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调查江苏省医务人员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及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对江苏省泰兴、张家港和丹阳的各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医务人员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医务人员对AIDS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81.36%。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高(OR:3.466,95%CI:1.782~6.739)和在职培训(OR=1.353,95%CI:1.112—1.647)是医务人员艾滋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35.6%的医务人员面对(HIV+/AIDS)会有恐惧心理,且年龄高(OR=0.456,95%CI:0.217~0.956)、经过培训(OR=0.763,95%CI:0.634~0.918)及知识知晓率高(OR=0.702,95%CI:0.573~0.859)能减少恐惧心理,在不同科室间医务人员的恐惧感不同;81.9%的医务人员在知道患者是HIV/AIDS时能继续为其治疗。医务人员对待AIDS的态度直接影响其为HIV感染者提供医疗服务。结论医务人员对AIDS知识的知晓率仍有待提高,应针对医务人员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AIDS专业知识的培训,努力消除对HIV/AIDS的恐惧心理。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县级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HIV/AIDS)隔离态度及影响因素。方法2005年8月至2006年4月对浙江省13个县(市、区)的1157名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进行匿名自答式问卷调查,应用SPSS12.0作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有13.7%的领导干部主张对HIV/AIDS采取隔离措施,艾滋病不传播和预防措施知晓得分、对国家反歧视和救助关怀措施的策略措施知晓情况、对HIV/AIDS的羞辱性观点是独立影响因素,知识得分高的领导干部有歧视态度的可能性要远低于得分低者,认同“只有道德败坏的人才会得艾滋病”的观点者,持有隔离态度观点的可能性是无此观点者的2.767倍(OR=2.767)。结论县级艾滋病防治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中对HIV/AIDS存在歧视态度,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政策策略倡导和知识宣传,减少对HIV/AIDS的歧视,利于各项控制措施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和高危行为之间的差异对其心理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对450例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抑郁状况及影响因素进行调查。抑郁状况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测量,CES-D量表得分>19分为抑郁。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 406位有效调查对象的平均抑郁得分为(16.1±11.5)分,36.9%(150/406)的调查对象处于抑郁状态。广州户籍(OR=2.260, 95% CI:1.177~4.340)、较低水平的社会支持(OR=0.985, 95% CI:0.974~0.996)、较低水平的心理弹性(OR=0.897, 95% CI:0.862~0.933)和较高水平的耻辱感(OR=1.089, 95% CI:1.052~1.128)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危险因素;AIDS患者自身使用安全套的行为比他的社会规范认知更好是HIV感染者/AIDS患者抑郁的保护因素(OR=0.290, 95% CI=0.094~0.894)。结论 广州市HIV感染者/AIDS患者社会规范认知与高危行为的差异是其抑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吸毒严重地区的暗娼HIV和梅毒新发感染及队列保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吸毒严重地区暗娼HIV和梅毒新发感染及队列保持情况。方法 2004年12月至2005年1月,在四川省西昌市以社区为基础招募343名暗娼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在6个月随访时进行HIV和梅毒血清抗体检测,估算HIV和梅毒血清抗体阳转率,以及分析队列本底的社会人口学和高危行为特征与队列6个月保持率的关系。结果 暗娼队列6个月的HIV和梅毒血清抗体阳转率分别为1.00/100人年和6,23/100人年。队列6个月保持率为53.6%(184/343),在队列保持率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少数民族(OR=0.36,95%CI:0.18~0.74)、参加过艾滋病防治项目(OR:1,83,95%CI:1.17~2.86)、近6个月嫖客人数≥50人(OR=1.75,95%CI:1.11~2.77)和住所或工作场所变化(OR=0.56,95%CI:0.33~0.94)与6个月仍旧能随访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地区有高的暗娼梅毒新发感染率和高危性行为,汉族、参加过艾滋病防治项目及住所或工作场所稳定的暗娼队列保持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估计云南省某市矿区锡矿工人性病、艾滋病感染状况及相关知识,并分析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 2006年3-6月在云南省某市的5个矿区开展以矿区为基础的横断面研究,共纳入1796名矿工。采用标准化问卷匿名收集研究对象的性病与艾滋病知识、性行为等信息,并采集7ml静脉血和15ml尿检测4种性病和艾滋病感染情况。结果 调查矿工中共检出12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抗体阳性者,阳性率为0.7%(12/1760),其他性病阳性率分别为梅毒1.8%(31/1760),2型单纯疱疹(herpes simplex virustype-2,HSV-2)9.6%(169/1760),淋球菌0.8%(14/1773),沙眼衣原体4.8%(85/1773),除HIV外的其他性病总患病率为14.9%(264/1776)。HIV感染和吸毒(调整OR=17.8;95%CI:4.0—78.8)、12个月内嫖娼次数(调整OR=8.7,95%CI:1.9—39.0)、文身(调整OR=6.6;95%CI:1.8—24.0)、手术(调整OR:6.0;95%CI:1.6—22.5)、共用牙刷(调整OR=5.6;95%CI:1.0—31.3)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性病感染和民族(调整OR=2.0;95%CI:1.5—2.7)、年龄(调整OR=1.7;95%CI.1.0—2.9)、吸毒(调整OR=2.3;95%CI:1.0~5.2)、和配偶住一起(调整OR=1.4;95%CI:1.1—1.9)及嫖娼(调整OR=1.9;95%CI:1.4—2.6)等因素的联系有统计学意义。艾滋病相关知识全部回答正确率为4.1%(49/1201),有性经历的矿工中自我报告嫖娼的比例为21.6%(339/1569)。结论 该地区矿工性病、艾滋病感染率较高,性病、艾滋病知识匮乏,不安全性行为比较普遍,安全套使用率低,自我保护意识差,存在多种性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应加强该人群教育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云南、广西两省四县(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检测结果的告知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方便抽样,对云南和广西两省四县(区)于2008年1~12月期间检出的HIV感染者采用自行编制的匿名问卷进行一对一调查,调查HIV阳性人群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对象、告知意愿及相关影响因素。结果361名调查对象中,愿意将HIV检测阳性结果告知固定性伴、非固定性伴、亲人和朋友的比例分别占72.6%,22.0%,63.2%和6.2%。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73,95%CI:1.22—11.38),艾滋病知识知晓(OR=63.13,95%CI:20.76~191.97)与探讨性伴告知(OR=2.32,95%CI:1.01~5.79)在固定性伴告知意愿上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部分HIV感染者不愿意将HIV阳性状态告知他人,应进一步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不断提高HIV检测阳性结果的告知意愿,减少家庭或同伴感染概率,防止HIV二代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昆明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enwhohavesexwithmen,MSM)艾滋病知晓率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1年12月~2012年8月到云南彩云天空工作组进行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的MSM为样本,通过问卷调查、定性访谈搜集资料。结果MSM总知晓率为94.0%,其中HIV抗体阳性组知晓率为92.0%,抗体阴性组知晓率为94.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进入MSM圈子1—5年(OR=3.316,95%CI:1.992~6.751)是艾滋病知晓危险因素;婚姻状况为在婚(OR=0.032,95%CI:0.004—0.33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OR=0.296,95%CI:0.012—0.385)、艾滋病咨询或检测(OR=0.696,95%CI:0.039—0.917)、性病检查或治疗(OR=0.653,95%CI:0.306—0.927)、接受过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OR=0.571,95%CI:0.202—0.997)、艾滋病知识来源于咨询服务(OR=0.023,95%CI:0.001~0.450)和互联网(OR=0.225,95%CI:0.000—0.516)是艾滋病知晓的促进因素。结论应该加强进入MSM圈子时间较短(1~5年)的MSM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同时加大艾滋病性病咨询检测和治疗的力度,扩大加强宣传材料发放和互联网健康教育的广度。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河南省艾滋病高发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安全套使用情况,为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阻断传播途径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访谈法调查安全套使用情况,分析HIV感染者/AIDS患者(HIV/AIDS)安全套使用的影响因素及其特征.采用SPSS 12.0软件进行统汁分析.结果 艾滋病患者的安全套使用率为41.6%,高于对照人群(χ2=220.62,P<0.05).每次性生活均使用安全套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对HIV性传播途径、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的认知好于性交时非每次均使用安全套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婚姻状况(OR=1.504;95%CI=1.128~2.007)、文化水平(OR=6.234;95%CI=3.860~10.069)、健康状况(OR=0.744;95%CI=0.615~0.900)、接受上门健康教育(OR=1.461;95%GI=1.107~1.927)、年龄(OR=0.337;95%CI=0.244~0.465).结论 河南省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避孕意识较高,但安全套使用率较低,尚未达到国家的控制目标;婚姻状况、年龄、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接受健康教育情况是HIV/AIDS患者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广西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结核病(tuberculosis,TB)双重感染影响因素,为针对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健康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来自广西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AIDS治疗门诊和感染科住院部就诊和住院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单纯感染者、TB单纯感染者和HIV/TB双重感染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双重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174名被调查对象中,AIDS单纯感染者83人(47.7%),TB单纯感染者56人(32.2%),HIV/TB双重感染者35人(20.1%);与HIV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了解TB免费治疗政策(OR =2.85,95% CI:1.03~7.85)、接受过有关预防AIDS宣教咨询等服务(OR =0.17,95% CI:0.06~0.49);与TB组比较,HIV/TB双重感染和以下因素有关:现居住地在钦州百色或其他地区(OR =3.44,95% CI:1.26~9.42)、仅通过医生、医院咨询服务了解AIDS(OR=3.68,95% CI:1.28 ~ 10.56).结论 应加强社会对AIDS和TB的宣教工作和血液的管理,注意把两种疾病联合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015年广西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广西2015年新报告HIV感染/AIDS患者CD4+T淋巴细胞首次检测结果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年共收集8 586例新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研究对象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为237.5个/μl,其中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μl占43.12%;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样本来源及地区均为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均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晚发现的危险因素有男性(OR=1.851,95%CI:1.673~2.048),农民、工人、民工(OR=1.387,95%CI:1.242~1.549),初中及以下文化(OR=1.619,95%CI:1.400~1.873),已婚有配偶(OR=1.207,95%CI:1.075~1.354)、离异或丧偶(OR=1.508,95%CI:1.309~1.738)。结论 广西HIV感染者/AIDS患者晚发现疫情较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力度与筛查力度。  相似文献   

11.
12.
HIV/AIDS Reviews     

Literature in Brief

HIV/AIDS Reviews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18.
19.
自1981年全球首次报道艾滋病(AIDS)后,已有2500万人死于AIDS。HIV/AIDS正在成为历史上最具破坏性的流行病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2005年全球有4030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其中2005年新感染病例490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