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循证医学是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在中医临床和科研中运用循证医学是中医药发展的必然选择之一.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的结合必将促进制约中医药发展关键问题的解决,加快循证中医药学发展步伐和中医药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进程.本文试就循证医学概述、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阐述的同时,着重对目前在中医药标准化建设中如何实践循证医学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就循证医学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立芳  徐振晔 《中医药学刊》2005,23(9):1642-1643
就循证医学与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从循证医学角度对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提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伟  阮新民  陈可冀 《中医杂志》2006,47(5):333-335
近年来循证医学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日渐增多,本文就如何正确看待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的现状阐述如下观点.  相似文献   

5.
系统评价/Meta分析是循证医学核心的研究方法,目前中医药在该方面的研究处于初期阶段,现将系统评价/Meta分析在循证医学中的作用地位,以及在中医药临床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与展望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改变了国际上主流医学从业者对待补充医学的态度,循证医学为中医药临床研究提供方法学,循证医学方法的引入将为中医药学的发展提供巨大的发展空间,促进中医药现代化,推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医学研究不应照搬循证医学方法学,借鉴循证医学应不失中医特色,同时,认识循证医学自身缺陷,才能更好地利用。  相似文献   

7.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是以证据为基础的医学.它强调从系统研究中获取证据,并重视临床实践中个人经验与系统研究中所获得的科学证据相结合,是临床流行病学和现代信息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典范,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正日益受到重视和普遍运用.循证医学在我国方兴未艾,借鉴循证医学模式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与实践,对提高中医药临床科研水平、解决中医临床的重大诊疗问题、推动中医药现代化进程使其走向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试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中医药临床研究与实践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循证医学在促进临床医疗决策科学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源于临床研究群体证据未必适用于个体患者的问题。循证医学引入中医药领域超过20年,虽然取得一定成绩,但是总体上基于循证医学开展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证据水平不高,制定的中医诊疗指南认受度普遍较低。分析循证医学在中医药领域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现中医药随机对照试验(RCT)与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存在结构性矛盾,尚不能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中医药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为追求“证据”开展的中医药RCT,实际上是放弃了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方随证转、三因制宜的长处,导致牺牲部分中医药临床疗效。该文参考循证医学理念,提出以最佳临床经验为依据构建适合中医药临床实践特点的“临证医学”;临证医学的关键是最佳临床经验,最佳临床经验核心要素是规律性和可重复性;为获得最佳临床经验推荐参考真实世界研究方法开展。临证医学结合中医临床实践特点同时吸收循证医学理念,是循证医学中医化的产物,与循证医学共同致力于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循证医学箩定义、内容、层次、意义4个方面阐述了循证医学的基本理论,就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的应用现状说明.现代医学和中医药学这两个不同的学术体系各有特点和优势,又各有局限性.应相互取长补短、融会贯通,运用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开发和研制新药。  相似文献   

10.
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系统综述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国际化中的应用。方法:本文综述了中医药和循证医学研究两方面的特点、定位、吻合度,循证医学推动中医药国际化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情况,已开展的中医药应用循证医学研究工作,目前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取得的结果,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结果:在推进中医药国际化的循证医学研究组织建构,国家立项支持开展的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中医药科学评价体系的建立,中医中药系统评价、教育、人才培养及发表论文、获得成果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结论:中医药国际化的关键是临床疗效的肯定,倡导参照循证医学评价方法,建立反映中医药“整体调节”优势的复杂、多维的终点指标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循证医学为中医药带来了机遇,但是,还存在着中医诊断技术难以掌握,缺少适合于中医本身的临床研究技术及最佳证据的评价方法,以及中医界对循证医学认识的不足等问题。建议发展中医诊断之客观化指标,开展以循证医学为指导的中医药研究,广泛开展循证医学教育。  相似文献   

12.
倪量  李峰 《辽宁中医杂志》2009,(7):1096-1098
近年来,循证医学已成为现代医学实践和研究的主流思想和模式。辨证论治作为中医药临床实践的本质体现,其研究成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内容。循证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必将为中医辨证论治的创新性研究提供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临床指南是指经过系统研究所生成的、供医务工作者用来为患者制定最恰当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有关陈述和建议。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特点,以现代医学研究证据制定的临床指南,对中医药临床实践存在不完全适用的具体情况。中医药临床指南的制定应基于循证医学系统研究所生成的证据,由有关的医务人员、管理人员和循证医学专家共同参与,以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医药治疗疾病的循证指南。  相似文献   

14.
当代医学发展面临着“重技术、轻人文”的困境,在临床教学实践中存在着明显的医学人文素养培训不足、医患关系紧张等问题。除此之外,当代中医临床教育中还面临着中医特色缺失的窘境。叙事医学是医学人文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医学教育中已经有所应用。而传统中医学中含有丰富叙事元素和人文精神。在现代中医临床教育中积极引入叙事医学元素,并从传统中医典籍和医案当中寻求叙事启发,对于提高医学生乃至临床医生的医学人文素养、回归传统医学的温度、改善医患关系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临床实践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指南对于规范临床实践具有重要作用。循证临床指南强调证据的分级与评价,尤其重视随机对照试验(RCT),根据证据的级别和强度提出推荐意见。中医药诊治疾病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中西医结合更是以复杂干预为特点,按照现代医学研究证据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对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指南的制定存在不完全适用的具体情况。本文即提出以临床实践数据为导向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指南,与循证临床指南互为补充,并结合初步的研究加以探讨,以期为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及现代医学临床指南的构建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世界中医学本科(CMD前)教育标准》,探讨建立世界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对专业认证的认识,概述全球医学教育认证的基本情况;通过分析世界中医学教育现状,认为应尽快建立全球性中医学专业认证制度,并在制定世界中医学专业认证指标体系方面略谈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的疗效可信度不足,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原因在于中医药的研究水平不高,对科学的研究方法不够重视,中医中药的疗效未能得到充分体现。认为应该用循证医学思想来指导中医药对恶性肿瘤诊断、治疗等方面的研究,以正确评价中医药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总结归纳中医"工匠精神"的现状问题,浅要分析大部分中医缺失"工匠精神"的原因,从能力培养、师承教育、医德教育、创新教育等方面着手,以培养"上工"为目的,培养出具有"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工匠精神的我国新一代中医人才,撑起中医的一片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主要存在两大问题:说明书对临床用药指导不足和临床应用环节不合理。问题的核心是缺少精确循证研究的推进。针对当前问题,应采取由政府药政部门主导,逐步形成医疗机构-研究者-企业多方协作平台共同开展精确、循证研究的策略。精确临床定位、完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体系、评估用药风险,医疗机构充分实践精确循证研究产出的证据可为具体实现路径。中药注射剂做到临床定位清晰、具体,同时机制清晰,靶点明确。优胜劣汰,从而增强中药注射剂优势品种的核心竞争力,在保护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中做贡献。  相似文献   

20.
定性研究与循证医学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定性研究源于人种学和社会医学,引入医学评价领域只有十几年时间。由于医学的社会人文属性,其研究方法仅仅限于传统的因果关联定量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而定性研究的优越性体现在针对那些定量研究所无法解释和回答的问题。本文介绍了定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与循证医学研究的关系及其适用范围,并阐述了定性研究应用于传统中医药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