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在心理咨询工作中探索一套解决人际交往困难行之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方法:对交往困难的79例咨询者进行个别心理治疗,采用调整认知的方法,对他们的自我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和与他人关系的认知进行调整;同时对因交往不良人际矛盾所引起的负性情绪也进行调整与治疗,并进行交往沟通技巧提高训练。结果:治疗后较治疗前得克萨斯社交行为问卷(TSBI)评分提高;惧怕否定评价量表(FNES)评分减少;咨询者中有72例(91.2%)认为,通过心理治疗增强并提高了自己交往能力的信心,对今后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有很大帮助。结论:认知调整、情绪调整与治疗和交往沟通技能训练的综合心理治疗方法对解决人际交往心理问题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刺疗法心理干预的基本特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疗法全过程是语言暗示、认知行为治疗和躯体治疗系统的完整组合.辨证诊断有语言暗示作用,得气的生物信息放大现象及可操作性有认知行为治疗作用.针刺的客观疗效既有临床治疗意义,又有减少或杜绝外源性不良心理刺激,调节5-羟色胺、多巴胺浓度,稳定机体内环境等多重心理治疗作用.按照"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程序操作,以得气为重点将各环节的心理治疗特征有序、有效地组合,协同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作用的效果,符合中医学标本兼治和"气至而有效"等理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焦虑症疾病特点,评价单纯药物治疗与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对焦虑症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3月赤峰市安定医院收治的80例焦虑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行药物联合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情绪、治疗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有关中医药与心理应激的研究显示出良好的前景[1].心理应激(psychological 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生理性应激(eustress)反应对机体有利,易于机体快速适应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但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的病理性应激(distress)反应则对机体有害.由于机体的心理应激机制与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心理应激以一种融合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概念在生物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背景:在中国开展心理治疗,除了需要借鉴西方心理学相关理论与技术之外,更需要立足于本国国情.基于阻抗是心理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不仅代表着心理治疗的危机,更提示心理治疗的契机.正因为中国国情与中国文化赋予阻抗问题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对中国人阻抗问题的研究成为本土化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的代表性议题.弗洛伊德最早提出阻抗的概念,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是所有精神防御机制的总和[1].罗杰斯将阻抗看作个体对于自我暴露及其情绪体验的抵抗,其目的在于不使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受到威胁[2].一些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把阻抗理解为个体对于其行为矫正的不服从;或由于个体对心理治疗心存疑虑;或由于个体缺乏行为变化的环境条件[3].  相似文献   

6.
周少林 《江苏中医药》2009,41(11):61-63
中医学历来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在治疗上也早就运用了心理疗法。心理治疗通常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心理治疗贯穿在医疗全过程中,中医学强调良好的医德修养就属于心理治疗的一部分:狭义的心理治疗是指医护人员有意识地采用心理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治疗。常用的中医心理治疗方法有:精神支持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以情胜情法、移情易性法、默想疗法、自我调整疗法。  相似文献   

7.
中医心理疗法之浅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明玉 《陕西中医》2008,29(4):512-513
心理治疗方法在中医学中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它的作用有时比药物治疗更显得很重要.因为心理治疗通过语言行为直接影响患者的认知和情绪,影响者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转化,所以运用好心理疗法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做一个好的心理医生、心身疾病科医生其难度亦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8.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妇分娩后出现抑郁症状,是产褥期精神综合症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本病主要以情绪改变、自我评价降低、创造性思维受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复杂,至今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产后抑郁症不仅对产妇有不良影响,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而且能导致婴儿的认知能力、情感、性格、行为障碍以及家庭关系的不和谐。产后抑郁症应积极治疗,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为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都能达到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9.
《养生大世界》2007,(6):18-18
人们从接收一定的外界信息,到作出相应反应,这中间有一个大脑根据以往的认知对信息进行加工,并产生相应的心理体验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发展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完成有三个要素:一是外部信息的刺激;二是已有的心理认知的参与;三是个体心理的自我整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认知疗法在信息加工和认知情绪理论方面的相关性,促使两种疗法均以来访者认知活动为主要操作对象,治疗认知、情绪情感、行为等心理障碍。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虽然西医认知疗法是具有很大发展前景和影响力的心理治疗范式,但仍有必要吸收中医学理论和丰富的认知操作手段中蕴含的有益元素。  相似文献   

11.
介绍病人报告的结局(PRO)的含义、研究概况及其考评方法应用于中风病临床结局评价中的研究思路,并对中风病PRO量表研制的基本过程和原则进行了描述,认为PRO测评可作为中风病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补充,其研究方法值得在多种慢性疾病的临床研究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总结近10年来关于针灸治疗持续性植物状态(PVS)的资料,指出目前的现状和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上强调采取统一的诊断标准、较为客观的评定方法、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才能客观地证明和深入地探讨针灸对PVS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电针针刺治疗耳鸣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张晓哲 《中国针灸》2002,22(2):6-14
方法:采用电针治疗耳鸣88例,并和针刺组40例患者作对照。结果;经3个疗程治疗后,电针组有效率为81.82%,针刺组为62.50%,2组疗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电针组中,有效率50岁以下优于50岁以上(P<0.01);发病在1个月以内的优于1个月以上者(P<0.01);听力正常者优于听力下降者(P<0.01)。结论:电针可大大提高针刺治疗的疗效,且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并提示50岁以下,病程在1个月以内,听力正常者,其疗效愈佳。  相似文献   

14.
结合自身临床实践,阐述了针灸治疗肥胖症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其疗效评价,论述了其临床实施的思路与方法,指出审因论治、辨证论治是其治疗原则,正确选择针灸减肥方法及方案是其临床取效关键.  相似文献   

15.
江丰  张磊 《天津中医药》2014,31(7):385-387
张伯礼教授基于多年中医临床实践,发扬张仲景"血不利则为水"论点,提出"水不行亦可为瘀"之痰瘀学说,认为痰瘀相生相伍,共为阴邪,重浊黏滞,胶结为患,是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痰瘀学说指导临床治疗,提出:痰瘀不自生,生必有故殒。正虚为其本,气机方为因。治痰不忘消瘀,治瘀不忘祛痰的治疗原则,具有重要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组织破碎提取法及闪式提取器的创制与实践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本文在对中药提取的原理与实现过程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首次对组织破碎提取法的基本原理、实现过程、闪式提取器的构造及八大优势和应用实践进行了系统论述。用十余年的实践过程证明,闪式提取器集粉碎、浸泡、搅拌、振动等技术优势于一体,使完成一次提取只需数秒至数十秒间,仅为常规回流提取的数十至数百分之一,不但避免了不耐热成分的破坏,且收率高,操作简便,有利环保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烧伤残余创面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60岁以上烧伤后多于3个月创面仍散在分布于体表且合并有细菌、真菌感染者为治疗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以10%氟哌酸软膏外用,对照组以1%或2%磺胺密啶银霜、莫匹罗星软膏、中草药散剂或膏剂外用。观察两组病人一般情况及创面愈合速度,治疗组同时观察氟哌酸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结果:治疗组烧伤残余创面愈合(23.85±8.08天)早于对照组(42.73±12.33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29,p〈0.00)。治疗组创面细菌和真菌培养全部转阴,其中合并真菌感染12例(8.23%),治疗过程中及病人随诊1-3年均未发生消化系、中枢神经系统、血象、造血及骨骼等方面异常改变。结论:氟哌酸外用治疗60岁以上老年人烧伤残余创面药源充足,方法简单易行、价格低廉、时间短、安全、可放心使用。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8.
关于中医临床疗效评价的思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如何评价中医临床疗效的问题,阐述了疗效评价标准研究趋势及病证结合诊疗标准应用情况;并以中医肝的脏象证候标准研究为例,指出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和存在的问题。论述了以“评定量表”为工具,建立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的可能性,提出量表编制的理论构思必须与中医理论相符,并遵循科学测量原理;以“样本”调查为基础,建立量表条目库,确定具有相应检查程序和评分标准的条目,使“评定量表”符合信度、效度检验要求。同时指出,“量表”必须与辨证标准配套使用,才能建立科学、实用的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外散内熄法对中风患者C-反应蛋白含量的影响.方法:将122例急性期的风证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行14~28 d基础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平熄内风法治疗(天麻钩藤饮),观察组采用外散内熄法(自拟中药方剂双解汤),均口服,1剂/d,共14 d.结果:观察组比对照组风证积分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能早期改善C-反应蛋白(CRP)(P<0.05).结论:风证型中风患者急性期存在外风因素的参与,外散内熄法能早期改善风证积分,减轻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19-921
针对《中医内科学》教材中水肿的治疗原则,丁元庆教授提出不同认识。通过对治则、治法基本概念的深刻理解,认为发汗、利尿、泻下逐水属于治法的范畴,不适合作为水肿病的治则。结合《黄帝内经》对水肿的认识,丁元庆教授认为,水肿的病机有邪阻致肿与正虚致肿两端,故治应分虚实,在此基础上提出水肿治则可概括为祛邪补虚,宣通阳气,恢复脏腑气化,通利水道,其中尤应重视宣发通畅阳气,以升发、鼓舞津液,使水肿尽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