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头痛引经药物理论研究及方法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头痛引经药物属于方剂学中的使类药范畴 ,脱胎于中药归经理论 ,并经过临床反复验证 ,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头痛引经学说。但到目前为止 ,虽然引经理论仍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 ,但其内在作用机理尚未揭示 ,所以引经药的药物组成上尚难整理其归类原理 ,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文试图从理论上确定引经药物所归的靶经络 ,并探讨引经药物的作用机理和研究方法。1 引经药物的概念、组成及存在的问题头痛引经药物是指头痛治疗过程中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头痛部位及经络循行路线 ,选择相应的引经药物 ,将诸药引入疾病所在的相…  相似文献   

2.
史继鑫  张君君 《中医学报》2019,34(4):749-753
头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肝,瘀血为顽固性头痛的主要致病因素。基于偏头痛的病因病机,马云枝教授将内伤头痛分为肝阳头痛、血虚头痛、气虚头痛、痰浊头痛、肾虚头痛、瘀血头痛6型进行论治。内伤头痛多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虚证以补养气血或益肾填精为主,实证当平肝、化痰、行瘀,虚实夹杂者,酌情兼顾并治。马教授临证顺应异法方宜,注重祛风,审因论治,重视活血化瘀,善用引经药,重视虫类药,妙用对药,注重疏解情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易爱茹  张长钢 《中外医疗》2009,28(29):181-182
药物在人体所起的作用,皆有一定的适应范围,有些药物能够起到一种带领、引导的作用,即引经药。正确选用引经药,在临床能起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笔者就人体头部、颈部、胸胁部、腰部、四肢部、上中下三焦部的常用引经药略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头风、脑风、偏头风之范畴,是由于头颅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引起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的头痛,临床上按照中医的辨证施治原则,分为寒凝经络型、肝阳偏亢型、痰浊蒙蔽型、淤血阻滞型、劳心伤脑型五型证治,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头痛部位加入引经药,并加入重剂川芎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中药引经药作用初探青海省第四建筑公司职工医院张恩英在中药复方结构中。有君臣佐使之分,其中使药包括引经报使药(即引经药)。引经药在方剂中的作用与实质,不仅是“引诸药直达病所”。主要是调节有病脏腑阴阳,经络气机的功能,以利诸药更好发挥与增强疗效。1引经药...  相似文献   

6.
根据归经理论,前人认为一些药物对某一脏腑经络具有特殊作用,其选择性特别强,并且可以引导与之同用的其它药物达于病所,而提高临床疗效,因而将此称为引经(或称引经报使、主治引使、响导、各归引用等),又将这类药物称为引经药.历代医家对引经药之说颇为流行,至今仍有广泛的影响.现就常用经方中某些引经药的应用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顽固性头痛的病机.方法:对36例顽固性头痛患者,治疗中辨证分型兼顾引经搜风通络.结果:36例中,j临床痊愈13例,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4%.结论:治疗顽固性头痛兼顾引经搜风通络,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引经之药,剂中用为向导,则能接引众药,直入本经,用方寡而获效捷也”.中医认为,外感偏头痛多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以风邪为主;内伤偏头痛,多因情志失调、肝肾阴虚、先天禀赋不足、年老气血衰败,或久病体弱,或饮食劳倦内伤脾肾;跌仆外伤或偏头痛日久入络,致气血瘀滞而成,与肝、脾、肾三脏有关.将引经药运用到偏头痛的治疗中,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9.
总结引经药历史沿革与现代实验研究进展,分析目前成果与不足,并提出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在头痛的治疗中,历代医家均重视"风"在本病中的作用,"风药"禀赋"风"的特性,具有"升散、透、窜、通、燥、动"的特点,因此"风药"在治疗头痛中为必要之药。"风药"治疗头痛的作用有祛除外风、平熄内风、引经、增效、开通玄府等,但"风药"味辛性燥,走窜力强,不宜久服,用量不宜大,且要注意配伍佐制,应用风药太过时,可以补益脾土,以防木旺克土。  相似文献   

11.
历代医家在头痛的治疗中,十分重视川芎的应用,如朱丹溪认为"头痛须用川芎.如不愈,各加引经药."但是,川芎治疗头痛缺乏系统研究.本文收集历代治疗头痛的方剂502首,对川芎的应用情况进行归纳,希望对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药引子     
药引子一般写在正方的右下边,别具一格,令人注目,殊不知引即引经之意,有“先驱“或“报使“的作用,犹如向导,能引导诸药直达病所而有直接的治疗作用.药引子可分两类:一是药物药引,二是食物药引.药物药引也称为引经药,食物药引也称为“汤药佐料“.……  相似文献   

13.
作者是本院1989级在校学生。文中所提出的通过运用头部引经药“引导”灭绦药并辅以活血祛瘀法治疗绦虫脑病,是一种观点新颖的治疗假说。尽管其中引经药的“引导”作用和活血祛瘀法的祛除作用尚有待于科学实践的验证,但却反映了我院学生活跃的科研思路和可贵的探索精神。我们发表此文,希望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医药研究的热情,同时也将文章的思路、观点和设计的实验方案介绍给读者。供临床实践之参考。  相似文献   

14.
病位辨证是中医临床中的重要一环,而辨清病位后如何用药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关键所在。自秦汉时期以来,广大医家根据药物的趋向性,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一些有特定作用部位的药物,即引经药,并形成了完善的引经理论。临床中辨证运用这些引经药物,使诸药药力集中于某一部位,直达病所,会对疾病的治疗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时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所谓引经药即引导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石氏伤科在治疗骨伤疾患中亦重视引经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经络理论在皮肤病辨证治疗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经络系统使经络与皮肤联结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周继刚以经络理论为基础,根据皮肤病皮损的部位循经辨证,结合临床经验合理运用引经药治疗皮肤病,使药物直达病所,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中药冰片在中药治疗中风失语症中的增效作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中药引经药冰片在临床治疗中风失语症中的增效作用。方法 将临床确诊为中风失语症 6 0例患者随机分成 2组 ,维持统一的基础治疗 ,治疗组 30例接受解语丹加冰片组方治疗 ,对照组 30例接受单纯解语丹治疗。疗程为16周。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P <0 .0 5 )。同时 ,在 4种言语功能疗效比较中 ,治疗组提高率优于对照组(P <0 .0 5 )。治疗组TCH、HDL -C水平治疗后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并能明显降低全血、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含量(P <0 .0 5~ 0 .0 1)。结论 中药引经药冰片在临床治疗中风失语症中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兵无向导则不达贼境,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由于脏腑经络受邪不同,头痛的部位亦异,以六经论治头痛,治疗上适当加用引经药引导药物直达病所,使药专力宏,药到病除。《黄帝内经》中就有将头痛按经络分类,但无引经药物的记载。《伤寒论》开创分经用药先例,张元素根据药物的性能和治疗作用将药物各归其经,最早提出"引经报使"理论,朱丹溪《丹溪心法·头痛》对六经头痛引经药首作明确论述,后世医家不断完善和发展,引经药在头痛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中医典籍中有关引经药记载,认为药物的归经、引经作用是以所治具体病证为依据从疗效观察中总结出来的,其实质未必是"引诸药直达病所",而调节有病脏腑经络之功能,以利诸药功用之更好发挥,从而提高疗效,才是其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历代医籍医家对风药的论述表明,风药的作用繁多,用途广泛,应用风药治疗内伤头痛有着充分的理论依据和经验。风药性味辛散,具有祛除、疏散外风,平熄、搜剔内风等功效的一类药物,多用于治疗与“风”有关的疾病,多隶属于解表药、熄风药、祛风湿药、活血药中。风药当中的解表药善于祛除外感风邪治疗外感头痛,本文在此不再论述,现就风药在内伤头痛中的应用,作一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