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以神经科症状就诊的艾滋病(AIDS)患者的临床表现.方法 对11例以神经科症状就诊的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病毒性脑炎1例,隐球菌脑膜炎2例,弓形虫脑病1例,周围神经病2例,肌炎1例,痴呆1例,颅内占位2例,脑干梗死1例.结论 AIDS患者易发生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临床表现多样,缺乏共同点及特征性表现,治疗困难.加强首次就诊时血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的检测,减少误诊、漏诊,让患者得到及时诊治,减少再次传染机会.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我院2004~2007年神经内科收治54例AIDS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周围神经病变11例,肌炎2例,病毒性脑炎6例,结核性脑炎10例,隐球菌性脑炎18例,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2例,弓形体脑病2例,脑脓肿1例,脊髓病1例.结论 AIDS患者容易发生各种神经系统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复杂,治疗困难,且多数预后不良,对这些患者,应进行多次检查血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时MDS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认识,了解其临床特征。方法:对2005年5月--2007年4月收住院的AIDS并发神经系统病变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病例申以神经系统症状为首发者24例(53.3%)。CD4细胞14-473/μl,平均138±121/μl,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以结核性脑膜炎、HIV脑痛、隐球菌脑膜炎、炎性肌病、弓形虫脑病、脑血管意外多见。CD4细胞越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越多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应成为临床医生认识艾滋病的一个重要方面。早诊断早治疗可以改善艾滋病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和非AIDS相关性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及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27例中枢神经系统新型隐球菌感染患者,根据是否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将其分为AIDS组(17例)和非AIDS组(10例),分析两组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临床和影像学的差异。所有患者均经脑脊液培养或墨汁染色证实为隐球菌感染,并进行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结果 AIDS组和非AIDS组男女比例分别为15∶2和3∶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IDS组和非AIDS组年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转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RI主要表现为血管周围间隙(VRS)增宽、脑膜炎、脑膜脑炎、隐球菌肉芽肿、胶样假囊,有部分患者合并有脑积水。VRS增宽:AIDS组10例,非AIDS组5例。脑膜炎:AIDS组3例,非AIDS组6例。脑膜脑炎:AIDS组3例,非AIDS组4例。胶样假囊:AIDS组5例,非AIDS组1例。隐球菌肉芽肿:该征象发生率较低,AIDS组和非AIDS组各1例。脑积水:AIDS组4例,非AIDS组5例。两组脑膜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RS增宽、脑膜脑炎、胶样假囊、隐球菌肉芽肿、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MRI表现包括VRS增宽、脑膜炎、脑膜脑炎、胶样假囊、隐球菌肉芽肿,部分伴有脑积水改变。AIDS组主要表现为VRS增宽,非AIDS组主要表现为脑膜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双重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住院的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1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双重感染患者可出现头痛、恶心、呕吐、乏力、发热等临床表现,还可表现为精神异常及意识障碍,常合并肺结核及肺外结核表现,脑脊液压力多升高,脑脊液多表现为典型的结核性脑脊液生化特点。结论:AIDS合并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CD4+小于200个·mm-3者较为常见,对可疑患者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及早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韦美进 《重庆医学》2005,34(12):1912-1913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病毒特异性侵犯CD4T淋巴细胞造成机体细胞免疫受损是其发病机制。临床上最初表现为无症状病毒感染者,继之发展为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综合征,艾滋病相关综合征,最后并发各种严重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病死率极高[1]。现将我院2004年112例HIV/AIDS合并结核病临床症状的治疗护理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12例中男85例,女27例,年龄22~76岁,均经广西疾病控制中心艾滋病检测中心酶联免疫检测。蛋白印迹法确诊HIV阳性。1.2临床特点病史:无业人…  相似文献   

7.
艾滋病(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人体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死亡率极高。本文报道作者在非洲工作期间诊治的艾滋病患者117例,就其皮肤、肺部、消化、中枢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体征、诊断等进行了分析,并对艾滋病患者治疗及预后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艾滋病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简称,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临床上有明显的后天获得性免疫缺陷表现,以并发各种机会性感染及恶性肿瘤为特征[1],是难治的恶性传染病。我院2005年1月~2006年7月共收治13例艾滋病患者,现将有关临床观察资料及其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主要侵犯人体淋巴系统和神经系统的综合征.HIV具有嗜神经性,可侵犯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细胞.约70%~80%的AIDS患者可伴神经系统病变[1-2],其中7%~20%可以首发神经症状[3].与HIV感染相关的中枢神经系统(CNS)疾病有HIV亲神经所致的原发感染、CNS的机会性感染、原发或转移的肿瘤.许多机会性感染可以累及脑,但最多见的依次为弓形虫感染、隐球菌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或结核瘤、乳多泡病毒(JCV)感染引起的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巨细胞病毒感染等[4-5].脊柱结核和横贯性脊髓炎是最常见的脊髓机会性感染.HIV感染后侵犯CD4+的T细胞,病毒在细胞内繁殖导致淋巴细胞死亡,引起细胞免疫功能缺陷[6];CD4+的T细胞数量是反映机体免疫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它的减少和疾病的进展呈正相关关系,与机会感染发生频率呈负相关,CD4细胞计数小于200个/mm3与CD4细胞计数大于200个/mm3相比,机会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本文就HIV感染所致的常见颅内机会性感染,从病毒、非病毒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提高对CNS机会性感染的认识,避免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0.
颜建辉  农莉晓 《广西医学》2007,29(3):424-425
艾滋病(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于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引起的最严重的免疫抑制性临床综合征.患者因机体免疫功能严重缺陷,常可并发各种致命性的机会性感染,其中并发隐球菌脑膜炎也较为常见,而且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临床上依据国内病例资料报告不多见.我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5月间共收治HIV/AIDS病人625例,其中发现AIDS并发隐球菌脑膜炎(隐脑)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AIDS)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症状体征特点,研究其症状体征分布规律。方法通过病例回顾的方法,以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某课题病例资料为来源,对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的AIDS合并贫血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21例病例,其中气血两虚证(A组)80例,脾肾阳虚证(B组)41例。A组中频率较高的症状有头晕与心悸,B组频率较高的症状有腰酸、腰膝无力、腰痛;体征中面色萎黄在A组出现频率较高,颜面浮肿、手足不温在B组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淡红舌、痿软舌、黄苔、厚苔在A组频率较高,淡白舌、白苔、薄苔、齿痕舌在B组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脉、弱脉在A组出现频率较高,沉脉、迟脉在B组出现频率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AIDS合并贫血的患者中气血两虚证较脾肾阳虚证常见,中医四诊信息具有一定规律,需进一步开展临床研究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病人(AIDS/TB)以及普通AIDS病人经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后3个月的免疫重建问题。方法 AIDS/TB双重感染患者80例,未合并结核的AIDS患者118例,比较分析HAART治疗后3个月内的临床症状、CD4+T细胞计数。结果在接受HAART后3个月,绝大部分患者CD4+T细胞计数均显著上升,并且普通组比双感染组明显增高(P〈0.05)。免疫重建综合征(IRIS)发生率双感染组高于普通组(P〈0.05)。结论 HAART可使患者的免疫重建,AIDS/TB在HAART过程中发生IRIS的风险性可能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IDS)合并中耳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在坦桑尼亚姆希比利大学医学院医疗中心工作期间收治的 2 0例AIDS合并中耳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AIDS合并中耳感染患者服中药和全身用抗生素 ,局部用抗生素滴耳 ,Ⅱ期患者的症状暂时可得到缓解 ;Ⅲ~Ⅳ期患者中 ,2例死于颅内感染 ,1例死于肺结核 ,余者均进行性加重。结论 :AIDS合并中耳感染的患者发病急 ,病程短 ,发病后症状严重 ,伴有多脏器感染。虽有严重感染 ,但WBC不升高者 ,需查HIV。  相似文献   

14.
4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感染状况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感染状况。方法回顾性分析440例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临床感染的类型、部位、合并感染的情况。结果163例(37.05%)为多部位或全身播散性结核;肺外结核高发(143例,32.50%);48例(10.91%)直接表现为肺外结核;8例(1.82%)为成人原发型肺结核。结论结核病是艾滋病最常见及高发的机会性感染。艾滋病合并结核病临床感染状况表现为多部位或全身播散性结核、肺外结核高发,部分病例直接表现为肺外结核及成人原发型肺结核。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皖北地区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和证候特点进行初步探讨.方法:采用中医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制定统一的临床观察表与调查方法,用Excel建立相关数据库,对症状、体征和证型的频数分布进行统计.结果:皖北地区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感染途径主要为经血感染;临床症状以乏力、气短为最多见;HIV期以气血两亏型为最多见,AIDS期以气阴两虚、肺肾不足型,肝经风火、湿毒蕴结型,脾肾亏虚、湿邪阻滞型和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为前4位复合证型.结论:AIDS中医临床症状特征是"以虚为主,虚实夹杂,气血津液俱亏,湿毒瘀虚同在",证型特征是"复杂多变,以虚为本,多脏腑受累",病情呈现渐行性发展、渐进性加重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调查研究因有偿采供血、吸毒致艾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携带和(或)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人群的舌象特点。方法运用舌象拍摄和专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有偿采供血或吸毒致HIV携带和(或)AIDS人群的舌象特点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有偿采供血或吸毒致HIV携带和(或)AIDS人群中出现率较高的舌象有:热象舌色出现率分别为63.64%和65.71%,瘀象舌色出现率分别为33.64%和41.14%,胖大和(或)齿痕舌分别为40.45%和45.14%,裂纹舌分别为35%和26.86%;两类人群均以白苔居多,黄苔出现率分别是23.18%、28.。0%,厚苔的出现率分别是40.45%和31.43%,腻苔出现率分别是65.91%和82.29%。结论两组人群的舌象表现较为一致,HIV携带者和(或)AIDS患者常见舌象特点是:舌质红;苔厚腻,以白腻居多;舌体胖大或有齿痕;有瘀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恶性萎缩性丘疹(Degos)病误诊为艾滋病的原因和诊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收集1 例Degos病误诊为艾滋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及诊断和误诊过程.结果 误诊原因主要是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医患双方对Degos病缺乏认识,询问病史不详细.结论 感染科医务人员要在提高对艾滋病认识的同时,提高对其他皮疹性疾病的认识,对以腹痛、皮疹、发热就诊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并做相应的检查,以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8.
免疫重建炎性综合征(IRIS)是艾滋病患者在进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RT)时,机体免疫功能重建过程中出现的临床症状恶化的异常表现,是现今艾滋病治疗关注的焦点。本文从IRIS的危害、发病机制、诊断、预防与治疗等多方面对IRIS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艾滋病(AIDS)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CM)的临床、实验室检查特点与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AIDS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76例,男51例(67.1%),女25例(32.9%);中位病程30 d;头痛(97.4%)、发热(84.2%)、恶心呕吐(76.3%)是3大最常见的症状。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38.2%)、精神异常(27.6%)及颈项强直(17.1%)相对少见,但出现这3种体征的患者的病死率显著高于阴性症状者(P<0.05)。49例(64.5%)患者颅内压升高,其中26例(34.2%)颅内压>330 mmH2O,其病死率高于颅内压<330 mmH2O者(P<0.05)。实验室检查CD4+T细胞计数的平均值为(55±49)个/μl。脑脊液中葡萄糖轻微降低[(2.0±1.1)mmol/L],蛋白轻微升高[(65±40)mg/dl]。脑脊液隐球菌培养阳性率为96.1%,印度墨汁染色阳性率为86.8%。头颅CT扫描异常者占34.2%,其中表现为局灶性低密度影10例,脑膜斑片强化7例,脑实质低密度影伴边缘强化2例,脑积水伴脑室扩大2例为相对典型影像学改变。本组CM的病死率为21.1%,复发率为28.9%。结论 CM是AIDS严重并发症,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理论文献和临床文献中的证候规律、发病机制,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所涉及的证型、证素和症状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分布较为分散;病位集中在肺、脾(胃)、肾等;病机为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艾滋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消瘦、食欲减退、脉细等。其证候分型概括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湿浸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等。结论:艾滋病临床证候复杂多样,虚实错杂,以虚证为多。艾滋病证候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其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提示艾滋病发病具有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脏腑受损、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等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