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南药学》2017,(4):420-423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由应激引起的海马组织氧化应激及炎症因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丁苯酞组、模型组、抑郁+丁苯酞组。模型组和抑郁+丁苯酞组给予慢性应激造模,丁苯酞组单独给予20 mg/(kg·d)的丁苯酞,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玉米油。7周后,对大鼠的行为学进行考察,并观察海马组织IL-6、TNF-α、IL~(-1)β的表达及SOD、MDA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改善了应激对大鼠行为学的改变,同时也抑制了抑郁模型大鼠海马组织IL-6、TNF-α、IL~(-1)β的表达,缓解了氧化应激。结论本研究首次在抑郁摸型大鼠中直接证明了丁苯酞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且其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及免疫调节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丁苯酞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大鼠用四血管闭塞法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选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1~3分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食用麻油)、阳性对照组(尼莫地平10mg·kg-1)、治疗组(丁苯酞25mg·kg-1),另设立假手术组(食用麻油);每组12只,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天1次,2周后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断头取脑,检测海马组织中SOD与Caspase-3活性变化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2周后明显降低,海马组织中SOD活性明显升高,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其中阳性对照组与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可通过上调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SOD活性和下调Caspase-3表达发挥对脑缺血再灌注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降纤酶治疗对进展性卒中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含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急性进展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均给予常规和降纤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d、5d、15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并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5d检测2组患者血清CRP和IL-6的含量。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均有改善(P<0.05),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2组CRP和IL-6含量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更加明显(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降纤酶可通过抑制CRP、IL-6介导的神经、血管损伤,以改善进展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脑缺血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核因子-κBp65(nuclear-κBp65,NF-κB p65)、ICAM-1的表达,探讨丁基苯酞(DBT)在慢性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持久性结扎(2-VO)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同时设立对照组及丁基苯酞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采用光镜大鼠海马CA1区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Bp65及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神经元严重受损,NF-κBp65、ICAM-1显著升高(P〈0.01),丁基苯酞治疗后,海马区形态学明显改善,海马CA1区NF-κBp65、ICAM-1表达明显减少(P〈0.01)。结论丁基苯酞可能通过减少慢性脑缺血大鼠NF-κBp65、ICAM-1在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减轻神经元变性、坏死,抑制炎症反应,从而减轻慢性脑缺血大鼠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对缺血性脑卒中缺血半暗带细胞因子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n=55)接受血栓通治疗,观察组(n=55)再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SS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缺血中心区和缺血低灌注区面积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β、CRP、TNF-α、IL-6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IL-1β、CRP、TNF-α、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9.09%稍高于对照组5.45%,但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炎性因子表达,保护缺血半暗带,并且安全性高,有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颈动脉狭窄大鼠模型,探讨丁苯酞对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对次级线粒体源性caspase激活因子(Smac)蛋白的影响。方法 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颈动脉狭窄模型组(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丁苯酞组、中剂量丁苯酞组和高剂量丁苯酞组,每组15只。平衡木实验(BBT)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Smac蛋白表达。结果假手术组、对照组、低剂量丁苯酞组、中剂量丁苯酞组、高剂量丁苯酞组SD大鼠BBT评分为1.07±0.12、5.64±1.06、4.84±0.82、4.13±0.65、3.76±0.52,凋亡指数分别为0.00±0.00、0.75±0.18、0.62±0.14、0.47±0.10、0.32±0.07,Smac蛋白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076±0.012、0.852±0.143、0.705±0.127、0.382±0.073、0.115±0.02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可以显著降低Smac蛋白表达,抑制颈动脉狭窄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发的神经元凋亡,发挥神经功能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dl-3n-butylphthalide,NBP)对脑缺血(cerebral infarction,CI)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采用自体血栓法制作CI痴呆(vascular dementia VD)模型。治疗组采用NBP灌胃,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给药时间30 d。模型组、假手术组和正常组均给予生理盐水灌胃。治疗后以Morris水迷宫检测其学习记忆行为能力,HE染色检测梗死灶周围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对照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平均探索次数显著增加(P<0.05)。光镜观察显示,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可见海马CA1区神经元数目明显增多,变性坏死细胞减少。结论 NBP可以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CI区细胞凋亡,保护海马CA1区细胞有关。NBP对CI后神经细胞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丁苯酞(NB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溶剂对照组和丁苯酞治疗组,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2 h再灌注24 h后,断头取脑,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观察脑组织Bcl-2和Bax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和Bax显著增多;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Bcl-2的表达显著上调,Bax的表达显著下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的表达、下调Bax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方法采集我院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神经科治疗的63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施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33例在其基础注入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疗效及血清炎症因子。结果观察组2周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更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脑梗死面积(11.1±2.0)cm~2相较于对照组(13.1±1.2)cm~2减少,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4.1±1.1)分,相较于对照组(8.5±1.5)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CRP)(7.4±1.1)mg/L、IL-8(24.9±1.1)ng/L、IL-10(9.3±1.0)ng/L、降钙素原(PCT)(4.0±1.8)μg/L水平相较于对照组[CRP(13.8±1.4)mg/L、IL-8(30.8±1.5)ng/L、IL-10(11.0±0.9)ng/L、PCT(5.6±2.3)μg/L]均降低(P<0.05)。结论 ACI通过阿替普酶与丁苯酞联合治疗,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缩小梗死面积,改善脑神经功能,还能缓解炎症反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治疗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改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0月~2017年10月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不给予特殊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2周后口服丁苯酞软胶囊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长谷川痴呆量表(HD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MMSE、HD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Hcy和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序贯治疗可以明显改善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陶兵先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4):3668-3669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短期应用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方法6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分级Ⅱ一Ⅲ级)随机分成治疗组(n=34例)和对照组(n=34例).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80mg/d,共12周.治疗前后检查心脏超声,评估心功能,测定CRP和IL-6和血脂水平.结果12周后治疗组患者TC、LDL-C降低明显(P<0.05).心功能按NYHA分级两组相比有明显改善(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明显提高(P<0.05),且CRP、IL-6水平有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无改善.结论氟伐他汀短期应用能改善心脏功能,降低血浆炎性因子(CRP、IL-6)水平,有益于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2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接受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模型。治疗组大鼠于造模后给予白藜芦醇治疗。利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认知能力;ELISA试剂盒测定大鼠海马炎症因子指标TNF-α和IL-6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部位凋亡相关蛋白(Bax、Bcl-2及Caspase-3)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认知功能下降,海马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认知能力提高,海马TNF-α和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Bax和Caspase-3的含量明显升高(P<0.05),Bcl-2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大鼠相比,治疗组大鼠海马Bax和Caspase-3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Bcl-2的表达升高显著(P<0.05)。结论白藜芦醇治疗可改善糖尿病大鼠空间认知功能的损害,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抑制凋亡途径和抗炎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老年血管性痴呆(VD)疾病特点,评价丁苯酞软胶囊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 80例老年VD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吡拉西坦片治疗,观察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炎性因子、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药物三联疗法(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胱抑素C(Cys-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96例医院确诊并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研究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6,Cys-C,TNF-α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Cys-C,TNF-α水平和生活能力(mR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均显著性降低(P<0.05),且研究组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药物三联疗法(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IL-6,Cys-C,TNF-α水平,改善神经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大鼠海马微血管构筑和自由基代谢的变化,探讨丁苯酞对其影响。方法54 只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丁苯酞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和假手术组,每组18 只。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单宁酸-氯化铁(TA-Fe)媒染法显示海马微血管,定量分析微血管密度(MVD)和微血管面积密度(MVA);比色法检测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丁苯酞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梗死体积均减少,SOD 活性升高、 MDA 含量下降,微血管数量增多,分支吻合成网,MVD 和MVA 值明显升高(P < 0.01)。结论丁苯酞可改善海马微血管分布,减轻自由基损伤,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均来自于2019年2月~2020年1月某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计10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1例,对照组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12%,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治疗后,研究组TNF-α、IL-6与CRP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丁苯酞与阿替普酶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可靠,且能够调节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6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溶栓、抗血小板聚集、改善循环、营养脑细胞等)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分别于用药治疗前和治疗14 d后采集静脉血,检测炎症因子IL-6、CRP水平,并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治疗后,联合组NIHSS评分、IL-6及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减轻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恩必普软胶囊(丁苯酞)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及NF-κB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单纯缺血组,PSD组,恩必普低(80 mg·kg-1·d-1)、中(160 mg·kg-1·d-1)和高(320 mg·kg-1·d-1)剂量组。进行行为学观察和测试,测定NF-κB的表达及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海马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及TNF-α和IL-1β的含量出现不同程度增高,而IL-6含量则减少(P<0.01);与单纯缺血组比较,PSD组大鼠海马组织NF-κB阳性细胞数及TNF-α和IL-1β的含量明显增高,而IL-6含量则明显减少(P<0.01);与PSD组比较,恩必普低、中、高剂量组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海马组织NF-κB的表达及减少TNF-α和IL-1β的含量,提高IL-6的含量(P<0.01)。结论:PSD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因子网络稳态发生改变;恩必普对PSD大鼠海马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丁苯酞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3  
目的:观察丁苯酞(恩必普)对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性脑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模型,用光化学法造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致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94只MCAO大鼠随机分为丁苯酞治疗组、生理氯化钠溶液(NS)对照组各47只,另取3只RHRSP作为假手术组.治疗组于MCA闭塞d1起po丁苯酞150 mg·kg-1,bid,给药10 d.每日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d10处死大鼠取脑进行TTC染色及常规病理检查,观察局部血栓梗死灶微血管等的变化.结果:丁苯酞治疗1~6d的神经行为学评分均明显增加(如d4治疗组(17.14±0.38)分, NS组(15.29±1.11)分,P<0.05);治疗组梗死面积为(6.94±2.11)mm2,梗死灶占前脑面积百分比在治疗组为(1.82±0.50)%,均显著低于NS组[(8.90±1.96)mm2和 (2.40±0.65)%,均为P<0.05];治疗组局部血栓变小、梗死灶及周围微血管增生也显著多于NS组(79% vs 62%,P<0.05),灶内出血发生率减少.结论:丁苯酞可改善病灶局部循环,减小梗死面积,减轻脑组织损伤,恢复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丁苯酞对氧糖剥夺/复氧(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诱导的SD大鼠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原代培养新生24 h内SD乳鼠海马神经元,建立氧糖剥夺30 min/复氧8 h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OGD/R模型组、丁苯酞低、中、高剂量组(0.1,1,10μmol·L-1)。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测定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各组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OGD/R模型组比较,各丁苯酞给药物组神经元凋亡率均不同程度降低(P<0.01),且随药物浓度升高而降低;Bcl-2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地增高(P<0.01),且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升高。结论:丁苯酞能抑制OGD/R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其可能通过增加神经元内Bcl-2凋亡抑制蛋白的表达而抑制凋亡,进而保护神经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