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舌咽、迷走和副神经分别是第Ⅸ~Ⅺ对脑神经。舌咽神经(经由颈静脉孔出颅)、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副神经为运动神经,后2对神经由疏松的结缔组织包绕后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正常生理情况下,舌咽、迷走/副神经都经颈静脉孔出颅,但在出颅处都有由硬脑膜内层环绕而成的硬膜隔分开舌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讨论舌咽、迷走、副神经及舌下神经损害的定位诊断.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鉴别.结论 单独的舌咽神经的损害伴单侧感觉丧失是最不常见的(如神经瘤).双侧感觉丧失伴颏反射受损的情况,实际上只在有其他低位脑神经(尤其是迷走神经)受累时才见到,也可能在低位脑干受损(延髓空洞症,Arnold-Chiar畸形)时出现.  相似文献   

3.
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由迷走,舌咽,三叉,副神经与颈交感神经组成咽丛,支配咽部的感觉与运动。局部刺激,神经反射及精冲因素等均可引起咽部的异常感觉,作者采用1%普鲁卡因咽侧壁封闭治疗,同时给予调节神经,改善胃部功能等药物口服,获得了良好效果,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细介绍了治疗舌根癌的一种新手术方法:采用咽侧切开和下颌骨切开暴露舌根部病变的手术途径,并利用同侧剩余的舌前部组织作成带神经血管蒂的舌瓣后退置入舌根部的手术缺损中一次修复。先从舌根部解剖出舌下神经和舌动脉并结扎切断舌动脉舌背技及舌下神经小分支。分离保护此血管神经束。然后经咽侧切开和下颌骨切开以暴露舌根部病变,切除肿瘤。再将患侧剩余舌前部自中线作矢状切开下达舌骨,以舌骨舌肌至舌骨的筋膜附丽为轴,将瓣后退置入缺隙中。瓣的后绿缝于会厌上,内侧缝于舌根,外侧缝于咽扁桃粘膜,健侧舌前分直接缝合封闭。下颌骨切开处用骨间钢丝栓结,分层缝闭各层组织。  相似文献   

5.
咽旁间隙系位于颈部上方形似园锥形的潜在间隙。锥底向上达颅底。由茎突及附着的肌肉将其分为前后二隙。前隙较小,内少重要解剖结构;后隙较大,内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及舌咽、迷走、舌下神经通过,因此后隙受感染,如治疗不当  相似文献   

6.
人脑颅神经的磁共振影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1.5T MR在12对颅神经检查中应用与限度。方法 采用1.5MR扫描仪(Picker,Eclipse) 对60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头颅标本进行MR检查。MR影像解剖与解剖标本相对照。结果 嗅球和嗅束可在冠状面上显示。视神经全程在与视神经长轴平行的斜矢状面上显示最佳。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只在背景组织对比较大的区域可确定。滑车神经由于过细而不能显影。在冠状面和横断面上,三叉神经均易确定。MR影像易于判断面、前庭蜗神经的分支。颞骨内面神经可在斜矢状面上显示。舌咽、迷走、副和舌下神经可见于横断面,特定的斜平面有利区分该组神经。结论 1.5T MR可进行细微的颅神经解剖学研究。恰当的方法可提供理想的影像。  相似文献   

7.
根据Leopold等,可把摄食一吞咽过程分为认知期、准备期、口腔期、咽期和食管期5阶段。吞咽功能障碍足指食物从被认知开始,经口腔、咽部、食管到达胃部的过程发生障碍,是脑卒中常见症状和后遗症,大约51%~73%的脑卒中患者发生吞咽功能障碍,脑卒中患者由于舌咽、迷走和舌下神经及核的下运动神经元病变,以及双侧皮质延髓束损害,  相似文献   

8.
咽异感症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主诉症状之一,是耳鼻咽喉科门诊常见病、多发病,也是临床上治愈率低、治疗效果差、复发率高的"顽症"之一[1].其病因极为复杂,咽部神经支配极为丰富,感觉和运动神经丰要来自咽后壁的咽丛,含有迷走、喉上、舌咽、副神经和颈交感神经的分支,此外还有三叉神经第二支和舌咽神经直接分布于咽部,因此,咽部感觉极为灵敏,全身许多器官的疾病可以通过神经反射和传导的作用使咽部产生异常的感觉.现就常见的病因及机制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9.
患女 ,4 0岁。因颈枕部疼痛伴舌不灵活两个月入院。症状呈进行性加重 ,无声音嘶哑及吞咽困难 ,曾以颈椎病治疗无效。查体 :伸舌偏左 ,左侧舌肌萎缩 ,有舌震颤 ,咽反射减弱。左乳突内下方可触及 3cm× 4 cm大肿物。深在、质硬、无压痛、不移动。颈部活动正常。头 CT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受侵蚀扩大 ;头 MRI检查 :左舌下神经管外 1 /2及至枕下有肿物 ,3cm× 3cm× 4 cm大小。CT、MRI均报舌下神经鞘瘤。治疗 :于左耳后发际内倒“L”形切口 ,分离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头夹肌的起始部 ,可触及肿物位于颈椎横突前部 ,胸锁乳突肌及头长肌…  相似文献   

10.
肖立崇 《重庆医学》2011,40(18):1852-1854
颈静脉孔区神经鞘瘤( jugular foramen schwannoma,JFS)为生长缓慢的良性颅内肿瘤.JFS起源于舌咽、迷走和副神经的神经鞘膜许旺细胞.这些神经纤维从脑干延髓发出,集结在颈静脉孔而后出颅,神经鞘瘤多在颈静脉孔区域发生和发展,由于颈静脉孔解剖结构复杂,很难分辨肿瘤的神经来源,因而统称为JFS.JFS占颅内肿瘤的0.2%,颅内神经鞘瘤的2.2%~4.0%,颈静脉孔区肿瘤的50%~59%;病程平均2.7~5.0年;患者发病年龄37~43岁,女性略多于男性.2001年Sen等[1]报道总例数约200例.随着病例的不断积累以及对该病的认识和影像技术的提高,世界各地的报道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1.
三叉神经断面解剖及肿瘤侵犯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叉神经薄层断面解剖和肿瘤侵犯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应用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并对照CT、MRI观察三叉神经形态及其毗邻。同时观察了11例三叉神经肿瘤侵犯三叉神经的表现。结果 首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能清楚地显示三叉神经全程。对应的CT和MRI检查能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对Meckel腔内三叉神经节则显示不够清楚。CT和MRI能准确显示三叉神经肿瘤侵犯三叉神经情况。结论 首例可视化人体数据集能提供准确的三叉神经断面数据,对CT和MRI显示三叉神经和评价肿瘤侵犯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面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提高对其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面神经鞘瘤的影像学表现特点,9例均行MSCT平扫,3例行平扫加增强扫描,6例行MRI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 9例面神经鞘瘤分别涉及内听道段1例、迷路段3例、膝状神经节5例、鼓室段6例、乳突段4例、腮腺段2例。CT表现:8例受累段面神经管扩大和/或骨质破坏,5例鼓室内软组织块影,4例听小骨外移和/或破坏,4例乳突区软组织块影伴外耳道后壁骨质破坏,2例茎乳孔扩大,2例腮腺内软组织肿块。MRI表现:6例肿瘤均表现为结节状或不规则状软组织肿块。T1WI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偏高信号,信号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中等至明显强化,信号均为不均匀。结论一个肿瘤常涉及多个面神经节段,CT对显示肿瘤区骨质改变较佳,MRI可很好地显示面神经鞘瘤的部位、形态、范围和内部结构特征,两者结合有助于面神经鞘瘤的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为临床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  肖丽达  古琳若  张广俊 《海南医学》2007,18(8):13-14,4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30例正常肢体外周神经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结果 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高频超声对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总符合率为90.6%(29/32),并总结肢体各类型外周神经损伤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声像图特点.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膈神经在一定冷冻温度下(-65℃)的变化及其特征,并探讨冷冻时间与神经损伤和修复的关系,以确定膈神经冷冻术的安全性。方法:冷冻治疗机温度设定为-65℃。实验动物为山羊,实验中取右侧8肋间切口入右胸,在下腔静脉外侧游离膈神经,分别行30 s、60 s、90 s及120 s膈神经冷冻术。术后60 d再次开右胸,在不同时间再分别行膈神经冷冻术,取材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冷冻当天镜下可见:冷冻90 s和120 s组出现明显神经变性和神经纤维断裂;30 s和60 s组表现为神经外膜、束膜及髓鞘轻度水肿;术后60 d标本不同冷冻时间肉眼观察与正常膈神经均无明显区别,镜下神经基本恢复正常,但仍有增生性改变。结论:膈神经在-65℃下,随冷冻时间延长,神经损伤逐渐加重。冷冻90 s以上,神经损伤明显。冷冻120 s仍可修复,证明膈神经冷冻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蜗神经发育不良(CND)患儿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60例蜗神经发育不良患儿(共120耳)颞骨HRCT扫描和内耳道及内耳MRI表现影像学资料,分析比较其诊断CND的价值。结果MRI显示蜗神经发育不良104耳,其中伴前庭神经异常48耳,伴面神经细小5耳,伴内耳畸形48耳,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56耳,蜗神经孔狭窄48耳。以MRI显示蜗神经缺失或细小作为诊断CND依据优于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P<0.05);以HRCT显示耳蜗神经孔狭窄或封闭作为诊断CND依据诊断敏感度为89.42%,阴性预测值59.26%高于以HRCT显示内耳道狭窄为诊断敏感度53.84%,阴性预测值25.00%(P<0.05)。结论MRI检查可准确显示CND发生情况,HRCT可通过显示蜗神经孔的狭窄或封闭提示CND状态,内耳道正常情况下并不能排除CN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0T MR 3D-COSMIC成像序列对Ⅰ~Ⅻ对脑神经脑池段显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0T MR扫描仪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疑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颅脑神经产生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MR检查,扫描序列包括3D-COS-MIC及3D-TOF-SPGR。并由2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例健康志愿者480支颅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清晰、较清晰、不清晰3个等级,清晰和较清晰定义为显示,不清晰定义为未显示,而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脑神经在3D-COSMIC序列的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6%),视神经(100%),动眼神经(97%),滑车神经(23%),三叉神经(100%),外展神经(90%),面神经(100%),前庭蜗神经(100%),后组颅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63%)、迷走神经(100%)、副神经(53%)、舌下神经(40%)]。10例神经症状患者3例显示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为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3D-COSMIC成像序列可以较为清晰显示除滑车神经之外12对脑神经脑池段形态、走行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尤其能很好显示Ⅱ、Ⅲ、Ⅴ、Ⅵ、Ⅶ、Ⅷ、Ⅹ共7对脑神经脑池段,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3.0TMR3D-COSMIC成像序列对Ⅰ-Ⅻ对脑神经脑池段显示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3.0TMR扫描仪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10例疑因血管等原因压迫相应颅脑神经产生临床症状的患者进行MR检查。并由两名神经放射学医师根据20例志愿者480支颅神经显示的清晰程度分为以下3个等级:清晰、较清晰、不清晰,前两者定义为显示,后者定义为未显示,而神经与血管的关系分为无接触、接触、压迫。结果脑神经在3D-COSMIC序列的显示率分别为:嗅神经(86%),视神经(100%),动眼神经(97%),滑车神经(23%),三叉神经(100%),外展神经(90%),面神经(100%),前庭蜗神经(100%),后组颅神经复合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副神经)(63%、100%、53%),舌下神经(40%)。10神经症状患者3例显示神经与周围血管接触或压迫,且均为神经外科手术证实。结论 3D-COSMIC成像序列可以较为清晰显示除滑车神经之外12对脑神经脑池段形态、走形及其与血管的关系,尤其能很好显示Ⅱ、Ⅲ、Ⅴ、Ⅵ、Ⅶ、Ⅷ、Ⅹ7对脑神经脑池段,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鼻咽癌侵犯海绵窦和局部颅神经的MRI表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7月共478例经病理证实鼻咽癌患者的完整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海绵窦受侵和局部脑神经受累的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鼻咽癌MRI显示海绵窦受侵的发生率为13.6%(65/478);海绵窦区总的颅神经受累率为11.7%(56/478)。全组的5年总生存率(OS)为88%,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率(DMFS)、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91.0%、84.0%、80.0%。单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DMFS和DFS的预后因素,颅神经是否受累是影响5年OS的预后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海绵窦受侵和局部颅神经受侵不是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鼻咽癌MRI能显示海绵窦和颅神经受侵的情况,海绵窦侵犯和局部颅神经侵犯与鼻咽癌的预后相关,但不是一个独立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9.
陆绵绵教授认为风致眼部病证与神经异常有关,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与感觉神经受损有关;骤然发生偏斜、上胞下垂等,与运动神经受损有关。故多采用祛风或熄风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阐明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比较CT和MRI的价值和限度。方法在53例正常腰椎间盘的CT图像、40例正常腰椎间盘的MRI图像上,对腰椎间盘主要结构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进行影像学观察和测量。结果获得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的影像学特征和相关测量参数,左、右侧之间腰神经长度及宽度无显著性差异。CT对穿刺线的骨性标志点上关节突显示优于MRI,MRI对软组织密度分辨力较CT高。结论CT、MRI是确定经皮腰椎间盘穿刺路径的重要手段,能显示腰椎间盘及腰神经根。应首先选择CT检查,对疑似软组织病变者再联合MRI检查,以提高穿刺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