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人生的过程可概括为"生、长、壮、老、已".老年已到人生之后期,在这一阶段有独特的身心特点.朱丹溪<格致余论·养老论>对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作了高度概括:"头昏,目眵,肌痒,溺数,鼻涕,牙落,涎多,寐少,足弱,耳聩,健忘,眩晕,肠燥,面垢,发脱,眼花,久坐兀睡,未风先寒,食则易饥,笑则有泪,但是老境,无不有此."人到老年五脏气血阴阳皆亏,所以产生了上面种种症状.老年人五脏气血阴阳皆亏,然肾精亏损乃是根本.<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七八,肝气衰,筋少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说明人之所以衰老乃天癸竭、肾精亏所致.  相似文献   

2.
七损八益何以讳释孙启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何谓“七损”...  相似文献   

3.
有关七损八益之论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这样论述的,“帝曰:调此二者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  相似文献   

4.
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在中医可归属于"绝经期前后诸症"、"脏躁"等范畴.<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深刻地阐明了该病的病因病机是肾气渐衰,冲任亏虚,天癸将竭,精血不足,阴阳失调,脏腑失常.笔者在临床中用左归饮加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效果显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相似文献   

6.
<正>天癸,始见于《素问·上古天真论》:"女子七岁……二七而天癸至……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阐明了女性天癸由"至"转"盛"变"衰"到"竭"全过程,决定了女性的生、长、壮、老,从7岁到49岁,每7岁为一分度,"七七天癸竭"大体为女  相似文献   

7.
党炳林 《陕西中医》2003,24(10):948-949
在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传统文化中 ,中医药学是一颗璀璨夺目的瑰宝 ,而这个瑰宝的根基在《黄帝内经》。两千多年来 ,《黄帝内经》这部中医药学宝库 ,取之不竭 ,挖之不尽。在《黄帝内经》中 ,对以保健、强身、益寿为目的的养生理论作了精辟的论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起居衰矣 ;年五十 ,体重 ,耳目不聪明矣 ;年六十 ,阴痿 ,气大衰 ,九窍不利 ,下虚上实 ,涕泣俱出矣。故曰 :知之则强 ,不知则老 ,故同出而异名耳。智者察同 ,愚者察异。愚者不足 ,智者有余。有余则耳目聪明 ,身体轻强 ,老者复壮 ,壮者益治。是以…  相似文献   

8.
试论七损八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文中指出,如果懂得了七损八益的养生之道,则人身的阴阳就可以调摄,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就会发生早衰现象.何谓七损八益?女子以七为纪,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一十四岁,天癸发育成熟,任脉通畅,太冲脉旺盛,月经按时而下,故称之为"损";男子以八为纪,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一十六岁,肾气旺盛,天癸发育成熟,精气充满,能够排精,故称之为"益".  相似文献   

9.
病机司其属辨汗分阴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中医解释人体脏气平衡的生理和病理模式.阴阳的偏盛偏衰是人体疾病的病机关键,汗证即是阴阳失衡的临床表现之一.<素问·阴阳别论篇>中云:"阳加于阴,谓之汗."提出了生理性汗、病理性汗、五脏之汗的分类法.  相似文献   

10.
<灵枢·口问>云:"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属夜,夜则主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灵枢·寒热>载:"阴嘺、阳嘺,阴阳相交,阳入阴,阴出阳,交于目锐眦,阳气盛则瞋目,阴气盛则瞑目."  相似文献   

11.
大凡能坚持每晚搓涌泉穴健身者,多为中年以上年龄,《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有“女子……六七三阳脉衰于上……七七任脉虚,太衡脉衰少,天癸竭……”,“丈夫……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背极”之说。在这种情况下,不宜采用泻肾之法,以摇其本。因此,笔者认为每晚用热水烫洗脚能促进三阴、三阳经脉循  相似文献   

12.
天癸时限性异常与常见的妇科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天癸时限性的认识1·1古代文献的记载《素问·上古天真论》曰:“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八八,则齿发去。”此段经文客观清晰地描绘了天癸具有明显的时限性:天癸二七、二八而生,七七、七八而竭,只存在于生命具有生殖能力的育龄阶段,同时又明确揭示了天癸的“至与竭”(即时限性)与肾中精气的盛衰…  相似文献   

13.
读您刊“癃闭散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和药理实验”一文(见1982年第7期),颇获教益。但文中说:“老年人阴常有余,而阳常不足。”笔者认为:老年人“阳常不足”可信,而“阴常有余”之说并不全面。正如《素问·阴阳应象大》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叶天士据其临证所见云:“中年后,精血内虚”男子向老,下元先亏”,“高年下焦阴弱”。《灵枢·本输》谓:“实则闭癃……闭癃则泻之。”因此,似不宜因本文处方用了肉  相似文献   

14.
“七损八益”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阴阳印象大论>云:"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古今关于"七损八益"之注文,多在七八二字争论不休,对损益二字则弃之不顾.然"七损八益"之核心不在七八,而在损益二字,即如何把握阴阳损益,以实现健康长寿的养生目的.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从临床实践中体会到老年之病久治不愈者宜从肾治之。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待到老年肾的精气渐衰,随之而来则是五脏渐虚,诸病丛生。故《素问·上古天真论》云:“丈夫七八……天癸竭,精少,肾脏衰,形体皆极。”因此治肾不仅适用于肾脏系统的病证,且能应用于心肺肝脾等系统的病证。笔者据此指导临床,对老年病久治不愈兼见肾病征象者,多从肾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汗证,出自<医学正传·汗证>以全身或局部非常出汗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关于汗的机理最早可见于<素问·阴阳别论>:"阳加于阴谓之汗."[1]但详细论述则见于清·叶桂<临证指南医案·汗>:"阳加于阴谓之汗,由是推之,是阳热加于阴,津散于外而为汗也."[2]吴瑭亦云:"汗也者,合阳气阴精蒸化而出者也."<内经>云:"从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盖汗之为物,以阳气为运用,以阴精为材料."所以,无论生理性病理性的汗之有无多少,都应从阴阳盛衰及其相互关系是否协调来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7.
《素问》对运气七大论渊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运气七篇大论问题,宋臣林亿等曾云:"详<素问>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晋人也,序<甲乙经>云,亦有亡失.<隋书·经籍志>载梁<七录>,亦云止存八卷……而冰自谓得旧藏之卷,今窃疑之."其后文又云:"窃疑此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王氏取以补所亡之卷."犹<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记'补之之类也."后世学者,多从此说.然此中尚有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周唯 《中医研究》2007,20(2):11-14
<伤寒论>以三阴三阳作为纲领,将外感疾病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六大类,创立了六经辨证,论述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而三阴三阳乃由一阴一阳衍化而来.<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愿闻阴阳之三也何谓?歧伯曰:气有多少异用也."<素问·天元纪大论>曰:"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故曰三阴三阳也."根据阴阳之气多少的不同,将一阳分为三阳,一阴分为三阴,但其根本仍是阴阳.  相似文献   

19.
祖国医学关于“天癸”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天癸至,精气溢泻,阴阳和,故能有子。……七八,肝气衰,筋不能动,天癸竭,精少,肾  相似文献   

20.
田满荣  杨凤爱 《陕西中医》2007,28(10):1447-1448
人的衰老,并不是从60岁才开始。《内经》提出了四十岁开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矣;年六十.阴痿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衰老的过程是随着年龄的推移,经血不断衰耗,脏腑功能日渐衰弱,继之则气血亏虚,阴阳失调,神败形坏,老态出现。现从以三个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