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总结介入治疗肝硬化并反复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 84例肝硬化并反复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肝功能评价均为childB、C级<'[1]>,先经皮经肝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接着经股动脉穿刺进入脾动脉进行脾脏栓塞.结果 84例肝硬化并反复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行介入治疗均获得成功;术后1个月复查,8例发生再出血,6-12月复查,再出血10例,随访期内死亡26例;结论 介入治疗肝硬化并反复性上消化道大出血既能控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又能控制脾功能亢进,是一种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大出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经皮经脾途径穿刺脾静脉行门静脉造影和胃冠状静脉栓塞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价值。方法3例重度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患者采用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成功后行门静脉造影,明确出血部位后使用弹簧圈栓塞胃冠状静脉。结果经皮经脾穿刺脾静脉均获成功。3例患者栓塞胃冠状静脉后上消化道出血即刻停止。2例于2周后行TIPSS治疗,门静脉复查造影发现门静脉与胃底食管曲张静脉之间出现新的交通支。结论脾脏增大为经皮穿刺脾静脉和门静脉提供了便利。经皮经脾穿刺行食管胃底静脉栓塞是抢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应用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动脉栓塞(PSE)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08年12月在桂东人民医院住院的患者3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食管胃曲张静脉破裂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采用以5%鱼肝油酸钠(或无水乙醇)和弹簧钢圈为栓塞剂行食管胃静脉栓塞术联合以明胶海绵颗粒为栓塞剂行部分脾动脉栓塞术治疗。结果32例食管胃曲张静脉超选择插管栓塞后均成功止血。术后1周27例患者胃镜复查显示食管胃曲张静脉完全消失,4例明显改善。其中1例患者因全身状况差,术后第7天出现肝性脑病死亡。术中及术后未出现重大手术并发症。31例患者术后得到随访,随访6~24个月,再出血3例,死亡2例。结论经皮经肝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疗效好、操作安全,加用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可降低门静脉压力,提高了单纯性食管胃曲张静脉栓塞术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理有效术式;方法回顾分析使用改良法脾-肾V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效果;结果6例无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5例,术后复查均转变成轻、中度曲张。术后发生肝性脑病顽固腹水各1例,经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上消化道大出血合理有效术式。方法 回顾分析使用改良法脾-肾V分流加断流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效果;结果 6例无再出血,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5例,术后复查均转变成轻、中度曲张。术后发生肝性脑病顽固腹水各1例,经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CPH)、上消化道出血的较佳治疗方式.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2006年治疗的539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其中,内科保守止血治疗199例,外科断流或分流手术治疗123例,内窥镜套扎治疗76例,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S)介入治疗32例,经皮经肝食管胃底曲张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性脾栓塞(PSE)双介入治疗109例.结果 内科保守治疗17例无效,39例在1年内再出血;内窥镜套扎治疗仅用于急性出血的止血,长期疗效差;外科手术临床死亡率高达50%;TIPSS治疗术后1年支架狭窄或堵塞而再出血者15例(46.88%),且肝性脑病发生率为21.88%;双介入治疗96例(88.07%),1年内未再出血,且其中的78例(71.56%)3年内未再出血,脾功能亢进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双介入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是目前较好的临床选择.应用不同的栓塞材料对肝脏功能具有不同的影响,应用鱼肝油酸钠作为栓塞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PTVE)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PSAE)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 2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胃底静脉重度曲张出血的患者,经皮经肝穿刺门静脉,造影后找到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并栓塞该静脉;再择期行选择性脾红髓栓塞,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并术后随访15月,同时胃镜复查. 结果 术后26例患者当时急性出血均被控制,术后造影示胃冠状静脉、胃短静脉闭塞,随访期间,22例(84.62%)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19例(73.08%)胃底静脉曲张完全消失,3例(11.54%)胃底静脉曲张复发,4例(15.38%)再发食道胃底破裂出血.但所有患者脾功能亢进症状均明显改善.结论 经皮经肝胃冠状静脉栓塞联合选择性脾红髓小动脉栓塞治疗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不但可以控制消化道出血,还可以降低门静脉压力,缓解脾功能亢进,且复发率低,长期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氩离子凝固术(APC)治疗上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内镜下APC术治疗61例上消化疾病患者,其中胃食管息肉26例,疣状胃炎13例,Barrett′s食管8例,上消化道出血42例。结果 26例胃食管息肉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内镜均无残存病变,黏膜修复好;13例疣状胃炎患者治疗后1个月复查胃镜,内镜表现完全恢复正常;8例Barrett′s食管患者采用APC联合药物治疗,1年后复查有2例复发;14例上消化道出血经APC治疗后均未再出血。结论内镜下APC治疗胃食管息肉、疣状胃炎、Barrett′s食管、上消化道出血等上消化道疾病,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胃底食管静脉曲张 ,在临床上常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危及生命 ,由于患者身体一般状况较差而限制了紧急外科手术的实施。近来 ,作者应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行经皮肝穿胃冠状静脉栓塞对 6例由肝硬化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进行治疗 ,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患者 6例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40~ 6 0岁。患肝硬化病史均在 5a以上。 6例患者经胃镜及食管钡餐造影证实均有明显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 5例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经内科治疗效果不佳。 1例女性患者为间歇性出血 ,每次出血与月经来潮同步 ,于间歇…  相似文献   

10.
柴文晓  车明  王江业  郑宁刚 《当代医学》2009,15(17):267-268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肝穿刺胃冠状静脉栓塞在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治疗价值。方法插管于门静脉脾门处,造影证实曲张的胃冠状静脉,以无水乙醇、弹簧圈栓塞。结果10例病人手术成功,术后呕血停止。随访3~18个月,6个月内再出血2例,死亡3例,其中1例死亡原因为上消化道出血,2例为肝功能衰竭。结论急诊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是抢救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大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5例门脉高压引起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资料,经皮肝穿刺门静脉,造影确认胃左静脉后经导管注入无水酒精栓塞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再用钢圈栓塞胃左静脉主干。采用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侧股动脉行部分脾栓塞术。术后1个月随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外周血象、门脉压力变化和有无并发症等。结果25例患者全部栓塞成功,即时止血率达100%,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减轻,外周血象改善,白细胞及血小板数量增加,门脉压力减低,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肝穿胃左静脉栓塞联合部分脾栓塞术治疗门脉性上消化道出血创伤较小,即时止血效果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再次造影及介入治疗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再次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在首次血管造影阴性的消化道大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并经介入治疗后再次出血1-6 h内行超选择性血管造影,小肠、结肠出血或可疑出血于肠系膜上、下动脉灌注收缩剂,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动脉及直肠上、下动脉出血或可疑出血直接栓塞。结果:24例阳性中第2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9例,小肠憩室3例,血管畸形2例,多发假性动脉瘤2例和肿瘤2例;第3次血管造影显示炎症2例,肿瘤3例和毛细血管扩张症1例。再次造影阳性和阴性出血控制率分别为79%(19/24)和53%(10/19),其中17例阳性1次灌注收缩剂或栓塞后止血,2例2次栓塞止血,4例小肠和1例结肠止血失败行手术止血;19例阴性患者采用灌注收缩剂后止血10例,7例失败行外科止血,2例死亡。所有介入治疗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首次血管造影阴性再出血的患者再次行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不仅能提高血管造影的阳性率,而且也能有效控制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用于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采用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对照组28例,单用奥曲肽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显效率、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单用奥曲肽治疗的对照组,治疗显效率、门静脉及脾静脉血流量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高效、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斐 《中外医疗》2011,30(34):15-16
目的 探讨奥曲肽和垂体后叶素在救治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择我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基础治疗。观察组给予奥曲肽,对照组给予垂体后叶素。观察2组患者止血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5.6%,对照组有效率为77.8%,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奥曲肽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附97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内科诊治特点.方法对该院收治的经急诊胃镜确诊的97例肝硬化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全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33%,以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要原因,占79%.出血量以中等量出血为多,占47%.出血量的多少和肝功能Child-Pagh分级有关,其中C级患者比例明显大于A和B级患者.内科综合治疗的止血率为87%.结论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在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中占有相当比例;急诊胃镜检查对明确出血病因有重要意义;内科保守治疗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相似文献   

16.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赵进  杜永胜  李刚 《安徽医学》2005,26(5):400-401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以指导临床正确处理。方法回顾总结近五年4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住院病人病史。结果急诊胃镜检查发现: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者42.9%(18/42),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45.2%(19/42),消化性溃疡7.1%(3/42)。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中,非曲张静脉出血(包括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初步探讨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同时伴发上消化道肿物的内镜下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自2010 年 1月至 2021 年7月经内镜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18例上消化道肿物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病理结果显示,包括早期食管癌4例,早期胃癌6例,胃增生性息肉8例。静脉曲张应用LDRf分型方法进行诊断,食管静脉曲张采用套扎术或硬化术治疗,胃底静脉曲张采用栓塞术治疗,上消化道肿物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总结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内镜下表现、内镜下治疗方法、病理结果、随访等情况。 结果 18例患者肝功能Child-Pugh分级,A级15例,B级3例,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均小于1.5,所有病例中消化道肿物位于食管或胃底曲张静脉之上或临近部位4例,8例患者曾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史,进行了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其中5例患者先行内镜下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在治疗后1~6个月择期复查胃镜,观察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好转后,对上消化道肿物采用EMR或ESD治疗,随访观察内镜下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治疗、EMR或ESD术中及术后均未发生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病灶均完整切除,术后病理均显示切缘干净,在上消化道肿物切除术后12个月的随访中,无患者死亡。结论 EMR、ESD对于肝硬化存在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伴发上消化道早癌、息肉等肿物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选择合适时机进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下干预,可降低术后出血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肝硬化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上消化道出血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150例肝硬化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与食道静脉曲张(OR=3.942,P=0.001),肝功能分级(OR=1.028,P=0.003),门脉高压性胃病(OR=3.862,P=0.002)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是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分级及门脉高压性胃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3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33例消化道出血患儿中,由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引起的消化道出血有21例(636%),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浅表性胃炎2例(60%),糜烂性胃炎1例(30%),胃溃疡1例(30%),空肠息肉1例(30%),消化道多发性息肉综合症1例(30%),血小板减少性紫瘢1例(30%),过敏性紫瘢1例(30%),肝硬化食道下段静脉曲张1例(30%),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单心室)1例(30%),不明原因者2例(60%)。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及胃炎、胃溃疡是儿童时期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见病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