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胎儿耳廓大小与孕周及各生长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孕11~40周正常胎儿214胎.采用三维超声对近探头一侧胎儿耳廓进行显示,观察不同孕周胎儿耳廓三维超声图像特征,测量耳廓长度、宽度,对耳廓长度、宽度与孕周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三维超声成功显示耳廓178胎,显示率83.18%(178/214).三维超声最早于孕11+5周时显示胎儿耳廓,随着孕周的增大,耳廓长度、宽度也随之增加;至33周胎儿耳廓形态已基本定型,与成人耳廓相似.胎儿耳廓长度和宽度与孕周呈正相关(r=0.95、0.96,P均<0.01),回归方程分别为YL=0.11X-0.56、YW=0.07X-0.48,其中YL为耳廓长度,YW为耳廓宽度,X为胎儿孕周.结论 三维超声可清晰显示孕11+5周后近探头一侧的胎儿耳廓,且显示率较高,有助于产前检出胎儿耳廓畸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产前MRI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出生后手术证实的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MRI资料,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产前MRI特点。结果 24胎消化道闭锁胎儿中,食管闭锁5胎,2胎Vogt分型Ⅲa型T2WI未显示胃泡,3胎Ⅲb型T2WI表现为食管上段囊状扩张,胃泡微小。十二指肠闭锁4胎,MRI均表现为"双泡征"。小肠闭锁10胎,5胎无合并症,其中1胎为空肠闭锁,T2WI示肠管信号均匀,4胎回肠闭锁T2WI示肠管呈等低混杂信号;1胎合并肠重复畸形,4胎合并胎粪性腹膜炎。1胎幽门闭锁合并回肠闭锁和结肠闭锁,T2WI示胃泡扩张。4胎肛门闭锁胎儿中,3胎低位闭锁,表现为胎粪聚集致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扩张,1胎中位闭锁,其结肠、乙状结肠、直肠管腔均发育细小。结论 产前MRI对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产前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128胎,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及病因特点。结果 128胎中,三尖瓣结构异常组18胎、压力负荷增加组74胎,容量负荷增加组36胎,三组间胎儿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57,P=0.025),与三尖瓣结构异常组(χ2=4.425,P=0.109)及容量负荷增加组(χ2=10.495,P=0.005)相比,压力负荷增加组更易产生重度反流。三尖瓣结构异常组中,与Ebstein畸形相比,三尖瓣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P=0.015);压力负荷增加组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多表现为三尖瓣轻度反流,与之相比,肺动脉狭窄(P=0.001)、肺动脉闭锁(P<0.001)更易发生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详细有序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误诊及漏诊。  相似文献   

4.
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技术评价胎儿胆囊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计算机辅助虚拟脏器分析(VOCAL)技术测量不同孕龄胎儿胆囊体积,建立胆囊体积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并评价其与孕周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9~40孕周正常胎儿230胎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二维超声和三维超声测量胎儿胆囊体积,并观察其重复性和一致性,分析胆囊体积与孕周的相关性。结果 同一操作者和不同操作者应用三维超声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均优于二维超声。胎儿胆囊体积随孕周增加而增大,回归方程为Y=-0.027+0.104X-0.005X2(r=0.774,P=0.0001)。结论 三维超声VOCAL技术在胎儿胆囊体积测量方面的重复性和一致性优于二维超声,有助于评价胎儿胆囊发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及伴发脑中线结构发育异常的价值,并与MRI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选取50胎产前超声检查提示透明隔腔消失的胎儿,根据检查方法分为2组,对试验组28胎行产前超声及MR检查,对对照组22胎行单纯超声检查。以引产病理、影像学检查或随访结果为金标准,比较2组之间及试验组内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试验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53.57%(15/28);MRI修正及明确了13胎(13/28,46.43%)的诊断结果,MR诊断准确率为100%(28/28),高于超声(χ2=59.740,P<0.001)。对照组超声总体诊断准确率为81.82%(18/22),低于试验组的MRI修正后的诊断准确率(χ2=19.780,P<0.01)。结论 CSP缺失是胎儿颅内结构异常的重要线索之一;产前超声发现胎儿CSP缺失时,应注意检查中枢神经系统其他结构。MRI是重要的补充检查,有助于提高诊断胎儿透明隔腔缺失的准确率及预后评估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容积对比成像(VCI)及断层超声成像(TUI)技术观察胎儿脊髓圆锥(CM)所对应的椎体位置、脊髓腰膨大的大小及形态,评估是否存在胎儿脊髓栓系(TC)的价值。方法 记录病例组17胎脊柱区病变或畸形伴TC胎儿的CM末端位置和腰膨大位置,测量脊髓腰膨大处的横径、前后径。并与300胎正常胎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随着孕周的增长CM末端位置上升,300胎正常胎儿的CM末端均位于L3或L3以上椎体水平。正常胎儿脊髓腰膨大的横径和前后径均与孕周有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腰膨大横径(mm)=0.677+0.147×孕周(R2=0.836,P<0.05),腰膨大前后径(mm)=-0.994+0.152×孕周(R2=0.894,P<0.05)。与正常胎儿相应孕周正常值比较,病例组TC胎儿脊髓腰膨大的前后径减小(P=0.002),横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2)。结论 通过三维超声VCI及TUI技术对胎儿CM位置进行判定并分析脊髓腰膨大的形态变化,可为TC胎儿的产前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产前超声分析胎儿主动脉峡部血流动力学的变化规律及收缩末期切迹与胎儿大脑血管发育的关系。方法 收集发育正常的151胎孕23~36+6周胎儿,采用CDFI和脉冲多普勒技术采集胎儿主动脉峡部及大脑中动脉血流频谱,测量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MCA-S)、主动脉峡部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收缩末期最低点血流速度(NS),计算收缩指数(ISI),并分析PSV、NS、ISI、MCA-S与孕周及NS与MCA-S的相关关系。结果 孕23周胎儿主动脉峡部频谱可见收缩末期浅切迹,随孕周增加逐渐加深,至孕30周左右时到达基线,之后出现反向。随着孕周增加,胎儿主动脉峡部PSV和MCA-S逐渐增大,而NS及ISI逐渐减小;随着MCA-S增加,NS呈现降低趋势。以孕周为自变量X,分别以主动脉峡部PSV、NS、ISI和MCA-S为因变量Y行曲线拟合,获得曲线方程分别为NS:Y=-110.982+10.975X-0.242X2R2=0.971,P<0.001);PSV:Y=-20.077+5.840X-0.073X2R2=0.794,P<0.001);ISI:Y=-0.705+0.087X-0.002X2R2=0.970,P<0.001);MCA-S:Y=-67.291+4.841X-0.036X2R2=0.911,P<0.001)。以MCA-S为自变量X,NS为因变量Y进行拟合,获得曲线方程为Y=12.757+0.580X-0.020X2R2=0.854,P<0.001)。结论 随孕周增加,胎儿MCA-S和主动脉峡部PSV增大,NS和ISI均减小。NS与MCA-S呈负相关,推测胎儿主动脉峡部收缩末期减速切迹的变化与大脑血管网的发育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44胎产前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胎儿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并与MR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结果 本组166 471胎胎儿(166 471名孕妇)中产前超声检出44胎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为2.64/10 000(44/166 471)。其中4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复诊, 24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4胎为肾上腺囊肿、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1胎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40/44)。接受MR检查的14胎中,1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确诊, 8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1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MRI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 (10/14)。MR与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5,P>0.05)。结论 超声与MRI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同样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三维超声和MRI定量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三维超声和MRI获得胎头矢正中切面显示颅内无异常70胎(正常组)和小脑蚓部发育异常(不包括蚓部完全缺失)20胎,两种检查在24 h内完成。比较三维超声和MRI胎头矢正中切面图像,并测量小脑蚓部前后径(AP)、上下径(CC)。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组三维超声测量的小脑蚓部AP、CC与MRI相关(RAP2=0.951,RCC2=0.959,P均<0.001);与三维超声图像比较,MRI图像质量更佳,可显示脑干的全长及超声不易显示的窦汇,但三维超声可根据小脑幕的位置确定窦汇的位置。小脑蚓部发育不良胎儿的蚓部AP、CC的Z分数为-5.0~-1.5,典型Dandy-Walker畸形的蚓部AP、CC的Z分数均小于-6.0,三维超声测量小脑蚓部AP、CC与MRI相关(RAP2=0.978,RCC2=0.942,P均<0.001)。结论 测量小脑蚓部的AP、CC并建立孕周参考值,可有效地评估胎儿小脑蚓部发育。三维超声和MRI均可准确测量小脑蚓部的AP、CC,且两种方法的测量值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结果,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D)累及冠状动脉超声表现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48例因ADD接受Bentall手术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CTA及超声心动图资料,根据AAD是否累及冠状动脉将分为累及组和未累及组,比较组间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表现及预后差异。结果 148例AAD中,34例累及冠状动脉(34/148,22.97%,累及组),多累及右冠状动脉(33/34,97.06%),114例未累及冠状动脉(未累及组)。累及组AAD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28/34,82.35%,χ2=5.52,P=0.02),其晕厥或肢体障碍发生率高于未累及组(χ2=6.47,P=0.01)。累及组多见左心室壁增厚(23/34,67.65%,χ2=4.692,P=0.030)、左心室壁运动减低(14/34,41.18%,χ2=4.481,P=0.034),升主动脉内径增宽、左心房增大发生率均低于未累及组(χ2=4.509、6.114,P=0.034、0.013)。围手术期53例患者死亡(53/148,35.81%),累及组死亡率(13/34,38.24%)与未累及组(40/114,35.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3,P=0.737)。累及组心力衰竭发生率(6/13,46.15%)高于未累及组(7/40,17.50%,χ2=4.352,P=0.037)。结论 ADD常累及右冠状动脉,超声心动图多见左心室壁增厚及室壁运动减低;围手术期易发生心力衰竭致死。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2胎消化道闭锁胎儿的产前超声图像及尸体解剖资料。结果 22胎产后尸体解剖共发现24处消化道闭锁(2胎同时合并食管及肛门闭锁),产前超声检出食管闭锁3处、十二指肠闭锁4处、空回肠闭锁3处、肛门闭锁3处,检出率为54.17%;漏诊食管闭锁4处、幽门闭锁1处、肛门闭锁6处。结论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消化道闭锁方法简便,加强动态观察尤其是晚孕期复查与全面系统检查可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2.
三维超声容积自动测量技术评价胎儿胃泡发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体积自动测量(VOCAL)技术检测胎儿胃泡的发育,建立不同孕周胎儿最大、最小胃泡容积正常范围参考值,并评价其与孕周的关系。方法对筛选出的16~38周正常胎儿共345胎,应用经腹三维超声VO-CAL技术估测胎儿最大、最小胃泡容积,并分析其与孕周的关系。结果应用VOCAL技术可近似测量胎儿最大、最小胃泡容积。正常胎儿最大、最小胃泡容积与孕周呈曲线相关(R2max=0.98、0.96,P均<0.001)。结论三维超声VOCAL技术测量胎儿胃容积有助于评价胎儿胃泡的发育。  相似文献   

13.
产前超声早期诊断胎儿体蒂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早期诊断胎儿体蒂异常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产前超声诊断的13胎胎儿体蒂异常的首诊时间、超声声像图及随访结果,分析胎儿体蒂异常的超声声像图特点。结果产前超声诊断的13胎胎儿体蒂异常均于首次超声检查时发现,其中76.92%(10/13)于孕16周前诊断,并均经引产证实,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100%。13胎胎儿体蒂异常均存在腹壁缺损及脐带异常,12胎合并脊柱侧凸,9胎合并肢体畸形,3胎合并颅面畸形。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早期诊断胎儿体蒂异常的可靠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4.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价值。方法 对22胎疑似食管闭锁的胎儿进行系统、多切面的超声扫查,包括颈部和上纵隔的冠状切面与矢状切面,详细观察食管囊袋声像图特征。结果 11胎产前超声显示食管囊袋,其中9胎产后证实为先天性食管闭锁,2胎失访;11胎未显示食管囊袋的胎儿,产后证实为正常新生儿。最早显示食管囊袋的时间为26孕周。结论 产前超声对先天性食管闭锁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多切面扫查胎儿颈部和上纵隔,探测食管囊袋,有助于提高食管闭锁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消化道梗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先天性消化道梗阻的价值.方法 对46例先天性消化道梗阻的产前超声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例中,食道闭锁1例,幽门狭窄或闭锁7例,十二指肠狭窄或闭锁18例,小肠狭窄或闭锁6例,结肠闭锁3例,肛门闭锁9例,先天性巨结肠2例,均经引产解剖或产后手术证实.结论 产前超声检查可直接显示消化道扩张的部位和程度,并由此作出消化道梗阻的定位定性诊断,是先天性消化道梗阻重要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经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患儿的超声资料。结果 52例中,肠闭锁28例,肠狭窄24例。超声检出先天性肠闭锁25例,漏诊3例,诊断符合率89.29%(25/28);检出先天性肠狭窄22例,漏诊2例,诊断符合率91.67%(22/24)。结论 超声检查简便、安全、迅速,可作为小儿先天性肠闭锁和狭窄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正常胎儿心胸比(CTR)Z评分模型,包括横径比(CTR1)、周长比(CTR2)和面积比(CTR3)。方法 对954胎孕11~40+6周正常胎儿行产前超声检查,于标准切面测量CTR作为因变量,以胎体大小参数,包括孕周(GA)、双顶径(BPD)及股骨长度(FL)为自变量,行回归分析,获得CTR均数回归方程;并分析CTR残差,以确定CTR标准差的最佳回归方程;根据公式计算CTR Z评分。结果 正常胎儿CTR与GA、BPD及FL均呈正相关(r=0.74~0.86,P均<0.05);胎儿CTR参数与胎体大小参数的最佳拟合方程均为直线回归方程。成功构建了基于胎体大小参数CTR均数的拟合回归方程;CTR残差分析结果提示CTR标准差不随胎体大小变化而改变,均为恒定值标准差;根据方程可计算正常胎儿CTR Z评分。结论 基于GA、BPD及FL建立的正常胎儿CTR Z评分模型可为产前评估胎儿发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新型智能产前超声技术SFA自动识别与获取胎儿标准切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别以传统超声和SFA技术识别并获取1 127胎≥16孕周单胎胎儿的标准切面,比较获取图像成功率(实际获取图像数/应获取图像数×100%)和图像合格率(合格图像数/实际获取图像数×100%),以及获取不同孕周胎儿标准切面所用时间。结果 SFA获取胎儿经丘脑横切面、经侧脑室横切面、四腔心切面、脐带腹壁入口切面、双肾水平横切面的成功率均低于传统超声(P均<0.05),获取经侧脑室横切面、四腔心切面、腹围横切面的合格率均高于传统超声,获取膀胱水平横切面合格率低于传统超声(P均<0.05)。对不同胎龄胎儿,SFA获取标准切面所用时间均少于传统超声(P均<0.05)。结论 SFA技术获取胎儿标准切面具有一定临床价值,且用时少于传统超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胎儿Meckel-Gruber综合征的超声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胎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基因检测结果、病理结果及引产后表现。结果 5胎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均经产前超声明确诊断,诊断孕周11+6~21+6。产前超声5胎均表现为脑膜(脑)膨出,4胎多囊性肾发育不良,4胎多指(趾);伴发异常表现包括枕部颅骨缺损3胎,脑积水、Blake囊肿、小眼畸形、脊髓圆锥低位、肢体短小、胫骨短小并成角畸形、足内翻、羊水过少、无羊水各1胎。2胎接受基因检测,1胎结果为CEP290基因c.4240del和CEP290基因c.3777-3778del杂合突变,另1胎为MKS3基因c.1365C>T存在纯合突变。孕妇均选择终止妊娠,引产后大体标本所见与产前超声表现相符。对1胎引产后标本进行尸检,发现双侧多囊性肾发育不良。结论 Meckel-Gruber综合征胎儿超声表现具有特征性,产前超声可于早孕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11~13+6周规范化超声检查筛查胎儿严重畸形的效能。方法 分析接受11~13+6周超声检查且有随访结果的3 515胎胎儿早孕期超声表现,并评估11~13+6周规范化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价值。结果 11~13+6周规范化超声检查诊断胎儿畸形的敏感度为80.00%(60/75)、特异度为99.42%(3 420/3 440)、准确率为99.00%(3 480/3 515),阳性预测值为75.00%(60/80)、阴性预测值为99.56%(3 420/3 435)。严重结构畸形分布5大系统,共21种畸形。结论 11~13+6周规范化超声检查可筛查胎儿异常包括胎儿严重结构畸形及染色体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