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DTI)探测室壁各节段的运动速度,以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所致不同左室构型改变时,左室舒缩运动模式是否相应发生改变。方法:依照Ganau分类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分为四型,分别由心尖部位三个切面测量并比较六个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三节段的峰值运动速度。结果:正常左室构型组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基底段运动速度最快,中间段其次,心尖段最慢。向心性重构组,左室构型趋向椭圆形改变,其三节段运动速度之间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似,向心性肥厚组,心室形态趋向球形改变,室壁中间段与心尖段运动速度趋近于一致,离心性肥大组,心室形态更接近于球形,室壁三节段运动速度趋势近于一致。结论:上述结果提示,当左室构型趋向球形改变时,左室收缩重心可能已由心底与心尖连线距心底69%的部位逐步移向心室中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原因所致心肌肥厚的CVIB及其室壁跨壁梯度(transmural grdient in CVIB,TG-CVIB)变化,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 HP-Sonos 5500型超声仪测量了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18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后壁CVIB及TG-CVIB,并与3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组和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室后壁心肌组织CVIB与正常对照组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组TG-CVIB与正常对照组测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  相似文献   

3.
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早期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左室中段室壁缩短(midwallfractionalshortening,MFS) 率评价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92 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比较常规测量左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结果 分别以左室肥厚和左室向心性重构分组,发现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在肥厚组(P=0 .0113) 和向心性重构( P= 0.00001) 组明显降低,与舒张功能的改变一致,EF,FS在分组比较中无显著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MFS较EF,FS与舒张功能的关系更为密切。结论 超声测量左室中段室壁缩短率对于早期评估高血压患者舒张功能降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普勒组织声像图评价正常人的室壁运动频谱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的DTI-PWD技术对44例健康志愿者左心室壁节段运动情况进行研究,将左心室壁分为13个节段,对每一节段室壁运动频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人室壁运动频谱有其规律性,于心电图Q波后出现等容收缩波(IVC)和收缩波(S);于心电图T波后出现等容舒张波(IVR)、早期舒张波(E)、反相波(R)和晚期舒张波(A)。且左室后壁、下壁、侧壁的S波、E波、A波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波群速度。所有室壁节段其S波平均为7.31±0.82cm/s,E波为8.74±2.38cm/s,A波为5.75±0.88cm/s。并且有85.47%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6cm/s,有98.93%的室壁节段其S波速度大于5cm/s。结果表明DTI-PWD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直观、准确的定量手段。  相似文献   

5.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对正常人室壁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观察正常人左室壁的运动特征,探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技术评价心肌运动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QTVI技术及8点法对40例正常人左室每一室壁的运动速度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正常人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速度曲线均包括收缩波(S)、快速充盈波(E)和左室收缩充盈波(A)三个主要运动波,以及等容舒张波(IR)和等容收缩波(IC)。一般说来,左室同一水平游离壁的运动速度大于室间隔的运动速度,同一室壁由基底部向心尖部,运动速度逐渐降低。结论:正常人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QTVI对评价局部心肌运动功能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声像图(Doppler tissue imaging,DTI)技术观察正常飞行人员室壁节段运动特征,测定正常飞行人员室壁各节段收缩和舒张的速度变化。方法对56例飞行人员进行研究,对室壁各节段运动频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正常飞行人员室壁运动频谱有其规律性,每个心动周期中室壁运动频谱包括3个主要运动波,即收缩波(S)、早期舒张波(E)和晚期舒张波(A),且左室后壁、下壁、侧壁的S波、E波、A波分别大于相对应的前间隔、前壁和后间隔的波群速度,同一右室壁中段运动速度低于基底部,右室侧壁运动速度大于其他室壁。结论飞行人员室壁运动速度存在特有的不均一性,脉冲多普勒组织成像(Pulsed-wave Doppler tissue imaging,PW-DTI)可作为评价室壁节段运动速度直观、准确的定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评价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左室构型正常时左室收缩功能是否发生改变。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且左室构型正常的3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3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STI技术测量左室总体纵向应变及径向应变,检测左室扭转角度及速度。结果:高血压组左室扭转角度、扭转速度峰值,心底旋转角度及速度峰值均高于正常组(P<0.05)。高血压组心尖旋转角度与左室整体扭转角度呈正相关(r=0.829,P<0.05)。结论:左室构型正常的高血压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发生改变,表现为左室扭转增大,STI可检测出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利用ATLUM-9及HPsonos-2500超声仪检测了同一年龄组32例正常人和3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肾内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血流参数一收缩峰速度(Vs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dmin)阻力指数(RI)和加速度时间(AT)。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肾脏的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RI,AT均较正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原发性高血压继发左室肥厚患者肾内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利用ATLUM-9及HPsonos-2500超声仪检测了同一年龄组32例正常人和30例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肾内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血流参数—收缩峰速度(Vs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dmin)、阻力指数(RI)和加速度时间(AT)。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肾脏的段动脉和叶间动脉的RI、AT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均<0.01)。Vsmax和Vdmin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肾内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的收缩期和舒张期血流均处于低流速,肾血管处于高阻力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频谱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测量主动脉前壁收缩早期运动速度,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方法:以常规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EF、FS值,以频谱DTI测量左室收缩早期主动脉前壁运动速度,分正常对照组、高血压左室向心性肥厚组、高血压左室离心性肥厚组进行对比。结果:常规测量EF、FS值,除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EF、FS值均降低,提示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其余两组EF、FS值均在正常范围内。频谱DTI测量主动脉前壁收缩期运动速度(S波)显示:正常对照组速度正常;高血压向心性肥厚组速度略减低;高血压离心性肥厚组速度明显减低。结论:频谱DTI测量主动脉前壁的运动速度能够评价左室收缩功能,且较EF、FS值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及组织多普勒评价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患者右心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AH患者(PAH组)24例,其中PAH轻度组10例,中度组8例,重度组6例;正常对照组16例。术前实时三维超声测量右室舒张末容量、收缩末容量,计算右室射血分数,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处游离壁组织收缩期速度及舒张早期、舒张晚期运动速度。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PAH组右室舒张末容量、收缩末容量增大,射血分数减低(P〈0.01)。②随着肺动脉压力升高,心功能呈逐渐下降趋势;右心室三维容积曲线逐渐低平,收缩峰值后移。③三尖瓣环运动速度在重度肺动脉压力时下降。结论实时三维超声及三尖瓣环运动速度能有效评估右室整体功能,对于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血压不同左室构型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M-型超声心动图与脉冲多普勒技术评价高血压左心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方法采用M-型和二维超声技术测量高血压患者左室几何构型,测量各组左房功能指标及二尖瓣、肺静脉血流频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各组左室舒张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损害,向心性肥厚及离心性肥厚组受损最严重。高血压早期即可出现舒张功能异常,表现为正常构型组舒张功能的异常改变。左房灌注分数(LAT)是比二尖瓣及肺静脉血流频谱更加可靠地反映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的指标。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异常特别是左房灌注分数(LAT)的异常,可以早期体现左室重构超声心动图变化。  相似文献   

13.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评价正常成人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健康成人的右心室局域心肌功能,并探讨正常增龄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测量76例健康成人的右室局域心肌长轴功能。于心尖四腔观上将取样点分别置于右室游离壁基底段、中段和心尖段心肌的中点,记录并测量在等容收缩期、收缩期、等容舒张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心肌运动的峰值速度(Vic,Vs,Vir,Ve,Va)、收缩期达峰时间(TQ-S)和Ve/Va值等;同时观察各测量指标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右心室肌在长轴方向上呈现较强的收缩和舒张运动,峰值运动速度由心底至心尖方向逐渐递减(P〈0.05~0.01)。右室各节段心肌的Vic,Vs测值随年龄增加并无明显变化(r=-0.01~-0.04,P〉0.05);而TQ-S随年龄增加相应延长,与年龄显示较好的正相关(r=0.39~0.55,P〈0.05~0.01);Vir测值随正常增龄无明显变化(P〉0.05),而Ve随年龄增加而降低,并伴有Va的相应增加;这些变化在基底节段尤为明显。Ve/Va值则呈现随年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结论定量组织速度成像技术可准确、客观地反映右心室局域心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特性。临床在评价右室心肌功能,尤其是舒张功能时,应充分考虑心肌老化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变率成像技术检测不同左室构型原发性高血压(HBP)患者右室收缩、舒张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HBP患者38例,根据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相对室壁厚度(RWT)值分为左室正常构型(LVN)组和左室重构(LVR)组,对照组23例.获取各受试者心尖四腔观清晰组织速度成像(TVI)图存盘供脱机分析.测量三尖瓣环处心肌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右室游离壁中部心内膜下心肌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计算SRe/SRa.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LVN组患者三尖瓣环Vs和V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Va减低;与对照组及高血压LVN组比较,高血压LVR组患者V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e、Ve/Va均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LVN组、LVR组患者右室游离壁中部心内膜下心肌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高血压LVN组比较,高血压LVR组患者SR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s、SRe、SRe/SRa均显著减低.结论 HBP患者无论左室构型有无变化,其右室局部收缩、舒张功能已受损,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其右室局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室构型与动态血压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1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左室构型进行了研究,并对全部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左室正常构型66例,向心性重构49例,向心性肥厚55例,离心性肥厚42例。向心型肥厚及离心性肥厚其ABPM24小时平均血压、血压负荷及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明显高于左室正常构型(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血压水平、血压负荷与血压昼夜节律状况可反映左室构型发生和发展,而左室肥厚的有无又与左室舒张、收缩功能的改变具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Tei指数评价原发性高血压病左室不同构型的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5例,以Ganau分类法分为4组:正常构型组36例,向心性重构组36例,向心性肥厚组31例,离心性肥厚组12例;另选择体检健康者35例为对照组。应用M型超声测量左室的舒张末期内径(LVEDD)、后壁厚度(LVPWT)、室间隔厚度(IVST);改良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峰值流速(E)、舒张晚期血流峰值流速(A)、E峰减速时间(EDT),计算E/A;测量肺静脉血流频谱收缩期肺静脉血流峰值(PVS)、舒张早期血流峰值(PVD),计算PVS/PVD,组织多普勒测量左室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病组左室舒张功能均减低。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E/A1,EDT延长;离心性肥厚组E/A1,其EDT较正常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缩短,收缩功能减低,LVEF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高血压病各组Tei指数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左室Tei指数与LVEF、A峰呈负相关,与IVST、LVPWT、LVEDD、RWT、LVMI、E峰、E/A呈正相关;Tei指数ROC曲线下面积为0.986,以Tei指数为0.425鉴别有无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3%。结论 Tei指数与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左室不同构型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原发性高血压病早期Tei指数即发生改变,随舒张功能不全的加重而增高;Tei指数可作为评价鉴别二尖瓣血流"假性正常化"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组织速度成像(QTVI)与应变率成像(SRI)技术在监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右室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8例,分为正常构型组(Ⅰ组)、向心性重构组(Ⅱ组)、向心性肥厚组(Ⅲ组)、离心性肥厚组(Ⅳ组);对照组33例。测量各组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峰值运动速度(Ve)、舒张晚期峰值运动速度(Va)及Ve/Va;测量右室游离壁中部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及SRe/SRa。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Ⅰ组患者Ve/Va显著减低;与对照组及高血压Ⅰ组比较,高血压Ⅱ组、Ⅲ组和Ⅳ组Ve、Ve/Va均显著减低;与Ⅱ组、Ⅲ组比较,Ⅳ组患者Ve、Ve/Va均显著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各组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高血压Ⅰ组比较,高血压Ⅱ组、Ⅲ组和Ⅳ组患者SRe、SRe/SRa均显著减低;与Ⅱ组、Ⅲ组比较,Ⅳ组患者SRe、SRe/SRa均显著减低。结论高血压患者右室收缩功能受损不明显,无论有无左室构型变化其右室舒张功能已受损,尤以高血压第Ⅳ组舒张功能受损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8.
作者应用转换酶抑制剂(ACEI)──依那普利(Enalapril)对30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8周后发现:①该药能有效控制血压,治疗前后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01),而并无心率增快的副作用;②能逆转左室肥厚(LVH),减轻左室心肌重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等指标(P<0.001);③对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如射血分数等没有明显影响(P>0.005);④能改善左室舒张功能指标,而以PE/PA、Ei/Ai最为显著P<0.001。结果提示,应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短时间内(8周)不仅能有效控制血压,且具有一定逆转LVH和改善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年龄对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运动速度随年龄变化的规律,为定量评价左室局部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应用心肌组织速度成像技术(TVI)观察108例不同年龄组正常成年人左室各节段心肌收缩期、舒张早期和心房收缩期速度峰值(Vs、Ve、Va)和Ve/Va,分析其随年龄增加的变化规律.结果 Vs在各年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Ve在40岁以上年龄组显著低于低龄组,而Va在40~49岁组显著高于低龄组,Ve/Va随年龄增长呈逐渐减低趋势,尤其是40~49岁组和360岁组均显著低于低龄组.结论年龄对左室各节段心肌舒张期速度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