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方证从化学理论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人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百分比“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提出并阐述了中医学辨证论治诊疗体系的内核是方证从化问题。方证从化是方药进入体内后具体愈疾过程的药证互反馈效应。其包括“从方化证”与“从证化方”两个互为反馈的过程。所谓“从方化证”即指“方”对“证”的授予、攻击作用;所谓“从证化方”即“证”对“方”的亲和选择作用过程。在方证这种“耦合过程”中,方证以互为主客体的“主体选择”和“引导”,构成不可分割的互溶、互化的交互关系。把一个辨证论治过程的对应方证,分解为从化前的“方证对应”,从化中的“方证耦合”和从化后的“方证符合”三个阶段,进行多元、多级化“方”、“证”互补式的阶段研究,从而提出了“方药有效实体——成分组合模”的概念。  相似文献   

3.
五苓散方在《伤寒论》中主要治疗太阳表邪不解,循经入腑,影响膀胱、三焦气化而致水液内蓄的蓄水证。文中从五苓散方的脉证、组方原则、药味、药性特点以及五苓散方与蓄水证之间的方证对应关系入手,提出五苓散与蓄水证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方证对应关系,进一步指出深入研究这种方证对应关系将有助于构建新的方证相关体系。  相似文献   

4.
方证对应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文章从方证对应的思想渊源及后世的发展入手,探讨了方证对应的几种现代认识:①方证对应必须是方剂与主证相对应;②方证对应是指证不变方亦不变,方随证变,随证加减;③方证对应是方证间病势、病位、病情、病性相对应;④方证对应是一个动态对应;⑤方证对应的实验研究说明对证治疗时才能体现药物的治疗作用,不对证治疗或机体处于非证候状态时,则治疗作用不明显;⑥方证对应可以是一方对多证.在方证对应与辨证论治的关系方面,辨证论治包含了方证对应,方证对应是中医辨证论治原则的体现.成方的应用既是辨证论治的结果,也是遵循方证对应原则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从多维角度看方证对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证对应是中医方证证治体系中普遍存在的对应关系。以中医理论为基础,提出方证对应应结合辨证,从多维角度进行分析,使方证对应更符合中医理论,为临床遣方用药提出指导。  相似文献   

6.
证候要素及其应证组合是完善辨证方法体系的重要环节,方证对应理论实践在此体系构建中起重要作用。以证候要素作为方证对应中证的基本内涵,保持有效经典方配伍,并深入细化方剂主治,重视证候动态演变,提高方证对应契合度是方证对应取得临床疗效的基本要求,也是完善辨证体系的基础。在临床科研设计中需借鉴循证医学思维,重视以方测证的逆向思维对辨证体系构建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方证对应"研究的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志芳  郭蕾  张俊龙  张鑫 《中医杂志》2006,47(8):563-564,570
“方证对应”强调有是证用是方,是用以探讨临床处方用药应用规律的方法之一,起源于《伤寒论》,经过历代医家的发挥与实践,渐趋成熟和完善。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不断深入,运用现代医学、生物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多种新学科方法进行中医药研究成为重要趋势,分析总结了“方证对应”研究的历史与现状,提出应该将数据挖掘技术引入方证对应研究,以期揭示方与证之间的规律,为提高临床水平服务。  相似文献   

9.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关键词方剂证候方证相应说方证相应说是探讨临床处方药物应用规律的学说之一。该学说首见于《伤寒论》,后经众多医家的发挥,成为中医临床的原则和方法。方证相应说强调方与证的对应性,证以方名,方为证立,...  相似文献   

10.
谈“证候要素”与“方剂要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证候要素(证素)理论,提出方剂要素(方素)的概念,并在方证对应的辨证论治原则基础上,提出方-证要素对应的方剂组成原则,进而探讨方-证要素对应与君臣佐使方剂组成原则的关系,认为两种配伍原则存在着纵横呼应的内在联系,二者相互补充、相辅相成,对于充实方剂配伍规律的理论内涵,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等,均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太阳篇方证探析(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续) 3五苓散方证类 五苓散方证类包括五苓散原方原证,及由五苓散加减变化而来的方和证两方面.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贯煎及加减方调节小鼠运动疲劳时,相关药效指标的变化,比较其方证对应差异,探索、验证以方测证的实验研究方法。方法:选择小鼠跑步结合游泳造成运动疲劳模型,用研究方干预,取小鼠血及脑组织。ELISA试剂盒测定CK、BUN、T和C,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MAO类神经递质。结果:一贯煎及加减方均不同程度影响CK、BUN、T、C和T/C比值,MAO类神经递质如NE、DA等相关药效指标,起到抗运动疲劳药效作用。结论:该模型中小鼠同时存在一贯煎及加减方对应的主要证侯。为以方测证实验研究提供例证,对深入研究方证相应理论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病证结合方证对应临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方剂与证候的关系,阐明方剂疗效的基础,在病证结合基础上,观察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瘀证31例,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证32例,亦以区组随机法分为两组,方证对应治疗组给予生脉Ⅱ号口服液,方证不对应治疗组给予血府逐瘀口服液.结果:方证对应治疗不仅能改善临床证候,对客观指标也有改善作用,效果优于方证不对应治疗.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的临床疗效可能与方与证的作用靶点有关.  相似文献   

14.
"方证相应"论浅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即方剂,证即病证,"方证相应"乃方剂与病证相对应之称.方证相应创源于张仲景,始见于<伤寒论>317条,通脉四逆汤方后注日:"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 1"方证相应"的意义 首先,方证相应是组成方剂的原则:<伤寒论>立法组方,严依病证,其原则是以"凭脉辨证"为基础,据四诊所得具体脉症,严格依据病证而确立组方原则.方证相应,乃是法依证立,方随法出,故要求组成方剂,必与病证相应,故"方证相应"亦为组方的基本原则.其次,方证相应是辨证论治的依据:张仲景运用方剂是以"辨证"为前提,依据辨证结果,作为论治标准和条件.所以临床诊疗疾病,定要将方与证对应,才可收到佳效.  相似文献   

15.
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方证对应的临床意义与理论意义。方法:从方证对应理论源流及临床研究入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试验,将63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分为方证对应与方证不对应组,用血府逐瘀汤及生脉散进行交叉干预。结果:①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血瘀证、方证对应组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25%、50%、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26.66%、26.66%;气阴两虚组方证对应组分别为18.75%、56.25%及75%,方证不对应组分别为0、31.25%及31.2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心绞痛疗效、心电图及硝酸甘油消耗量,方证对应组优于方证不对应组;③血液流变学检查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④两组内皮素、NO、t-PA治疗前后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结论:临床疗效取决于方证对应程度,方证对应与方剂配伍相关,阐明方证关系是方证深入研究的关键,客观指标改善与方剂针对的治则性质有关,方证对应疗效及药物作用方式有关,寻找方对证契合点及方对病的靶点,是中医及中西医结合值得深入探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方证对应是中医学经典中蕴藏的一种较为独特的疾病辨治模式。该模式以经验为基础,以经典为依据。临证经验是形成其雏形的基础,《伤寒论》等经典中的方证对应是对临证经验的升华,临证实践又对其进行不断重复、验证、发展与完善。证据是方证对应中"证"的原始内涵,证据包括症状、体征,疾病和体质3个方面内容以及方证、药证2种形式,其中疾病和体质是对症状、体征的进一步延伸。临证时主张以症状、体征为治疗靶向,以方证、药证为诊断单元,进而表现为一种以直觉判断和跳跃性思维为特征的疾病辨治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方证对应是通过探讨方剂与病证之间内在规律而进行临床辨证的一种学说,亦是一种独特的辨证思维,是辨证论治的核心和精髓。经方中方药与其适应症之间的关系最为固定,由此经方可作为探讨方证相应的典型代表。临床中证可谓千变万化,单纯应用经方原方不能解决所有临床问题。掌握了方证对应原则不仅能提高辨证的准确性,还可以知常达变,随证治之,才能掌握辨证核心与精髓。本文将方证对应的应用原则概括为以经类证、以方类证、明辨主证、守证守方、药随证变、方随证合、量随证更、平脉辨证、依时辨证的九大原则,发掘其科学内涵,提高辨证的准确率,对提高临床疗效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莉娜  孙景波 《河南中医》2013,33(6):821-823
诸多医家认为《伤寒论》中桃核承气汤证为“膀胱蓄血”之证,但通过研究各注家的观点,结合临床分析此方虽可治“膀胱蓄血”之证,但其使用不能拘于膀胱.故临床遣方用药,当方证对应.  相似文献   

19.
在病证结合基础上,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中医辨证规范和方证对应的中医论治体系,是现代中医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内容,而进一步实现对证候要素的定量评价及方证的量化对应,则成为目前辨证论治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文章综述了证候要素判断及方证对应研究的相关成果,并尝试性对目前证候要素定量评价及方证对应量化研究等方面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熊兴江  王阶 《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3026-3031
血府逐瘀汤是清代名医王清任氏活血化瘀名方,本方证由四逆散方证、桃红四物汤方证合桔梗药证、牛膝药证而成.结合多年来的方证研究体会及血府逐瘀汤临床运用心得,从祖剂药证分析、经典方证阐释以及体质特征研究这3方面阐释血府逐瘀汤方证特征,为方证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