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24例,采用Centerpiece钛板固定椎板)和对照组(24例,采用丝线悬吊固定椎板)。记录颈椎管矢状径和颈椎管横截面积,采用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6个月随访。两组颈椎管矢状径、颈椎管横截面积、JOA评分:术后2、6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与术后2个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满意,对维持椎管扩大的效果优于丝线悬吊法。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颈椎退行性改变有发展为颈椎管狭窄的趋势。日本有较多的老年人由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PLL)造成颈椎管狭窄。颈椎管狭窄的老年人,很容易因较轻微的颈部外伤造成颈髓损伤。受伤机制多数为颈部过度伸展,几乎不伴有骨折或脱位。颈髓损伤类型多属于横断性的不全损伤及中央性颈髓损伤。 一般情况下,对于无骨折脱位的不完全损伤型,多数采取保守疗法即可得到较好的效果,对于存在颈椎管狭窄的病例,我们采用棘突纵切颈椎管扩大术,以便使麻痹得到改善。1临床资料 1985年以来,施行棘突纵切颈椎椎管扩大术13例,术后均观察至少6个月以上。男性9例…  相似文献   

3.
颈椎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改良的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方法,评价其在治疗颈椎管狭窄症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采用旁正中切口棘突重建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11例,根据JOA评分和术后CT判定改善率。结果 术后随访9-17个月(平均14.3个月),应用JOA评分改善率均〉75%,CT示处于良好开门状态,疗效满意。结论 本改良术式较传统后正中切口入路手术并发症减少,但对手术者要求较高,应正确选择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4.
脊髓型颈椎病在颈椎病中占10%~15%,主要手术治疗。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引起颈椎管狭窄多因素和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致椎管狭窄的脊髓型颈椎病40例采用“单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37~69岁,平均50.2岁。其中发育性颈椎管狭窄21例,占50.3%;多节段椎间退变性椎管狭窄10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7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2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68例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轴性症状严重程度。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12个月。JOA评分:术前为3~14(9.0±2.9)分,术后为5~17(12.5±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善率为20%~100%(44.9%±26.9%)。有颈椎轴性症状的患者术前占47.06%,术后占19.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管狭窄症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中的效果.方法 20005年2月至2007年12月对48例椎管狭窄症的患者.后路全椎板切除椎管减压后应用植骨法行椎管扩大成行.所有患者做术前、术后的JOA评分,并术前、术后行X线、三维CT,MRI检查观察颈椎管容积、脊髓信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所有的患者行3个月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5个月.临床评分:手术前平均JOA评分6.85分,手术后平均9.6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13.50分,术后三维CT提示植骨成活,椎管管径扩大;MRI检查显示:脊髓后移,脊髓受压解除.结论 应用全椎板切除后椎管重建在颈椎管狭窄症治疗中疗效满意,是一种新的治疗颈椎管狭窄症方法 .  相似文献   

7.
正颈椎管狭窄是其最为常见的脊髓性颈椎病之一,为了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联合通塞脉片在颈椎管狭窄症患者中的临床效果,现选取2011-06-2017-03医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1-06-2017-03医院收治的颈椎管狭窄症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5-79)岁,平  相似文献   

8.
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在颈椎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颈椎管扩大术至今已有 2 5年的历史 ,有学者报道 10年以上随访取得满意疗效。既往单开门颈椎椎管扩大术主要用于治疗脊髓性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我院近 10年间将此术式用于其它颈部疾患的治疗 ,如颈椎管内肿瘤、颈脊髓空洞症、颈椎外伤、颈椎管发育畸形等 ,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6例 ,女 10例 ,年龄 11~ 72岁 ,平均 39.6岁。脊膜瘤 6例 ,颈脊髓空洞症 1例 ,脊髓型颈椎病 16例 ,颈椎管发育畸形 1例 ,颈椎外伤 2 2例。2 .手术方法 :颈后正中切口 ,沿C3~ 7棘突作C3~ 7椎管扩…  相似文献   

9.
动力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法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力性颈椎椎管狭窄症手法治疗解放军总医院(100853)王军,王福根,和静彬,候京山作者自1993年4月至1994年11月采用坐位颈椎伸引归挤手法治疗动力性颈椎管狭窄症20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20例中男12例,女8例;年龄34岁~63岁...  相似文献   

10.
椎管扩大术与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8月以来对存在颈椎管狭窄和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的32例脊髓型颈椎病采用单开门根管扩大米佐以中药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本组男23例,女9例;年龄39~67岁;存在发育性椎管狭窄的18例;伴多节段椎间退行性改变致椎管狭窄的7例;合并后纵韧带骨化(OPLL)的5例;前路术后效果不佳者2例;病程2个月~4年,平均1.4年。术前X线检查:32例均有程度不同的颈椎退行性改变。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即椎管矢径/椎体矢径<0.75共20例;3~4节以上多节段退行性椎管狭窄共7例;OPLL5例。脊髓造影:共23例,均显示碘柱腹侧多节…  相似文献   

11.
颈椎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411例正常人颈椎侧位X线片椎管矢状径的测量,得出了颈椎管矢状径的正常值及其范围,并通过统计学处理对颈椎管矢状径与性别、年龄和身高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为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的诊断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在软骨发育不全的病人中椎管狭窄很常见,它继发于软骨内骨化异常及骨组织变性,前者对于椎体结构的形成至关重要。颈椎管狭窄更常见(绝大多数涉及第一颈椎及颅脊柱关节)。儿童胸腰段椎管狭窄类似于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4.
正颈椎管狭窄是脊髓型颈椎病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早期研究显示,正常成年人C_1处椎管直径最大,从C_2向下至C_4或C_5逐渐变窄,然后在C_6和C_7处稍微变宽,因此认为C_4水平椎管最易出现狭窄。从临床上看,症状性颈椎管狭窄多见于C_1节段以下,但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也会出现C_1水平的颈椎管狭窄。目前有诸多文献报道颈椎管狭窄的发病机制,但极少研究探讨寰椎大小与C_1节段颈椎病之间的关系。本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颈椎管狭窄症、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78例经CT诊断明确的患者采用上述手术方法。将手术部位取下的C6、C7棘突劈开,横行嵌入开门后的椎板之间,完成椎管成形,采用JOA评分法对其中的36例患者进行了14个月以上的评价随访。结果:术后JOA评分及椎管矢状径皆有明显改善。改善率为74.4%。CT显示植骨融合及椎管成形满意。结论:颈后路双开门棘突嵌入植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颈椎管狭窄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0例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资料、外科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疗效随访与评估。结果:随访1-38个月,平均20个月,其中优7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颈椎管狭窄症术前应用CT及MRI可明确诊断,椎管扩容术是目前最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颈椎管狭窄症与颈椎失稳症多是颈椎退变的表现,两者常相伴发生,相互促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本院2002-2008年对26例颈椎管狭窄症合并退变性颈椎失稳症的患者采用后路减压侧块螺钉钉一棒系统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rch钛板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11-2013-11间20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行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男12例,女8例;年龄40~80岁,平均65岁;病程3~28个月,平均8.5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摄颈椎X线及CT检查所有患者门轴侧椎板均已骨性融合,无"再关门"现象,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等现象,无脊髓损伤、血肿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钛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初期疗效满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06--2011-03纳入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44例。包括脊髓中央综合征26例,前脊髓损伤综合征12例,Brown-Sequard综合征4例,其他2例。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获12—60个月随访40例,平均(25.2±17.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脊髓功能评分改善率为68.5%;但双上肢功能恢复较差,出现双手不同程度肌肉萎缩5例;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良好,无断钉、断棒及颈椎失稳;CT检查显示螺钉位置良好,椎管扩大成形满意,无门轴断裂及再关门。结论颈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治疗颈脊髓前方无局限性压迫、颈椎不稳定的颈椎管狭窄伴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可取得较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上病下治法治疗椎曲变小类颈椎劳损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运用调腰曲、胸椎为主的上病下调法治疗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等椎曲变小类颈椎劳损病。方法运用以调腰曲、调胸整脊法的上病下治法为主要疗法的理筋、调曲、练功法治疗,观察颈椎病、颈椎管狭窄症共669例的疗效。结果颈椎曲恢复总有效率98.51%,复位和基本复位率达87.30%;临床总有效率99.11%,总治愈率达86.55%,其中颈椎病治愈率为87.52%,颈椎管狭窄症治愈率为86.36%,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