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目的是检查减压反射引起动脉血压下降是否必定出现心率减慢。在人工呼吸的27只家兔上,做了91次实验。结果是弱刺激减压神经使动脉血压平均下降18mmHg(P<0.001),但无心率变化。强刺激减压神经。血压下降36mmHg(P<0.001),且伴有心率平均减慢31次/分。弱牵拉颈动脉窦血压平均下降12mmHg(P<0.001),也无心率变化。强牵拉颈动脉窦,血压平均下降19mmHg(P<0.001),心率也平均减慢18次/分(P<0.001)。结果说明减压反射引起血压下降,不一定引起心率减慢。只有当刺激减压神经或牵拉颈动脉窦的强度引起血压下降更低时,心率方减慢。推测减压反射必须达到一临界水平,方激活心抑制环路。  相似文献   

2.
在人工呼吸的10只家兔上,于延髓孤束核及其邻近脑区内记录了185个单位放电,有五种放电形式:a)散在、b)密集、c)连续、d)周期性簇状放电与 e)混合放电。  相似文献   

3.
外侧缰核参与褪黑素的中枢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外侧缰核(LHb)是否参与到褪黑素(MEL)中枢降压的过程中。方法:用玻璃微电极记录LHb神经元自发放电,利用静脉快速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引起动脉血压快速短暂升高和LHb自发放电频率的改变,来鉴别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和心血管抑制性神经元。并采用分别腹腔注射2 mg•kg-1及LHb核团内微量注射4 mg•kg-1MEL的方法,观察MEL对大鼠LHb心血管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动脉血压的影响。 结果:腹腔注射2 mg•kg-1MEL影响大鼠LHb心血管神经元自发放电,MEL可以减少心血管兴奋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平均减少38.40%±6.48%),增加心血管抑制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平均增加56.30%±8.45%)。LHb核团微量注射4 mg•kg-1 MEL,引起动脉血压的下降(1.57 kPa±0.35 kPa)。 结论:MEL作用于LHb并引起动脉血压降低,LHb作为其靶点参与MEL的中枢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沙坦(腹腔注射)对大鼠血压、心率及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用生理记录仪记录大鼠腹腔注射氯沙坦前、后动脉血压及心率的变化.用玻璃微电极记录大鼠腹腔注射氯沙坦前、后外侧缰核及内侧缰核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情况.结果:低剂量氯沙坦(2 mg*kg-1)对大鼠血压、心率无明显影响,而中、高剂量氯沙坦(5,10 mg*kg-1)可明显地降低大鼠动脉血压.低、中剂量氯沙坦对外侧缰核及内侧缰核神经元单位放电无明显影响,而高剂量氯沙坦使外侧缰核66.6%(12/18)单位放电的自发频率明显增加,使内侧缰核61.9%(13/21)单位放电的自发频率明显减少.结论:高剂量氯沙坦可明显降低大鼠的动脉血压,且使外侧缰核神经元活动增强的同时抑制内侧缰核神经元的活动.  相似文献   

5.
采用电刺激神经及牵拉颈动脉窦的方法兴奋压力感受器,观察了压力感受器兴奋时家兔某些脑区内及血浆中加压素含量的改变,以探讨其在压力感受性反射中的作用。结果表明:①电刺激减压神经产生明显减压效应时,家兔下丘脑、孤束核、垂体及血浆中加压素含量明显减少;②牵拉颈动脉窦时,家兔下丘脑、孤束核、垂体、脊髓及血浆中加压素含量明显减少,而延脑加压素含量显著增加。提示内源性加压素可能参与压力感受性反射调节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 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 ,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 ,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 在 18只大鼠共记录到 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 ,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 (NRRNs) 12 7个 (89.4% ) ;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 (RRNs) 15个 (10 .6 % )。结论 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 ,而且还参与呼吸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缰核是否参与芦沙坦外周降压过程的调节。方法 :记录大鼠的股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同时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缰核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结果 :腹腔注射 10 mg/ kg芦沙坦可显著地降低大鼠动脉血压 ,但对心率无明显的影响 ;芦沙坦可使缰核 6 4 % (2 1/ 33)自发单位放电的放电频率增加。结论 :腹腔注射芦沙坦可兴奋缰核神经元产生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8.
本文观察了牵拉家兔窦神经、触压颈总动脉和压迫颈动脉窦区对血压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牵拉家兔窦神经、压迫颈动脉窦区和触压颈总动脉都引起降压反应,提示这几种因素所产生的降压效应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大鼠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放电样式。方法 在切断面神经引起面运动神经元逆行溃变后,细胞外记录面神经核内非运动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其放电样式与呼吸周期的关系。结果 在18只大鼠共记录到142个自发放电神经元,其中呈非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NRRNs)127个(89.4%);呈呼吸相关性放电的神经元(RRNs)15个(10.6%)。结论 面神经核不仅控制面部骨骼肌的运动,而且党政军参与呼吸等功能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缰核是否参与芦沙坦外周降压过程的调节。方法:记录大鼠的股动脉血压和心率的同时,用玻璃微电极记录缰核神经元自发单位放电。结果:腹腔注射10mg/kg芦沙坦可显著地降低大鼠动脉血压,但对心率无明显的影响;芦沙坦可使缰核64%(21/33)自发单位放电的放电频率增加。结论:腹腔注射芦沙坦可兴奋缰核神经元产生降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在人的颈部颈动脉搏动最明显的地方,即喉结的外上方,有一个卵圆形膨大的结构,叫颈动脉压力感受器。它参与人体心率和血压的控制。由于颈动脉接近体表,对外来的刺激很敏感,当它受到机械压迫或牵拉时,便会产生一种心血管反射,使血压下降,心率减慢,造成脑部血流的暂时减少或中断,而发生晕厥。特别是颈动脉窦过敏的人反应更为明显。这种因颈动脉窦超敏引起的晕厥,医学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功能的同步记录技术,用于观察心血管中枢活动和外周自主神经功能活动,研究心血管中枢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方法:取成年SD大鼠,用混合麻药腹腔麻醉后,同步记录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ostral ventrolateral medulla,RVLM)神经元单位放电活动、心电图、血压、呼吸肌肌电、体温,并进行相关参数的分析。结果:可记录到明确稳定的神经元单位放电活动等各项指标,在12只大鼠的RVLM中一共记录了18个自发单位放电,其中连续放电有12个,周期性簇状放电有6个。另外,两种类型放电分别对应的同步记录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仅呼吸肌肌电幅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记录各项指标时观察到RVLM神经元自发放电与血压之间有相互影响。结论:同步记录心血管中枢与心血管活动是一种实时可靠的在体动物实验技术,为研究心血管各级中枢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电刺激杏仁内侧核对大鼠血压和心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以不同刺激参数电刺激杏仁内侧核(MAN),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高频、较大强度的电刺激(100Hz,120 ̄150μA)可使大鼠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同时伴有瞳孔扩大,胡须抖动。由静脉注射NA记录MAN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放电频率的改变发生在血压的恢复阶段,提示MAN神经元能接受外周血管的传入冲动。表明这类神经元可能参与孤束核内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出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实验以不同刺激参数电刺激杏仁内侧核(MAN),测定动脉血压和心率。高频、较大强度的电刺激(100Hz,120~150μA)可使大鼠的血压升高,心率减慢,同时伴有瞳孔扩大,胡须抖动。由静脉注射NA记录MAN神经元单位放电频率,放电频率的改变发生在血压的恢复阶段,提示MAN神经无能接受外周血管的传入冲动。表明这类神经元可能参与孤束核内压力感受性反射的传出过程。  相似文献   

15.
在22只家兔延髓共记录到220个自发放电单位。可分四型:同步血压相关型(37.3%)、非同步血压相关型(20.5%)、血压呼吸相关型(1.8%)、非血压相关型(40.5%)。同步血压相关型与非同步血压相关型在压力感受器加压反射与减压反射时均可见到单位放电与血压呈同相变化和反相变化两种反应类别。其放电频率的变动值均显示有显著意义(P<0.001)。同步血压相关型神经元单位较其他型更为靠近延髓腹外侧区。结果表明延髓中调控心血管活动的神经元单位的紧张性与压力感受器传入有关。延髓腹外侧区为心血管调节的紧张性冲动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家兔压力感受器反射中心输出量和全身总外周阻力的作用,并探讨两者间的关系。实验证明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性减低时,动脉压明显上升,其与心输出量变化无相关,而与外周血管阻力变化有高度正相关。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活性增加时,局部压迫颈动脉窦区域平均主动脉压下降31%,心输出量下降20%,总外周阻力下降14%;60克法码纵向牵拉颈动脉窦,平均主动脉压下降25%,心输出量下降12%,总外周阻力下降15%。实验中分析颈动脉窦加压反射时每搏动增加中心脏反射性作用的可能性。发现加压反射中每搏动增加不是交感神经对心脏反射的阳性变力性作用,因为应用心得安后,同样的加压反射中每搏动仍然增加,并与应用前无明显差异。从而进一步肯定:家兔压力感受器加压反射中血压的升高,系由于总外周阻力的增加,而心脏反应不占重要位置。而压力感受器减压反射中,血压的下降,系总外周阻力减少和心收缩力减低之故。实验中还进一步分析了总外周阻力的增减与区域性血管阻力变化的关系,证明在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反射中,肢体和内脏等区域的阻力增减,影响了血管性效应。  相似文献   

17.
15只家兔的颈动脉体-窦神经标本,记录了33个窦神经中化学感受性传入单位的电活动。实验结果:①大部分单位放电频率较低且不规则,少部分单位的放电频率高而规则;②在灌渡液内加入乙酰胆碱(ACh)20μg/ml后,16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由1.26±0.31imp/s减至0.77±0.19imp/s(P〈0.05)。③在灌流液中加入尼古丁(1、3、5、10和15μg/ml)后,10个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  相似文献   

18.
观察川芎嗪(TMP)对家兔动脉血压、心率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MP 能使正常血压兔、硝普钠性急性低血压兔、去甲肾上腺素性急性高血压兔的血压降低,且降低幅度与用药前血压水平成正比;心率加快;降低正常血压兔及硝普钠性急性低血压兔的窦反射敏感性。其机制可能与舒张血管、增强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降低压力感受器敏感性或兴奋交感神经中枢等有关。  相似文献   

19.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颈动脉窦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 FGF)对大鼠颈动脉窦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大白鼠 2 0只随机分成 b FGF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 ,b FGF组大鼠经静脉注射 b FGF(80 0 0 U / kg) ,对照组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 ,2 0 m in后 ,用蘸有 80 %乙醇的棉球轻轻擦拭右颈动脉窦区 ,损伤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神经末梢 ,并放置 5 m in。观察记录两组损伤前后夹闭颈总动脉血压 [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平均动脉压 (MBP) ]和心率 (HR)的变化。结果 :1损伤右颈动脉窦前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两组血压均升高 ,夹闭前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2损伤右颈动脉窦后 ,夹闭右侧颈总动脉 ,对照组血压不变 ,夹闭前后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b FGF组血压升高 ,夹闭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两组夹闭前后的血压差值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实验中 HR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b FGF对大鼠颈动脉窦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观察静脉滴注毛冬青甲素对不同血压状况家兔的动脉血压、心率和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毛冬青甲素能使正常血压兔、硝普钠性急性低血压兔的动脉血压升高;去甲肾上腺素性急性高血压兔的动脉血压降低;心率均减慢;提高正常血压兔窦反射敏感性;抑制低血压兔窦反射的敏感性.其机理可能与增加心肌收缩力、提高心肌顺应性、降低周围血管紧张性及抑制交感中枢活性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