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为“鼻鼽”或“鼽嚏”。《内经·素问》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过敏性鼻炎为身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呈现以鼻粘膜病变为主的一种异常反应;主要症状为发作性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眼睛痒等,鼻腔检查多见鼻粘膜苍白水肿,  相似文献   

2.
郭小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2):111-111
1概念 变应性鼻炎指以突然或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症状为特征的鼻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属祖国医学“鼻鼽”、“鼽嚏”的范畴。《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火类》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临床表现以发作性喷嚏、鼻痒、大量水样清涕、鼻塞、嗅觉减退、  相似文献   

3.
陈国丰  徐轩 《新中医》1992,24(11):2-3
鼻鼽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狂嚏(即连续而又剧烈的打5~10多个喷嚏)、清涕滂沱为特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曰:“鼽者,鼻中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与过敏性鼻炎相类似。吾师老中医干祖望,在6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鼻鼽治疗颇有独到之处,并自创截敏汤为主  相似文献   

4.
正鼻鼽,古代又称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素问玄机原病式·卷一》[1]曰:"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礼记·月令》言:"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此是关于鼻鼽最早的记载。《素问·脉解》[2]:"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  相似文献   

5.
严道南治疗鼻鼽经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鼽是以发作性鼻痒、喷嚏连作、清涕量多、鼻塞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曰:"鼽者,鼻中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1]。与现代医学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细胞增多非变态反应性鼻炎相类似。吾师严道南教授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鼻鼽治疗颇有独到之处。现简介于下。  相似文献   

6.
过敏性鼻炎以鼻痒、喷嚏、流清涕为主要症状 ,相当于中医“鼻鼽”之证。《刘河间医学六书》曰 :“鼽者鼻出清涕也———嚏 ,鼻中因痒而气作于声也。”本病的发生内因多为脏腑功能失调 ;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而致。肘腑功能失调以肺脾肾之虚损为主 ,其病主要在肺 ,与脾肾亦关系密切。笔者于临床中用肺脾肾同治法治疗本病 3 7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1 一般资料本病 3 7例中 ,男 2 5例 ,女 12例 ;年龄 13~ 75岁 ,病程半年至 3 0年不等。 3 7例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全部消失 ,最短者 7天 ,最长者 10个月 ,其中 8例在症状消失后停…  相似文献   

7.
干祖望教授是江苏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专家,在近70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2003年,我有幸得到干老的悉心指导,受益匪浅,特总结干老治疗过敏性鼻炎的经验,与同道共鉴。过敏性鼻炎,祖国医学称之为“鼻鼽”。本病随季节变化而时发时止,有时甚至终年不息。其症状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塞、鼻痒、狂嚏、清涕滂沱为特征。《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日:“鼽者,鼻中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临床证型繁多,治法方药各异。干祖  相似文献   

8.
刘春松 《新中医》2015,47(7):310-311
<正>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鼻鼽最早的记载,始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当时人们已认识到鼻鼽与气候、环境的异常有关。鼻鼽一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鼽者,鼻出清涕也。"鼻鼽  相似文献   

9.
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作、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本病以青少年居多,无性别、年龄、地域差异,可常年性发病,亦可呈季节性发作。其相当于现代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等疾病。鼻鼽一名,最早见于《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其后,《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如《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胀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  相似文献   

10.
鼻鼽为中医病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传统名称为"鼽嚏".鼽,见于<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热类>"嚏,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历代医家对鼻鼽均有论述,但将鼻鼽作为专病进行论述且较全面的,当数全国高等医药院校试用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此病是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频发、流清涕不止、鼻塞为主要症状的鼻病,应包括现代医学的变应性鼻炎、血管运动性鼻炎、非变应性嗜酸细胞增多性鼻炎.  相似文献   

11.
过敏性鼻炎,中医称之为鼻鼽。鼻鼽是指鼻出清涕之外,亦有"鼽嚏"之称。"嚏"是指鼻中痒而气喷作于声,所以中医称鼻出清涕、鼻痒、打喷嚏为鼻鼽,其症状与过敏性鼻炎的鼻痒、鼻涕多为清水涕、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相似。1病因病机西医认为,该病系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产生的特异性Ig E结合在鼻粘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此时鼻粘膜便处于致敏状态。当变应原再次吸入鼻腔时,变应  相似文献   

12.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IgE介导的,特应性个体接触环境致敏原后发生在鼻黏膜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临床表现包括流涕、鼻塞、鼻痒、喷嚏.该病全球发病率达10%~25%,且患病人数仍在逐年增加[1].祖国医学虽无变应性鼻炎之病名,但《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的"鼽者,鼻出清涕也;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嚏作于声也"所论及的症状涉及变应性鼻炎4大主症中的3个症状——流涕、鼻痒、喷嚏.因此,中医鼻鼽包括现代的变应性鼻炎、变应性鼻窦炎及血管舒缩性鼻炎[2].笔者近年应用《伤寒论》方治疗过敏性鼻炎,疗效颇佳,现介绍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3.
<正> 过敏性鼻炎,中医习称“鼻鼽”,为鼻科常见病。吾师谭敬书认为是症之成乃风寒之气、致敏因素所中为其外因,肺脾肾虚为其内应,其间杂以郁热、血瘀等病理变化。临症施治外散风寒、祛邪脱敏以治其标,内补肺脾肾以治其本,参以清解、化瘀诸法,多获疗效。现介绍其常用治疗六法如下: 一、补肺益气肺主一身之气,其窍在鼻,外合皮毛。若肺气虚弱,腠理疏松,卫外不固,鼻窍失健,最易为风寒邪气所中,而成鼽嚏之症。《医林绳墨》云:“鼻之为病,肺病也。”此类病人平日易感冒、鼽嚏常年发  相似文献   

14.
浅析古代医家以热论治鼻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文静  熊永伟  田理 《光明中医》2010,25(7):1156-1157
<正>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周《礼记·月令》:"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先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此后对鼻鼽的病  相似文献   

15.
正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一种由基因与环境互相作用而诱发的多因素疾病,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过敏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围,《素问·脉解篇》中最早提出了"鼻鼽"的病名:"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礼记·月令》中提出"季秋行夏令,则其国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对"鼽  相似文献   

16.
正中医学有关鼻鼽的记载最早见于西周的《礼记·月令》,即:"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1],指出鼻鼽是由于脏腑虚损,卫表不固所致的,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本病以肺气虚寒型为多见[2-4]。早  相似文献   

17.
“鼽者,鼻出清涕也”(《素问、玄机原病式》)。鼻鼽一证,多因肺气虚寒,鼻窍失固,津液外泄。王乃英主任医师运用《金匮要略》之甘草干姜汤随证加减,每获良效。肺气  相似文献   

18.
正鼻鼽是指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主要特征的鼻病[1]。鼻鼽是中医病名,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变应性鼻炎(即过敏性鼻炎)。中医学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中就有了对本病的记载:"季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正式称之为鼻鼽则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2]随着工业化进展,现  相似文献   

19.
鼻鼽,又称为鼽、鼽水、鼽嚏,该病最早见于《礼记·月令》,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中也有记载,《内经》中也多次论及本病,本病是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鼻病,其典型症状是呈突发性鼻塞、鼻痒,连续喷嚏,流涕清稀量多,或可伴有咽痒、眼痒、流泪,嗅觉减退等症,起病急,消失也快,常反复发作,病程一般较长,鼻内肌膜多呈淡白肿胀,且可并发哮喘、荨麻疹等。  相似文献   

20.
<正>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 E介导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其临床症状为喷嚏、清水样涕、鼻塞、鼻痒等症状出现2项以上(含2项),每天症状持续或累计在1h以上。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1],其属中医"鼻鼽"范畴。早在西周的《礼记·月令》便有其记载:"李秋行夏令,则其大水,冬藏殃败,民多鼽嚏。"而在《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