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与癌因性疲乏的相关性。方法:对65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康复期乳腺癌患者疲乏状况,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癌因性疲乏与康复期乳腺癌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结果:650例康复期乳腺癌患者伴有疲乏的334例,其中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与肝肾亏虚证、肝郁脾虚证、脾肾亏虚证均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康复期乳腺癌癌因性疲乏的证候总属脏腑亏虚,临床辨证以肝、脾、肾为要。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学生亚健康人群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中亚健康状态中医证候特征调查问卷,结合大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校全日制学生,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中医药对大学生亚健康有比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西部分城市亚健康人群的中医基本证候分布特征。方法:以亚健康调查问卷为工具,通过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玉林、北海三个城市的城市居民进行亚健康中医证候问卷调查,应用频数统计及聚类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亚健康状态基本证候特征。结果:1 467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广西三城市亚健康人群以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气虚、心脾两虚、肾阴虚、心气虚、脾肾阳虚、肝热脾虚、心肾不交等11类基本证候多见,各证候涉及脾脏最多,其次依次为肝、肾、心、肺。结论:肝脾不调(肝郁脾虚)、脾虚湿困(脾虚湿盛)、肝肾阴虚、湿热内蕴、脾气虚、心脾两虚、肾阴虚、心气虚、脾肾阳虚、肝热脾虚、心肾不交等11类证候是广西三城市亚健康人群的基本证候,可为中医预防及干预亚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45例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证型聚类分析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为制定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的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方法 对545例乳腺癌巩固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法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 聚四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经专家确认,此四类证型分别是有病无证型、气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其中有病无证型占38.35%,气虚血瘀证占30.64%,脾肾两虚证占25.32%,肝肾亏虚证占4.40%.结论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是建立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可行方法 .在乳腺癌术后巩同期,肝气不疏、肾气不足可能为乳腺癌该阶段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型诊断条件,为制定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的辨证分型标准奠定基础。方法对545例乳腺癌巩固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运用聚类分析法得出不同证型的诊断条件。结果聚四类比较符合临床实际,经专家确认,此四类证型分别是有病无证型、气虚血瘀证、脾肾两虚证、肝肾亏虚证。其中有病无证型占38.35%,气虚血瘀证占30.64%,脾肾两虚证占25.32%,肝肾亏虚证占4.40%。结论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及统计分析,结合专家意见,是建立乳腺癌术后巩固期患者中医证候诊断参考条件可行方法。在乳腺癌术后巩固期,肝气不疏、肾气不足可能为乳腺癌该阶段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亚健康中医证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高校教师亚健康的中医证候特征和成因,以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参照相关文献自行制定中医证候调查问卷,调查广州大学在职教师,运用聚类分析研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结果亚健康病位主要涉及肝、心、脾、肾,主要证型有肝郁脾虚、心脾两虚、脾虚湿蕴、肝肾两虚、湿热蕴脾、心肾不交。结论高校教师亚健康的形成是多因素的结果,通过对其中医证候特征的研究,为下一步筛选出有效的治疗手段或方药打下基础,必将取得亚健康预防和治疗的丰硕成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主观认知下降(SCD)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为该类患者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频数描述为计数资料,应用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对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分析。结果:SCD患者证型分布以虚证居多,肝脾肾虚为主,病理产物如气滞、痰浊、瘀血等均占有一定比例。由四诊总频数分析提示SCD患者以虚证指标居多,以气虚、肾虚、肝虚和脾虚为主。中医辨证肝肾亏虚、脾肾不足分别聚为第1、2类,其中肝肾亏虚证出现频率最高,聚为第1类,其次为脾肾不足。结论:SCD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具有自身特点,其证型以肝肾亏虚、脾肾不足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的中医证候特点,探索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收集260例PBC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选取的条目进行因子分析,并结合证候要素判定标准确定PBC的中医证候要素特点,再应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条目进行聚类分析,探索PBC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 (1)PBC患者多有神疲乏力、脘胁痞闷、胁肋隐痛、两目干涩、失眠多梦、纳食不馨、头晕目眩、口干、舌红、脉细等气虚或阴虚表现。(2)PBC的病性证素主要为阴虚、气郁、湿热、血瘀、气虚,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肝、肾、脾、胆。(3)聚类分析结果显示,PBC的中医分型以肝肾阴虚证占比最多(32.3%),其余依次为瘀血阻络证(23.5%)、肝郁脾虚证(22.3%)、肝胆湿热证(13.1%)、脾气亏虚证(8.8%)。结论 PBC的病位涉及肝、肾、脾、胆,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可分为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肝郁脾虚证、肝胆湿热证、脾气亏虚证,其中以肝肾阴虚证、瘀血阻络证占比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临床收集的532例功血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为肝郁化热证、肾虚血瘀证、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气阴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脾虚证、气滞血瘀证、湿热证、阴虚血热证共10种证型,并测定其不同中医证型患者血清性激素六项指标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孕酮(P)、睾酮(T)、泌乳素(PRL),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功血患者中医疾病从高到低分布依次为崩漏、经期延长、月经先期、经间期出血、月经过多;证型的分布依次为阴虚血热证、气血两虚证、气滞血瘀证、肾阴虚证、脾肾两虚证、肝郁化热证、脾虚证、肾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湿热证。PRL与肝郁化热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117;FSH与肾阴虚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327;LH与脾肾两虚证呈正相关(P0.05),发生比为1.342。结论功血不同中医证型的患者其性激素变化水平不同,并表现出一定的规律,分别为肝郁化热证与PRL、肾阴虚证与FSH、脾肾两虚证与LH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中医证型的影响因素。方法:根据中医诊断标准及辨证论治思维确定患者的中医证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经济情况、肿瘤分期、化疗周期、抑郁程度等相关因素与中医证型间的相关性。结果: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主要有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5个证型,其中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肿瘤相关性抑郁中医证型与患者收入情况及既往化疗史无明显相关性,而在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方面存在差异(P<0.01)。在5个证型中除肝郁脾虚证外,男性患者多见于肝肾亏虚证、气滞血瘀证,女性患者以心虚胆怯证较为多见;患者年龄与肝肾亏虚证呈相关性,与其余各证型无明显相关性;肿瘤分期中Ⅰ期患者以痰火扰心证、气滞血瘀证多见,Ⅱ期患者以气滞血瘀证、肝郁脾虚证多见,Ⅲ期患者以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多见,Ⅳ期患者多为肝肾亏虚证、心虚胆怯证;轻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气滞血瘀证、痰火扰心证;中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郁脾虚证、心虚胆怯证;重度抑郁患者主要见于肝肾亏虚证。结论:肿瘤相关性抑郁患者以肝郁脾虚证最为多见;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及抑郁程度与中医证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研究由于自身的特点及研究现状,在制作临床实践指南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或"质量极低"的实际情况,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中医药临床决策应该主要依靠专家共识来达成。而一个逻辑清晰、详细准确的专家共识报告规范清单将为我国临床专家共识制订者提供好的参考工具,对于促进共识的制作质量以及共识结果的推广应用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在前期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通过归纳分析国际上权威的专家共识报告要点,结合中医药领域临床专家共识的制订流程和技术要素,以及中医药临床专家及方法学家的论证,制订出了适用于中医药领域的临床专家共识报告规范条目清单。该文介绍了整个条目清单,并对其中关键条目进行了详细阐述,希望为将来临床专家共识报告的规范化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杨洋  李秀惠 《北京中医药》2019,38(3):207-211
目的探究并筛选出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生化指标中与中医虚实属性相关的指标,评估其预测中医虚实属性趋势的价值,为对HBV-ACLF患者进行中医虚实辨证提供帮助。方法纳入符合条件的HBV-ACLF患者130例,根据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瘀热发黄证、湿热发黄证、气虚瘀黄证、阴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5个证型,将湿热发黄证和瘀热发黄证归纳为实证组共90例,气虚瘀黄证、阳虚瘀黄证和阴虚瘀黄证归纳为虚证组共40例。从ALT、AST、TBiL、ALB、γ-GT、ALP、PA、CREA、PTA、INR、TC、TG、HDL-C、LDL-C、AFP、AFU、WBC、Hb及PLT等指标中筛选出中医虚实属性相关性指标,以实证为阳性趋势预测,将统计学差异P<0.1的生化指标纳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相关性分析,并以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UROC)确定相关性指标临界值、敏感度及特异性。结果 AFU、PA、HDL-C、LDL-C等指标实证组高于虚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证组与虚证组比较,统计学差异P<0.1的生化指标包括AFU、γ-GT、INR、PA、TC、TG、HDL-C、LDL-C、Hb等,将以上指标纳入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以实证为阳性趋势预测,其中AFU、PA及HDL-C为实证的独立预测因子。AFU水平预测实证趋势的AUROC值为0.706(95%CI 0.583~0.829),临界值为39.20(U/L),高于临界值提示很有可能为实证,敏感性为78.20%,特异性为47.60%;PA水平预测实证趋势的AUROC值为0.706(95%CI 0.587~0.826),临界值为37.60(mg/L),高于临界值提示很有可能为实证,敏感性为74.50%,特异性为42.90%;HDL-C水平预测实证的AUROC值为0.711(95%CI 0.597~0.826),临界值为0.36(mmol/L),高于临界值提示很有可能为实证,敏感性为65.50%,特异性为38.10%。结论 AFU、PA及HDL-C 3个指标对于预测中医虚实属性趋势有较好的敏感性,然而特异性较低,有一定假阳性,尚需扩大样本,多中心共同研究,进一步筛选出预测中医虚实属性趋势更灵敏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氧化应激的核心发病机制,以Keap1/Nrf2/Bcl-2途径为切入点,观察糖络宁对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糖络宁防治DPN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150 mmol/L葡萄糖培养雪旺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高糖组(High Glucose)、α-硫辛酸含药血清组(ALA)、糖络宁含药血清组(TLN)。干预36 h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超氧自由基和细胞凋亡,应用JC-1探针观察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线粒体膜电势(MMP),应用高内涵分析(HCA)法和Western Blot分析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Keap1/Nrf2通路中Keap1、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的变化及细胞凋亡调节蛋白Bcl-2、Bax、Cyto C和Caspase-3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高糖干预36 h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凋亡、ROS含量增加,MMP降低(P<0.01);与高糖组比较,糖络宁组能够降低细胞凋亡和ROS含量,增加MMP(P<0.05或P<0.01)。HCA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高糖组Keap1、Nrf2、HO-1和γGCS增加(P<0.01或P<0.05);与高糖组比较,糖络宁组能进一步增加Keap1、Nrf2、HO-1和γGCS蛋白表达(P<0.01或P<0.05)。与空白组比较,高糖组Bcl-2、Bax、Cyto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P<0.01或P<0.05);与高糖组比较,糖络宁组能够增加Bcl-2蛋白表达,降低Bax、Cyto C和Caspase-3蛋白表达(P<0.01或P<0.05)。结论糖络宁能够抑制高糖环境下雪旺细胞的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与上调Keap1/Nrf2通路的蛋白表达对抗氧化应激,调控Bcl-2相关细胞凋亡通路的蛋白表达从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采取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来自不同级别医院的1 000名有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经验的临床医生,主要针对《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临床实践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临床适用性和应用性进行评价。研究过程严格执行全程三级质量控制,数据真实、可信。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医生认为《指南》临床适应性好,《指南》中推荐的药物可及性和价格适中,中医药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可以减少抗生素的用量,缩短抗生素应用的疗程。在建议板块中,临床医生希望增加用药指导、希望及时更新《指南》,另外还有希望增加治疗方法和手段者、加强宣传推广者、加强循证方法使用等。在应用性评价中,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指南》定义、中西医鉴别诊断描述准确,治疗基本原则及中医药治疗方法选择恰当,中药处方、中成药临床应用效果好。部分临床医生建议细化淋证证候分型。部分医生认为《指南》中推荐方药疗效一般,在其他疗法的推荐中,部分医生对于熏洗操作方法存疑,针对中医特色疗法中药熏洗和针灸治疗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的操作规范及流程待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我国中医院与西医院呼吸科抗生素使用差异。方法检索国内外5个数据库,查找建库至2017年3月发表的所有与呼吸科抗生素使用情况相关的文献。通过对中医院与西医院的级别、区域、场所、整改时间进行匹配,探寻不同类型医院呼吸科抗生素处方率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256篇(96955例),包括西医院(221家,92892例)文献236篇,中医院(19家,4063例)文献20篇。呼吸科病房抗生素处方率在东部地区三级中医院整改前、中、后分别为90%、59%和31%,低于西医院的92%、87%和74%;二级中医院的抗生素处方率在整改中、整改后分别为70%和62%,低于综合性医院73%和73%。中部地区三级医院整改中抗生素处方率92%低于综合性医院94%;东北地区二级医院整改中抗生素处方率81%低于综合性医院85%;西部地区三级医院整改前、中的抗生素处方率为95%和92%,高于综合性医院的92%和85%。呼吸科门诊抗生素处方率在东部地区三级中医院整改前中分别为49%和55%,西医院分别为67%和48%。中部地区中医院整改前后分别为86%和80%,西医院分别为74%和88%。结论中医院呼吸科病房在东部、中部、东北部地区的抗生素处方率均低于西医院;而在西部地区,三级中医院病房抗生素处方率高于西医院。门诊处方率未见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6.
黄满婷  雷蕾  李海燕  杨策  聂莹  亢力 《中医杂志》2018,(7):565-568,585
目的探索针刺动物实验研究结果中隐含的穴位与效应的关系。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资源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针刺疗法的动物实验研究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中的相关信息,包括针刺穴位和相应的效应数据即功能评分建立数据库,分别统计功能评分和针刺穴位的频次及二者的共现频次,并对其共现情况进行网络图分析。结果共计纳入文献1635篇,涉及针刺穴位223个,相关功能评分指标164项。出现频次前5位的功能评分指标分别为记忆障碍(417)、学习障碍(399)、疼痛(332)、神经病学表现(263)、神经行为学表现(183),出现频次前5位的针刺穴位分别为百会(580)、足三里(495)、大椎(236)、三阴交(166)、肾俞(153)。对针刺穴位和功能评分进行列间统计,获得两者的相互共现频次,构建二者共现关系网络图,其中功能评分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记忆障碍(84)、学习障碍(81)、神经病学表现(79),针刺穴位结点度前3位分别为足三里(81)、百会(51)、三阴交(48)。结论穴位的实验效应与其理论上的基本功效有相通之处,且同一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基本一致,不同性质的功能指标相关穴位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7.
唐艳  王维皓  刘江弟  杨滨 《中药材》2018,(3):540-545
目的:建立西洋参中水分及人参皂苷类成分近红外含量预测模型,并采用近红外光谱对西洋参样品进行产地鉴别及规格辨识。方法:以122批西洋参样品为研究对象,采集其近红外原始光谱图,经蒙特卡洛交叉验证法剔除异常样本,采用MSC+导数+Norris Derivative平滑处理等方法对原始图谱进行光谱预处理,运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西洋参样品中水分、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及6种人参皂苷总量的近红外定量模型;同时,基于近红外全光谱信息,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法,建立西洋参不同产地和规格的辨识模型。结果:水分、中国药典指标成分及6种人参皂苷总量模型预测集的相关系数R^2pre分别为0.9757、0.9526、0.9386,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248、0.159、0.198,NIRS验证集预测值与实测值无显著性差异;OPLS-DA模型可有效辨别不同规格和产地的西洋参样品。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近红外光谱法可实现对西洋参样品中水分和人参皂苷含量的定量分析,以及对样品产地和规格的良好区分,测定结果准确、可靠、预测精度好,可用来快速准确地评价西洋参样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大孔树脂、硅胶及反相ODS柱色谱等方法从山茱萸干燥果实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1个新的苯丙素苷类化合物,综合利用1H-NMR,13C-NMR, DEPT, HSQC, HMBC, HR-ESI-MS等手段鉴定其为1-O-(6′-O-p-hydroxybenzoyl-β-D-glucopyranosyl)-p-phenylpropanol,命名为山茱萸苯丙素苷A (1,cornuphenylpropanoid A)。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鳖甲煎丸治疗肝纤维化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秋水仙碱组和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Cl4)建立肝纤维化模型。首次注射后第2天开始给药,鳖甲煎丸低、中、高剂量分别给予为鳖甲煎丸混悬液0.55、1.1、2.2 g/(kg·d)灌胃,秋水仙碱组给予秋水仙碱片混悬液0.11 mg/(kg·d)灌胃,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2 ml生理盐水灌胃,共8周。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等肝功能指标,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羟脯氨酸(HYP)、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β-链蛋白(β-caten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p-GSK-3β)、蛋白激酶B(AKT)和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鳖甲煎丸各剂量组均不同程度纤维组织增生明显减少,血清ALT、AST含量及MDA、HYP、TGF-β1、CTGF、TNF-α、VEGF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肝组织中β-catenin、p-GSK-3β和p-AKT蛋白表达明显减少,且以鳖甲煎丸高剂量组效果更佳(P<0.05)。各组大鼠肝组织中GSK-3β和AKT蛋白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鳖甲煎丸能够显著减轻CCl4致大鼠肝纤维化的程度,可能与其抑制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减少其下游靶基因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为增加石菖蒲挥发油的溶解度,该研究拟将其制成自纳米乳制剂。通过相容性研究、辅料配伍试验、伪三元相图的绘制初步筛选处方,以粒径、载药量为指标,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并对最优处方的自纳米乳制剂进行表征、体外溶出评价。结果显示,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的最优处方为:41. 7%石菖蒲挥发油、46. 8%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11. 5%PEG-400;所制得的自纳米乳澄清透明,载药量为(192. 77±1. 64) mg·g-1,粒径为(53. 20±0. 94) nm,PDI为0. 230±0. 013,Zeta电位为(-12. 2±0. 7) m V;在体外溶出度实验中,石菖蒲挥发油自纳米乳明显高于石菖蒲挥发油。该研究中石菖蒲挥发油直接作为自纳米乳中的油相,处方更简单且载药量更高,制得的自纳米乳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为挥发油的制剂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