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CT图像影像组学特征参数变化与放射性肺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影像组学技术分析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肺癌患者定位及复位CT图像特征参数变化,筛选与RP发生密切相关的指标。方法 选取放疗后经过随访发生2级及以上RP的肺癌患者31例,获取其放疗前的定位CT图像和经过40 Gy放疗后的复位CT图像,将患侧肺和健侧肺设置为提取参数的ROI,在完成正常肺组织自动分割后,使用IBEX软件进行radiomics特征参数的提取,比较这些特征参数在定位和复位CT图像中的差异。结果 (1)每个时段的单侧肺分别提取了86个有效参数指标;(2)放疗前患侧肺和健侧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指标有22个;(3)复位CT中健侧肺和患侧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12个;(4)患侧肺放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28个;(5)健侧肺放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有28个。结论 在发生RP的肺癌患者中,部分CT影像组学特征在定位和复位CT间差异显著,对这些指标动态变化的追踪分析具有预测RP发生的潜在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放射治疗前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图像分析灰度值为160.81±2.78,放疗后为158.04±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直肠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推测放射治疗不会增加直肠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计算机图像分析与人工计数阳性细胞方法在检测GFAP阳性细胞中应用,探讨计算机图像分析代替人工计数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应用正常组、癫痫组以及灵芝孢子粉组三组大鼠切25μ厚冰冻切片,常规GFAP免疫组化染色。人工计数GFAP阳性细胞,同时用Image-Pro Plus分析图片的积分光密度,对比各组间差异以及两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种方法都能检测出各组间存在差别,结果具有相关性。结论用人工计数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处理结果具有正相关关系,其得出的结论也一致,在某些可代替人工技术方法用于免疫组化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9例放射治疗前、后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的表达,通过图像分析系统(Image-Pro Plus 6.0)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放射治疗前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表达水平的图像分析灰度值为160.81±2.78,放疗后为158.04±3.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直肠癌中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的表达无明显影响,推测放射治疗不会增加直肠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随着精准医疗的深入发展,影像组学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影像组学研究中,影像特征稳定性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建模分析的准确性。本文针对影像组学标准流程中图像获取与重建、ROI分割、影像特征提取及建立模型4个关键步骤中可重复性问题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目前常用影像组学相关软件进行简介。  相似文献   

6.
经皮内镜下胃/ 空肠造口术(PEG/ J)是实现管饲喂养的一种术式,是在内镜下放置胃肠造口管的微创手术。 PEG/ J 因操作简便易行、并发症少、耐受性佳、医疗费用低,目前国内外多项指南和共识均推荐 PEG/ J 为长期管饲肠内营养的首选方 式,其临床应用也逐步增多。 为防止患者营养状况持续恶化,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如果患者因神经系统、头颈部、消化系统 等疾病存在无法进食或进食减少时,建议尽早进行 PEG/ J。 在临床应用中,关于 PEG/ J 的禁忌证、围手术期如何调整抗凝药 物、术前是否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术后护理等问题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就《中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指南》 加以解读,就 PEG/ J 的适应证、禁忌证、围手术期处理、术式选择及并发症预防等方面提出建议,对 PEG/ J 在临床上的应用加以指导,为中 国成年患者营养治疗通路的选择提供最新的共识意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磷酸化Akt(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胃癌发生及进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Akt蛋白的表达,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图像分析,计算条带与β-actin的灰度比值。结果 P-Akt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且与TNM分期、浸润深度、组织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Akt的活化。P-Akt蛋白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电子背散射衍射接收装置,该装置的CCD以快速方式接收的灵敏度为5 m lux,积累方式接收的灵敏度为10μlux,,分辨率为512 dpi,扫描卡最高的分辨率为4 096×4 096。并成功地安装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JSM-840扫描电镜上。此系统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成功的编写了识别和标定电子背散射衍射花样的软件,可给出测试样品的电子图像、极图、反极图、取向图及微取向分布图(ODF)。  相似文献   

9.
目的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射治疗的常见并发症,其一旦出现,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产生重要影响,所以该病重在预防.本研究旨在总结国内外影像学领域在放射性肺损伤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 利用PubMed和CNKI全文数据库,以“PET,SPECT,MR,CT,放射性肺损伤”等为关键词,检索1990-01-2016-10的相关文献.纳入标准:(1)影像学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相关基础研究;(2)影像学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相关临床研究.排除标准:(1)存在研究设计缺陷或统计方法错误;(2)数据不完整,结局效应不明确.根据上述标准纳入4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放射性肺损伤是胸部肿瘤放疗剂量提升的重要限制因素.影像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早期放射性肺损伤风险分级成为可能.(1) FDG-PET治疗前SUV值以及治疗过程中SUV值的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显著相关;(2)治疗前SPECT肺灌注图像、SPECT功能性剂量学参数可以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的发生风险;(3)基于超极化气体的MRS在放疗过程中相关数值变化与放射性肺损伤存在相关性;(4)治疗前CT图像表现为肺气肿、肺间质改变与放射性肺损伤相关,此外治疗前CT图像相关纹理参数,以及治疗过程中纹理参数的变化可以用于放射性肺损伤的预测.结论 影像学预测放射性肺损伤相关研究是当前放射性肺损伤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由于该领域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仍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以测评抗原或抗体的量为目的,定量分析免疫组织与细胞化学反应终产物图像的整个过程,从三方面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分析:(1)成像前的适合性评估,包括理论分析与准备、样品制备方法;(2)成像方式与过程控制,包括成像仪器的成像方式、成像仪器硬件数字化输出误差、成像仪器功能设置、图像的物理光学特性、细胞组织图像光度的线性检测、显微镜视场景深与成像缺陷的校正;(3)成像后的处理与分析,包括图像信息保真与图像存储格式、图像信息失真与图像处理、测量结果性质、测量结果表述、测量结果的误区与陷阱、测量结果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定量参数即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的一致性及可重复性是众多研究关注的重点。既往研究结果显示b值、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选择等因素对ADC值一致性及可重复性均有一定影响。本研究将探讨直肠癌术前DWI层面及ROI的选择对ADC值一致性及重复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病理证实为直肠腺癌的患者资料,此组患者均行直肠MR及DWI检查。2名不同年资的医师分别在ADC图像上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勾画ROI,层面选择了肿瘤最大层、肿瘤最大层及其上下两层及肿瘤全层三种方法。其中肿瘤轮廓法采用手动勾画模式,尽量沿肿瘤轮廓勾画ROI。肿瘤中心法使用圆形ROI工具,肿瘤实性部分尽可能圈入而避开病变内坏死或囊变区。两名医师用三种层面和两种ROI放置法间隔2周进行重复测量。使用ANOVA法比较不同层面之间ADC值差异,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ROI之间ADC值差异。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nter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并分别比较同一医师前后两次及两名医师之间测量值的可重复性(Bland-Altman法)。结果:将三种层面法测得ADC值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同层面的情况下,肿瘤轮廓法测得ADC值均大于肿瘤中心法,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选择肿瘤全层-肿瘤中心法及轮廓法测量ADC值,组内及组间一致性可达到0.931、0.803和0.913、0.822。医师1前后两次分别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089 3~0.083 1)×10-3mm2/s(P:Mean=0,P>0.05),(-0.066 8~0.096 3)×10-3 mm2/s(P:Mean=0,P<0.05);医师1与医师2使用采用肿瘤中心法及肿瘤轮廓法测定ADC值,测得的ADC值95%一致性区间为(-0.127 5~0.141 6)×10-3mm2/s(P:Mean=0,P>0.05),(-0.112 0~0.150 2)×10-3mm2/s(P:Mean=0,P<0.05)。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肿瘤中心法较轮廓法在同一医师前后两次间及两名医师间重复测量一致性区间小,重复性好。结论:不同层面选择对直肠癌ADC值影响不大;而轮廓法测得ADC值大于中心法。肿瘤全层-肿瘤轮廓法及中心法测得ADC值一致性均较高。但肿瘤全层-中心法重复性稍好且操作简便;而肿瘤全层-轮廓法重复性较中心法稍差,但能反映肿瘤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2.
shRNA对乳腺癌细胞VEGF-C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RNA干扰技术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VEGF-C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针对VEGF-C的三种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分别是siRNAa、siRNAb、siRNAc,筛选靶向基因最有效siRNA,据此设计短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寡核苷酸链,构建pGenesil-1/VEGF-C重组质粒表达载体.利用脂质体将此质粒转染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采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m blot方法检测VEGF-C的变化情况,利用Quantity One软件对RT-PCR、Western blot图像进行半定量分析,用Image-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并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结果.结果:RT-PCR结果显示siRNAa、b、c对MDA-MB-231均有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组、脂质体组的差异性显著(P<0.05),siRNAa抑制率最高(72.41%).利用针对siRNAa合成的shRNA与质粒pGenesil-1构建表达裁体pGenesil-1/VEGF-C,酶切鉴定及测序结果均表明构建成功.将其转染乳腺癌MDA-MB-231细胞后,RT-PCR、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均表明VEGF-C的表达明显受到抑制(P<0.05).结论:shRNA RNA干扰技术可以有效沉默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中VEGF-C的表达,提示该技术可能是抑制乳腺癌淋巴管生成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多年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的使用经验,结合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的特点,详细分析了免疫组化图像计算机定量分析的主要环节及诸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尤其对免疫组化图像测量参数及测量方法的选择和设计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旨在提高免疫组化图像计算机定量分析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可重复、可比性,尽可能避免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作为一种新兴研究方法,用于量化肿瘤内放射性摄取的空间分布异质性,进而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本研究总结18 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研究进展,探究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PubMed和CNKI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系统,以FDG PET,NSCLC,肿瘤异质性,纹理分析为关键词,检索2007-01-2016-10有关18F-FDG PET图像异质性分析的文章.纳入标准:(1)18F-FDG PET图像的异质性分析;(2)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3)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根据纳入标准,最后纳入分析31篇文献.结果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的诊断、分期、疗效预测及患者预后方面有一定应用价值,由于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的影响因素较多,需进一步研究来明确各影响因素对各种纹理参数测量的影响及其程度.结论 18F-FDG PET图像纹理分析在NSCLC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得到具有良好预测价值和可重复性的纹理参数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癌细胞核的有关体视学参数在肺癌诊断分型方面的意义。方法收集肺癌外科手术切除标本70例及肺癌患者自身正常组织8例,分为鳞癌组(a)、腺癌组(b)、腺鳞癌组(c)、小细胞癌组(d)、大细胞癌组(e)及正常组(f)6组。每例随机切3个蜡块,HE染色,每张切片随机取3~4个视野,用Image-Pro图像分析软件对细胞核及细胞进行测试,按体视学公式计算以细胞为参照空间时细胞核的下列8项参数:体积密度(Vvn)、表面积密度(Svn)、表面积与体积比(Rsvn)、数密度(Nvn)、核浆比(Rnp)、平均体积(vn)、平均表面积(sn)及平均自由程(λn)。用SPSS11.5行方差分析和组间两两比较,并行逐步判别分析。结果Vvn、Svn、Nvn、vn、sn、λn、Rsvn及Rnp 8项参数在肺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肺大细胞癌、肺小细胞癌及正常对照组6组之间的方差分析中均有显著性差异。由Vvn、Svn、Nvn、vn、sn、λn、Rsvn及Rnp8项参数所建立的肺癌组与正常组的判别函数,肺癌组70例及正常组8例判别均正确;由Vvn、Svn、Rsvn、vn、、sn及λn六项参数所建立的不同类型肺癌及正常组的判别函数和由Vvn、Svn、sn及λn四项参数所建立的不同类型肺癌的判别函数,肺鳞癌和肺腺癌的准确度均为90%,判别6例肺小细胞癌均正确。结论1.在肺癌的判别方面,Vvn、Svn、Rsvn、Nvn、Rnp及λn6项参数对肺小细胞癌均是有判别能力的参数;Vvn、Nvn、vn、sn及Rsvn5项参数对肺鳞癌、肺腺癌、肺腺鳞癌及肺大细胞癌4组非小细胞肺癌均是有判别能力的参数;Rnp对肺鳞癌和肺腺癌是有判别能力的参数;2.在肺癌分型方面,Vvn、Svn、Nvn、λn及Vn均可做为区分肺小细胞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有意义参数;但仅依据肺癌细胞核的有关体视学参数很难对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学亚型进行满意分类;3.用Vvn、Svn、Nvn、vn、sn、λn、Rsvn及Rnp 8项参数对肺癌组与正常组进行判别,可获得满意的判别效果;用Vvn、Svn、sn及λn4项参数对肺鳞癌、肺腺癌、肺小细胞癌进行判别,可取得良好的判别效果。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技术(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在乳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价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然而尚无标准定量测量方法。该研究旨在探讨DCE-MRI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勾画技术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研究,寻找最佳ROI勾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0例乳腺癌患者的动态对比增强MRI影像,分别由2位观察者利用iCAD软件,通过全部瘤床勾画(Whole)、最大强化层面勾画(SliceMax)、含最大强化层面连续3层勾画(Partial)和最大强化层面5%连续强化区勾画(5Max)等4种方法勾画乳腺癌瘤床ROI,获得不同ROI下相应的容量转移常数(volume transfer constant,Ktrans)、细胞外间隙容积比(ex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Ve)和速率常数(rate constant,Kep),评价4种勾画方法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测量的一致性。结果:30例乳腺癌瘤床的ROI勾画方法中,两位不同观察者Whole法的Ktrans、Ve和Kep分别为1.26±0.54和1.25±0.53、0.75±0.23和0.73±0.22、1.93±1.46和1.95±1.51(P>0.05);Partial法为1.28±0.43和1.26±0.43、0.74±0.21和0.80±0.27、1.95±1.53和1.93±1.43(P>0.05);SliceMax法为1.30±0.33和1.32±0.33、0.77±0.20和0.73±0.24、1.82±1.53和1.87±1.45(P>0.05);5Max法为1.31±0.35和1.35±0.33、0.77±0.20和0.98±0.25、1.97±1.36和1.73±1.55(P<0.05)。4种ROI勾画方法中除5Max方法外,不同观察者利用其他3种勾画方法测量所得功能参数Ktrans、Ve和Kep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Max测量方法测量所得参数与其他3种方法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用Bland-Altman方法评价功能参数Ktrans观察者间一致性,得出Whole法、SliceMax法、Partial和5Max方法下测量偏倚及95%CI分别为0.002 vs-0.013~0.012、-0.003 vs -0.023~0.017、0.006 vs -0.018~0.029、-0.035 vs -0.054~0.018。结果提示前3种方法观察者间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乳腺癌瘤床DCE-MRI不同ROI勾画技术中,Whole法、Partial法和SliceMax法均能获得良好的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一致性,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中分割方案及剂量的选择情况。方法对超过500名放射肿瘤医生进行关于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放疗推荐及实际中分割方式及相关剂量的选择等问题的问卷调查,获得可用结果216份,并对可用结果进行分析。所有数据通过问卷星软件制作的在线问卷收集,使用SPSS 25.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Fisher精确检验以及χ2检验用于比较分类变量之间的组间差异。结果216名医生中,94.9%推荐早期同步放化疗,69.4%推荐常规分割方案,70.8%推荐60 Gy作为常规分割方案的总剂量,78.7%推荐45 Gy作为超分割方案的总剂量。结论尽管实际工作中对分割方式和剂量的选择存在差异,目前大多数中国放射肿瘤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更倾向于选择60 Gy常规分割方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NCCN)及中华医学会等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对日常治疗决策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图像配准算法的基本行为,分析影响图像配准的各种因素.方法 先把待配准图像做一已知变换,然后基于自主开发的图像配准算法研究图像配准技术中感兴趣区域选择、优化目标函数时的初始位置选择、空间变换参数的空间耦合等对图像配准算法的影响.结果 感兴趣区域位置和区域大小选择对图像配准的结果影响非常明显,如果选择不当很容易导致配准失败;初始变换参数(优化的初始位置)选择恰当,能提高图像配准的准确度;参数空间的耦合会增加图像配准算法对感兴趣区域选择的敏感度.结论 图像引导放疗平台临床应用中非常有必要总结与肿瘤部位相关感兴趣区域的勾画策略(依赖具体图像配准软件平台),可以通过实现初始变换参数的自动优化选择来提高算法的抗干扰能力,并开发出针对不同图像特征(不同解剖部位)的具体配准算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D5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的特点,并根据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分析对胃癌诊断以及预后评估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DCD5蛋白,以人工阅片评分以及Image- Pro Plus 6.0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两种方法判断其表达。结果PDCD5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22.0%)明显低于癌旁组织(76.0%),并且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与分化程度(P<0.01)、浸润度(P<0.05)、淋巴转移(P<0.05)相关。图像软件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PDCD5在胃癌组织中表达IOD为(8033.83±7719.14),显著低于癌旁组织(50224.35±39934.31),并且不同类型胃癌组织中IOD水平与分化程度、浸润度、淋巴转移相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人工阅片评分及图像分析软件半定量分析两种方法结果一致,PDCD5蛋白低表达于胃癌组织,在不同分化程度、浸润度以及有无淋巴转移组间的表达都有显著差异。PDCD5蛋白低表达预示肿瘤有较强的侵袭性,可用于判断胃癌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EGF)对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在体外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的促进作用.方法:按A549肺癌细胞是否暴露于直流电场及是否给予EGF分为A、B、C、D 4组.显微摄像系统每15min连续记录2h内细胞移行的变化图像,测量细胞移行距离及细胞移行方向与电场方向问夹角cosine γ值,Image-Pro Plus 5.0软件处理结果;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中p-Akt及p-Stat3的表达量.结果:未暴露于直流电场中的A、B组细胞无序随意的布朗运动,暴露于直流电场中的C、D组细胞在观察期间呈现向阴极方向定向移行,D组细胞的定向移行cosine γ值最大0.83±0.03,P<0.05;2h后D组细胞定向移行距离更大(63±16.9)μm, P<0.05.Western blot检测提示电场及EGF均促进p-Akt及p-Stat3的表达,电场及EGF共同作用组其表达最强.结论:体外直流电场可诱导人肺癌细胞系A549细胞朝向阴极的定向移行,EGF可以促进这种定向移行,肺癌细胞在直流电场中定向移行可能与Akt及Stat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