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17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440例患者分为3组。针刺调肝组176例采用四关、百会、印堂穴位体针治疗及耳针治疗;百忧解组176例口服药物百忧解治疗;非穴位针刺组88例接受取穴偏离正确穴位的安慰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月、2月、3月时分别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评价疗效,并以SERS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进行安全性评估。结果:治疗1月时,针刺调肝组抑郁自评量表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抑郁自评量表计分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2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仍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2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仍然是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3月时,针刺调肝组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百忧解组计分也较低,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3月时抑郁自评量表计分维持针刺调肝组<百忧解组<非穴位针刺组。治疗后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为(0.16±0.95)分,百忧解组为(6.51±5.09)分,非穴位针刺组为(0.23±1.36)分。针刺调肝组SERS计分较低,与百忧解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百忧解组计分较高,与非穴位针刺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SERS计分针刺调肝组与非穴位针刺组均小于百忧解组。另外,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可能优于百忧解或与百忧解相当,且该疗法较为安全,副反应明显低于百忧解。  相似文献   

2.
针刺调肝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针刺调肝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201例患者分为针刺调肝法组、百优解组、假针刺组,针刺调肝组采用四关穴为主的穴位,百优解组服用药物20 mg/d,假针刺组患者接受非穴位的针刺治疗。针刺每周进行2次,药物每天服用1次,各治疗12周。在治疗前、治疗后进行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按HAMD减分率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针刺调肝组的有效率优于假针刺组及百优解组,治疗后针刺调肝组的HAMD、SDS计分亦优于另外两组。结论:针刺调肝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的疗法,穴位的准确与否对于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0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和药物组30例。针刺组取益气调血、扶本培元针法;药物组口服百忧解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使用HAMD抑郁量表和Bar-thel Index量表进行抑郁状态和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治疗1月后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对患者HAMD、BI评分的改善高于西药组(P<0.01)。结论:本针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头部穴位留针治疗中风后抑郁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部特定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中风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4例,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加用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刺激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对2组疗效、治疗前后汉密尔顿(HAMD)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量表部分因子评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HAMD抑郁量表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HAMD抑郁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HAMD抑郁量表中,精神焦虑、躯体焦虑、全身症状、抑郁情绪、工作兴趣5项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迟缓、激越、入睡困难3项治疗前后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头部穴位长久留针对中风后抑郁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疗效体现在对焦虑/躯体化、认知障碍、迟缓、睡眠障碍等因子的改善上。  相似文献   

5.
卒中后抑郁发生率及针灸治疗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及针灸治疗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对560例患者进行评分调查,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比较PSD与非PSD患者性别、年龄、卒中性质、抑郁发生与卒中部位的关系;再将PSD患者随机分组给予百忧解和针灸治疗(穴取四神聪、安眠、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照海、申脉)。结果:PSD总发生率43.9%,其发生与病变部位、年龄、性别、卒中性质无关(P〉0.05);针灸与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01),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PSD发生率高,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应及早治疗;针灸治疗本病与百忧解疗效相当。  相似文献   

6.
何新芳  胥海斌 《中国针灸》2006,26(8):569-570
目的:观察阳陵泉治疗外踝关节扭伤的增效作用。方法:将79例外踝关节扭伤患者半随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3例)。治疗组采用阳陵泉针刺和局部穴位电磁疗,对照组仅采用局部穴位电磁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7.4%,总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治愈率为36.4%,总有效率为69.7%。两组比较,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5)。结论:针刺阳陵泉对外踝关节扭伤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针剌及中药穴位贴敷等法治疗周围性面瘫11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琳娜  安军明 《陕西中医》2005,26(10):1092-1094
目的:探讨中药穴位贴敷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方法:112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成西药对照组26例、针刺治疗组30例、穴位贴敷组27例、针刺+穴位贴敷组29例。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29,5;针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88.9%;针刺+穴位贴敷组总有效率为93.1%。经统计学处理,4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穴位贴敷组、针刺治疗组与针刺+穴位贴敷组治疗面瘫的疗效相当,均优于西药对照组,其预后与神经变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宝全 《陕西中医》2008,29(7):871-87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女性更年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取四神聪、风池、心俞等穴,采用平补平泻的手法。对照组30例患者口服百忧解治疗。结果:针刺组有效率79.2%。对照组75%;HAMD量表分值显示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相当,但在第2周、第4周治疗组分值下降优于对照组。提示:方中四神聪可安神、聪脑,风池可改善脑供血,醒神开窍,肾俞、肝俞、心俞共奏补肾、疏肝、宁心之功。  相似文献   

9.
针刺经外奇穴治疗失眠症58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不同证型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58例)和药物组(56例)。针刺组选用经外奇穴为主治疗,药物组口服艾司唑仑,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组疗效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组改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总积分优于药物组(P〈0.05);针刺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肝阳上亢3型PSQI总积分(P〈0.05),但改善脾胃不和PSQI总积分不明显。结论:针刺经外奇穴为主治疗失眠症疗效肯定,加强辨证有利于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0.
灵龟八法针法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针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方法:60例病人,随机分为灵龟八法组31例,普通针刺组29例,灵龟八法组为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加用灵龟八法,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3个月。结果:治疗1、2、3个月后两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计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灵龟八法组均分别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P<0.01;分别于1、2、3个月后做疗效比较,灵龟八法组均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治疗3个月后中医证候评定量表计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计分比较:灵龟八法组计分均明显低于普通针刺组,均P<0.01。结论:灵龟八法针法对于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时国臣  王婧  刘敏  高霞  郑琦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659-2661
目的:观察并分析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效果。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氟西汀,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6周、12周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6周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周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为71.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中药汤剂是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较好方法,且远期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治疗组采用颅缝刺法,对照组口服百忧解,两组治疗前后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RHAMD的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6.88%,对照组8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缝刺法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良好疗效,可以更好地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客观评价临床上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63例抑郁症受试者随机分为针灸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和非穴位浅刺组,分别进行操作方法不同的针刺、艾灸、埋皮内针的治疗。3组治疗每周2次,共治疗12周。在4个不同时点对总有效率、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进行测量,结合严重不良反应记录以评价疏肝调神针灸方案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疏肝调神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62%,与非穴位浅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在以HAMD抑郁量表和中医证候量表为测量指标的评价中,疏肝调神组、穴位浅刺组在治疗后各时点评分优于非穴位浅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疏肝调神组的疗效最佳。并且,临床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疏肝调神针灸方案能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可改善抑郁症患者HAMD抑郁量表评分和中医证候量表评分,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唐胜修  徐祖豪  唐萍  李凤萍 《中国针灸》2003,23(10):585-586
目的 :比较针刺与黛力新 (deanxit)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的疗效 ,并探讨针刺治疗该症的机理。方法 :针刺组以头、体穴并用 ,针刺每日 1次 ,治疗 2个疗程共 2 0次 ;西药组服用黛力新治疗亦2 0日。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及检验疗程前后催乳素 (PRL)、皮质醇(COR)值 ,并加以比较。 结果 :每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两组治疗后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疗效与西药黛力新相当 ,针刺治疗该症的原理可能与升高体内PRL值及降低COR值有关  相似文献   

15.
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及电针与药物配合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轻、中度抑郁症患者71例,随机分为电针组24例,药物组22例和针药组25例,电针组采用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药物组采用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针药组是电针配合药物治疗。将HAMD的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观察HAMD总分、7类因子分的变化及SDS总分的变化。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组(P〈0.05)和药物组(P〈0.01)。电针组和针药组在改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在降低SDS总分方面,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抑郁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电针与药物并用治疗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柔肝归魂法治疗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开放式随机对照方法,将87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用柔肝归魂法(治疗组45例)和百忧解(对照组42例)治疗4周,于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自拟中医证候等级评分量表评定药物疗效,并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HAMD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柔肝归魂法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疗效与百忧解相当;缓解躯体症状优于百忧解;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照观察针药结合与单纯西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症(PSD)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采用开放性对照研究方法,将93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三组,针药组30例、百忧解A组30例、百忧解B组33例.针药组口服百忧解20 mg/d并加以针刺,百忧解A组口服百忧解20 mg/d,百忧解B组口服百忧解20~40 mg/d;三组治疗时间均为42 d,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副反应观察量表(TESS)分别观察三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针药组有效率为86.7%,百忧解A组为63.3%,百忧解B组为87.9%,针药组疗效优于百忧解A组,与百忧解B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百忧解B组高于针药组.结论药并用是脑卒中后抑郁症的一种疗效确切且副反应少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张桂波  杨玲  张倩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6-63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针刺配合盐酸氟西汀)及药物组(单纯口服盐酸氟西汀),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量表评分。结果两组均取得了一定疗效,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3.3%,药物组为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0例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对照组,针刺组给以头穴配合下合穴针刺,对照组口服西药,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肠道症状尺度表13B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生活质量量表SF-36,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的疗效情况。结果针刺组治疗后SCL-90量表、量表SF-36分值改善较对照组显著,总有效率高。结论头穴配合下合穴治疗腹泻型胃肠神经症有效,其效果优于药物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