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为了研究模拟手的应用及试验布置对电磁兼容试验的影响,本文在对电磁兼容产品类标准YY 0505-2012、通用标准GB 4824-2013以及基础标准GB/T 6113.102-2008学习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电生理诊断类设备进行传导发射、传导骚扰抗扰度及电快速瞬变脉冲群的相关试验验证,发现模拟手的应用及试验布置对其确实有不可忽略的影响。从原理上分析模拟手产生影响的原因,正确理解模拟手的原理,有助于EMC试验的检测规范。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医疗器械产品的安全性,提高医疗器械传导抗扰度评估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基于标准GB/T 17626.6-2017、YY0505-2012以及YY0607-2007,以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设备作为受试设备,分析了不同端口的钳注入对医用电器设备的干扰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根线缆(一个端口)电流注入钳注入的试验注入方式对受试设备的干扰更显著。以期能对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医用电器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形成一个参考和规范,提升测试结果的复现性,同时指导神经和肌肉刺激器类医用电器设备的生产厂家的生产阶段的抗干扰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规范模拟手在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检测中的使用,本文以电刺激类医用电气设备作为检品,在传导发射、电快速瞬变脉冲群和传导抗扰度试验中,从模拟手的使用与否、模拟手的布置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对试验。根据试验布置及试验结果分析引入人工模拟手后的电路结构和阻抗信息,得出人工模拟手的规范使用有助于电磁兼容检测中更好的模拟医用电气设备的临床使用状态,有助于医用电气设备电磁兼容检测结果的复现性,对于规范医用电气设备的电磁兼容检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射频辐射抗扰环境中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过程、实现方法以及验证过程,并总结了优化电路性能的关键点。测试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较好的抗扰度,可辅助医疗器械实现远程测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临床风险,研究相应的电磁兼容抗扰度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方法 结合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工作原理,围绕运行模式、试验布置、试验程序、判定准则进行风险分析,并总结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电磁兼容抗扰度评价要点,以及对试验的疑难点进行评估。结果 通用标准YY 0505-2012、YY 9706.102-2021对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的非植入部分提出了静电放电及辐射抗扰度试验要求及方法,而YY 0989.7-2017对植入系统的电磁兼容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对植入系统进行静电放电、非电离电磁辐射试验的基础上,建议对植入体增加静磁场试验项目,以进一步保证人工耳蜗植入系统在复杂电磁环境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论 本文重点阐述基于风险分析的人工耳蜗植入系统电磁兼容抗扰度试验方法,并对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进行了分析,可为监管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无损伤检测、便于现场操作等方面的优点,振荡波电压法在电缆局放检测领域受到行业内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首先介绍了振荡波电压法检测电缆局放的基本电路原理,指出应合理选择电感参数以获得合适的振荡频率。通过总结分析国内外一些振荡波电压检测电缆局放的成功案例,得出:开展振荡波电压法测试,需要详细记录测试电缆的各种信息以及测试过程中可能用来评估电缆绝缘水平的多个特征量;可以采取阶梯式的加压方式对测试电缆施加振荡波,每次加压增幅可取0.1~0.5U0。特别对于交接试验,测试结束前需要将振荡电压调至运行电压U0下,以确认经过试验电缆绝缘未受到影响;对电缆绝缘状态的评估需要结合多个电气特征量、各种环境工况以及运行经验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希氏束电图的检测方法,并对12例Ⅲ度房室传导碍滞患者的希氏束电图变化进行了分析,有7例为完全性双束支阻滞;4例为完全性房室结阻滞;1例为完全性希氏束内阻滞。指出希氏束电图对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定位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北京市电力公司电缆公司在皇后店110kV变电站进行状态监测时发现的问题开展了系统测试和分析,测试采用了高频、超高频两种手段进行确认,在确认局放位置后将电缆终端在实验室进行局放确认,并对电缆终端接头进行了解体分析,在状态检测指导检修过程中积累了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的指征。方法327例行外科手术前行临时起搏器植入的老年患者,根据术中和术后心电图监测记录,将患者分为起搏组和备用起搏组,对比分析两组的临床特点。结果共129例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临时起搏器辅助,其中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多(P<0.05),而Ⅱ度AVB、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完全左束支阻滞的患者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较少;麻醉方式对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无影响(P>0.05);中小手术临时起搏器工作状态少,而大手术时高(P<0.05);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晕厥发作等时起搏器工作状态明显较高(P<0.05),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较少(P>0.05)。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患者存在Ⅲ度AVB的风险。结论老年患者存在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Ⅲ度房室AVB、房颤伴长间歇(>2s)、快慢综合征、完全性左束支阻滞、晕厥发生史则术前应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而存在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阻滞、完全左后分支阻滞并合并扩心病、传导束硬化症时,在行大手术、全麻时可先行临时起搏器安置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手术动力设备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为多功能手术动力设备测试提供指引。方法通过对常见手术动力设备的不同功能逐一测试得出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不同功能在同一检测项目中的差异。结果传导发射(Conduction Emission,CE)与负载引起的功率变化有关,辐射发射(Radiation Ernission,RE)与负载引起的功率变化无必然联系。静电放电(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与负载刀头到设备输入插口的插入损耗有关。结论可选择输入功率较大的负载进行CD和RE测试;电路原理不明确时,还可通过频谱仪预测判断后,选择出现最大幅值的负载进行RE测试;ESD测试选择插入损耗最小的负载测试;其余抗扰度项目可选取任一负载测试。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电缆线路在石化、石油、电力等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35kV及以下系统中的运行电缆数量急剧增加,相应的电缆故障大大增多。针对这一情况,本文对此类电力电缆故障测试技术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通过分析电力电缆故障类型、产生原因,给出了解决不同故障类型所应实施的测试手段,结合实例来详细讲解相关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顽固性癫痫病灶的脑电图定位诊断。方法:采用日本光电公司产7310型脑电图机,按国际10/20系统电极放置法和特殊电极放置,并加用美解眠诱发及反复多次检查。结果:72例顽固性癫痫患经多次脑电图、癫痫导联检查和美解眠诱发确定了痫灶。结论:本组中有61例在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切除痫灶,痫灶均与术前定位相符。  相似文献   

13.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近红外光谱(NIRS)技术运用于立体定向胶质瘤射频热疗手术中实时监测及疗效评估的可行性,并观察此过程中NIRS参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在大鼠脑右侧尾状核注入C6胶质瘤细胞建立胶质瘤大鼠模型;对正常及荷瘤大鼠进行靶向射频加热,观察并记录脑组织及肿瘤组织射频加热时靶点的NIRS参数尤其是优化散射系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1) 60只大鼠尾状核注入C6细胞后有55只出现活动减少,进水饮食渐行减少,体重在术后10 d减轻,经磁共振扫描证实建模成功;(2) 射频加热右侧尾状核,在各温度点下NIRS出现特征性变化曲线.结论: 利用NIRS实时活体在位监测及评估胶质瘤大鼠射频热疗的疗效是科学、可行的,其中优化散射系数是疗效评估及监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4.
概述了单芯电缆交叉互联金属护层环流(Is)的影响因素与算法,提示具有不同敷设配置方式的双回及以上并列电缆存在s值较大问题,析明IEC60287中环流损耗率表达式的使用条件,就减少Is的对策作了较全面评述,并附列护层绝缘保护器一般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15.
配电网电缆故障的快速查找对提高电缆故障处理速度、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具有决定性作用。本文分析了电缆故障发生的几种原因、故障分类、查找故障的几种实用方法以及故障点查找定位方法。电缆故障的查找和定位有多种方式和手段,本文结合实践经验,根据不同类型的故障及性质给出了较为快速、合理的检测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单芯电缆交叉互联金属护层环流(Is)的影响因素与算法,提示具有不同敷设配置方式的双回及以上并列电缆存在s值较大问题,析明IEC60287中环流损耗率表达式的使用条件,就减少Is的对策作了较全面评述,并附列护层绝缘保护器一般选择要点。  相似文献   

17.
为了能在双模态超燃冲压发动机流道方案初步论证中提供一种较快速的发动机性能计算方法,在二维N-S方程基础上,引入一维完全燃烧计算方法,提出了预估超燃冲压发动机性能的准二维计算方法。该方法能够计入激波、边界层分离等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可在较短时间计算出整机推力、比冲性能和沿程热力学参数。通过对自由射流发动机计算,验证了此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燃料喷注位置和流道构型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e ovarian syndrome,PCOS)不孕患者观察排卵期的最佳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9月-2012年9月于我院就诊的151例痰湿阻滞型PCOS不孕患者,根据监测排卵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试纸监测组(58例)、B超监测组(52例)和自我检测组(41例),分析三种观测排卵指导受孕的成功率。结果试纸监测指导同房的受孕率低于B超监测排卵的受孕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纸监测、B超监测排卵指导同房的受孕率均低于自我检测下同房的受孕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不孕患者采用试纸和B超监测卵泡需谨慎,根据宫颈黏液同房对PCOS不孕患者尤为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