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王红  冉域辰  李薇  曹丽  张亚果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7):3816-3818
目的:了解成都市0~2岁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睡眠问题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648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0~2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34.9%,其中夜醒的发生率为11.1%、打鼾的发生率为10.5%、入睡困难的发生率为8.8%。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有母亲打鼾史、入睡前需要帮助、肺炎史、经常变换看护人等。结论:目前成都市0~2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儿科、儿保医生及广大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南京市秦淮区0~5岁儿童睡眠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737名0~5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问卷对儿童家长进行现场调查.结果 收回合格问卷(完整性和逻辑性)708份,合格率为96.07%.其中男童问卷373份,女童335份.0~5岁儿童不同年龄组的白天、夜晚睡眠次数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200.574、62.465,P<0.01),各年龄组儿童每日睡眠时间(总睡眠时间、白天睡眠时间、夜晚睡眠时间)经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剐为76.981、152.231、2.798,P<0.01),秦淮区0~5岁儿童与国外<尼氏儿科学>和我国<儿童保健学>中推荐的同龄儿童相比睡眠时间较短.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因素为:年龄、喂养方式、夜间入睡所需时间、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儿童夜间入睡方式、父亲打鼾.结论 儿童睡眠时间不足以及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应该引起社会、家庭和各级儿童保健工作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以期对提高儿童睡眠质量有所借鉴。【方法】2005年2—5月随机抽取长沙市二个行政区6个街道1277名0~6岁儿童进行睡眠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应答率为98.2%。【结果】0~6岁儿童白天、夜间以及全天睡眠次数、全天总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36月龄以下儿童睡眠时间低于《儿童保健学》(2000年版)同龄儿童睡眠基本需求量。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儿童年龄、不良睡眠习惯、睡眠问题、母亲每天总睡眠时间。【结论】长沙市二行政区0~6岁儿童睡眠时间偏少。主要影响因素有抚养人的睡眠习惯、儿童存在睡眠问题、不重视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重庆市0~5岁儿童睡眠时间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妍  王继林  甘文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5):2087-2090
目的:了解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3~5月在本市两个区6个街道分年龄组随机抽样对1 363名0~5岁的城镇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重庆市0~5岁儿童的睡眠时间较国外同龄儿童短,但较上海同龄儿童长。结论:目前重庆地区儿童睡眠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小年龄段以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大年龄段以社会家庭环境因素为主,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  相似文献   

5.
连云港市0~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云  吴晓庆  王艳娟  郑芹 《中国校医》2011,25(2):89-90,92
目的了解连云港市2岁以下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培养儿童良好的睡眠习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在连云港市3个行政区12个街道0~2岁儿童2 042名,固定调查人员、采用统一问卷,使用自行设计《0~2岁儿童睡眠状况调查表》对儿童主要抚养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连云港市城区0~2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36.8%,其中夜醒的发生率为12.0%,打鼾的发生率11.1%,入睡困难发生率为8.8%。睡眠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睡前安慰、居室环境、儿童气质类型等。结论儿童睡眠是当前影响儿童健康较为突出的问题之一,有必要及早为家长提供儿童保健知识宣教,及时找到不良因素,以预防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促进儿童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南京市3~6岁儿童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发生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干预儿童睡眠问题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应用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hildren's Sleep Habits Qusetionnaire,CSHQ)对1 122名3~6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平均每天睡眠时间明显低于国内外同年龄段儿童基本需求标准,睡眠时间随年龄增加逐渐减少,不同性别间睡眠时间无显著差别;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 35.7%。睡眠中多汗的发生率最高,达34%,其他依次为磨牙13.9%,打呼噜10.5%,睡眠辗转不安10.2%,说梦话8.9%,用口呼吸6.4%等;影响儿童睡眠时间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家长对儿童的态度及教养方式、家庭类型、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存在等;睡眠问题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性别、儿童健康状况、睡前情绪、儿童睡眠习惯、全天睡眠时间等。结论 南京市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及家长的重视。造成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和睡眠问题的因素较多,对其防治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儿童睡眠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831例,由其父母填写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了解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睡眠问题总检出率为22.3%(185/831),其中男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3.1%(102/441),女童睡眠问题检出率为21.3%(83/39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2~5岁组儿童睡眠问题检出率较高。睡眠问题相关症状前3位为夜间多汗(8.7%)、早醒(4.2%)、打鼾(3.7%)。多因素分析显示,母亲焦虑情绪、父亲存在睡眠障碍、儿童感冒、父亲打鼾史和儿童困难型气质为儿童睡眠障碍的危险性因素。结论:唐山市丰润区0~6岁儿童存在一定的睡眠问题,应该引起医务人员和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聊城市6~14岁各年龄段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行为,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行为因素。方法:2004年7~9月在聊城市随机抽取650名无疾病和无异常出生史的正常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对其家长、儿童家庭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结果:聊城市6~14岁儿童各年龄组睡眠时间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各年龄组间、城市与农村组睡眠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睡眠行为异常发生率64.61%,城市与农村组睡眠行为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行为的主要因素有父母的文化程度、家人睡眠时间、居住地、入睡需帮助等。结论:目前聊城市6~14岁儿童睡眠时间普遍偏少,多种因素可造成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行为异常,应引起儿科、儿保医生及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王红  冉域辰  李薇  曹丽  张亚果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4):4627-4629
[目的]了解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成都市2个城区628例儿童,对其家长或看护人进行睡眠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成都市2~5岁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为25.32%,其中入睡困难、打鼾、磨牙、用口呼吸、梦呓、夜醒、梦魇的发生率分别为9.87%,7.17%,6.69%,4.78%,1.91%,1.11%,0.48%。睡眠障碍危险因素主要有母亲打鼾史、父亲磨牙史、脾气倔强、鼻炎史、扁桃体炎以及与父母同睡等;[结论]目前成都市2~5岁睡眠障碍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成都市儿科、儿保医生及广大家长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3~6岁儿童的睡眠状况和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发生情况及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5~7月对芜湖市弋江区9所幼儿园的1 911名学龄前儿童进行睡眠有关情况的问卷调查,调查儿童睡眠基本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儿童睡眠问题相关症状的总发生率为52.9%,其中入睡困难发生率28.3%,睡眠出汗发生率为28.6%,不同年龄组儿童之间睡眠障碍相关症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儿童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0.73±0.90 h,儿童睡眠时间总体呈随年龄增加而逐年减少。影响儿童睡眠的危险因素为年龄、呼吸系统疾病病史、父亲学历、每日接触使用电子产品时间等因素。结论芜湖市城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总发生率偏高,应结合儿童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综合干预,重点强化家长对儿童睡眠的认识,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睡眠习惯,提高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了解成都市2~12岁儿童睡眠状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2004年9至10月间在成都市5个城区中抽取2个区的2个小学和2个幼儿园1 600名2~12岁儿童,由专人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实际回收有效问卷1 526份.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平均睡眠时间分别为12.12 h、10.42 h和9.47 h;睡眠障碍患病率为37.88%,其中打鼾为5.57%、喉头哽咽为1.25%、睡眠不安为7.86%、张口呼吸为4.59%、多汗为21.36%、肢体抽动为2.82%、磨牙为8.26%、梦呓为4.02%、梦游为0.2%、遗尿为1.95%、入睡困难为10.75%,部分症状的患病率男童高于女童,幼儿组高于其他组.影响儿童睡眠的相关因素为与父母同房睡、患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花粉过敏和父亲打鼾等.结论成都地区儿童睡眠障碍的患病率较高,睡眠时间普遍较少.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的现状,探索儿童喂养可能对睡眠产生的影响。 【方法】 研究采用《儿童睡眠状况调查问卷》对6~48月龄儿童家长进行调查,并按照国际睡眠障碍分类作为儿童睡眠问题的诊断标准。 【结果】 6~48月龄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率为57.8%;发生率随年龄升高而呈下降趋势;未断母乳、未断夜奶、未添加辅食肉和鱼虾及睡前饮水量较多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均高于没有这些因素的儿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且与喂养因素有关,改变不良的喂养行为可以改善儿童的睡眠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成都市高新区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近视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于2021年8—11月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对成都市高新区202所学校82 024名4~18岁学生进行视力筛查及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近视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成都市高新区儿童青少年总近视患病率为40.42%,不同性别(男38.76%vs女42.21%,χ2=101.529,P<0.001)、不同学龄段之间近视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81%、34.44%、79.73%、83.25%,χ2=22099.288,P<0.001)。4~18岁儿童青少年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90%、1.25%、9.04%、17.20%、31.22%、42.10%、55.79%、65.15%、73.43%、79.95%、84.44%、84.45%、83.25%、81.95%、77.28%。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均近视、初次使用电子产品年龄≤3岁、节假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长、阅读学习用眼持续时间≥30 min、有不良用眼习惯、户外活动及睡眠时间不足等是与儿童青少年近视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成都高新区儿童青少年学龄初期近视患病率增长速度快,其影响因素可能与遗传及个人习惯等多个方面有关,早期筛查及预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了解上海市1~23个月儿童常见睡眠问题的发生以及不良睡眠习惯的存在状况,分析可能影响儿童睡眠问题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 2000年8~9月间在上海5个行政区随机抽取1252名无严重疾病和异常出生史的正常儿童,在严格质量控制的条件下由专人负责对其家长进行儿童家庭社会环境与睡眠健康问卷调查。调查的应答率为90.18%。结果 上海地区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65.90%,其中梦魇及夜惊、鼾症及睡眠呼吸暂停男孩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女孩。儿童不良睡眠习惯包括与父母同睡、入睡需要帮助及睡眠无规律等的发生率较高。影响儿童睡眠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母亲有焦虑情绪、儿童睡眠无规律、入睡需要帮助、困难型气质及母亲孕期睡眠等。结论 目前上海地区1~23个月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较高,其主要影响因素还是以社会家庭环境因京为主,尤其是父母不重视儿童良好睡眠习惯的养成,以及对孩子睡眠行为的不正确应答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6月龄~4岁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现状,分析家庭养育方式对儿童睡眠状况的影响,为儿童睡眠障碍的早期干预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参考国际睡眠障碍分类和国内同行标准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5-8月调查北京市海淀区1所幼儿园和1家儿童早期发育门诊236名6月龄~4岁儿童。结果在被调查的236名儿童中,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比例为57.6%,睡眠不安、节律紊乱以及异态睡眠的比例分别为47.7%、4.6%和22.3%。不同年龄儿童的睡眠问题发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白天主要看护人为儿童母亲、儿童睡觉前需要睡眠安慰的儿童发生睡眠问题的风险增加(OR值分别为2.838和2.648)。结论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发生比例较高,一些家庭养育方式可能与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及睡眠障碍检出率,探讨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纳入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参考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编制的“儿童睡眠健康问卷”进行现场问卷调查。 【结果】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平时睡眠总时间(11.19±1.22) h,周末睡眠总时间(10.87±1.37) h,3~4岁儿童睡眠时间及5岁儿童周末睡眠时间均少于国外标准,不同性别之间睡眠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儿童睡眠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95名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障碍检出率达50.30%,其中男童为50.88%,女童为 49.5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089,P>0.05 )。儿童睡眠时间和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受到儿童睡前是否有剧烈活动、父母亲及抚养人睡眠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结论】 长宁区非户籍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不足,睡眠障碍阳性检出率高,睡眠质量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流行现状和影响因素,为有效改善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提供参考.方法 2017年12月-2018年6月采用自编问卷,利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对扬州、镇江、徐州3座城市的8456名在园学龄前儿童的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由家长或主要监护人完成一般人口学特征、视屏时间、睡眠模式和儿童睡眠习惯量表(CSHQ)...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学龄前儿童居家隔离期间的睡眠问题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因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3月15-28日对16 094名3~6岁儿童进行在线调查。由家长填写一般资料、标准中文版儿童睡眠习惯问卷(CSHQ)以及长处和困难问卷(SDQ),收集儿童睡眠及情绪/行为相关数据。结果 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率为76.8%(CSHQ总分>41),与年龄、家长受教育程度及家庭类型等人口社会学因素显著相关(χ2=66.98、36.51、11.01, P<0.05)。控制人口社会学因素后,情绪/行为问题越严重的儿童,睡眠问题的发生风险越高。结论 疫情期间学龄前儿童睡眠问题普遍存在,与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相关,应当进行综合干预,从而将因疫情而居家隔离和限制活动对儿童健康的影响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