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7 毫秒
1.
目的提高复方补钙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制剂中的黄芪、山茱萸进行了鉴别;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剂中的总钙量。结果定性、定量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重现性好。结论提高后的质量标准可更有效地控制该产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复方鼻宝片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TLC)法对复方鼻宝片中的甘草、细辛及辛夷花蕊进行鉴别;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方法进行总挥发油含量的测定.结果TLC中的斑点清晰,易于识别,阴性对照无干扰;复方鼻宝片中总挥发油的平均含量为0.42%.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雷公藤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制剂质量及其稳定性。方法:用TLC法测定雷公藤口服液中总生物碱,采用醇提-氧化铝柱层析净化-紫外分光光度法,以雷公藤甲素为对照,测定雷公藤提取液中总内酯的含量。用控制口服液的pH值和相对密度来达到制剂的稳定性。结果:分析6批口服液的含量,表明该口服液质量稳定,其中总内酯的含量低于市售的该类制剂。产生毒性低,服用安全有效,便于患者长期用药。结论:该方法可靠、操作简便,无需贵重仪器,适用于医院中药制剂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扶正口服液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扶正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并用薄层色谱法对该口服液中的人参、枸杞、丹参进行定性鉴别,方法简便;经测定总固体含量、pH值、相对密度,并作范围控制,结果可靠,重现性好,可以作为该制剂内在质量控制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吕长淮 《安徽医药》2007,11(11):1004-1005
目的建立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薄层色谱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进行鉴别试验。结果TLC法分离出了该复方制剂中的盐酸伪麻黄碱和马来酸氯苯那敏。结论新建立的方法简便、灵敏、可行,分离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复方枣仁口服液的制备及鉴别方法和原儿茶醛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对该制剂中的酸枣仁、生地黄、丹参进行定性鉴别;薄层扫描法测定该制剂中原儿茶醛的含量.结果:薄层色谱中斑点清晰,易于识别;原儿茶醛的平均回收率为102.32%,RSD为0.99%.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靠,制剂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健脾肥儿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 (TLC法 )对莲子、山楂、茯苓、山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 TLC法可鉴别莲子、山楂、茯苓、山药;用 NaOH滴定液 (0.01 mol/L)滴定,方法回收率为 100% ,RSD为 0.62%.本品总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 0.12 mg/mL.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脾肥儿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8.
用101澄清剂于复方板蓝根口服液进行澄清,可以将药液中的混悬杂质基本沉淀除去,使口服液内在质量及外观澄明度均达到质量要求。并通过对沉淀后药液主要有效成分的TLC检识和含量测定,证明101澄清剂不吸附该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宁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适宜的薄层色谱法对该药方中中药玄参、贝母进行鉴别。结果在TLC图谱中可检出玄参、贝母的特征斑点。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可用于建立乳宁口服液的定性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0.
健儿乐口服液质量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惠红  杨晓敏  黄玺 《海峡药学》2007,19(11):50-51
目的建立健儿乐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法)对制剂中山楂,黄芪,茯苓,白术进行鉴别,用滴定法测定了总有机酸的含量。结果TLC法可以鉴别山楂,黄芪,茯苓,白术;用氢氧化钠滴定液(0.02mol.L-1)滴定,方法回收率为100.4%,RSD为1.18%。本品总有机酸含量以枸橼酸计不低于8.00mg.mL-1。结论所用方法简便可行,重现性好,可作为健儿乐口服液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复方牙痛口服液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进行研究。方法:采用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凉血止血的协同作用;采用口服液的剂型,具有吸收快、作用迅速、应用方便等特点。在质量控制方法的设计中,甲硝唑和人工牛黄(胆红素)分别采用紫外最大吸收进行定性鉴别;黄连(盐酸小檗碱)、黄芩(黄芩苷)分别用TLC进行定性鉴别。以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法来测定人工牛黄(胆酸)的含量。结果:分别确定各成分的定性鉴别方法和人工牛黄(胆酸)的定量测定方法,最终建立本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结论:本复方制剂疗效确切,应用方便;定性鉴别方法简便、可靠;定量测定结果稳定、准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赤黄肝康口服液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以赤芍、大黄、茵陈、五味子和丹参制备赤黄肝康口服液,采用薄层色谱(TLC)对该制剂中赤芍和大黄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芍药苷的含量。结果:制备的赤黄肝康口服液符合制剂要求;TLC鉴别有专属性;芍药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9.53%,RSD为0.47%。结论:该制剂制备工艺简单可行,质量控制方法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复方黄芪口服液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TLC法对处方中的何首乌,枸杞子进行定性鉴别;用薄层扫描法测定黄芪甲苷的含量。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何首乌,枸杞子;黄芪甲苷在1.001~8.008μg范围呈良好的残性关系,r=0.9991,平均回收率95.5%,RSD为1.4%。结论: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准确地进行定性,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复方海龙口服液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复方海龙口服液是刁海龙、海燕、海胆和蜂蜜经加工制成的口服液。将此口服液给小鼠灌胃(25ml/kg)20d,能显著提高小鼠免疫器官指数(P<0.05);给家兔灌胃(5ml/kg)13d,能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P<0.01),并能延长兔凝血时间(P<0.01);给小鼠灌胃(10ml/kg)10d,能延长小鼠在常压下耐缺氧的时间(P<0.05);给小鼠灌胃(6.5ml/kg)12d,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的“阳虚”证候有显著的改善(P<0.01)。  相似文献   

15.
消栓口服液的薄层色谱法鉴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消栓口服液中黄芪、当归和川芎、赤芍的鉴别方法。方法:采用TLC法对该制剂中黄芪、当归、川芎、赤芍四味药进行定性鉴别。结果:采用的TLC法定性鉴别,专属性强,分离斑点清晰、完整。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消栓口服液的质量控制,并可纳入质量标准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建立复方车前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 以车前草为对照药材,采用TLC法对复方车前草颗粒进行鉴别。结果 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车前草。结论 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复方车前草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以车前草为对照药材,采用TLC法对复方车前草颗粒进行鉴别.结果在TLC色谱中均能检出车前草.结论方法可靠,结果稳定,重现性好,可有效控制该制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高原维能口服液的质量标准,采用薄层色谱(TLC)对高原维能口服液中人参、黄芪进行鉴别;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再以分光光度法测定口服液中的总皂苷的含量;采用滴定法测定口服液中牛磺酸的含量,操作简便可靠,可以作为高原维能口服液质量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9.
吕金胜  陈雅  李群英 《医药导报》2006,25(11):1187-1187
目的优选复方天麻口服液的制备工艺。 方法 以处方中的大黄素含量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设计法,筛选复方天麻口服液最佳制备工艺条件。结果 结合实际生产需要,该口服液制备的方案为加10倍量水、煎煮1 h、提取3次、清膏浓度1:0.7、含醇量60% 。结论 该方案能保证复方天麻口服液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配制复方银杏叶口服液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以银杏叶提取物、人参浸膏、五味子提取物等组方制成复方银杏叶口服液,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银杏总黄酮醇苷;选择174例冠心病患者,采取随机方法分为治疗组(复方银杏叶口服液组)84例,对照组(银杏叶口服液组)90例。结果:本品1mL含银杏总黄酮醇苷不得少于3.6mg;治疗两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81.11%(P〈0.05)。结论:复方银杏叶口服液配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质量可控;加用复方银杏叶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疗效明显优于加用银杏叶口服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