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virus,HBV)感染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目前,临床上抗HBV药物主要以干扰素、核苷类似物、免疫调节药物为主,此外,中草药及其有效成分抗HBV治疗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对抗HBV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应用情况做一综述,以便明确其发展趋势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从而推动新型高效...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对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耐药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被美国FDA批准的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已增加至5种,即普通α干扰素、聚乙二醇( PEG )干扰素α-2 a(商品名哌罗欣)、拉米夫定( lam i-vud ine)、阿德福韦( adefovir)、恩替卡韦( entecavir)。虽然一些新的具有抗乙型肝炎病毒(HBV)作用的核苷酸类似物( nuc leotide analogue)或核苷类似物( nuc leoside analogue)还处在临床试验阶段,但其中的一些品种也将很快被批准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核苷类抗HBV药物的临床应用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史上的里程碑。以拉米夫定为代表的核苷类抗HBV药物的广泛应用在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带来福音的…  相似文献   

3.
非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美国FDA批准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分为两类:免疫调节剂和核苷类似物。但免疫调节剂的副作用和核苷类似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使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而,非核苷类抗HBV药物的研究引起广泛关注。本文按照不同的结构和作用机制对此类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面临的主要的挑战是当前药物疗效不很理想和耐药HBV株突变。现在的重要任务是发展一个治疗HBV感染的新策略,如发现的新靶点和针对多个靶点的联合治疗。本文对近年来抗HBV部分药物的作用机制和目前发现的抗HBV作用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病毒 ( HBV)持续感染是导致乙型肝炎慢性化、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的重要因素。干扰素( TFN)是目前公认的治疗慢性 HBV感染的有效药物之一 ,但因其有效适应证少 ,远期有效率低和有一定的不良反应 ,而无法成为治疗 HBV感染的主要药物。新一代核苷类似物拉米夫定 ( 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本文就 3TC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进展与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介绍 ,以供同道参考。1  3TC作用机制拉米夫定是新一代核苷类似物 ,它能迅速、显著地抑制 HBV DNA的合成 ,在细胞内被代谢…  相似文献   

6.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治疗方法,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两大类.近年来核苷(酸)类似物的发展很快,已成为继干扰素(IFN)之后的又一类用于抗HBV治疗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谢湘平 《吉林医学》2010,31(3):361-362
目前并没有很好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药物和治疗方法,单独使用某种药物效果并不很见效,若要清除病毒就必须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需联合使用抗病毒药物,鉴于此,抗HBV治疗研究的方向应转向研究不同药物一起使用的联合治疗的新型抗病毒治疗策略。核苷类药物若联合干扰素的使用可进一步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力,达到稳定持久的抗病毒作用,在抗HBV治疗方面意义深远而重大。  相似文献   

8.
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与体外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主要药物,但它可引起HBV基因的变异,从而引起耐药。作者就核苷类药物引起变异的特点、产生抗药性的分子机制及体外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抗乙型肝炎病毒非核苷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世界性传染疾病.HBV一直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至今仍是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全世界大约有20亿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每年由于HBV感染而死亡的人数达100万[1].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干扰素和核苷类抗HBV药物虽然在治疗乙肝病毒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免疫调节剂的低应答率和核苷类似药物耐药性病毒株的出现以及停药反弹等因素使其应用受到了限制.  相似文献   

10.
抗乙型肝炎病毒核苷类似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苷类似物是目前临床上治疗乙型肝炎的重要抗病毒药物,然而由于长期用药,很容易产生耐药性,药物疗效不是很理想。本文就目前抗乙型肝炎病毒(HBV)核苷类似物进行比较并分析其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育红  张磊 《医学综述》2014,(23):4308-4310
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最终治疗目标是通过清除乙型肝炎病毒(HBV),使肝功能长期稳定,防止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等并发症的发生。迄今共有5种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As)用于CHB,包括3种核苷类似物和2种核苷酸类似物。和干扰素的免疫调节作用不同,NAs的作用机制为在体内磷酸化生成具有抑制病毒DNA聚合酶作用的三磷酸核苷类似物,终止HBV DNA链的延长和合成,从而达到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但迄今问世的所有药物均不能清除肝细胞核中的共价闭环DNA,这是HBV病毒持续感染和CHB停药复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WHO估计全世界乙肝病毒感染为3.5亿。中国感染总人数1.2亿。因为乙肝病毒感染易慢性化,可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因此人们在不断探索新的治疗方法以改善HBV感染的预后。拉米夫定等核苷类药物抗HBV治疗是继干扰素后一种新的抗HBV疗法。现在临床已广泛使用。治疗有效者HBV复制可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血清转氨酶稳定。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长期服用可使HBVP区聚合酶基因发生变异。由野生型YMDD变异成YVDD或YIDD型。从而产生抗药性,HBV DNA阳性。因此笔者构建HBV YVDD和YIDD变异株。为建立拉米夫定耐药模型。筛选抗乙肝病毒药物打下前期基础。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可导致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在高发地区它的流行性可达10%,在美国也有125万人被感染.在出现核苷类似物以前,α干扰素一度是惟一治疗途径,干扰素治疗需要严格选择病人.拉米夫定是研究最多的一种核苷类药物,对大多数病人来说,拉米夫定都会产生对HBV DNA的抑制,但长期用拉米夫定会产生在DNA聚合酶的YMDD区域有碱基对取代的特异性拉米夫定耐药病毒.新的核苷类似物和免疫调节治疗正在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14.
李汝勇  吴翠萍 《医学综述》2003,9(6):364-365
干扰素 (IFN)临床研究已有近 30年的历史 ,目前仍是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CHB)的重要药物[1 ] 。国内外报道IFN治疗结束时HBeAg和HBVDNA阴转率为 30 %~ 5 0 % ,停药 1年后为 2 0 %~ 2 5 % [2 ] 。提示IFN虽是公认的有效药物 ,但有许多局限性 ,联合治疗是CHB的一个重要方向[1 ] 。本文对近年IFN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 IFN的作用机制IFN主要分为α、β、γ三种 ,目前只有IFN α被FDA批准用于治疗HBV感染 ,其抗病毒机制包括免疫调节作用和直接抗病毒作用。IFN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主要是促进肝细胞表达HL…  相似文献   

15.
HBV准种单位--超感染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不仅可引起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而且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随着HBV标志物检测技术的应用,疫苗的预防接种,干扰素α(IFNα)以及核苷类似物如拉米夫定等抗HBV药物的临床应用,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HBV感染的进一步流行,同时也改变了HBV感染分布的规律和流行模式。但HBV感染的现症病人的治疗仍是一个十分棘肝炎慢性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邱春婷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12):1572-1574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有着相似的传播途径,HIV合并HBV感染情况比较常见,这些混合感染,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当HBV感染需要治疗而HIV感染不需要时,应考虑选用对HIV无作用的药物,如干扰素(IFN)或阿德福韦(ADV);当HIV和HBV同时符合治疗标准时,首选包括TDF+LAM或TDF+FTC的HAART方案,如果上述HAART基础上仍出现LAM或FTC耐药,可以加用ETV或ADV挽救治疗。对HIV/HBV合并感染患者而言,不需要HAART时不建议应用ETV、LDT抗HBV治疗。  相似文献   

17.
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治疗。目前公认有效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为干扰素-α(IFN-α)和拉米夫定。但单用任何一种抗病毒药物疗效往往不佳。苦参素是植物提取药,据文献报道有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作用[1]。为提高抗HBV疗效,我们采用了干扰素α-2b联合苦参素治疗慢  相似文献   

18.
黄芪蛰虫合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的作用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黄芪蛰虫合剂体外抗乙型肝炎病毒 (HBV) 的作用. 方法: 以HepG2.2.15细胞为靶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黄芪蛰虫合剂和α干扰素. 采用ELISA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测定药物对细胞培养上清HBsAg, HBeAg及细胞外HBV DNA的抑制作用. 结果: 黄芪蛰虫合剂具有一定程度的抗HBV的作用,其抑制HBsAg, HBeAg及细胞外HBV DNA的50 %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35, 1.92, 2.19 g/L. 治疗指数(TI)>3.56~5.79. α-IFN也有抑制HBV的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 结论: 黄芪蛰虫合剂具有一定的体外抗HBV作用.  相似文献   

19.
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的慢性化是我国卫生健康管理的主要问题之一,截至2009年,全球约有3.5亿慢性HBV感染者,而我国现有的慢性HBV感染者约为9300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约2000万例[1].我国可用于治疗CHB的药物有干扰素及口服核苷(酸)类药物(NAs),但合适的治疗终点并不明确,目前亚太肝病组织与欧洲肝病协会的HBV管理指南[2~4]推荐将HBsAg转阴作为CHB治疗的理想终点,并推荐HBsAg转阴后可停药,推荐意见赋予了这个古老的HBV病毒标志物新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徐东平  李进  张玲霞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2014-2016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的高发传染病,全国约有1.2亿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2000~3000万例,目前在我国临床上应用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主要有两类:一类是α-干扰素,另一类是核苷或核苷酸类似物,主要包括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韦。2005年3月美国FDA批准了新一代抗HBV核苷类似物药物恩替卡韦(entecavir)上市。恩替卡韦具有抗病毒作用强、副作用小、临床耐药发生率低的优点,被认为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该药物在我国也已完成了上市前的临床验证,并于2005年11月被SFDA批准在国内上市应用。现将国内外报道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