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4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逆行胃电刺激(RGES)对内脏感觉、胃容受性和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互关系。方法健康志愿者12例,胃镜下将双极电极同定在远端胃黏膜,观察不同参数 RGES 引起的症状程度,较小能量刺激对水负荷和固体胃排空功能的影响。结果引起初始感觉的胃电刺激能量为(265.6±134.9)smA~2,最大耐受的刺激能量为(2020.0±865.1)smA~2,对 RGES 的内脏感觉个体差异很大。小于50%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即可显著减少水负荷和延缓同体胃排空,不引起明显症状。引起初始感觉的刺激能量与刺激引起的饮水量减少(r=-0.80,P<0.05)和胃排空时间延长(r=-0.78,P<0.05)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RGES 可降低胃容受性和延缓胃排空,在对胃电刺激内脏敏感性高的个体这些抑制作用更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电刺激(GES)对大鼠海马CA1区胃扩张(GD)相关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及脑内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胃动素(MTL)表达的改变,初步探讨GES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Wistar大鼠58只,采用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方法,记录海马CA1区神经元自发放电活动,根据神经元对胃扩张刺激反应的不同,分为胃扩张兴奋性神经元(GD-E)和胃扩张抑制性神经元(GD-I).观察3组不同参数的胃电刺激(GES-A,GES-B和GES-C)对CA1区内GD-E和GD-I放电频率的影响:GES-A(6 mA,0-3 ms,40 Hz,2 s-on,3 S-off)为标准参数;GES-B的串刺激波宽增至3 ms;GES-C的串刺激频率减少至20 Hz,其他参数均同GES-A.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电刺激对大鼠不同脑区MTL含量的影响;并采用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胃电刺激2 h对大鼠海马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CA1区记录的87个神经元中有79个神经元(90.8%)对胃扩张刺激(GD,3-5 mL,10-30 s)有反应,其中40个(50.6%)为GD-E神经元,39个(49.4%)为GD-I神经元.GES-A,-B,-C分别兴奋了62.5%,100%和62.3%的GD-E神经元,GES-B对GD-E神经元的作用明显强于GES-C (神经元兴奋率GES-B 100%vs GES-C 62.3%,P<0.05).在GD-I神经元中有63.6%,85.7%和50%的GD-I神经元分别被GES-A,-B和-C所兴奋,其中GES-C的兴奋作用较弱(P=0.041,vs GES-A:P=0.021,vs GES-B).GES-A刺激胃窦部2h,下丘脑(48.93±6.98 fmol/mg vs 96.23±12.93 fmol/mg,P<0.01)、中脑(30.96±4.86 fmol/mg vs 53.17±8.96 fmol/mg,P<0.05)、延脑(46.27±7.83 fmol/mg vs 73.86±9.37 fmol/mg,P<0.05)和海马(32.23±6.51 fmol/mg vs 62.72±10.07 fmol/mg,P<0.05)中MTL免疫反应物(MTL-IR)的含量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但脑桥内MTL-IR的含量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且海马CA1区(16.75±0.91 cells/mm~2 vs 20.46±1.30 cells/mm~2,P<0.05)和CA2-3区(14.91±1.17 cells/mm★★★2 vs 18.73±1.10 cells/mm~2,P<0.05)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表达明显减少.结论:GES可兴奋海马CA1区内胃扩张反应性神经元,电刺激作用的强弱与GES刺激的频率和单个电刺激的持续时间有关;脑内MTL和海马内nNOS可能参与了GES的中枢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中,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来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行PKP治疗的40例新鲜老年性OVCF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在PKP术中骨水泥注入前用2ml生理盐水作对照,共20例;B组用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mg,共20例。术中观察骨水泥注入前、注入后1、3、5、7、10分钟的桡动脉有创动脉血压、心率及氧饱和度变化,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A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有明显的变化,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和氧饱和度变量在骨水泥植入前后变化较小,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KP术中,预防性的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能有效的减少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发生,降低术中心血管风险,值得临床深入观察。  相似文献   
4.
5.
漂阳市共发现患者359例,其中男279例,女80例;MB122例,PB 237例;发病年龄4~84岁,多为21~40岁(134例);平均病期6.5年,2年以内的157例(43.73%);治愈247例,自愈26例,至1994年底尚有现症病人2例(99.27%);复发9例(5.26%),畸残率为65.56%,其中Ⅰ级9.32%,Ⅱ级56.78%,Ⅲ级33.90%,发病率最高的  相似文献   
6.
溧阳市1983年推广MDT,至1994年底累计治疗38例,其中5例住院,3例死亡,实际治疗30例;MB 16例,PB14例;初治13例,用过DDS的15例;复发者2例,用MB方案8例,用MB方案但B663改为每月监服1200毫克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探讨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符合纳入标准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97例,依手术入路方法随机分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组和尺骨鹰嘴截骨组,随访观察两组疗效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97例均获随访,创口愈合良好。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2±4.5周。根据改良Cassbaum评价标准评价肘关节功能,优37例,良43例,可13例,差4例。与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比较,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临床疗效更优(P〈0.01)。[结论]经肱三头肌侧方入路双钢板固定具有创伤小、术中内固定放置简单、骨折复位良好、术后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椎体成形术(CPC)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2008年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椎体成形的40例病人为治疗组(A组),2001-2004年单纯椎弓根内固定的40例病人为对照组(B组)。分别测量术前.术后及取钉后4个月伤椎的矢状位指数(SI),终板高度丢失。结果B组术后SI和终板高度丢失与取钉后4个月时SI和终板高度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取钉4个月的SI和终板高度丢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弓根内固定结合磷酸钙椎体成形术是恢复椎体力学强度,减少高度丢失,防止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最佳方案。方法:对3218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临床分类和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本组单纯性肾结石1365例,复杂性肾结石651例。输尿管结石Ⅰ类558例,Ⅱ类452例,Ⅲ类192例。结果:本组手术取石1164例;行ESWL治疗1923例;行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132例。复杂性肾结石手术组残余结石57例(8.8%),行肾切除12例(1.8%)。ESWL组3个月内排石率为8l_6%;转手术率为18.4%;切肾率为0%。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效果不佳改行手术取石8例(6.1%)。结论:ESWL、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术中应用气压弹道式碎石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治疗上尿路结石可减轻惠者痛苦或降低手术难度。开放性手术放置内引流可减少术后并发症。ESWL治疗后应积极处理(ct2)石街、控制感梁和最大限度地减轻医源性肾功能损害。输尿管镜直视下碎石要有熟练的内腔镜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