短的2型糖尿病患者行冠造检查,尤其是糖尿病病史较长者。  相似文献   

3.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征。方法对我院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肺结核6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动态评价血糖、肺结核病灶及痰菌培养结果的演变情况。结果痰菌阳性者57例(86.5%),继发性肺结核50例(75.8%),慢性纤维空洞型11例(16.7%),粟粒型肺结核3例(4.5%),胸膜结核2例(3.0%),病变广泛者61例(91.9%),有空洞者47例(70.6%);66例中血糖控制良好者有23例(34.8%),血糖控制一般者26例(39.4%),血糖控制差者17例(25.8%),单纯肺结核组疗效(病灶吸收率、空洞闭合率、痰菌阴转率)高于血糖良好组(P〈0.05);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一般组高于血糖控制差组(P〈0.05);总疗程1年组空洞闭合率及痰菌阴转率高于总疗程9个月组(P〈0.05)。结论控制血糖是治疗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关键,长程抗结核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潘永明  李波 《中国医药导报》2009,6(31):67-67,71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50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0%),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下降。血脂改变以治疗组明显。结论:治疗2型糖尿病时酌加活血化瘀之品,不失为辨病施治的上策,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防治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一般资料:按WHO诊断标准确诊的糖尿病病人45例,男18例,女27例,年龄35~76岁,糖尿病病程1.5~21年。Ⅰ型糖尿病3例,Ⅱ型糖尿病42例,其中肥胖型者29例(占69%)。所有患者均经B型超声检查确诊,其中11例经手术证实.B型超声检查:所见有结石反射波,表现为强回声光团伴声影。本组资料里单个强回声光团者8例(占17.8%),多个强回声光团者37例(占82.2%),42例并有胆囊壁厚,毛糙等慢性胆囊炎样征象。45例均为胆囊结石。临床表现:无症状结石者29例(占61.1%);反复发作胆绞痛者7例(占15.6%);继发胆系感染者4例(占0.…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确定了252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190例(占75.39%),多发性损害174例占(69.05%),其中46例无自觉症状,3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体征;糖尿病病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大大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28例合并糖尿病和20例非合并糖尿病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分别于治疗12周、48周及随访24周时评价疗效及血糖变化。结果合并糖尿病组患者治疗12周和48周,丙肝病毒阴转率分别为46.4%和78.6%,持续病毒应答(SVR)率为64.29%,与非糖尿病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肝功能随抗丙肝病毒治疗有效而好转。结论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糖尿病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27只眼)糖尿病2型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前平均血糖8.4mmol/L。结果 术后随访12~22个月,视力0.5以上者14只眼(52%),0.1~0.4者12只眼(44%),0.1以下者1只眼(4%)。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结论 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前血糖高于正常水平,但无全身及眼部严重并发症者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128例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早期血糖测定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28例病人中,52例(40.63%)有不同程度的血糖升高。高血糖组病人的病死享及急性左心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同时还发现急性心肌梗塞早期血糖升高越明显,预后越差,存活者未经降血糖治疗,随病情好转血糖逐渐恢复正常,提示AMI早期血糖升高是预测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背景: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患者的长期结局尚未被阐明。目的:在年轻与年长发生糖尿病的比马印第安人中比较糖尿病性终末期肾病(end-stagerenal disease,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设计、地点及参试者:于1965~2002年在Arizona比马印第安人中进行人群纵向研究。参试者分为两组: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岁)和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发病年龄20~55岁)。随访事件和人年按时间依赖方式以每10岁进行分层。终末期肾病的定义为因糖尿病肾病而接受透析治疗或者死于糖尿病肾病。主要观测指标:根据2型糖尿病的发病年龄,计算25至55岁之间糖尿病ESRD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结果:在1856例糖尿病参试者中,96例为年轻发病。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者ESRD的发生率为每1000人年25.0例(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6.7~43.1),年长发病者ESRD的发病率为每10130人年5.4例(95%CI,4.4~6.4)(发病率比,4.6;95%CI,2.2~9.8)。在所有年龄段中,年轻发病参试者的年龄别ESRD发生率均较高。在校正年龄及性别后,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参试者的自然原因死亡率为每10130人年15.4例(95%CI,0.2~30.5),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为每10130人年7.3例(95%CI,5.9~8.7)(死亡率比,2.1;95%CI,0.8~5.7)。与无糖尿病的参试者相比,年轻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为前者的3倍(95%CI,1.1~1.8),年长发病2型糖尿病个体的死亡率是其1.4倍(95%CI,1.1~1.8)。在1386例具有所有协变量完整数据的亚组中(从糖尿病发病开始即进行观察),在校正性别、平均动脉压、体重指数(kg/m^2)、血浆葡萄糖浓度、吸烟、降糖药以及降压药后,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糖尿病发病年龄与ESRD发病率并不相关(风险比,1.0;95%CI,0.9~1.2)。结论:2型糖尿病较早发病与中年时ESRD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升高相关。其主要原因是20岁以下诊断糖尿病的个体在中年时已有较长的糖尿病病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的降糖作用及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32例初诊、未经降糖药物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瑞格列奈0.5~1.0mg治疗12周,治疗前及停药24小时后测定血糖及胰岛素(INS)。结果瑞格列奈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NR)明显下降〈P〈0.05或P〈0.01)。结论瑞格列奈能通过显著降低血糖而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分泌的质和量均获得改善,能轻微恢复急性胰岛素反应,同时胰岛素抵抗也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张迎秋  宋磊 《华夏医学》2003,16(4):507-508
目的:了解糖尿病(DM)性眼肌麻痹的特点。方法:对23例I型DM患者的年龄、DM病史、血糖水平、首发症状、受累神经、诊断、治疗及预后作临床分析。结果:患者平均年龄63岁,糖尿病病史平均10年,空腹血糖平均10.5mmol/L,23例首发症状均为复视,病变受累神经以动眼神经最多15例(65.2%),次为外展神经6例(26.1%),2例(8.7%)为滑车神经。结论:本病发病突然,复视为首发病症。受累最多为动眼神经,其特点为多不伴瞳孔改变。临床上对年龄偏大的复视患者,应考虑到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的可能,及早进行血糖检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应用不同剂量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血糖的影响及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方法将124例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四组各31例,在使用降血糖药物种类、剂量不变及均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服美托洛尔。A组:25mg每日3次;B组:25mg每日2次;C组:12.5mg每日2次;D组:6.25mg每日2次。测量四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变化及各组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空腹血糖治疗前分别为(8.8±2.7)mmol/L、(8.9±2.7)mmol/L,治疗后分别为(5.4±2.0)mmol/L、(5.9±2.2)mmol/L,A、B两组治疗前、后比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餐后血糖则无明显变化;C、D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均无明显变化。A、B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与C、D两组比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19%)、B(16%)两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C(6%)、D(0%)两组。结论美托洛尔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的血糖的影响与其剂量大小有关,起始剂量越大其低血糖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接受化疗后血糖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科2009-01~2012-06收治的术后化疗的乳腺癌病人170例,所有病人化疗前均无糖尿病。回顾性分析其化疗前后血糖的变化情况及相关临床资料。结果:化疗后血糖异常升高32例,占18.8%(32/170)。其中空腹血糖调节受损者17例,占10.0%(17/170);糖耐量减低者8例,占4.7%(8/170);明确诊断为糖尿病者7例,占4.1%(7/170)。年龄与化疗后血糖异常升高有关。不同化疗方案:含紫杉类方案、含蒽环类方案、既含紫杉类又含蒽环类方案血糖异常升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病人接受化疗后可以引起血糖升高,甚至发生糖尿病,化疗期间应重视对病人监测血糖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渗性昏迷的特征,揭示神经精神症状和本综合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以神经精神症状为首发表现的8例高渗性昏迷并复习近期文献。结果:年龄55岁以上者上75%,无糖尿病史的2型糖尿病者占75%,误诊率87.5%,死亡率达50%;突出的神经精神症状与甘氨酸裂解酶系统的先天性缺陷造成毒性兴奋性氨基酸作用于神经系统 有关,且神经影像学有一些特征性表现。结论:该病多见于无糖尿病史的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神经精神症状和这个致死性的代谢病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糖化血红蛋白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糖化血红蛋白(HbArc)的测定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为了了解HbAr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以HbArc作为有效地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一种指标,对我院自1996年以来收治的50例糖尿病患者和27例正常人的HbArc及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l对象与方法卫.l观察对象:糖尿病组50例均为我科根据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的住院患者。男ZI例,女29例,I型3人,!型47人;年龄28~78岁;病程3月~13年。其中合并酮症酸中毒,肾脏、神经、视网膜病变,心脑血管病等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者33人,占66%…  相似文献   

17.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41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少东  陈霞 《广西医学》2009,31(10):1463-146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SCI)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对181例2型糖尿病病人按头颅CT和/或MRI的检查结果分为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SCI组)和未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组(非SCI组),对两组病人的年龄、糖尿病病程、空腹血糖及控制血糖的疗效、合并症等情况进行临床比较分析。结果SCI组年龄≥70岁者占80.5%,糖尿病病程≥5年者占80.5%,血糖控制差者占39.0%,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者占分别占82.9%、70.7%,多种疾病叠加者占87.8%~95.1%。与非SCI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糖尿病程长、高血糖和控制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及多种与中风有关的疾病叠加均是导致SCI的危险因素,进行早期干预对阻止SCI演变为症状性脑卒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58例妊娠期糖尿病(GDM)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评估GDM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58例GEM产妇中48例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10例于生产时发现(即产前未治疗)。将58例GDM产妇分为两组:A组为经产前糖尿病筛查发现并确诊,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者40例,B组为产前确诊但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者8例及未经治疗者10例,收集并比较分析2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产前确诊并治疗的患病产妇中,40例(83.3%)血糖控制达理想水平。孕期血糖控制理想的GDM产妇妊高征、早产、剖宫产、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窒息、死胎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孕期血糖控制不理想及未治疗者的发生率(P〈0.05)。结论:孕期血糖控制可降低GDM孕产妇和围产儿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住院肺结核病人880 例,合并糖尿病者98 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发现两病并发发病率为11.13% ,大多数患者≥50岁,共66 例占67.3% ;Ⅱ型糖尿病70例,占71.3% ;58.2% 为先患糖尿病后患肺结核;6 例死亡,死亡率(6.1% ),22 例需用胰岛素治疗(22.4% )。结论:糖尿病与肺结核相互影响,以糖尿病对肺结核影响更为重要,需两病同治,控制血糖、延长抗痨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 DO)与糖尿病足( DF)之间的关系,探讨早期发现糖尿病足的方法与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足)184例及2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足患者158例,对上述共342例患者进行眼外肌检查,同日行TNB尿常规及尿白蛋白/肌酐检查,判断有无视网膜病变( DR)及肾脏损害(DN)。结果:非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6.67%,而糖尿病足组为眼肌麻痹79.9%,2组眼肌麻痹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 <0.01)。2组相关指标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眼肌麻痹的发病情况与糖尿病足的发病情况有一致的相关一致性。临床上通过检查糖尿病性眼肌麻痹病人的体质量指数(BMI);测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 PBG)、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 L-C)、血肌酐(Cr)、尿酸(uA)、排泄率(UAER)>30mg /24h,把结果异常的病人进行DF筛查,来早期发现DF并控制其快速发展,用来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