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分析这几种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按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颅内狭窄组(26例),颅外狭窄组(30例),颅内、外混合狭窄组(27例)及单纯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组(25例),另外包括对照人群3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6和TNF-α的含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血清中3种因子的检测发现,颅内狭窄组、颅外狭窄组、混合狭窄组和MCA狭窄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在各狭窄组间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颅内狭窄组的IL-6含量低于其他狭窄组(P<0.05)。对TNF-α的检测发现,只有颅内狭窄组和MCA狭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颅外狭窄组和混合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FN-γ、IL-6和TNF-α可能参与某些类型脑动脉狭窄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水平在1型糖尿病患儿中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期间,将我院收治的50例1型糖尿病患儿纳入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50例体检正常儿童设为对照组,测定血清中的IL-2、IL-4、IL-6、IL-10、TNF-α、IFN-γ表达水平,并对其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IL-2、IFN-γ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IL-4、IL-6、IL-10、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相关性分析,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与1型糖尿病均密切相关。结论 1型糖尿病患儿的免疫功能发生紊乱,血清IL-2、IL-4、IL-6、IL-10、TNF-α、IFN-γ可能参与到1型糖尿病的发生中,可作为其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D(NKG2D)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晚期肺癌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另选择健康者5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并对其与年龄、烟龄、病程、肺癌分期、病理类型、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IFN-γ、NKG2D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t=10.098、8.726,P<0.01),IL-6、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t=7.262、8.978,P<0.01);不同类型肺癌之间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等无明显差异(t=1.272、0.098、0.978、1.079,P>0.05);不同肺癌分期血清IL-6、IFN-γ、TNF-α、NKG2D水平存在显著差异(F=6.762、9.218、10.977、11.033,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FN-γ、NKG2D水平呈下降趋势,Ⅳ期、Ⅲ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L-6、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Ⅳ期、Ⅲ期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血清IFN-γ、NKG2D与肺癌分期呈负相关(r=-0.251、-0.315,P<0.05),血清IL-6、TNF-α表达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r=0.402、0.298,P<0.05),血清IL-6、NKG2D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08,P<0.05),血清IFN-γ、TNF-α表达之间呈负相关(r=-0.307,P<0.05)。结论 IFN-γ、NKG2D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低表达,而IL-6、TNF-α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上升趋势,IL-6、IFN-γ、TNF-α、NKG2D与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醋酸考的松皮下注射复制大鼠免疫低下模型,检测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并雾化吸入IFN-γ l、3、7d的免疫低下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中TNF-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IL-1β、IL-6表达,以及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结果:吸入IFN-γ组大鼠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和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吸入IFN-γ组大鼠BALF中IFN-γ、TNF-α活性高于对照组大鼠(d7 TNF-α除外)。吸入IFN-γ组灌菌后d7肺组织IFN-γ和IL-1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IL-6表达二组无显著差异。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除d3 IL-1β外,与免疫低下大鼠组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 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提高肺内IFN-γ、TNF-α、IL-1β、IL-6水平,但对相应血清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动态变化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性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检测74例住院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的IL-6、IL-8、INF-γ和TNF-α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L-6、IL-8、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儿组急性期血清INF-γ水平显著底于恢复期和对照组(P<0.05),恢复期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Th1/Th2失衡致IFN-γ水平降低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中起重要作用;IL-6与IL-8和TNF-α可以作为预测毛细支气管炎病情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配合推拿膀胱经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相关免疫学作用机制。方法将12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配合推拿组)60例和对照组(单纯推拿组)60例,另设正常组60例,两组治疗周期均设为2个疗程(10次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IFN-γ等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细胞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照组稍有降低;两组治疗后血清IL-6、IFN-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背俞穴配合推拿背腰部膀胱经对CFS患者有较好疗效,可降低患者血清IL-6、IFN-γ、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调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可能是本法治疗CFS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自然杀伤细胞活化受体2D (NKG2D)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52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肺鳞癌22例,肺腺癌18例,小细胞肺癌12例;肺癌Ⅰ~Ⅱ期20例,Ⅲ~Ⅳ期32例。另选择健康者56例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并对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与年龄、烟龄、病程、肺癌分期、病理类型、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肺癌组患者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TNF-α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类型肺癌之间血清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分期肺癌血清IL-2、IFN-γ、TNF-α、NKG2D水平比较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呈下降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肺癌分期的增加,血清TNF-α水平呈上升趋势,且三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IL-2、IFN-γ、NKG2D水平与肺癌分期呈负相关(P<0.05),血清TNF-α与肺癌分期呈正相关(P<0.05);血清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与年龄、烟龄、病程、病理类型、BMI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2、IFN-γ、NKG2D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低表达,而TNF-α在肺癌患者血清中呈现上升趋势,IL-2、IFN-γ、TNF-α、NKG2D与肺癌发病及进展密切相关,因此联合检测IL-2、IFN-γ、TNF-α、NKG2D等指标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雾化吸入γ-干扰素(IFN-γ)对免疫低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醋酸考的松皮下注射并气管内注射白色念珠菌复制大鼠免疫低下肺感染模型,检测雾化吸入IFN-γ1、3、7d的免疫低下大鼠和对照组大鼠肺泡巨噬细胞(AM)培养上清中TNF- α活性和IL-1β、IL-6水平,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活性,肺组织IFN-γ、TNF-α、TNF-1β、IL-6表达,以及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结果 吸入IFN-γ组大鼠AM培养上清中TNF-α的活性和IL-1β、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吸入IFN-γ组大鼠BALF中IFN-γ、TNF-α活性高于对照组大鼠(第7天TNF-α除外),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的表达高于对照组,TNF-α表达低于对照组,IL-6表达二组无显著差异,吸入IFN-γ组大鼠血清IFN-γ活性和IL-1β、IL-6水平,除第3天IL-1β外,与免疫低下大鼠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 雾化吸入IFN-γ可明显提高肺内IFN-γ、TFN-α、IL-1β、IL-6水平,但对相应血清细胞因子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Grave's病未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各40例,健康体检者39例,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和IFN-γ的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TNF-a、IFN-γ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降低均不明显(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6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可能共同参与Grave's病的发病过程,但是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Grave's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对过敏性鼻炎大鼠的疗效以及对免疫调制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生白芥子组、炒白芥子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应用卵白蛋白建立过敏性鼻炎模型,造模成功后西药组用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侧鼻孔5μL;生白芥子组和炒白芥子组分别用生白芥子贴膏和炒白芥子贴膏贴敷;模型组用0.9%氯化钠溶液滴鼻,每侧鼻孔5μL。各组均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7次。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大鼠治疗前后行为学表现,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表达水平,并探讨几个指标之间的关系;对各组大鼠鼻黏膜组织细胞进行甲苯胺蓝法染色,镜下观察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形态并计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过敏性鼻炎总症状评分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治疗后评分显著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升高(P<0.05),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西药组比较,治疗后生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水平显著下降,IFN-γ水平显著上升(P<0.05);炒白芥子组IL-1β、IL-6、TNF-α和IFN-γ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提示,大鼠血清IL-1β和IL-6、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841、r=0.595,均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18,P<0.05);IL-6和TNF-α的水平呈正相关(r=0.69,P<0.05);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861,P<0.05);TNF-α和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r=-0.68,P<0.05)。与对照组比较,病理染色显示模型组大鼠鼻黏膜组织肥大细胞显著增多(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鼻黏膜肥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P<0.05);与西药组比较,生白芥子组肥大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炒白芥子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炒白芥子贴膏穴位贴敷均可有效治疗过敏性鼻炎,而且生白芥子贴膏效果更为显著,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升高IFN-γ水平,改善鼻黏膜炎性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4、IFN-γ及Th1/Th2免疫平衡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60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取我院健康检查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联合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分别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时抽取患者晨起静脉血,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4、IFN-γ水平。结果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硫酸沙丁胺醇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3个月后,患者血清IL-6、TNF-α和IL-4水平显著降低(P0.05),IFN-γ水平显著升高(P0.05),免疫调节明显向Th1方向调节(P0.05)。结论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与硫酸沙丁胺醇联合应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可能通过调节患者体内IL-6、TNF-α、IL-4、IFN-γ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及Th1/Th2免疫平衡实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观察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干扰素(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104例利奈唑胺所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给予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并选择同期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2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组血清IL-33、TNF-α及IFN-γ水平.结果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2组患者间上述血清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均明显下降,且研究组血清IL-33、TNF-α和IFN-γ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小剂量美罗华联合冰冻血浆治疗利奈唑腔所致血小板减少症,能显著性降低患者血清IL-33、TNF-α及IFN-γ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肠湿热证、脾气虚弱证、脾虚湿热证三种虚实证候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FN-γ、TGF-β1、IL-17A表达的差异,分析细胞因子表达与UC证候的相关性。方法分组随机纳入UC患者31例,分为大肠湿热证组、脾气虚弱证组、脾虚湿热证组,纳入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TNF-α、IFN-γ、TGF-β1、IL-17A含量。UC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UC患者血清IFN-γ、TGF-β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肠湿热证、脾气虚弱证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大肠湿热证、脾气虚弱证、脾虚湿热证组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三种虚实证候组间比较,脾气虚弱证组患者血清TNF-α浓度显著高于大肠湿热证组(P0.05)和脾虚湿热证组(P0.01),大肠湿热证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脾虚湿热证组(P0.01),脾气虚弱证组患者血清IFN-γ浓度显著高于脾虚湿热证组(P0.05);各组间血清IL-17A浓度比较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UC患者血清IFN-γ、TGF-β1浓度升高可能与UC发病相关,UC患者血清TNF-α、IFN-γ的含量差异可为虚实证候的辨识提供客观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谭晓华  李冬妹  杨磊 《农垦医学》2004,26(6):400-402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卡波氏肉瘤(Kaposi‘s sarooma,KS)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adaordent assay,ELISA)检测了13例KS患者和52例对照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浓度。结果:KS患者TNF-α,IFN-γ,IL-6和VEGF均高于对照组。血清TNF-α,IFN-γ,IL-6浓度在KS患者组和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VEGF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血清细胞因子TNF-α,IFN-γ,IL-6水平增加可能在KS发病中发挥一定的作用。VEGF与KS的关系有待扩大样本量后进一步检测,才能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γ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在结核性和肿瘤性胸腔积液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6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的确诊为结核性或肿瘤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胸腔积液和血清标本,其中结核性30例,肿瘤性3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胸腔积液和血清中TNF-α,IFN-γ,IL-2,IL-4浓度,并分析结果及其临床意义。结果 (1)结核组胸腔积液中TNF-α,IFN-γ,IL-2的浓度高于其血清浓度(P <0.05);肿瘤组胸腔积液中IL-2的浓度高于其血清浓度(P <0.05);(2)结核组胸腔积液中TNF-α,IFN-γ,IL-2及血清中IFN-γ浓度高于肿瘤组(P <0.01);(3) IL-4的胸腔积液和血清浓度,及血清中TNF-α,IL-2浓度在结核和肿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 ROC曲线结果显示,胸腔积液中TNF-α,IFN-γ,IL... 更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 (LRP6)及CD36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的关系,为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8年8月在洛阳新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9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根据颅内动脉(颈内动脉的颅内段、大脑中动脉M1段、椎动脉颅内段及基底动脉)及颅外动脉(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颅外段及锁骨下动脉)是否狭窄,分为无狭窄组12例(A组)和颅内外动脉狭窄组78例(B组);根据狭窄发生的部位不同再将颅内外动脉狭窄组分为单纯颅内动脉狭窄组32例(B1组)、单纯颅外动脉狭窄组26例(B2组)和颅内外动脉均有狭窄组20例(B3组)。比较各组血清LRP6、CD36水平差异,并分析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血清LRP6、CD36水平差异。结果 B组高血压病、糖尿病比例和CD36水平高于A组,而LRP6水平低于A组(P0.05)。B1组、B2组及B3组LRP6、CD3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颅内外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间LRP6、CD3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LRP6、CD36水平与颅内外动脉狭窄存在相关关系,可一定程度反映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通过检测LRP6、CD36水平能够了解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程度,对临床诊治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葡萄膜炎患者于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于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集的48例急性葡萄膜炎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不同类型葡萄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细胞因子变化情况、发生和发展关系;对照组48例,为同期非葡萄膜炎患者健康者。结果急性葡萄膜炎患者在治疗前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后的恢复阶段与对照组(P0.05);上述3类细胞因子呈正相关关系(γ=0.339、0.477、0.401)(P0.05)。结论相比于治疗后,急性葡萄膜炎患者血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升高,提示葡萄膜炎发生及发展有上述细胞因子的参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反复自然流产(RSA)患者血清中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RSA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6例RSA患者血清中Th1(IL-2、TNF-α、IFN-γ)/Th2(IL-10)型细胞因子水平,同时以正常健康早孕组64例作为对照.结果:RSA组血清中IL-2、TNF-α、IFN-γ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IL-10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RSA患者血清中Th1与Th2间平衡的改变可能是导致RSA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细胞因子水平改变在婴儿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婴儿血清TNF-α、IFN-γ、IL-4水平变化,探讨其在炎症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41例CMV-IgM阳性、其他疾病组和30例CMV-IgM阳性、肝炎组作为观察对象,30例健康婴儿作为对照(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FN-γ、IL-4,并分析TNF-α和ALT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CMV-IgM阳性患儿TNF-α、IFN-γ、IL-4均高于对照组,IFN-γ/IL-4值显著低于对照组.肝炎组与其他疾病组相比较,TNF-α、IL-4、IFN-γ/IL-4值的改变具有显著性差异,且肝炎组TNF-α和ALT值呈显著正相关(r=0.76,P<0.01),而IFN-γ在其他疾病组和肝炎组增高均不明显.结论 CMV感染后导致患儿细胞因子分泌紊乱,表现为TNF-α水平增高,且与肝功能损害的程度密切相关;同时IFN-γ/IL-4值变化则提示由于Th2功能异常增高而导致Th1和Th2平衡失调.该研究结果对于阐明CMV感染的发病机制,改善CMV感染的防治措施提供了免疫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左旋精氨酸(L-Arg)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促、抗炎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4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分别给予L-Arg强化的TPN和常规TPN营养支持,均从中心静脉补充营养液.选取1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在营养支持的第1、4天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营养支持组患者的IFN-γ、TNF-α、IL-10、IL-5、IL-4、IL-2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同时分析强化TPN组及常规TPN组间各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 营养支持第1天:强化 TPN组及常规 TPN组IL-2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其余5种细胞因子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但2组之间各细胞因子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营养支持第4天:2组IL-2水平明显高于第1天(P均<0.05);2组IFN-γ、TNF-α、IL-4及IL-10与第1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强化 TPN组 TNF-α、IL-10、IFN-γ、IL-4水平低于常规TPN组(P均<0.05),IL-10/TNF-α、IFN-γ/IL-4比值更接近于正常组水平(P均<0.05).结论 L-Arg强化的TPN在调节SAP患者促、抗炎平衡方面优于常规TPN,有利于机体免疫平衡的恢复.CBA能够高通量、高灵敏度地检测促、抗炎细胞因子失调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