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输血后丙型肝炎病毒血症,抗体及转氨酶动态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对10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病毒血症、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动态研究。用套式PCR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首次检出时间为输血后15~87天,平均40.3±20.1天,持续或间歇阳性超过1年者7例。抗HCVC100.N14、P22和ScNS3/4和5抗体首次阳转时间分别为输血后33~437(119.7±119.5)天、52~166(77.9±35.6)天、33~103(55.0±23.8)天和33~66(40.1±13.5)天,该4种抗体阳转后都持续1年以上。ALT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15~60天,平均37.9±13.9天,异常超过1年者6例。  相似文献   

2.
利用重组的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区(HCVNS5)抗原建立了酶免疫试验(EIA),对25例输血后丙型肝炎进行了不同区抗体及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动态研究,同时对15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CVRNA和抗-NS5平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64.1%。抗-NS5抗体首次检出时间为30~575天(182.9±168.5),晚于ALT异常和其他区抗体的出现时间。在感染后1,3,6,12和24个月后抗-NS5的阳性率分别为28%,40%,52%,68%和76%。抗-NS5的动态变化类型为四种:一过性阳性、间歇性阳性、持续性阳性和2年内持续阴性  相似文献   

3.
输血后内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4例受血者进行了半年前瞻性调查,发生输血后丙型肝炎8例,亚临床1例,丙型肝炎病毒隐性感染3例,HCV总感染率为18.75%,丙氨酸转氨酶首次异常时间为输血后28 ̄91天,抗-HCV首次阳转为输血后23 ̄76天。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2例,病原待定的非乙,非丙ALT异常者5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肝病病人中庚型肝炎病毒(GBV-C/HGV)感染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应用庚型肝炎病毒基因组5’UTR两对寡核苷酸作为引物,建立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69例不同肝病患者血清标本中GBV-C/HGVRNA,并对其中1例PCR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及测序。结果169例各型肝病病人GBV-C/HGVRNA总的检出率为95%(16/169)。在29例有手术输血史患者中,310%(9/29)GBV-C/HGVRNA呈阳性,明显高于无手术输血史组(5%,P<001)。序列分析显示1株庚肝病毒5’UTR部分基因片段与已知庚肝病毒株核苷酸同源性在8914%~9891%之间。结论GBV-C/HGV感染普遍存在于临床肝病患者中,病人感染GBV-C/HGV的临床表现未发现有特殊性,GBV-C/HGV可能不是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逆转录-套式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165例肝炎患者血清HGVRNA和血清酶的变化。其中急性肝炎24例,慢性肝炎78例,肝硬化18例,肝癌4例,乙、丙肝携带者41例。结果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中检出单纯性HGV感染3例(125%),血清ALT水平在488±65U/L之间,AST在452±71U/L之间,TBiL在771±143μmol/L。急性肝炎酶的升高一般在1个月内降到正常,而HGVRNA在ALT降到正常后仍持续一段时间才转阴,其中1例发病后9个月转阴。慢性肝炎中检出HGVRNA阳性19例(244%),其中单纯性HGV阳性4例(513%)。肝硬化肝癌中HGVRNA阳性4例,其中1例肝硬化为单纯性HGV阳性。结论在急性黄疸型肝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慢性肝炎、肝硬化以及肝癌中均可检出庚型肝炎病毒,为单独感染或与乙、丙型肝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其传播途径与乙、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相同。  相似文献   

6.
重组干扰素对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5年随访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组干扰素α-2a,α-2b抗丙型肝炎病毒(HCV)的近、远期疗效。方法重组干扰素α-2a治疗组70例,重组干扰素α-2b46例对照组28例,治疗后随访5年。结果治疗结束时,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α-2a组分别为6714%和7000%,α-2b组分别为6956%和7173%,随访5年后,α-2a组HCVRNA阴转率和血清ALT复常率分别为3571%和4714%,α-2b组分别为3913%和5217%,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基因分型以HCVⅠ组感染为主(7586%),干扰素对HCVⅡ组感染的疗效优于HCVⅠ组。结论重组干扰素α-2a与α-2b均为有效的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的早期疗效较好。HCV基因型有预测干扰素疗效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献血员中TT病毒DNA检测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目的探讨献血员中一种与输血后肝炎有关的病毒—TTV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TTV基因组ORF1区的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PCR)方法检测262份献血员血清标本。结果在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HBsAg及抗-HCV阴性的58份献血员血清标本中,18份TTVDNA阳性,TTVDNA的阳性检出率为310%;在204份正常献血员血清标本中检出30份(147%)TTVDNA阳性,TTVDNA的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ALT异常献血员人群(χ2=381,P<005)。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其序列与日本株和中国株相应位置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7%,可能属同一基因型。结论提示我国献血员中存在TTV感染,TTV存在“健康携带状态”,输血可能成为传播TTV感染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及病毒血症存在情况。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聚合酶链反应(PCR)对不同人群的血清标本做了抗-HCV、抗-HCVIgM和HCVRNA的检测,并对三项指标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抗-HCV在普通成年人、献血员、急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中的检出率分别是357%,858%,625%和4838%;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1143%,6111%,800%和7333%。相同人群抗-HCVIgM与HCVRNA的符合率分别是75%,909%,8181%和100%。结论抗-HCVIgM比抗-HCV能更客观地反映HCV病毒血症的情况,个别抗-HCV阴性血清检测到了抗-HCVIgM和HCVRNA。  相似文献   

9.
丙型慢性肝病患者配偶中的HCV感染[英]/AkahaneY…//AnnInternMed.-1994,1.20(9).-748~752为确定长期配偶HCV感染的危险是否增加,作者对154例HCV相关慢性肝病患者的配偶中的HCV相关抗体和HCVRNA作...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实验感染庚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庚型肝炎病毒(HGV)在恒河猴中的实验感染状态。方法用一名HGVRNA阳性、HBV、HCV均阴性的健康献血员血浆实验感染2只恒河猴,并取第一代猴感染后6周的血再感染1只第二代恒河猴,然后用以第二代猴感染6周后血继续感染2只第三代恒河猴。分别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检测受感染猴血清中的HGVRNA,并每周抽血测定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结果感染1周后猴血清HGVRNA阳转,最长持续阳性28周以上。不同感染个体血清ALT水平有明显差异,其中1号猴有短期轻度升高,5号猴血清ALT较长时间在100U/L以上。肝活检发现,感染后16周猴肝组织出现明显的病毒性肝炎样病理改变。进一步对该献血员血浆和感染后猴血清中的HGV5’端部分非编码区基因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显示感染用献血员血浆和猴血清中HGV序列与国外株HGU44402的同源性分别为9833%和9583%;与HGU36380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250%和8917%;感染猴血清中HGV序列与献血员HGV序列同源性为9583%。结论恒河猴对HGV敏感,可以做为实验模型动物  相似文献   

11.
秦皇岛市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2年至1995年在秦皇岛市各医院住院的326例肝病患者进行各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血流流行病学分析,表明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当性肝细胞肝癌中未检出甲型肝炎病毒抗体、乙型肝炎病毒在CH、LC和HCC的感染率分别为77.78%,84.21%和94.29%,而在急性肝炎中的感染率为21.5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患者中庚型肝炎病毒(HGV)混合感染情况。方法 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血清样本中的HGV RNA。结果 60例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的HGV RNA阳性率为23.3%,其中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HGV阳性率高于急性丙型肝炎患者。本组病例中,HGV感染仅见于有输血或血制品史的患者。结论 血液传播是HGV感染的主要途径。HGV的感染有可能导致输血后丙型肝炎的潜伏期缩短。在α-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庚型肝炎病毒(HGV)感染在广西柳州地区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并比较静脉毒瘾者与健康体检者HG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与HGV共同感染的特点,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ELA)检测抗-HGV,抗-HCV,HBVM(HBsAg,HBsAb,HBeAg,HBeAb,HBcAb),并对抗-HGV阳性者随机抽取20例(19%)进一步用逆转录套式PCR(PT-nPCR)法检测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对HBV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患者血清HBV-DNA.HBV-DNA定量采用荧光信号引物能量转换法.以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对照研究.结果23例HGV重叠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DNA、HBeAg和抗-HBe的阳性率分别为56.5%、17.4%和60.9%而34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三项指标的阳性率分别为91.2%、85.3%和11.8%.定量分析显示,前组HBV-DNA量为2.02、后组为4.12.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重叠HGV感染可能会抑制HBV的复制.  相似文献   

15.
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戊型肝炎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对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戊型肝炎进行病原学研究。方法用HBVPCR、HCVRT-PCR和HEVRT-PCR分别检测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戊型肝炎患者血清,并对其部分阳性产物进行克隆测序。结果87例非甲~戊型肝炎血清HBVDNA均为阴性,9例(10.3%)为HCVRNA阳性,部分经测序证实为HCV1b亚型;余78例为HBVDNA和HCVRNA均阴性。该78例中,14例因无血清未作HEVRNA检测,余64例中49例(76.6%)为HEVRNA阴性,15例(23.4%)为HEVRNA阳性。经序列分析显示,其中9例为典型的中国HEV株基因序列,6例变异较大,与典型的中国株基因序列的同源性仅为80%左右。49例HBVDNA、HCVRNA和HEVRNA均阴性的血清中16例(32.6%)HGVRNA阳性。由此可见,该87例中至少有9例为HCV感染,15例为HEV感染,16例为HGV感染。结论对血清学标志阴性的非甲~戊型肝炎的病人应该用PCR法进行病原学分型,以明确其诊断  相似文献   

16.
Hepatitis B virus (HBV) is the most important causative agent of blood borne hepatitis in humans. Hepatitis D Virus (HDV) infection occurs either as a coinfection or superinfection in HBV carriers. Hepatitis C virus (HCV) is the major cause of transfusion non-A, non-B hepatitis and continues to be a major cause of human liver disease throughout the world. The present study was conducted on 70 clinically diagnosed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to study the prevalence of parenterally transmitted viral hepatitis. The serum samples were tested for HBsAg, HBeAg, IgM anti-HBc, anti-HBe, anti-HCV and anti-HDV using separate ELISA kits. Of the 70 serum samples tested, 28 (40%) were positive for HBsAg out of which 3 (4.28%) were positive for HBeAg also. Five (7.1%) of the HBsAg positive cases tested positive for IgM anti-HBc also. HBsAg alone was found in 17 (24.28%) cases. The prevalence of anti-HCV was 3 (4.28%) in 70 cases. Thus early screening of clinically diagnosed cases of viral hepatitis is essential for establishing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o prevent long term sequelae.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酶联免疫吸附实验( ELISA)的HBsAb确认方法,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乙肝患者血清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剔除假阳性结果,避免错误诊断.方法收集60例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ECLIA)检测的HBsAg浓度在1000 COI以上的混合血清作为确认血清,将不同稀释度的确认血清与收集的HBsAb阳性混合血清中和,筛选并确定确认血清中HBsAg的最佳试验浓度.收集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的血清,与确认血清中和后采用ELISA检测COI的下降率,验证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中HBsAb阳性的真实性.结果 确认血清HBsAg浓度为2000 COI时对HBsAb的中和效果最好,ELISA确认法对40例HBsAg和HBsAb双阳性标本确认结果为37例真阳性和3例假阳性,与ECLIA法完全一致.结论 成功建立了HBsAg和HBsAb双阳性血清HBsAb的确认方法,该方法简单、准确且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18.
散发性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和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了16例散发性丙型肝炎(SHC)患者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原因:3例为外科医生;3例的配偶为慢性输血后丙型肝炎(PTHC)患者;5例有拔牙、注射或接种史;5例感染途径不明。SHC患者的病毒血症水平明显低于PTHC患者(血清稀释倍数前者为10~100倍;后者为100~10000倍,P<0.01)。仅1例SHC患者抗-HCV阳性。与PTHC患者相比,SHC患者肝脏损害程度较轻,转氨酶水平较低,且多无自觉症状。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枣庄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枣庄市人群中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方法 于 2 0 0 0年采用随机分层抽样 ,调查 312户家庭的 96 3人 ,以RIA法检测HBsAg、抗 HBs和抗 HBc。结果 HBsAg、抗 HBs、抗 HBc和HBV标化流行率分别为 7.0 8%、37.5 6 %、4 1.35 %和 4 4 .37%。HBsAg流行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城区高于农村 (P <0 .0 1) ,在不同年龄及职业人群中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抗 HBs、抗 HBc和HBV感染率有随年龄增长而递增的趋势 (P <0 .0 1)。HBV总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 (P <0 .0 5 ) ,农村高于城市 (P <0 .0 5 )。结论 枣庄市人群HBV感染率较高 ,应积极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 ,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20.
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的病原学。方法 采用巢式PCR(nPCR)检测HBV、TTV、B19、和SENV DNA;用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检测HGV和HCV RNA。结果 60例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患者中,单独HBVDNA阳性30例(阳性率为50.0%),HBV和TTVDNA阳性10例(16.7%),HBV和B19DNA阳性6例(10.0%),HCVRNA、HBV和SENVDNA阳性1例(1.7%),单独HCVRNA阳性1例(1.7%),HCVRNA和B19DNA阳性1例(1.7%),HGVRNA无一例阳性,单独B19DNA阳性2例(3.3%)。单独TTVDNA阳性1例(1.7%),另8例(13.3%)上述病毒核酸均为阴性。HBV合并感染TTV或B19对其血清学生化指标无影响。结论HBV是临床诊断为非甲-戊型肝炎的主要病原,HGV、TTV、B19和SENV与非甲-戊型肝炎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