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130/0.4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颅脑外伤需手术治疗的成年患者,随机分为羟乙基淀粉HES130/0.4(观察)组和平衡盐液组。分别在麻醉诱导前20min给予500ml的羟乙基淀粉HES130/0.4和1000ml平衡液,在预扩容前(T0)及预扩容后10 min(T1)、20 min(T2)和颅骨板切开后1 min(T3)、10 min(T4)抽取非输液侧的静脉血2ml用于测定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计算血容量(BV)、液体潴留量(FR)及容量扩张效率(VEE),并观察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在术前,预扩容完成时及术毕3个时点抽取静脉血样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激活的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及凝血因子活性。结果:预扩容完成后,两组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颅骨板切开后1 min、10 min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观察组明显优于平衡盐液组(P<0.05);预扩容后20min,留在血管内的液体百分比对照组平均只有41.7%,而观察组为91.2%;两组患者术毕时纤维蛋白原(FIB)值下降同时伴有D-二聚体升高,但两组各时点凝血功能各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急诊颅脑外伤患者麻醉前应用500ml羟乙基淀粉HES130/0.4预扩容可维持麻醉诱导及颅骨板切除时的血流动力学稳定,并且对颅脑外伤患者凝血功能无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6%hydroxyethyl starch,HES)术前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0例.手术开始前30 min内给2组患者分别输注10 mL·kg-1HES溶液(HES组)或乳酸钠林格(Ringer's lactated,RL)溶液(RL组).2组于麻醉诱导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 h(T2)、手术结束后1 h(T3)抽取静脉血,同时选15例行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全功能自动血液流变仪检测3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EAI)、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ES组、RL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均增加(P<0.05).与T0比较,HES组T1、T2和T3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与T0比较,RL组T1时全血黏度、血浆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T3时全血低切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增加(P<0.05).与RL组比较,HES组T2和T3时全血黏度、EAI、FIB、HCT降低(P<0.05).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血液处于高黏状态,术前采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溶液扩容能明显改善其围术期血液流变学状态,这对防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扩容对腰硬联合麻醉病人血压及心率的影响.方法 90例腰硬联合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A组),羟乙基淀粉(B组)和单纯乳酸林格氏液(C组).每组30例.全部病人均先给予乳酸林格氏液10ml/kg,补充生理需要量.A组给予羟乙基淀粉(HES)以25ml/min的速度,10ml/kg的用量输入.于腰穿前2-3分钟给予麻黄碱6mg.B组给予羟乙基淀粉,输入速度及用量同A组,C组单纯给予乳酸林格氏液以25ml/min,10ml/kg输入.监测病人入室(T0)预处理后(T1),腰麻注药后5min(T2)8min(T3)15min(T4),BP及HR变化.结果 A组病人在T2T3和T4时点与T0相比BP及HR无明显变化(P>0.05).B组病人BP及HR在T2T3和T4时点下降明显,与T0同时点A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病人T2T3及T4时点与T0相比及与同时点A组相比BP和HR变化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对无严重心肺疾患病人给予预羟乙基淀粉联合麻黄碱处理,可以明显减少腰硬联合麻醉后BP下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盛洪广  陈玉  曹建  徐国海 《重庆医学》2012,41(10):989-991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130/0.4(HES)术前预扩容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该院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40例患者,年龄64~78岁,随机均分为H组和R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阻滞麻醉。H组麻醉前以20mL/min的速度输注HES 15mL/kg,R组则输注相同剂量的乳酸钠林格氏(RL)液预扩容。观察扩容前(T0)、扩容后麻醉前即刻(T1)、麻醉后(T2)、扩容后1h(T3)、术毕1h(T4)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中心静脉压(CVP)变化,并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H组MAP及CVP在T1时明显高于T0及R组,在T2~T4明显高于R组(P<0.05),而R组MAP在T2~T4明显低于T0(P<0.05);H组HR在T1~T3明显低于T0及R组(P<0.05),R组HR在T2、T3明显快于T0(P<0.05)。与T0比较,H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浓度(FIB)及红细胞压积(HCT)在T1~T4明显降低(P<0.05);R组各项指标在T1、T2时明显降低(P<0.05),在T3、T4时则明显高于H组(P<0.05)。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前HES适量预扩容能有效补充血容量,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减少异体输血;且能有效优化血液流变学状态,对预防及减少围术期血栓性疾病的发生可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监测心输出量(CO),观察不同输液量对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后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36例择期全麻下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12例,各组形成气腹的压力相同(12 mm Hg)。在第一肝门阻断开放前,各组均输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500 m L(羟乙基淀粉)做为基础量。Ⅰ组为正常输液组(基础量);Ⅱ组输液增加羟乙基淀粉500 m L;Ⅲ组输液增加羟乙基淀粉1000 m L。Philips MP60监护仪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 O2),通过Flotrac传感器监测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MAP),Vigileo监护仪连接Flotrac传感器连续监测CO、心指数(CI)、每搏量(SV)及每搏量变异率(SVV)的变化。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10 min(T0)、气管插管后5 min(T1)、建立气腹后5 min(T2)、第一肝门阻断即刻(T3)、第一肝门开放即刻(T4)、第一肝门开放后5 min(T5)、第一肝门开放后20 min(T6)、气管插管拔出后5 min(T7)各时间点的MAP、HR及CO等指标,观察并记录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时间、第一肝门阻断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T1~T7时间点中,T3、T4、T5、T6时间点3组患者的MAP、CVP、HR、CO、SVV等指标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T5时CI、SVV变化较为突出,Ⅰ~Ⅱ组间及Ⅱ~Ⅲ组间均存在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Flotrac/Vigileo系统应用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可持续有效地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时准确地指导术中液体治疗,优化围术期麻醉管理。  相似文献   

6.
低气腹压力对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期间高碳酸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低气腹压力气腹对腹腔镜手术期间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ASAI或Ⅱ级全麻下择期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气腹后发生高碳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加例与对照组20例.气腹后当患者PET CO2>45 mmHg持续5 mjn后,观察组采用8 mm Hg气腹压力,对照组仅给予过度通气治疗.抽取动脉血栓测气腹前(T1)、气腹后5 min(T2)、高碳酸血症后5 min(T3)、改低气腹压力后5 min或过度通气后5 min(T4)、低气腹压力后15 min或过度通气后15 min(T5)、低气腹压力后30 min或过度通气后30 min(T6)、低气腹压力后1 h或过度通气后1 h(T7)时的Pa CO2、pH值.同时记录PET CO2、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低于T3(P<0.05).观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高于T3(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T4,T5,T6,T7的PET CO2、PaCO2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现察组在T4,T5,T6,T7的pH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有6例暂停手术、2例中转开腹(P<0.01).结论 低气腹压力可有效缓解腹腔镜手术期间并发的高碳酸血症,并降低暂停手术或中转开腹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羟乙基淀粉(HES)在剖宫产术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前预扩容的效果。方法将60例产妇分为H组及L组两组,每组各30例。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前分别输入HES40氯化钠注射液(H组)和乳酸林格液(L组)各500mL预扩容行剖宫产手术。记录并比较两组入手术室时(预扩容前)、麻醉前(预扩容后)及麻醉后5min血压和心率。结果H组麻醉前后血压及心率变化不大,L组麻醉后5min心率显著下降(<0.05);麻醉后5min时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较入室时下降,但L组下降更为明显(<0.05)。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时,用HES预扩容,产妇的血压、心率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胃黏膜张力计评估以不同溶液行高容量填充对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胃黏膜灌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腹腔镜下结直肠手术患者36例,随机均分为乳酸林格液(RL)组、琥珀酰明胶注射液(Gel)组和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组,在全身麻醉诱导期行高容量填充.比较基础时(T1)、扩容结束时(T2)、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15 min(T4)、气腹后30 min(T5)、气腹后60 min(T6)及结束气腹后5 min(T7)、15 min(Ts)、25 min(T8)时各组间的动脉血血气分析、无创血流动力学、胃黏膜张力计测定值和中心静脉压(CVP).此外,3组患者均按年龄分为两个亚组,A亚组年龄<65岁,B亚组年龄≥65岁.结果 3组间的基本情况、手术情况、麻醉诱导前的各项数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T2时间点后,3组的红细胞压积(Hct)均下降,以Gel组的下降程度较为明显且维持时间较长.3组胃黏膜-血二氧化碳分压差(Pg-aCO2)在T:时间点后开始下降,T5时间点后回升,但始终未超过基础值.3组间Pg-aCO2、胃黏膜二氧化碳(PgCO2)、胃黏膜pH值(pHi)和黏膜一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g-etC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S组T2~T9时间点血Na+均显著高于T1时间点及RL、Gel组(P值均<0.01).RL组和Gel组的血浆碳酸氢根(HCO3)自T2时间点开始持续上升,直至T7时间点后下降,此现象在HS组不明显.RL组和Gel组中,B亚组血压波动较A亚组明显.结论 腹腔镜下行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的循环状况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麻醉诱导期行高容量填充可改善胃黏膜灌注的情况,不同溶液均可在早期达到良好的效果.HS在这类手术中可维持更为平稳的血流动力学效果,但在输注后即刻有一过性的轻度高钠血症,对术前已有高钠血症者应慎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麻醉前预注羟己基淀粉130/0.4对老年病人异丙酚麻醉诱导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纽于麻醉前30分钟输注羟乙基淀粉130/0.4500ml,对照组输注乳酸林格氏液500ml。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T1)、麻醉后5min(1、2)、10min(1、3)、及20min(T4)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的变化。结果:与T1比较,对照组1、2、1、3及T4时SBP、DBP及HR均明显下降(P〈0,001),而观察组仅T2时SBP、DBP及HR下降明显(P〈0.001)。组间比较,T2、T3及T4时,对照组SBP、DBP及HR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01)。结论:输入足量HES130/0.4扩容可有效预防老年患者异丙酚和瑞芬太尼麻醉诱导时的低血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道手术中运用双管型喉罩通气对血流动力学和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患者48例,年龄25-62岁,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气管导管组(T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24例。记录患者入室安静5 min时(T0),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3 min(T3)、拔管时(T4)和拔管后3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并于上述时间点采静脉血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记录间歇通气10 min时(T6)、气腹10 min时(T7)和气腹20 min时(T8)的气道峰压(Ppeak)、潮气量(VT)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结果:两组的插管时、间歇通气10 min时和气腹10 min时Ppeak、VT、PETC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插管后即刻、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 min的MAP和HR较T组降低(P<0.05)。T组在插管后3 min、拔管时和拔管后3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L组,且T组在拔管后3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高于T0时的基础值(P<0.05)。而L组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在拔管后3 min与T0时的基础值无差别(P>0.05)。结论:双腔型喉罩操作简便,对心血管系统刺激性小,通气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高渗氯化钠羟乙基淀粉40注射液(HSS40)对肝胆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6例采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的肝胆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HHS40注射液组(HHS,4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组(HES,7 ml/kg)、复方醋酸林格液组(RL,7 ml/kg),于诱导前分别输入相应上述液体,于输注液体前、输液后10 min、诱导后5 min、插管后5 min、插管后10 min、插管后20 min监测患者平均动脉压(ABPm)、心输出量(CO)、每搏量(SV)、左室心搏作功(LVSW)、肺血管阻力(PV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与输液前相比, 诱导后3组患者ABPm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但HHS、HES组患者变化幅度较RL组小.HHS、HES组患者输液后10 min CO值一过性增高(P<0.05或0.01),后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与输液前无统计学差异;而RL组上升不明显,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及同时间点的HHS、HES组(P<0.05).3组SV值、LVSW值变化与CO值类似.HHS组患者麻醉诱导后PVR逐渐下降,至插管后20 min,明显低于输液前,亦低于此时的HES、RL组 (P均<0.01).3组患者心率、肺动脉楔压(PAWP)、肺动脉平均压(PAPm)、全身血管阻力(SVR)、中收静脉压(CVP)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诱导期前输注HSS40注射液(4 ml/kg)能减少肝胆手术患者血压下降程度,加强心肌收缩力,降低循环阻力,具有较好的血流动力学校正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术前预充6%羟乙基淀粉130/0.4对腰硬联合麻醉(CSEA)下剖宫产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胎儿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剖宫产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羟乙基淀粉组(V组)和乳酸钠林格液组(L组).麻醉前两组分别输注6%羟乙基淀粉130/0.4与乳酸钠林格液500 ml预扩容,监测并记录入室时(T0)、预充液输注完即刻(T1)、麻醉注药后5 min(T2)、胎儿娩出时(T3)和术毕(T4)的BP、HR和SPO2变化;胎儿娩出时采脐动、静脉血测定SOD活力和MDA水平,同时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与T0比较,V组患者T1时SBP和DBP都略有升高,在T2~T4时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组在T2~T4时下降显著,HR同时也明显增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组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和脐静脉血SOD值高于L组,MDA值又低于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娩出后,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6%羟乙基淀粉130/0.4预充能稳定CSEA下剖宫产术母体的血流动力学,改善胎盘灌注与氧合,提高产妇和胎儿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2种麻醉方式对小儿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的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有效调控腹腔镜手术患儿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麻醉方式.方法 1~3岁ASA Ⅰ-Ⅱ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全麻组(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GEA组),各20例.术中监测HR、MAP、SpO2、PrrCO2、并于麻醉前5 min(T0)、气腹前5 min(T1)、气腹开始后5 min(T2)、气腹开始后30 min(T3)、气腹结束后30min(T4)及气腹结束后24 h(T5),抽血测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IL-6及IL-10浓度.结果 ①与T0比较全麻组HR、MAP在T2、T3、T4时显著升高;GEA组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49,t=10.349,t=13.632,t=10.051,P<0.01).② E、NE均随手术进行逐渐升高,T5时E仍高于T0时,GEA组NET5时已明显下降.GEA组在T2、T3、T4、T5各时点E和NE含量均明显低于G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2组IL-6水平与T0时比较,T2、T3、T4时升高,T5时开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IL-10随手术时间升高与T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EA组较GA组T3~T5时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腹腔镜手术可致明显的应激反应,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较全麻具有改善血流动力学、患儿苏醒快且有效抑制应激反应程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儿腹腔镜手术持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儿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腹腔镜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各20例。术中监测HR、MAP、SpO2、PETCO2,并于麻醉前5min(T0)、气腹前5min(T1)、气腹开始后5min(T2)、气腹开始后30min(T3)及气腹结束后30min(T4),测血糖(Glu)、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及IL-6浓度。结果①苏醒时间D组明显短于C组(P<0.05);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的用量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C组HR、MAP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与T0比较两组Glu、E、NE、IL-6均随手术进行逐渐升高,D组T1~T4各时点E、NE、Glu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C组比较,D组IL-6水平T2~T4各时点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可致明显的应激反应,全麻期间持续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维持血液动力学的稳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小儿腹腔镜手术导致的应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高血压患者二氧化碳(CO2)气腹后QT离散度(QTd)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为七氟烷预处理组(预处理组)和对照组。预处理组于气腹前吸入1个最低肺泡有效浓度七氟烷15 min,随后快速充氧进行气体交换10 min;对照组常规全身静脉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腹前(T1)、气腹后即刻(T2)和气腹后5 min(T3)、气腹后10 min(T4)的QTd值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结果:预处理组T2、T3和T4时间点的MAP和HR及T2和T3 QTd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七氟烷预处理能缩短高血压患者CO2气腹后QTd,稳定CO2气腹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预扩容对颅脑外伤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1例,对照组41例。观察组术前输注6%羟乙基淀粉,对照组术前输注平衡液,观察两组麻醉诱导前(T0)、去颅骨板前(T1)、去颅骨板后5min(T2)、15min(T3)、30min(T4)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术前术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T0时刻两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以及中心静脉压(CV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HR在T2时刻均显著上升(P<0.05),但T4时刻已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两组MAP自T1时刻开始显著下降(P<0.05),但观察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CVP从T1时刻至T2时刻先上升再下降(P<0.05),但观察组在T4时刻已恢复至基础值水平(P>0.05)。术前两组TNF-α、IL-6及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的TNF-α、IL-6及hs-CRP均显著升高,且高于同期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6%羟乙基淀粉预扩容颅脑外伤患者有助于维持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降低炎症反应,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李胜华  吴娟  罗威  王长社  陆勤 《上海医学》2012,35(10):848-851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行剖宫产术的产妇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方法 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孕38~40周、第1胎、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16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40例.平衡液组在麻醉前静脉滴注5 mL/kg乳酸钠林格注射液,羟乙基淀粉低、中、高剂量组分别静脉滴注5、10、15 mL/kg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静脉输液结束后,在L3与L4间隙穿刺行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观察产妇入手术室(T1),静脉滴注液体完即刻(T2),鞘内注射药物5 min(T3)、10 min(T4)、20 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新生儿出生后1和5 min的Apgar评分.采集T1和T2时间点,产妇的动脉血及胎儿取出时的脐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 平衡液组和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低于同组T1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组内各时间点间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羟乙基淀粉中剂量组T4、T5时间点及羟乙基淀粉高剂量组T3、T4、T5时间点的MAP均显著高于平衡液组同时间点(P值分别<0.05、0.01).4组组内和组间SpO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组间产妇动脉血和胎儿取出时脐动血的pH值、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平衡液组产妇的麻黄素使用率为30%,显著高于羟乙基淀粉低剂量组的10% (P <0.05),羟乙基淀粉中、高剂量组产妇均无未使用麻黄素.4组间新生儿出生后1、5 min的Apgar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择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前静脉滴注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预防术中低血压的有效剂量为10 mL/kg.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羟乙基淀粉用于麻醉前预扩容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林格液组(Ⅰ组)和羟乙基淀粉组(Ⅱ组)各30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前静脉输注乳酸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各500 ml预扩容.记录患者入手术室时、麻醉前、麻醉后15 min及手术结束时的SBP、DBP、HR...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两种羟乙基淀粉(HES)溶液术前扩容对冠心病患者围术期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GPⅡb /Ⅲa)、GMP-140表达的影响。【方法】 全麻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冠心病患者45例,心功能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n=15):术前以10 ml·kg-1剂量于30 min内输注HES200/0.5(组Ⅰ)、HES130/0.4(组Ⅱ)和乳酸钠林格氏(RL)溶液(组Ⅲ)。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麻醉前(T0)、扩容结束后即刻(T1)、扩容结束后1h(T2)、手术结束后2 h(T3)时 GPⅡb/Ⅲa与GMP-140的表达。【结果】 组ⅠT1 、T2 和 T3时GPⅡb/Ⅲa表达较T0降低;与组Ⅱ、组Ⅲ比较,组Ⅰ扩容后的GPⅡb/Ⅲa表达降低(P<0.05);组ⅡT1时GPⅡb/Ⅲa表达较T0降低(P<0.05);与组Ⅲ比较,组ⅡT1 和 T3时GPⅡb/Ⅲa表达降低(P<0.05);组ⅢT3时GPⅡb/Ⅲa表达较T0增加;组ⅠT1、T2 和 T3时GMP-140表达较T0降低(P<0.05);与组Ⅱ、组Ⅲ比较,组Ⅰ扩容后的GMP-140表达降低(P<0.05);与组Ⅲ比较,组ⅡT2和 T3时GMP-140表达降低(P<0.05);组ⅢT2和T3时GMP-140表达较T0增加(P<0.05)。【结论】 术前采用HES溶液扩容能抑制血小板GPⅡb/Ⅲa复合物与GMP-140表达,其中HES200/0.5作用较HES130/0.4明显。此作用对避免不稳定斑块处血小板的进一步积聚,防止围术期冠心病患者病情恶化可能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容量治疗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于麻醉前观察组输入6%羟乙基淀粉注射液和对照组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各500ml预扩容,分别记录并比较输液前(T0)、输液后(T1)、腰麻后1min(T2)、5min(T3)和10min(T4)时患者BP、HR、SPO2、ECG,以及输液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变化.结果 观察组产妇血压下降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恶心、呕吐等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输液后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均降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等其他指标变化,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麻前预输入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较乳酸钠林格氏液更有效扩充血容量,维持循环功能的稳定,且对凝血系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