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
跟痛症病因很多 ,治疗方法也很多 ,1984年许振华等人倡用钻孔减压治疗。1994~ 1999年 ,我们收治跟痛症 6 2例 ,按有无静息痛分为 2组 ,均施以钻孔减压术治疗 ,结果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患者 6 2例 ,男 4 5例 ,女 17例 ,年龄 2 3~ 6 0岁。病程 1~ 2 1年。单足 32例 (左侧 2 0例、右侧 12例 ) ,双足 30例 ,共 92足。全部患者按孙树椿等跟痛症病因分类〔1〕,并按有无静息痛分为 2组。有静息痛组 38例 6 0足。跟后痛 :痹症性跟痛症 10例 18足 ,跟后滑囊炎5例 8足 ;跟下痛 :肾虚性跟痛症 12例2 0足 ;跖腱起点筋膜炎 6例 9足 ;跟…  相似文献   

2.
欧阳晓 《中国骨伤》2000,13(12):759-760
采用跖筋膜切断和骨赘切除等综合手术疗法结合术前及术后用自制中药方剂熏洗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顽固性跟痛症 15例 2 1足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2 1足 ,男 9例 15足 ,女 6例 6足 ;年龄 2 0~ 6 5岁 ;左侧 13例 ,右侧 8例 ;病史 6月~ 10年 ;静息痛者 5例 6足 ,跟骨广泛压痛。本组全部病例均经减轻足跟负重 ,服用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局部封闭及理疗等治疗至少一月而无明显疗效。2 治疗方法顽固性跟痛症者术前及术后用自行配制中药方剂滤液加热后熏洗 ,并浸泡患足 ,进行适当按摩 ,每次 30分钟 ,每日二次。连续熏洗 6…  相似文献   

3.
郭传安 《中国骨伤》1996,9(5):55-56
中药跟痛散治疗跟痛症山东省菏泽医学专科学校(274030)郭传安笔者在1984~1996年,采用跟痛散局部贴敷的方法治疗跟痛症88例,收到简便易行、确实可靠的止痛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88例中,男40例,女48例;年龄20~82岁;单侧足痛7...  相似文献   

4.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9,(13):1242-1243
[目的]分析足跟痛治疗鞋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4月~2018年4月足跟痛治疗鞋临床治疗效果。以"疼痛完全消失"为优秀、"疼痛明显改善"为良好、"疼痛有改善"为一般、"疼痛无改善"为无效。[结果]本组共98例129足,经治疗后,优秀77例(96足),占74.42%;良好14例(22足),占17.05%;一般7例(11足),占8.53%;无效0例。优良率达91.47%。[结论]足跟痛治疗鞋对于预防和治疗足跟痛有着确切的疗效,填补了国内外市场空白,必定给广大足跟痛患者带来福音。  相似文献   

5.
顽固性跟痛症的综合手术治疗戴守达,栾修荣,郝允河,董小雄,沈嗣秀,袁中山我院自1988.4.~1994.6.采用跟骨钻孔、跟部软组织松解等综合手术治疗顽固性跟痛症38例41足,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38例41足。男10例11足,女28例30...  相似文献   

6.
中药熏洗治疗跟痛症56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自1991年5月至1995年3月,共收治跟痛症56例,63足,均采用抬高伤足加中药外熏法,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共56例,63足,男35例,女性21例;年龄37~67岁;病程1月~7年;单足发病49例,双足发病7例。12 诊断标准 ①疼痛:足跟痛,呈酸胀疼痛感,尤其是早晨或卧...  相似文献   

7.
推击法治疗增生性跟痛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炳华 《中国骨伤》1995,8(4):40-40
推击法治疗增生性跟痛症浙江医院(310013)范炳华笔者采用推击法治疗跟骨骨质增生性因痛症23例,疗效明显,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3例29足中,男17例,女6例;左13足,右16足;平均年龄62.8(54~76)岁;病程6个月以内12例,6个月~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年龄≥60岁)跟骨结节骨赘型跟痛症微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0年7月~2010年7月本院治疗的159例(173足)跟骨结节骨赘型跟痛症老年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疗效进行分析.根据Maryland 评分患者均<50分,其中82足(微创组)患者接受了微创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松解、滑囊切除手术,91足(开放组)接受开放式手术.[结果]共有93例(104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6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微创组55足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2足明显好转,剧烈活动后,有疼痛感,休息后缓解;开放组45足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1足好转,剧烈活动后,有疼痛感,休息后缓解;1足,半年内瘢痕疼痛,半年后瘢痕软化,疼痛消失.[结论]针对跟骨结节骨赘致跟痛症老年患者,微创及开放式手术通过松解跖腱膜止点,切除骨赘及滑囊治疗,效果 均令人满意.相比于开放式手术,微创术式因其创伤较小,恢复较快而更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
顽固性跟痛症的选择性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顽固性跟痛症的病因复杂 ,治疗方法较多 ,但效果有时不太理想。 1995年7月~ 2 0 0 1年 5月 ,我科收治 4 0例顽固性跟痛症患者 ,根据不同情况以不同方法治疗 ,疗效满意。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 本组 4 0例 ,男 2 6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6 4岁。共 4 4足 ,其中单足左侧 2 1例 2 1足、右侧 15例 15足 ,双足 4例 8足。均有长期慢性足跟疼痛 ,病程 6个月以上 ,反复发作 ,症状重。保守治疗无效。排除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创伤性关节炎、跟腱滑囊炎、跟骨骨骺炎、扁平足、骨结核、骨感染、骨肿瘤引起的跟痛。1.2 方法1.2 .1 清晨开…  相似文献   

10.
跟痛症的跟骨跖侧压痛点与跟骨结节骨赘的位置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骞  陈振伟  解谦 《中国骨伤》1998,11(3):44-45
跟痛症是一个症状性诊断。关于跟痛症与跟骨结节处骨赘(以下简称“跟骨骨刺”)究竟有无关系颇有争论~([1~3])。但是,几乎所有的报道都是仅根据跟骨侧位X线片判断和推测跟痛症与跟骨骨刺的关系,尚缺乏跟痛症跟骨跖侧压痛点(以下简称“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在相应跟骨轴位X线片的位置关系。为了解跟痛症跟骨负重痛的病因,1996~1997年对眼病症28例(34只足)的42个压痛点进行金属标记,跟痛症不分单侧、双侧.全员并足拍摄双侧跟骨侧位X线片及轴位片,研究跟痛症的压痛点与跟骨结节及跟骨骨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1.
顽固性跟痛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顽固性跟痛症的病因及综合性手术治疗。方法分析26例(35侧跟骨)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都接受了骨刺切除、跖腱膜松解、跟骨钻孔减压手术。结果平均随访2年,13例17足疼痛完全消失;9例13足疼痛明显减轻,行走无影响;4例5足疼痛稍减轻,行走仍有部分障碍。结论跟痛症病因多样,综合性手术治疗对顽固性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张鹏 《实用骨科杂志》1999,5(4):235-236
陈旧性跟骨骨折病变较复杂,患者常留有严重畸形和持续性后足痛。以往的手术方法多达不到满意疗效,自1997年2月至1998年9月我们应用跟骨截骨植骨和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陈旧性跟骨骨折9例(9足),经术后5~18个月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9例(9足均为波及后关节面骨折),男8例,女1例,年龄在24~52岁,右6例,左3例。骨折早期除2例外均经保守治疗,伤后3~18个月就诊。术前患者足跟部均有行走痛,足跟膨大,穿鞋困难,合并有不同程度的跟内外翻,扁平足及外踝下骨突,踝关…  相似文献   

13.
跟骨结节骨赘对足跟部压力的影响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跟骨结节骨赘对足跟部压力的影响程度及其与跟痛症的相关性.方法 2005年2月至2007年4月,32例(48足)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患者、24例(33足)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患者、18例(28足)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患者及40名健康志愿者,分为病例1~3组及对照组.经站立和行走规范训练后,应用计算机化的足底压力分析系统(F-Scan Mobile,Tekscan,USA)测量分析比较四组间足跟部的静态峰值压力、动态平均峰值压力及动态最大峰值压力差异.结果 在足跟部静态、动态平均及最大峰值压力测量中,四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测量状态下,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近似,即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组、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组足跟部峰值压力较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组和对照组明显增高,但增加的程度不同,增幅最大是动态最大的峰值压力,跟痛症伴跟骨结节骨赘组和跟骨结节骨赘无跟痛症组分别达到(638.8±172.3)kPa和(510.2±85.6)kPa,而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组和对照组仅为(382.5±61.3)kPa和(395.6±62.3)kPa.结论 跟骨结节骨赘可明显增加足跟部压力,跟骨结节骨赘伴跟痛症时压力增高更为显著,而跟痛症无跟骨结节骨赘时,足跟部压力并未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212例临床治疗体会(摘要)李开贤,罗桂英,黄庆山自1986年8月~1995年3月,作者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跟痛症212例(305足),获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男99例,女113例;年龄16~80岁,发病时间最短1个月,最长20年;单侧119例...  相似文献   

15.
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跟骨骨折术后远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跟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累及距下、跟骰关节损伤的跟骨骨折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61例63足,男58例,女3例;年龄19~68岁,平均42岁.按Sanders分型:Ⅱ型16足,Ⅲ型30足,Ⅳ型17足.其中急诊手术13足,亚急诊手术50足.[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3~5年,平均4年3个月.术中无重要神经、肌腱损伤.术后有2足切口延迟愈合,1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和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2足于久走后出现距下关节痛,尚能忍受.按张铁良百分评分法进行评定:优36例,良24例,可3例,总优良率为95.2%.[结论] 选择适当的手术时机,并采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距下、跟彀关节损伤的各型跟骨骨折,可有效恢复Bohlers角和Gissane角,具有固定坚强.并有利于早期踝关节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我院自 1992~ 1999年应用手法整复配合骨折复位固定器治疗较严重跟骨骨折 39例 ,其中双侧跟骨骨折 2例 ,共 41足 ,取得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 32例 (34足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32例 (34足 ) ,均为较严重跟骨骨折 ,男 31例 (33足 ) ,女 1例 ;年龄 16~ 49岁 ,平均 2 4 3± 5 2岁。治疗时间6 0~ 10 2周 ,平均 8 2± 0 8周。其B hler氏角为 - 5°~2 5° ,平均 15 6°± 5 3。横断性单骨折线明显移位者 6足 ,不规则粉碎塌陷型骨折 2 8足 ,伴纵形劈裂骨折线者 18足 ,伴跟骨内、外翻者 2 4足 ,波及跟距关节面者 2 9足…  相似文献   

17.
跟痛症的病因、病机繁多且较复杂.跟骨骨刺被认为是引起顽固性足跟痛的病因之一.自2002年5月~2007年7月,作者设计并应用小切口磨削法对17例(17足)跟骨结节部位有明确压痛又有明显骨刺并且局封效果好的顽固性足跟痛患者行骨刺去除术,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足跟痛是一种极常见的临床症状 ,这里讨论的是足底跟骨结节前内下方处的疼痛。我院自 1992年 1月 - 2 0 0 1年 8月采用小针刀治疗跟痛症 6 8例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6 8例中男 30例 ,女 38例 ;年龄 2 5~ 5 1岁 ,平均 36岁 ;左侧 2 7例 ,右侧 32例 ,双侧 9例 ;X线提示有跟骨骨刺者6 5例 ;6 8例均经药物、推拿、针灸、局部封闭治疗无效后才采用小针刀治疗。2 治疗方法  患者俯卧位 ,患侧踝关节前方垫一小沙袋 ,足跟朝上 ,将足垫稳。局部麻醉后常规消毒、铺巾 ,在压痛点最明显处进针刀 ,即在骨刺的尖端。刀口线与足纵轴…  相似文献   

19.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7月以来,采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足跟痛150例,取得较为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中,男67例,女83例;年龄7~78岁。左侧57例,右侧79例,双侧14例;病程最短21天,最长21年;痛点部位:足跟内侧痛29例,足跟外侧痛13例,足跟正中、下部痛108例;病种:小儿跟骨结节骨骺炎11例,跟骨刺56例,跖筋膜炎34例,足跟下滑囊炎22例,跟骨内高压症27例。2 治疗方法21 针刺疗法 取穴:足跟内侧疼痛、压痛者取神门;足跟外侧疼痛、压痛者取养老穴;足跟正中、下部疼痛、压痛者取足跟痛点(大陵穴下08寸)。均取患足的同侧穴,双足同病取双侧穴。操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形成机理,研究跟痛症的病因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在5例成人25~26 cm新鲜足的标本中观察跖腱膜分布,起止点及毗邻关系,36例患者接受了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关系密切,跖趾关节背伸时跖腱膜最紧张,跖趾关节反复屈伸,跖腱膜受到牵拉刺激,久之形成滑囊炎及骨赘,是导致跟痛症形成及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平均随访2年,36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微创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容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