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省伤寒病发病率逐年上升,1986年为8.03%/10万,87年为15.37%/10万,88年为17.09/10万。为控制疫情、消灭传染源提供科学依据,我们收集了15个县、市286株伤寒沙门氏菌,经系统生化反应及血清学等鉴定,对其中230株Vi抗原丰富的菌株进行了Vi噬菌体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如下: 材料与方法一、菌株来源:230株伤寒沙门氏菌大部分为各县、市医院从病人血液或粪便中分离而得;部分为各县、市防疫站对上一年伤寒病人作带菌者调查  相似文献   

2.
在许多国家和我国部份地区,伤寒仍然是一种不可忽视传染病,特别是抗氯霉素和氯苄青霉素的伤寒沙门氏菌出现后,更为控制伤寒的流行增添了麻烦。改善生活环境为开展水改和粪管工作,抓紧饮食卫生是控制伤寒的关键,但检查慢性携带伤寒沙门氏菌者对防止伤寒暴发流行仍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外许多报导介绍用测定血清中伤寒沙门氏菌荚膜多糖(Vi抗原)的抗体,来诊断伤寒,寻找慢性带菌者和追踪传染源,本文试将这方面情况做一综述,供国内同行在开展这项工作时参考。  相似文献   

3.
沙门氏菌约有2200种血清型,尽管大多为非人类沙门氏菌,但不少可引起人类的疾病。人类非伤寒沙门氏菌病的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有轻到重度的胃肠炎、肠伤寒、严重的败血症,以及诸如骨髓炎和脑膜炎等局灶性感染。作者在1981年1月~1988年3月期间对非伤寒沙门氏菌性败血症的发生率和年龄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观察。从208例病人中分离到220株非伤寒沙门氏菌,分别从脑脊液(1株)、血(14株)和粪便(205株)中分离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广西南宁市和贵港市的食源性和人源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监测数据,为科学防控沙门氏菌引起区域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6~2018年南宁市13个监测点和贵港市6个监测点收集的沙门氏菌监测数据,通过构建偏离-份额分析法模型,有效获取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肠炎沙门氏菌的区域增长份额、沙门氏菌构成偏离份额和区位偏离份额的数值。结果南宁市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总偏离量为2.47株,贵港市肠炎沙门氏菌的总偏离量为6.96株;南宁市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区位偏离份额为-6.54株,贵港市肠炎沙门氏菌的区位偏离份额为6.88株。结论在2016~2018年间,南宁市鼠伤寒沙门氏菌、贵港市肠炎沙门氏菌增长迅速,均超过广西沙门氏菌的增长速度;南宁市鼠伤寒沙门氏菌和贵港市肠炎沙门氏菌具备种类优势。  相似文献   

5.
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伤寒沙门氏菌抗药性的报道越来越多。但关于从抗药性伤寒及副伤寒沙门氏菌检测R质粒,国内尚少报道。作者检测了各菌株对五种抗生素的抗药性并进行了接合性R质粒的检测,现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实验菌株107株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引自黑龙江省(54株,1980年分离)、吉林省(39株,1978~1980年分离)和辽宁省(14株,1958~1963年及1980年分离);2株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来自吉林省。全部菌株均经形态、生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伤寒沙门菌Vi抗原作为毒力因子在致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Vi阳性和Vi阴性伤寒沙门菌作为实验菌株 ,体外考查了Vi抗原在抵抗渗透压 (NaCl)和过氧化物 (H2 O2 )中的作用 ,以及抵抗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的作用。结果 高浓度NaCl明显减少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 ;低浓度的H2 O2 对Vi阴性伤寒沙门菌的存活有显著的影响 ;单核吞噬细胞内化和胞内杀伤伤寒沙门菌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伤寒沙门菌的Vi抗原作为一种毒力因子对其存活于体内及逃避机体的防御机理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分型及药敏试验苏州市卫生防疫站任德生林建国鼠伤寒沙门氏菌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腹泻,特别是引起婴幼儿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为摸清我市鼠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型别分布及药敏情况,我们收集了27株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噬菌体分型及耐药性试验,现将结...  相似文献   

8.
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药敏试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舟山市地处海岛,伤寒发病率较高,1999年1~12月份,我院自发热病人的临床标本中分离到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112株,伤寒沙门氏菌1株。现分析112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生物学性状和药敏结果。 材料与方法 1.标本来源: 112株菌株来源于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  相似文献   

9.
1981年锦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病房发生两起鼠伤寒沙门氏菌院内交叉感染,我们从2例患肺炎兼有腹泻的病儿粪便中分离出两株无鞭毛“B”群沙门氏菌。经常规检验,不能确定其型别。但经采用紫外线照射以诱导菌株释放噬菌体,并侵染鼠伤寒沙门氏菌LT:株进行增殖,用此噬菌体为转导媒介,处理两株无鞭毛菌株后,终于确定两株无鞭毛细菌为典型的双相鼠伤寒沙门氏菌。  相似文献   

10.
鼠伤寒沙门氏菌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人畜共患疾病,感染和死亡率均居之高首。为摸清自流行中收集的菌种是否属于同一来源,并探讨彼此间的关系。我们对腹泻病人的血液和大便中、甘棠湖水和生活在湖中的铜锈环棱螺体内共分离出139株鼠伤寒沙门氏菌,通过噬菌体分型、质粒图谱分型和耐药谱测定等方法进行了追踪监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从某医院腹泻病人血液和粪便中获得58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病人株);自市内甘棠湖水中分离得20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简称湖水株);在湖水中生长的铜锈环棱螺体内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食物中毒主要病原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分析其相关性,以达到准确溯源,从而快速有效的控制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目的.方法 用Xba I酶切某起食物中毒分离到的3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后,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进行分型.结果 酶切后的脉冲场凝胶电泳凝胶图有13条带,所有分离到的鼠伤寒沙门氏菌的图谱完全一致,相似度达100%.结论 所分离到的33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具有相同来源,厨师与该起食物中毒密切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可应用于由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准确溯源.  相似文献   

12.
80株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分析大连石油化工公司职工医院检验科(116031)邵本令大连市第六人民医院检验科(116001)张淑荣我院1992年从患者不同标本中获得伤寒杆菌80株,其血培养58株,便培养22株,对80株伤寒沙门氏菌以K-B法选择13种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2017—2019年沙门氏菌菌型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分析,为我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的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对2017—2019年湖南省食源性腹泻病监测点的样本进行沙门氏菌分离、鉴定、血清学分型,对沙门氏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017—2019年共收集7 549份样本,检出沙门氏菌533株,检出率为7.06%;533株沙门氏菌中经血清分型,鼠伤寒沙门氏菌最多(占63.8%),为优势血清型;药敏结果显示沙门氏菌对四环素(84.99%)和氨苄西林(80.61%)的耐药率最高,对亚胺培南(0.56%)最敏感;几种常见血清型在14种抗生素中的耐药,鼠伤寒沙门氏菌、德尔卑沙门氏菌、伦敦沙门氏菌、黄金海岸沙门氏菌均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肠炎沙门氏菌对萘啶酸的耐药率最高,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情况严重。结论 2017—2019年湖南省食源性沙门氏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氏菌为优势型别,存在多重耐药,其中鼠伤寒沙门氏菌多重耐药严重,应加强持续性多重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14.
杨莉萍 《健康必读》2006,5(8):48-49
目的 了解我院引起败血症的病原菌种类,给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 对送检血标本进行培养,并对分离出的细菌进行生化鉴定.鉴定为沙门氏菌属时,补充沙门氏菌属血清试验.结果 855份标本中,分离出276株菌.革兰氏阴性杆菌232株,主要是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次为伤寒沙门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革兰氏阳性菌44株,以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结论 引起败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为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伤寒沙门氏菌、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相似文献   

15.
本法以Mg2 、Ca2 、Fe2 3种金属阳离子盐液诱导产生和保护伤寒沙门菌Vi抗原。结果表明,96株Vi-Ⅱ噬菌体标准菌100.0%为Ⅴ型菌;1320株地方菌株中1292株菌为Ⅴ型菌,占97.9%,28株菌为W型菌,占2.1%。优于其他关于Vi抗原每年丢失率为5.0%的报道。  相似文献   

16.
伤寒沙门氏菌不发酵乳糖,但有发酵乳糖的变种。笔者近几年自健康带菌者检查分离出2株发酵乳糖的伤寒沙门氏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990年~1996年,我们在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的大力支持下,承担了伤寒沙门氏菌噬菌体的研究协助项目,对我国12省区1957~1995年部分年份检出的940株伤寒沙门氏菌进行型别鉴定及流行情况的分析,基本代表了我国伤寒暴发流行的主要菌群及型别分布,为...  相似文献   

18.
伤寒沙门氏菌VI噬菌体分型和药敏试验报告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陶涛陆美娟伤寒沙门氏菌的VI噬菌体分型,对追朔传染源,查找传播途径,有着重要的流行病学意义。为了解我省伤寒沙门氏菌的VI噬菌体型别及其对药物的敏感性,我们将收集的49株伤寒杆菌进...  相似文献   

19.
从伤寒病人分离的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药敏结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甲型副伤寒在绍兴地区呈局部流行 ,为了解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情况 ,对 1998年以来从伤寒病人血液中分离的 7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进行了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1 材料与方法76株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于 1998年以来从住院和门诊伤寒患者血液中分离 ,其中绍兴市第六人民医院 4 6株 ,绍兴第二医院 30株 ;住院患者 72株 ,门诊患者 4株 ;有 3株自复发病人血液中检出。沙门氏菌属诊断血清系卫生部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药敏试验采用琼脂扩散法 ,M -H琼脂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 ;药敏纸片为法国生物 -梅里埃公司…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各地相继发生了耐药性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伤寒流行。本市从1989年以来,伤寒发病率突然上升,局部地区造成流行。为了解宁波市伤寒菌株的药敏状况和噬菌体型别分布,我们收集了1989、1990年分离的伤寒、甲型副伤寒沙门氏菌275株,开展了耐药性监测、噬菌体分型、质粒检测等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