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对HIV感染者麻醉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HIV感染患者行手术治疗79例,根据患者病情及手术方式选择全身麻醉(A组)、局部麻醉(含局部浸润麻醉及外周神经阻滞,B组)和腰硬联合麻醉(C组)。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切皮时(T2)及术毕(T3)各时点HR、MAP和SpO2及术前CD4+T细胞计数、手术切口类型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C组术前CD4+T淋巴细胞计数较其余2组高,ASA分级较其余2组低(P<0.01);B组麻醉时间较A组短,术后发热及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较其他2组低(P<0.05或P<0.01)。与A组比较:B组T1-T3时点HR较快、MAP较高、SpO2较低;C组HR T1时点较快、T3时点较慢,T1-T3时点SpO2较低(P<0.05或P<0.01)。与C组比较:B组T2、T3时点HR较快,T1-T3时点MAP较高、SpO2较低(P<0.05或P<0.01)。结论 3种麻醉方式均可安全用于HIV感染患者,但全身麻醉及腰硬联合麻醉围术期生命体征较平稳,局部麻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间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78例接受全身麻醉下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在麻醉复苏期间观察其临床症状并采取相应护理措施。结果 78例患者中,29例(37.18%)出现低氧血症、10例(12.82%)发生呼吸抑制、9例(11.54%)发生高血压、6例(7.70%)发生低血压、3例(3.85%)出现心律失常、8例(10.26%)发生低体温。结论在全身麻醉下行手术治疗的伴鼾症患者术后麻醉复苏期间进行病情观察及护理,能够有效预防或及时处理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7):4053-4054
选择我院2015年1~10月收治的600例婴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00例,行喉罩麻醉,对照组300例,实施气管插管麻醉,对两组患儿麻醉效果进行分析。结果麻醉前,两组患者HR及MAP水平无差异,经麻醉后均开始出现变化,但是观察组变化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33%,显著较对照组(27.67%)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麻醉采取喉罩麻醉的安全性高,可提高麻醉效果,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观察剖腹产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CSEA)及连续硬膜外麻醉(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80例ASAⅠ-Ⅱ级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分为CSEA组和CEA组各40例。均取L2-3间隙行穿刺,CSA组以连续硬膜外穿刺成功后腰麻针刺破蛛网膜下麻醉,并硬膜外置入导管;CEA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导管进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记录血液动力学变化、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阻滞平面、达到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给局麻药后30min时运动神经阻滞程度(改良Bromage评分,MBS)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CSEA组的首次局麻药用量(0.75%罗哌卡因)与CEA组比较,以小剂量的罗哌卡因用于CSEA,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达最高阻滞平面的时间限制缩短,MBS评分明显升高(P<0.05);首次后胸段平均最高阻滞平面下降一个节段的时间无明显差异;CSEA组给局麻药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在麻醉后各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差异。两个时点分别与麻醉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病人术后均无麻醉并发症。结论:腰硬联合麻醉较连续硬膜外麻醉有局麻药用量少、起效迅速、阻滞完善、肌肉松弛、血液动力学较平稳等优点。腰硬联合麻醉可以较安全地适用于剖腹产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胆囊切除术围术期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肛囊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A,B 2组,各30例.A组采用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B组采用全身麻醉.分别测定麻醉前30min(T0)、麻醉后30min(T1)、麻醉后1 h(T2)及术后24 h(T3)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浓度,并计算相应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麻醉前2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A蛆T1~T3各时段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均升高(P<0.01);B组T3时空腹胰岛素浓度、胰岛素抵抗指敷明显升高(P<0.01),且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可有效降低围术期手术创伤引起的应激反应,改善围术期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刘志莲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4):1790-1791,1793
目的研究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对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影响的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美国麻醉医师协会Ⅰ~Ⅱ级、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无重大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未服用影响神经精神系统功能的药物且行择期骨科大手术的老年(≥65岁)患者150例,按所采用的麻醉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硬膜外麻醉组(硬膜外组)和全身麻醉组(全麻组)。记录不同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BP)和心率(HR),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MMSE)法测定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认知功能,最大评分为30分,≤23分即可认为发生了认知功能障碍(POCD)。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麻醉后手术前、手术30min时、主要手术步骤操作时、手术结束时的BP与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麻醉后的24h,硬膜外组MMSE评分明显高于全麻组(P<0.05),其余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OCD发生率在麻醉后6h和12h硬膜外组发生率低于全麻组,分别为13.3%与6.7%、24.0%与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与全身麻醉中,老年患者术后早期均可发生POCD,而全身麻醉在术后24h内对老年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比硬膜外麻醉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麻醉前评估、教育、指导对降低患者在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院收治的300例行麻醉手术的患者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麻醉前采用常规的医护措施,观察组对患者在麻醉前进行评估、教育及指导,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恢复室期间相关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6.72±1.69)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10.43±3.38)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02,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并发症的发生率(7.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3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88,P0.05);观察组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7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81,P0.05)。结论在实施麻醉前对患者病情、身体状况等进行评估,对患者进行麻醉相关知识的教育以及术前相关指导后,可降低患者手术后转入麻醉恢复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升麻醉后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研究比较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用于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临床效果。选取慢性鼻窦炎住院病人120例,按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全身麻醉组(甲组)和局部麻醉组(乙组)。进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比较不同麻醉方式术中出血量、术后1hVAS疼痛评分和术后腔黏膜上皮化平均时间。甲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术后1hVAS疼痛评分,甲组为6.8±0.32分,乙组为6.3±0.45分,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全身麻醉组鼻腔上皮化时间明显快于局部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慢性鼻窦炎患者,与局部麻醉比较,采用全麻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术后鼻腔黏膜上皮化恢复快等优点,全身麻醉是鼻内窥镜下鼻窦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310-311
选取住院治疗的小儿腹部手术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取喉罩麻醉,B组采取气管插管麻醉,对比两组麻醉装置置入前、置入后及拔出后的血氧饱和度(Sp O_2)、心率(HR)、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装置置入前Sp O_2、HR及PETCO_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出后HR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 O_2及PETCO_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气管插管麻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罩麻醉和气管插管麻醉在小儿腹部手术中起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但喉罩麻醉对患儿的刺激小,能缩短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循证术前麻醉访视在局部麻醉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40例局部麻醉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前访视,观察组采用循证麻醉访视,比较2组的手术应激情况以及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的恐惧评分低于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心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躯体功能、认知功能、情感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麻醉访视能够减轻局部麻醉患者的恐惧情绪,提高麻醉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躯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单纯全麻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进行腹腔镜手术(ASAⅠ~Ⅱ级)的妇科病人68例,根据患者采用的麻醉方式分为单纯全麻组(G组,32例)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组(EG组,36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麻醉后子宫松弛度及术后苏醒时间。结果 EG组麻醉前、麻醉期间及术后心率、平均动脉压波动较小(P0.05);EG组麻醉后子宫松弛度明显优于G组;EG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G组。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麻醉效果良好,能较好地使子宫松弛,便于手术顺利进行,且术后患者易于清醒,可积极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中。  相似文献   

12.
梁根强  王昊 《实用医学杂志》2003,19(10):1148-1149
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用于妇科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 5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 ,随机分为全麻组 (G组 )和腰硬联合麻醉组 (C组 ) ,每组 2 5例。G组行常规气管插管全麻 ,C组选L2~ 3 间隙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腹后 5min、2 0min、放气后 5min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结果 :C组患者气腹后血压、心率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较麻醉前升高 (P <0 0 5) ,且比G组同一时间点的相应数值为高 (P <0 0 5)。结论 :在妇科腔镜手术中 ,气管插管全麻较腰硬联合麻醉更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液对麻醉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 80例蛛网膜下腔麻醉下行择期下肢手术的患者 ,随机等分成两组 ,A组 (实验组 )于麻醉前 30min内静脉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5 0 0ml,麻醉后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 ;B组 (对照组 )于静脉以 3~ 4ml/ (kg·h)继续输入乳酸林格氏液并立即实施麻醉后。观察两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情况。结果A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的发生率为 12 5 % ,B组病人麻醉后血压下降发生率为 4 5 %。A组血压下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 0 0 5。结论蛛网膜下腔麻醉前输入一定量的液体可有效地预防麻醉后血压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硬膜外麻醉(EA)和全身麻醉(GA)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下肢手术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118例老年高血压行下肢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EA组和GA组,两组患者分别行EA和GA。结果手术开始直至手术结束大部分时间,两组患者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每博指数(SVI)及心指数(CI)无显著性变化(P>0.05)。EA组血压(BP)比较平稳,GA组麻醉前、麻醉后10 min、术毕时段心排量(CO)、心率(HR)波动较大(P<0.05),EA在麻醉后10 min时段HR、SVV明显升高(P<0.05),HR、SVIR显著高于GA组(P<0.05)。在麻醉后50min后大部分时间中,两组SVV、SVRI显著低于基础值。其他时段各项指标,组内、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手术过程中并发症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行下肢手术并伴有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麻醉护士在麻醉的早期准备和术后镇痛巡查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1月-2016年4月采用随机抽样法,对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胸心外科、肝胆外科和神经外科进行麻醉护士派遣,麻醉准备由麻醉医生与麻醉护士共同完成。记录所有病例麻醉准备所需的时间,准备药品与核查给药的准确与完整性,外科医生与患者满意度,术前麻醉干预和术后疼痛分级等,并与2014年7-12月麻醉护士干预前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麻醉护士参与麻醉准备和术后镇痛巡查工作,极大的降低了麻醉准备时间,提高了外科医生满意度(2.96±0.62)分和患者对麻醉的满意度(2.91±0.76)分,经过术前心理支持和术后镇痛回访,降低了术后疼痛VRS效果(1.97±0.83)评分。结论麻醉护士在麻醉的早期准备中,大幅度减少麻醉准备时间,使麻醉药品准备与给予更准确,提高了手术麻醉的安全,提高患者与外科医生的麻醉满意度。同时,在减轻患者术前焦虑与术后疼痛方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高血压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价值。方法将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45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麻醉,对照组给予单纯全麻,比较两组全麻前、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比较两组全麻药物用量及麻醉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气管插管后、气腹建立后及苏醒拔管后血流动力学指标SBP、DBP及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全麻药物用量明显较对照组少,实验组麻醉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较对照组提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用于高血压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能明显减轻应激反应,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全麻用药量,麻醉后苏醒快。  相似文献   

17.
选择进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42例随机分成两组:腰硬联合麻醉组(研究组)和全身麻醉组(对照组),各21例。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前和麻醉后60min的HR、SBP、DBP、SpO2的数值,以及两组的麻醉时间、麻醉的效果和麻醉并发症的差别。结果两组麻醉前、麻醉后HR、SBP、DBP、SpO2的数值差异不显著。对于麻醉效果来说,研究组要比对照组效果好,麻醉时间也相对较短。在髋关节置换术中最好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HR、SBP、DBP、SpO2无明显的影响,麻醉效果更好一些,麻醉时间相对较短,并发症发生的几率也相对要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患者给予全身麻醉,联合麻醉组患者则采取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生命体征监测结果、疼痛、舒适度、认知水平、相关麻醉指标与安全性。结果联合麻醉组患者T2、T3、T4与T5收缩压(SBP)与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联合麻醉组术后即刻、1 d与3 d视觉模拟(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舒适度状态量表(BCS)评分、认知水平(MMSE)评分均显著高于全身麻醉组,进食时间、术后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下床时间与术后24 h舒芬太尼补救率均显著优于全身麻醉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患者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陈蕾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13):1970-1972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股骨骨折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在我院骨科收治的70例股骨骨折患者,按麻醉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各35例。A组给予全身麻醉,B组给予椎管内麻醉,对比两组麻醉相关指标(麻药用量、语言陈述时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点(1 h、6 h、12 h、24 h)精神状态,对比两组术后苏醒时认知功能及术后24 h时肺功能。结果 B组麻药用量少于A组,语言陈述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h、6 h、12 h及24 h时,两组MMSE评分均低于术前,但B组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苏醒时,B组认知功能明显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时,两组FEV1、FVC及PEF均高于术前,但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8.57%)低于A组(3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全身麻醉相比,椎管内麻醉更有助于促进股骨骨折患者术后精神状态及认知功能恢复,麻药用量及不良事件更少,患者语言陈述时间更短,且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时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股静脉血流的影响.方法:56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组28例(GA组)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28例(CGEA组).分别于麻醉后气腹前(T0)、气腹形成后(T1)、术毕排气后麻醉恢复前(T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股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同时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结果:2组T1,T2时股静脉直径均较T0增加(P<0.05);T1时CGEA组股静脉直径小于GA组(P<0.05).T1时2组股静脉平均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量均较T0时下降(P<0.05),GA组较CGEA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对股静脉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