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2 毫秒
1.
目的探讨食管异物的临床特点,总结食管异物的合理化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上海市胸科医院收治的199例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影像学及辅助检查结果将食管损伤程度分为无穿孔或局限性穿孔以及非局限性穿孔两类,第一类首选内镜治疗辅以保守观察,第二类首选手术治疗。总结分类治疗的效果。比较单纯内镜组与手术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就医时间以及异物类型与嵌顿部位上的差异。结果 176例患者在异物吞咽发生后48h内到该院就诊,超过48h就诊的23例;其中经食管镜或手术确认存在食管异物的共196例。异物中以鱼骨、家禽、家畜类骨为主(116例,59.1%),其次为义齿(31例,15.8%)。嵌顿部位位于食管第1狭窄处120例(61.2%),第2狭窄处63例(32.2%),第2狭窄处以下13例(6.6%)。食管无穿孔或仅为局限性穿孔的179例患者首选内镜治疗辅以保守观察,治疗成功175例(97.8%);内镜取异物失败或并发症转手术治疗3例,1例死于严重的纵隔感染。20例非局限性穿孔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手术组就医时间大于48h的占30.4%(7/23),且均为尖锐性异物,就医延迟和尖锐性异物比例均明显高于内镜组的9.1%(16/176)(χ~2=9.066,P=0.003;χ~2=4.799,P=0.028)。结论异物的嵌顿部位与食管异物的类型及患者基础疾病密切相关。就医时间超过48h与尖锐型异物是需要手术介入的主要危险因素。辅以合理的麻醉方式,纤维食管镜能安全取出绝大多数食管异物。在食管异物的诊治中取出食管异物并非治疗的终点,遵循合理的诊疗流程判断并治愈异物吞咽所造成的损伤才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透明帽在食管尖锐异物取出术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内镜中心取出的食管尖锐异物124例。男性76例,女性48例。年龄16~82岁。无透明帽辅助胃镜取出组54例,透明帽辅助胃镜下取出组70例。比较两种治疗的视野清晰率,异物取出时间、成功率、粘膜损伤发生率,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透明帽辅助组患者异物取出平均时间为(234.14±67.38)秒,无透明帽辅助者取出平均时间为(337.11±116.61)秒,前者比后者时间明显缩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取出成功率及视野清晰率优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透明帽辅助组患者粘膜损伤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无透明帽辅助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用透明帽辅助取食管尖锐异物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提高视野清晰可及成功率,降低粘膜损伤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直安全有效的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镜在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中的价值。方法1996年6月~2005年12月,对53例小儿上消化道异物胃镜下分别用鼠齿钳、圈套器、异物网篮、活检钳、三爪钳取出。结果1例食管异物胃镜下取出失败;2例圆钝食管异物送入胃内,1d后经肠道自行排出;余50例异物胃镜下取出成功,胃镜下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成功率94.3%(50/53)。黏膜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3.8%(2/53)。结论经胃镜小儿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有效、安全,怀疑有穿孔时不宜经胃镜下异物取出。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我国西北地区食管异物的发病特点与诊疗方法,为该病的临床诊治提供经验。方法食管异物病人202例,对异物的种类、嵌顿位置、诊断方法、取出方式、相关并发症、住院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202例食管异物包括枣核(61. 8%)、动物骨头(12. 9%)以及非食物性异物如假牙(9. 4%)、金属类(7. 4%)、硬币(5. 0%)等。食管异物嵌顿的最常见位置为食管入口处(65. 8%),诊断主要依赖食管造影(57. 9%)、胸部X线片(19. 8%)或内镜检查(16. 4%)。取出异物的方式以食管镜为主,共189例(93. 6%),其余为胃镜取出或手术治疗。出现并发症者26例,其中18例异物为枣核。结论枣核是食管异物的主要来源,其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食管异物阻塞是临床常见的急症,好发于儿童,成人食管异物发生率较低,多发生于智力障碍或牙齿缺如的人群。临床多表现为突发的吞咽困难、胸痛等症状。绝大多数的食管异物可自行排除,约20%的异物需要通过内镜的方式取出,只有不到1%的食管异物内镜无法取出,或者内镜取出风险过高需外科手术取出。食管异物如果诊断及时、处理得当很少引起严重并发症,如不能及时诊断或治疗方式不正确可引起食管穿孔甚至死亡。本文主要对成人食管异物阻塞的诊断与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无痛胃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的体会。方法在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下,根据异物的异物种类、数量、位置、性状、大小和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分别采用异物钳、圈套器、活检钳等器械取出。结果本组38例患者中36例(94.74%)成功取出异物。失败2例均为铁丝类异物,因异物位于食管中段,两端嵌顿在食管壁内,周围黏膜充血明显且邻近主动脉弓,遂放弃内镜操作,转外科治疗。结论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结果,确定异物的性状,做好充分术前准备,良好的麻醉方法和术中规范胃镜操作,是提高异物取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对于嵌顿在食管中段壁内的锐利异物,或疑及食管主动弓脉瘘、食管穿孔等情况,应及时中转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上消化道异物的内镜取出术--附11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上消化道异物的l临床特点及内镜取出术的方法及并发症。方法 总结我院1984年1月—2002年5月胃镜下诊治110例上消化道异物的临床资料。结果 内镜下异物取出成功率87.9%(5P4/107),并发症发生率10.6%(10/94)。不同种类异物取出成功率:长形异物100%(22/22),圆钝形异物85.7%(30/35),尖锐异物84.0%(42/50);并发症发生率:长形异物4.5%(1/22),尖锐形异物18.0%(9/50),圆钝形异物0。不同部位异物取出成功率:食管84.8%(39/46),胃91.8%(45/49),十二指肠90%(9/10);并发症发生率:食管13.0%(6/46),胃8.2%(4/49),十二指肠为0。结论 内镜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是有效、安全的方法。异物过大、过宽或怀疑有穿孔、患不配合时不宜经内镜取异物。  相似文献   

8.
复杂食管异物的诊治(附6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复杂食管异物的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4年1月~2004年7月64例复杂食管异物的临床资料,分析异物种类和停留部位. 结果动物骨类异物占50.0%(32/64),义齿占20.3%(13/64),枣核占14.1%(9/64),其它异物占15.6%(10/64).异物停留在第一、二、三狭窄区分别占68.7%(44/64)、26.6%(17/64)、1.6%(1/64),2例(2/64,3.1%)停留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上方.与50岁以下患者相比,50岁以上患者义齿类异物及第二狭窄区异物比例增高,分别为30.0%(9/30)与43.3%(13/30),差异有显著性(P<0.05);59例经内镜取出异物治愈,3例颈侧切开治愈,2例转院治疗.食管穿孔6例,4例由食管异物本身造成,2例取异物时手术所致;5例异物取出经保守治愈,1例异物未取出转院治疗. 结论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异物种类、停留部位和对周围组织损伤的程度,选择适当麻醉、内镜与操作手法,对安全取出异物以及预防并发症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的外科处治要点。方法 2016年1月~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双侧贯穿性颈段食管异物病人11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经颈横切开手术治疗,术中留置胃镜同步监视,经食管破口取出10例,术中联合胃镜下圈套经口拖出1例。结果 异物取出顺利,病人均恢复经口进食,无明显并发症,伤口1期愈合。术后6个月复查胃镜,食管狭窄程度均为0级(Stooler分级标准),随访6个月~2年,病人均能正常饮食。结论 采用颈横切开术处治能同时充分暴露食管两侧间隙,无手术盲区,异物取出安全,可避免严重副损伤。  相似文献   

10.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诊疗策略。方法 对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2316例行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发生的中远期食管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食管中远期并发症包括术后2周以上发生的食管穿孔、食管气管瘘、食管皮下瘘、食管憩室、食管胸膜瘘及食管狭窄等。结果 共4例患者发生中远期食管并发症,发生率为0.17%(4/2316),其中食管穿孔发生率为0.09%(2例)。病例1为31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7年发现食管憩室合并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切除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2为46岁男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5)术后3年发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骨舌骨肌及肩胛舌骨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3为58岁女性患者,自体髂骨移植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5年出现食管憩室。手术取出内固定,切除食管憩室,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病例4为56岁女性患者,钛网植骨融合加钢板内固定(C6)术后3年出现食管穿孔。手术取出内固定,清创后胸锁乳突肌肌瓣修补食管。4例患者术后食管并发症均获得成功治疗,恢复良好。结论 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后中远期食管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X线片、消化道造影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主要的诊断方法,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食管异物是临床常见急症,特别是崁顿异物,大部分采用胃镜取出,崁顿较重,胃镜取出困难的病例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创伤性大,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大,且花费较高,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临床应用以及套取器械的不断改进,电子胃镜在食道异物诊治中的应用逐步增多,采用手术治疗的病例逐步减少,本文总结我院在端午节后收治食道入口崁顿枣核取出方面的方法和体会,为食管崁顿异物的取出提供新的、简易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食管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松 《中华外科杂志》2003,41(7):557-557
我院 2 0 0 1年 5月~ 2 0 0 2年 5月收治食管穿孔 1 9例 ,现将具体诊治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 9例患者中男 8例、女1 1例 ;年龄 1 5~ 58 0岁。食管异物 (头饰、胸针、义齿等 ) 8例 ,其中异物直接导致食管穿孔 7例 ,在外院经口取异物时划破食管导致穿孔 1例 ;贲门失弛缓症球囊扩张导致穿孔 2例 ;自发性食管破裂穿孔 4例 ;食管癌介入治疗或放疗后穿孔 5例。发病至确诊时间 3~ 48h。8例食管异物及 2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患者经手术修补瘘口。食管异物致食管穿孔部位在颈段食管 2例 ,上段食管 4例 ,中段食管 2例 ;瘘口长度 0 5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质食管镜联合可弯曲气管镜方法用于治疗困难性食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20年1月应用硬质食管镜结合可弯曲气管镜取出的11例软性胃镜难以取出的困难性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食管异物的位置、大小、手术时间、损伤情况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食管异物上缘距食管入口2.5~21 cm,颈段2例、胸上段4例、胸中段4例、胸下段1例。误吞异物长径25~40 mm,食管支架长度85~170 mm。手术时间8~100 min。除1例牛肉异物者食管壁无明显损伤外,其余病例均有不同程度食管壁损伤。所有异物均成功取出。并发症3例:食管壁脓肿、纵膈脓肿、气管食管瘘各1例,均为术前形成。结论:硬质食管镜联合可弯曲气管镜能取出胃镜难以取出的困难性食管异物,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我科自1998年以来126例全麻下食管异物取出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共行手术126例,其中122例取出异物(96.8%),3例异物推入胃内,1例转入胸科治疗(0.8%)。结论患者全身麻醉下,由于肌肉松弛,操作时间充足,故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保守治疗无效的食管异物经外科治疗的手术途径和方法,以减少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6年8月我院食管异物经保守治疗无效需外科手术治疗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17~62(42.00±9.75)岁。8例经颈部切口手术治疗,27例经胸部切口取出异物,2例经胸腔镜取出异物。结果随访3~18(7.95±3.41)个月,4例术后发生消化瘘患者在术后2~5个月能正常进食,其余患者均在术后1个月能正常进软质饮食,术后1.5个月正常饮食。2例手术患者因术后纵隔感染、胸腔感染致脓毒血症,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食管异物的外科手术根据其嵌顿的位置不同、穿孔与否、手术路径及方法亦有所不同,采取适宜的手术途径和方法可以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减少手术对食管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减轻患者的痛苦,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60岁)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96例资料,其中小切口组(腹腔镜辅助小切口修补)和开腹组各48例。2组年龄、性别、穿孔时间、穿孔大小及术前合并症等差异无显著性,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小切口组4例延长切口完成手术。与开腹组相比,小切口组术中出血少[(25.3±11.2)ml vs.(59.1±17.8)ml,t=-10.747,P=0.000],术后排气早[(25.0±4.9)h vs.(30.0±6.0)h,t=-4.437,P=0.000],住院时间短[(7.3±3.2)d vs.(10.6±4.7)d,t=-3.894,P=0.000],并发症少[13.6%(6/44)vs.37.5%(18/48),χ~2=6.780,P=0.009],但手术时间长[(56.3±9.4)min vs.(50.4±12.7)min,t=2.525,P=0.013]。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易操作,创伤小,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是老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食管穿孔匹兹堡评分系统(perforation severity scores,PSS)联合共病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对良性食管穿孔的预后评估。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经影像学或内镜确诊食管穿孔的患者30例,其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68.660±10.072)岁。经治疗后回顾性分析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无并发症、出院时食管穿孔愈合情况及出院后随访等。将患者分为两组:病情稳定组20例(无并发症、出院时明确食管穿孔已愈合、随访无死亡)和病情不稳定组10例(存在并发症、出院时食管穿孔未愈、随访死亡)。所有患者均取得完整的临床数据,均能进行PSS及CCI评分系统的计算得分,比较两组患者的PSS和CCI评分的差异性,分析PSS联合CCI评分在良性食管穿孔预后的临床价值。结果稳定组患者PSS为(2.750±1.372)分[95%CI(2.110,3.390)],CCI评分(2.080±1.055)分[95%CI(1.650,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不稳定组PSS为(7.300±1.829)分[95%CI(7.300,8.120)],CCI评分(4.640±1.287)分[95%CI(4.220,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PSS和CCI评分在良性食管穿孔预后评估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82和0.8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穿孔病情凶险,通过PSS及CCI评分能在首诊时全面认识、评估病情,对患者临床管理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老年急性胃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2017-09—2018-10间周口淮海医院对收治的48例急性胃溃疡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穿孔修补术。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8例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68.90±11.90)min,术中出血量(49.56±7.20)mL,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27.38±5.40)h。术后仅出现1例戳孔血清肿,并发症发生率为2.08%,经引流处理后愈合。住院时间(6.90±1.28)d。出院后继续行正规内科抗溃疡治疗。随访8~10个月,复查胃镜溃疡均获愈合。结论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治疗急性胃溃疡穿孔,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术后需行正规抗溃疡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异物性胸段食管破裂的手术方法。方法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胸外科的11例异物性胸段食管破裂患者进行胸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取出异物后,其中1例Ⅰ期修补缝合,其他均保守治疗。结果 11例患者均痊愈。结论对于异物性胸段食管损伤时间较长者,保守的手术治疗更合理,胸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的效果。方法对52例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患者实施腹腔镜穿孔修补术,观察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指标。结果本组52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为(78.44±11.3)min,术中出血量为(21.36±4.62)m L,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为(21.62±3.62)h。术后出现1例(1.92%)戳孔感染。未发生粘连性肠梗阻及腹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住院时间为(7.81±1.26)d。术后患者均获随访2a,经正规内科治疗,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复查胃镜愈合良好50例(96.15%),胃溃疡复发2例(3.85%)。结论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术后并发症少,恢复时间短,治愈率高,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