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猕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应用0.5ml含中国株庚型肝炎病毒(HGV)的血清接种5只猕猴,5只猕猴于接种后1周血清HGVRNA均阳转;HGVRNA滴度在猴体内可高达1∶105,较接种血清中HGVRNA滴度(1∶102)高出许多,提示HGV在猕猴体内复制。其中4只猕猴血清抗-HGV阳转;4只出现ALT异常。后用其中1只猕猴感染后45天的血清给另2只猕猴接种,该2只猴也出现血清HGVRNA和抗-HGV阳转及ALT异常。本研究表明,中国猕猴有可能作为HGV感染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恒河猴实验感染庚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恒河猴中的实验感染状态。方法用一名HGVRNA阳性、HBV、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浆实验感染2只恒河猴,并取第一代猴感染后6周的血再感染1只第二代恒河猴,然后用以第二代猴感染6周后血继续感染2只第三代恒河猴。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受感染猴血清中的HGVRNA,并每周抽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感染1周后猴血清HGVRNA阳转,最长持续阳性28周以上。不同感染个体血清ALT水平有明显差异,其中1号猴有短期轻度升高,5号猴血清ALT较长时间在100U/L以上。肝活检发现,感染后16周猴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毒性肝炎样病理改变。进一步对该献血员血浆和感染后猴血清中的HGV5’端部分非编码区基因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感染用献血员血浆和猴血清中HGV序列与国外株HGU44402的同源性分别为9833%和9583%;与HGU36380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50%和8917%;感染猴血清中HGV序列与献血员HGV序列同源性为9583%。结论恒河猴对HGV敏感,可以做为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3.
庚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庚型肝炎病毒 (HGV)的致病性 ,对 3只国产猕猴 (Macacamulatta)于接种人HGVRNA阳性血清后进行了长达 2 0周的随访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3只猕猴购自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 ,其中 2只为雄猴 ,1只为雌猴 ,年龄为 2~ 3岁。实验感染前采其静脉血 ,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 (ALT)、血浆HGVRNA、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HGVRNA ,并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活检标本。给猕猴接种的血清系取自一名HGVRNA阳性的急性非甲~非戊型肝炎患者 ,对该份血清作 10倍稀释后 ,用逆转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165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和血清酶的变化。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78例,肝硬化18例,肝癌4例,乙、丙肝携带者41例。结果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检出单纯性HGV感染3例(125%),血清ALT水平在488±65U/L之间,AST在452±71U/L之间,TBiL在771±143μmol/L。急性肝炎酶的升高一般在1个月内降到正常,而HGVRNA在ALT降到正常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才转阴,其中1例发病后9个月转阴。慢性肝炎中检出HGVRNA阳性19例(244%),其中单纯性HGV阳性4例(513%)。肝硬化肝癌中HGVRNA阳性4例,其中1例肝硬化为单纯性HGV阳性。结论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中均可检出庚型肝炎病毒,为单独感染或与乙、丙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其传播途径与乙、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庚型肝炎病毒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抗庚型肝炎病毒(HGV)IgG与各种病毒感染,丙氨到转氨酶(ALT)及HGV RNA的相关性。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了315例各种肝炎病毒(A ̄E)感染乾和117例健康献血员血清的抗-HGV IgG,并测定其ALT,对抗-HGV IgG阳性的标本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HGV RNA。结果 献血员抗-HGV IgG的阳性率为3.42%(4/117  相似文献   

6.
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为单链,正肌RNA,全长9392bp。根据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随机选取酶联抗-HGV阳性病人血清3份,阴性病人血清6份,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结果2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强的特异扩增带,1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弱的特异扩增带,其余6份抗-HGV阴性血清均无特异性扩增带。  相似文献   

7.
831名健康青年庚型肝炎病毒和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国健康青年中庚型肝炎病毒(HG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6省831名健康青年血清中的HGV和HIV抗体,对抗-HGVIgG阳性的血清再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RNA。结果 发现抗-HGV IgG阳性率为2.53%(21/831),21例阳性者中HGV RNA阳性8例,两者符合率为38.1%;抗-HIV均阴性。结论 我  相似文献   

8.
用直接法原位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肝组织中HCVRNA杨志国许家璋徐俊杰乐美兆苏长青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取血清HCVRNA及/或抗HCVIgG阳性的丙型肝炎肝脏活检标本,经10%福马林固定,石蜡包埋。2试剂:HCVRNA引物选自5′端非编码区,限定...  相似文献   

9.
对64例受血者进行了半年前瞻性调查,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8例,亚临床(PT-HC)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隐性感染3例,HCV总感染率为1875%,丙氨酸转氨酶(ALT)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28~91(519±209)天;抗-HCV首次阳转为输血后23~76(424±159)天。发生巨细胞病毒(CMV)感染2例,病原待定的非乙、非丙ALT异常者5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健康青年中庚型肝炎病毒(HG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6省831名健康青年血清中的HGV和HIV抗体,对抗-HGVIgG阳性的血清再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GVRNA。结果发现抗-HCVIgG阳性率为253%(21/831),21例阳性者中HGVRNA阳性8例,两者符合率为381%;抗-HIV均阴性。结论我国健康青年人群中确实存在HGV感染。  相似文献   

11.
庚型肝炎病毒感染中国恒河猴血清学和肝组织学的动 …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庚型肝炎(HG)发生,发展规律及庚型肝炎病毒(HGV)的致病机理。方法 用1例临床和病理确诊的单独HGV RNA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血清1次或多次分别静脉攻击中国恒河猴,观察攻击前,后动物血清学和肝组织学的动态变化,同时用HGV NS5区抗原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肝脏组织免疫组化检测,并于感染后第18个月体免疫1只雄性猴,取各种脏器观察组织学结构。结果 动物感染后第30天血清ALT,AST开  相似文献   

12.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抗体及转氨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动态研究。用套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首次检出时间为输血后15~87天,平均40.3±20.1天,持续或间歇阳性超过1年者7例。抗HCVC100.N14、P22和ScNS3/4和5抗体首次阳转时间分别为输血后33~437(119.7±119.5)天、52~166(77.9±35.6)天、33~103(55.0±23.8)天和33~66(40.1±13.5)天,该4种抗体阳转后都持续1年以上。ALT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15~60天,平均37.9±13.9天,异常超过1年者6例。  相似文献   

13.
庚型肝炎病毒(HGV)基因组为单链、正股RNA,全长9392bp。根据5’-非编码区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两对引物。随机选取酶联抗-HGV阳性病人血清3份,阴性病人血清6份,应用逆转录-巢式聚合酶链反应进行检测。结果2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强的特异扩增带,1份抗-HGV阳性血清可见较弱的特异扩增带,其余6份抗-HGV阴性血清均无特异性扩增带。特异扩增片断大小与设计相符,并经序列分析及Southern杂交给予证实。  相似文献   

14.
对1985年6月到1993年5月期间乙肝疫苗免疫工钠的儿童,进行了一次性HB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免疫区内接受免疫的儿童,免疫的后第8年抗-HBs阳转率高达79.2%,抗-HB的S/N值≥10.0者高达66.47%,几何平均滴度(GMT)在54.9mIU/ml。HBsAg携带率平均仅为1.12%,较免疫前同龄儿sAg阳性率(17.4%)相比,下降了93.55%。  相似文献   

15.
利用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HCVNS5)抗原建立了酶免疫试验(EIA),对2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不同区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动态研究,同时对1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和抗-NS5平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64.1%。抗-NS5抗体首次检出时间为30~575天(182.9±168.5),晚于ALT异常和其他区抗体的出现时间。在感染后1,3,6,12和24个月后抗-NS5的阳性率分别为28%,40%,52%,68%和76%。抗-NS5的动态变化类型为四种:一过性阳性、间歇性阳性、持续性阳性和2年内持续阴性  相似文献   

16.
小盾纤恙螨体内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增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观察小盾纤恙螨感染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HFRSV)后的体内增殖,直接取饲养的小盾纤恙螨幼虫和若虫,每20天为一批制成无菌滤液,接种Vero-E6细胞测定TCID50/ml滴度,动态观察HFRSV在螨体内的增殖。结果表明:在小盾纤恙螨幼虫期除采集至测定60天批未测出HFRSV滴度和未分离到HFRSV外,其余12批均在不同时间内测出HFRSV滴度和分离到HFRSV,滴度均在10-1~10-5之间。3批若虫亦有2批测出HFRSV滴度和分离到HFRSV,滴度为10-5。所分离的HFRSV用PCR扩增技术亦检测出HFRSVRNA。这为小盾纤恙螨作为HFRS的传播媒介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NS3~5区序列合成了四组套式引物,建立了灵敏、特异的庚型肝炎病毒RNA双扩增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方法。用此方法检测了10份庚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患者血清及10份阴性的健康人血清。前者不同组引物的检出率为NS3(1)引物9份阳性,NS3(2)引物8份阳性,NS4引物4份阳性,NS5(1)引物5份阳性,NS5(2)引物9份阳性;后者各组引物检测均为阴性。结果表明,庚型肝炎病毒不同区域引物用于RT-PCR检出率差异较大。NS3(1)及NS5(2)这两组引物检出率最高,更适合用于RT-PCR检测庚型肝炎病毒RNA。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方法,动态检测了11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孕妇所生的婴儿血抗-HCV和HCVRNA。发现用合成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ELISA)检测婴儿抗-HCV阳性率(23.52%)显著低于第二代重组抗原ELISA(2ndELISA)(41.18%)(P<0.05);用2ndELISA检测,6例婴儿脐血和静脉血抗-HCV阳性,5例持续1~5月阴转,1例阳性持续13个月。经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鉴定,4例阳性,2例可疑阳性。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CVRNA,5例阳性,3例于生后1~6个月自然阴转,2例持续阳性分别达9个月和13个月。提示检测抗-HCV判断HCV母婴传播的状态受到婴儿抗-HCV产生水平低下、母体抗-HCV的被动输入和不同检测方法的影响,用RT-PCR检测HCVRNA是判断母婴传播更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散发性急性戊型肝炎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和肝脏超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散发性戊型肝为血清抗体动态变化,应用酶联免疫法(EIA)检测了7例急性戊型肝炎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G和IgM抗体、并对1例2进行了肝超微结构病理检测,结果表明,发病10天至45天内抗HEV-IgG和IgM滴度最高,发病第40天仍有肝细胞肿胀,胞浆空化和线粒体固缩等病理变化。患者轿清抗-HEVIgM滴度在45天后逐渐下降,2个月内全中消失,抗-HEVIgM滴度在45天后逐渐下降,2个月  相似文献   

20.
HCV感染后NS5区抗体的动态观察与检测意义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本文报道用HCVNS5区两段抗原性较好的合成肽研制的ELISA试剂盒及UBIHCVNS5区抗体检测ELISA试剂盒观察14例HCV感染者NS5区抗体的动态变化,证实NS5区抗体如同NS4区抗体一样比C及NS3区抗体出现晚。NS5区抗体总体检出率近似于NS4区抗体;1.55%的血清为单独NS5区抗体阳性;存在NS5区抗体与其他区抗体滴度有互补作用的标本等提示NS5区抗体仍有一定的诊断价值。采用UBINS5区抗体检测试剂盒发现,95.65%(22/23)UBI试剂盒诊断为NS5区抗体阳性的标本中含HCVRNA,6/14HCv感染者用UBI试剂盒检出的抗体出现在ALT再次异常升高或剧烈升高(高于参考值的3倍以上)前后,4/14的感染者抗体出现于ALT首次升高前后(其余4/14的感染者未检出抗NS5抗体),因此UBI抗HCVNS5抗体诊断试剂盒检测的抗体似与疾病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