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背景 疲劳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国内外研究显示,疲劳症状严重影响脑卒中患者病情的恢复。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可有效促进或抑制大脑皮质的兴奋性,加速神经可塑性,但其治疗疲劳症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不明确。目的 系统评价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对卒中后疲劳患者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维普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关于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治疗卒中后疲劳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试验组为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或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对照组为常规康复训练,结局指标为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简化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采用GRADE证据分级系统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结果 共纳入5篇文献,331例研究对象,3篇为r TMS,2篇为tDCS。5篇文献质量均为B级。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F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MD=-2.13,9...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对比低频重复性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感知提醒(SC)治疗与单独使用rTMS治疗对脑卒中亚急性期单侧忽略患者忽略严重程度、上肢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评定者盲法设计,将33例右侧脑卒中后单侧忽略患者随机分为rTMS+SC组(n =16)和rTMS组(n =17)。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rTMS+SC组患者同时接受rTMS以及SC治疗,rTMS组患者仅接受rTMS治疗。rTMS治疗采用经颅磁刺激仪,刺激左侧后顶叶皮层,刺激频率1 Hz,刺激强度为90%静息运动阈值,治疗时间为1次/d,5 d/周,连续治疗2周;SC治疗采用佩戴提醒腕表,每天累计提醒时间为3 h, 5 d/周,连续佩戴2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分别评定单侧忽略严重程度〔单侧行为忽略常规子量表(BIT-C)和凯瑟琳博格量表(CBS)〕,上肢运动功能〔上肢运动评分量表(FMA)、上肢活动量表(ARAT)〕以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良巴氏指数(MBI)〕。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与单纯rTMS治疗比较,rTMS+SC组在BIT-C方面改善更好(P <0.05)。其余CBS、上肢功能(FMA、ARAT)指标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TMS联合SC能更有效的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状, 可望作为单侧忽略的多技术联合治疗策略之一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吕金龙 《浙江医学》2016,38(23):1913-1914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早期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影响。方法将脑卒中早期合并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及神经肌肉电刺激,对照组仅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估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提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促进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120例,按照完全随机化设计将所有患者分为高频组、低频组和假刺激组,每组40例。高频组患者使用高频rTMS(10 Hz)治疗,低频组患者使用低频rTMS(1 Hz)治疗,假刺激组患者行rTMS假刺激治疗。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大脑皮层兴奋性及任务态fMRI影像变化。结果 3组患者的性别、平均年龄、病灶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治疗前、治疗后5 d、治疗后3个月上肢Fugl-Meyer评定量表(运动功能)(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评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患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及MEP最大振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假刺激组患者患侧运动区激活无明显改善,低频组患者患侧运动区激活增加,健侧运动区激活降低,高频组患者患侧运动区激活明显增加。治疗后高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高频组患者患侧M1、SMA明显正激活;低频组与假刺激组比较,低频组患者患侧M1明显负激活;高频组与低频组比较,两组患者双侧M1、辅助运动区(SMA)均明显正激活。结论 基于任务态fMRI的rTMS促进脑卒中伴运动功能障碍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大脑皮层兴奋性、局部神经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5.
周文  张文超  黄开秀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31):3976-3982
背景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给患者的全面功能康复带来较大困难。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在神经系统和精神性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rTMS对VCI的疗效,对寻找非药物手段治疗VCI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系统评价rTMS对我国VCI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9年10月-2020年1月,使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系统评价方法,系统全面检索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数据库。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结合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及灰色文献,检索时间截至2019-12-30,纳入关于rTMS治疗VCI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者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临床随机对照文章,包括837例患者。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结果显示,12篇文献中,5篇报道了具体的随机分组方法,2篇进行了分配隐藏,2篇报道了避免测量偏倚的方法。Meta分析结果提示rTMS能够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及Loewenstein认知功能评定表(LOTCA)评分。进行敏感性分析后,MoCA评分和MMSE评分结果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其总体效应值分别为:WMD=2.52,95%CI(2.04,3.00),P<0.05;WMD=1.55,95%CI(1.04,2.07),P<0.05。LOTCA评分因文献数量限制而采用定性分析,结果显示rTMS对其改善具有积极作用(P<0.05)。结论 rTMS对VCI患者的认知功能具有一定改善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临床试验不够规范和研究样本量较小等问题,未来还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观察rTMS对VCI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结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关节疼痛(以下简称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改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1例脑卒中后伴肩痛及上肢瘫痪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3组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rTMS结合康复组28例,采用rTMS和康复进行治疗;rTMS组26例,单纯应用rTMS治疗;康复组27例,单纯应用康复手法进行治疗.3组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进行肩关节活动度、上肢功能及疼痛程度评分.结果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肩关节活动度、上肢Fugl-Meyer量表(FMA)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TMS结合康复组与rTMS组及康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康复组优于rTMS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结合康复治疗能促进脑卒中患者肩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背景 既往研究表明,非侵入性脑刺激(NIBS)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疗效不一,且缺乏不同NIBS的疗效比较。目的 系统评价NIBS对ASD的康复疗效,并比较两种NIBS的疗效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Scopus、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搜集NIBS改善AS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NIBS[包括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1年12月。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和提取数据资料,并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5.1.0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评估。采用RevMan 5.3和R 4.0.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22篇文献,661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表明,NIBS可降低ASD患者孤独症行为检查量表(ABC)评分[MD=-8.80,95%CI(-10.98,-6.62),P<0.05]、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MD=-2.93,95%CI(-3.63...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rTMS)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进行上肢康复机器人训练,观察组对健侧大脑皮质M1区进行1 Hz的rTMS,对照组予假刺激。治疗前后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Hong Kong edition of functional test for the hemiplegic upper extremity, FTHUE-HK)、Fugl-Meyer评定法(Fugl-Meyer assessment, FMA)进行上肢运动功能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FTHUE-HK、FMA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低频rTMS作用于健侧半球M1区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可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患侧上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不同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及精神症状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并随机分配至4个rTMS干预组。4种rTMS干预模式分别是伪刺激、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 (theta burst stimulation, TBS)、10 Hz及20 Hz刺激,刺激部位均选择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质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刺激强度为80%运动阈值,每天的刺激总脉冲数均为1 200,连续刺激5 d。干预期间,原抗精神病药治疗方案不变。采用视空间工作记忆测试和词汇流畅性测试评估患者的认知功能,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 PANSS)评估患者的精神症状。结果:20 Hz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视空间工作记忆(t=-2.469,P=0.024),TBS刺激可以改善患者的词汇流畅性测试(t=-4.538,P=0.000),TBS刺激和10 Hz刺激均可以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TBS: t=5.373, P=0.000; 10 Hz: t=2.272, P=0.036),10 Hz刺激和20 Hz刺激则可以改善患者的一般精神病理症状(10 Hz:t=2.725, P=0.014;20 Hz:t=3.632, P=0.002)。结论:rTMS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精神症状的影响随刺激参数的改变而不同,提示rTMS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网状meta分析方法评价不同针灸疗法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 Med、Embase、Cochrane、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建库至2022年10月针灸治疗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研究。基于Cochrane 5.1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进行文献质量评价,ADDIS软件和Stata 15.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21篇文献,涉及8种干预措施,包括1 971例患者。康复+电针(MD=14.39,95%CI:4.14~24.92)、康复+雷火灸(MD=16.41,95%CI:1.68~31.38)、康复+头针(MD=16.94,95%CI:5.46~27.88)、康复+针刺(MD=13.28,95%CI:8.10~18.62)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估(FMA)总分高于单纯康复治疗(P<0.05)。康复+针刺、康复+艾灸、康复+穴位埋线的上肢FMA评分与单纯康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针刺(MD=3.52,95%CI:0.31~6.49)的下肢FMA评分高于单纯康复(P<...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皮层刺激在促进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皮层刺激的方法、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后,患者经常留有运动障碍等后遗症。在探索感觉、运动和认知功能的皮层代表区及在各种神经精神疾病的治疗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皮层刺激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有效方法。文章综述了皮层刺激在促进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恢复中的应用、皮层刺激的方法、可能的作用机制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3.
Since Reid[1] firstreported the effect of electricalstimulation(ES) on denervated muscle in1 841 ,EShas been used as a modality for rehabilitation of para-lyzed muscles[2 ] .During the application of ES,the superficiallay-ers of the muscle would always be activated throughthe skin;so more intensity would be required forstimulating deep layers ofmuscle fibers.Such a high-er intensity would induce a painful skin irritation anditis not suitable for children.The modern history of magnetic stimu…  相似文献   

14.
Anumber of therapies have been developed in the past decades.About two thirds of patients can be seizure free with antiepileptic drugs.1 Other patients are drug resistant,some of whom are good candidates for epileptic focus resection and become seizure free after surgery.2 The treatment for drug-resistant patients who are not eligible for resection is still challenging.Traditionally,these patients can receive palliative surgery such as callosotomy and multiple subpial transection,3,4 but the long-term outcomes of these procedures are not satisfactory.5-7 In the past decades,neuromodulation techniques have been applied in the treatment of epilepsy.Much evidence has been accumulated about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vagus nerve stimulation for epilepsy.In contrast to peripheral nerve stimulation,brain stimulation techniques have also been developed for patients with epilepsy recently.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 We review the targets of the deep brain and the responsive neurostimulation system (RNS) to identify the best optimal stimulation parameters and the best mode of stimulation,whether cyclical,...  相似文献   

16.
陈建德  宋耿青 《医学综述》2008,14(23):3546-3550
近年来胃电刺激备受关注,其原由为电子技术发展迅猛、功能性胃肠疾病缺乏有效治疗手段及胃电刺激对胃轻瘫和肥胖患者治疗巨大进展。本文系统的回顾了胃电刺激对肥胖患者治疗的作用机制。本综述通过对Medline检索,其结构如下:①胃电刺激方法;②胃电刺激肥胖治疗的临床运用;③胃电刺激作用机制;④胃电刺激前景展望。目前研究显示胃电刺激能有效地减少食物摄入和体质量,是因其可抑制胃动力、激活饱食神经元并改变中枢和外周饱食和食欲相关性肽和激素的作用。然而,为进一步证实胃电刺激的临床有效性,需开发新一代的胃电刺激器和进行临床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θ短阵快速脉冲刺激(TBS)模式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对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疗效、认知功能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43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TBS组(21例)和伪刺激组(22例),2组患者均接受盐酸文拉法辛缓释片(150~ 300) mg/d治疗.TBS组接受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经颅磁刺激,伪刺激组线圈放置与头皮呈90度,其他参数的设置与研究组一致,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第2、4周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估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前和治疗第4周末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和持续性操作测验(CPT)评估患者的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结果 治疗前,TBS组与伪刺激组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2±7.1)vs.(37.5±6.8),t=0.314,P=0.754];治疗第2、4周末,TBS组HAMD评分减分值均高于对照组[(20.5±4.8)vs.(16.1±5.9),(30.3±5.2)vs.(26.0±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7,P=0.015;t=2.318,P=0.026).治疗第2周末,TBS组显效率(57.9%)高于伪刺激组(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58,P=0.037);治疗第4周末,TBS组显效率为和治愈率(94.7%和78.9%)均高于伪刺激组(65%和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84,P=0.021;x2=4.744,P=0.029).治疗第4周末,TBS组WCST的完成分类数、正确应答数、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非持续性错误的改善优于伪刺激组,CPT1、CPT2、CPT3的改善也优于伪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单一应用抗抑郁药物治疗,联合应用θ短阵快速脉冲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首次发病患者起效快,疗效好,对执行功能和注意功能改善更显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青霉素诱发的大鼠癫痫模型上,记录大鼠癫痫活动时肌电、脑电以及单个神经元的电活动。电刺激迷走神经,以观察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结果在动物行为、肌电和脑电、单个神经元等不同水平观察到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活动的抑制作用。在5~20 Hz范围内,随迷走神经刺激频率的增高,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程度逐渐增大。结论迷走神经刺激可以抑制大鼠癫痫活动,其抑制作用与刺激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电刺激和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比较经皮双侧膈神经电刺激和颈部磁波刺激法评价膈肌功能的简便性及其诱发的电、磁刺激颤搐性跨膈压 [Pdi(t)e、Pdi(t)m]的差异。方法 对 13例正常人和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观察两种刺激方法的定位时间及其诱发的Pdi(t)e和Pdi(t)m。结果  2 2例非机械通气者电刺激法的定位时间长于颈部磁波刺激法 (P <0 0 1) ;正常组的Pdi(t)m高于Pdi(t)e(P <0 0 1) ,但两者接近且明显相关 (r=0 92 ,P <0 0 1) ,COPD组的Pdi(t)m与Pdi(t)e无统计学差异 (P >0 0 5 ) ;两组Pdi(t)m的变异系数均低于Pdi(t)e(P <0 0 5 )。结论 颈部磁波刺激法测定膈肌功能优越于电刺激法。  相似文献   

20.
邹鲜 《吉林医学》2013,(34):7254-7256
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的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观察研究。方法:对神经内科由2012年17月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实行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采用随机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护理,试验组30例在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治疗的同时进行吞咽功能障碍的康复训练。经过1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洼田氏饮水实验分析。结果:经统计学分析,试验组患者通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康复训练的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只做常规治疗的患者。结论: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经过电刺激治疗联合冷刺激和康复训练的临床效果显著,对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