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利用快速导流杂交法对人乳头瘤病毒进行快速基因分型,并探讨该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方法 144例尖锐湿疣患者皮损脱落细胞或组织中提取DNA,PCR扩增后与9种常见HPV亚型探针进行反斑点印迹杂交(reverse dot blot, RDB)检测HPV DNA,通过与传统膜杂交结果做对比,评估导流杂交法的效果. 结果 144例样本中得到134例PCR阳性结果;HPV分型包括:高危HPV亚型16、18、31、33、58;低危亚型6、11、53;未知危险程度的亚型CP8304;68例样本中包括了2~4种亚型的混合感染. 结论两种杂交方法检测结果97%一致;快速导流法优势主要具有更高速度、操作更方便,和节省试剂用量;敏感性和特异性与传统杂交方法相同.  相似文献   

2.
许博  田艳  王厚照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910-1911
目的探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作为临床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PV)常规方法的实用性,及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676例疑似HPV感染的标本进行基因诊断和分型,检测了13种高危亚型(16,18,31,33,35,39,45,51,52,56,58,59和68型)、5种低危亚型(6,11,42,43和44型)和3种中国人群常见亚型(53,66和CP8304型)。结果 676例样本中检出HPV阳性175例,检出率25.9%,高危占74.9%、低危占16.0%、中国人常见亚型占9.0%、2种或2种以上亚型混合感染占15.4%。结论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于临床筛查HPV感染,能更好的检出HPV感染的基因型,为临床提供较有价值的实验资料,对宫颈癌的筛查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检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在宫颈癌筛查上的应用价值,评估其灵敏度及特异性。方法:取150例妇科住院及门诊病人标本,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HPV-DNA,同时作宫颈TCT细胞学检查及行阴道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结果: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高危型HPV-DNA检测检出阳性标本49例,阳性率32.6%,子宫颈癌和癌前病变筛查(HybriMax)的灵敏度为93.7%,特异性81.6%,细胞法筛查灵敏度为81.3%,特异性91.3%。结论: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PV-DNA检查可作为常规方法用于子宫颈癌的筛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许昌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情况,分析其感染亚型,为女性宫颈疾病的筛查和防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本院妇科门诊宫颈刮取物标本321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特异性基因片段,然后导流杂交法检测目的基因,检测各HPV亚型。结果321例标本中,有82例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率为25.5%;其中,低危型18例,高危型56例,高低危合并感染者8例,其中单一型感染者为80.5%(66/82);二型感染34.1%(28/82);三型和三型以上感染8.5%(7/82),感染的HPV型别排前5位的是HPVl6、58、68、18、52型。结论本地区宫颈疾病患者中,HPV的感染率为25.5%,导流杂交法能在同一样本中一次性检测21种HPV型别,为HPV感染的诊断和宫颈癌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浙西地区各育龄年龄段女性人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HPV感染和宫颈癌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6月在浙江省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诊和体检的3 865例女性宫颈脱落细胞标本,采用PCR扩增和DNA反向点杂交的导流杂交技术,对标本行HPV基因谱筛查。结果感染HPV843例,总感染率为21. 81%,其中高危型739例(占87. 66%);低危型104例(占12. 34%)。在被检测的高危HPV亚型中,感染阳性率前3位依次是HPV16、HPV52、HPV58,HPV44型未检测出;低危HPV亚型感染率前3位依次是HPV11、HPV6、HPV43。843例HPV阳性感染者中,单型感染634例(75. 21%),2种亚型混合感染137例(16. 25%),3种亚型混合感染52例(6. 20%),4种亚型混合感染18例(2. 14%),5种亚型混合感染各3例(0. 36%)。HPV感染的高峰年龄为 50岁组,感染率为29. 33%。结论浙西地区的HPV高危感染优势亚型为HPV16、HPV52、HPV58型, 50岁女性HPV感染率最高,感染以单一亚型感染为主。HPV基因谱分析分型检测对本地区临床宫颈癌的早期预防、防治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导流杂交方法检测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导流杂交方法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分型检测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导流杂交方法,对305例HPV感染的女性患者进行HPV分型检测,分析HPV亚型的检出情况,并评价HPV分型在宫颈病变中价值.结果 21种HPV亚型均被检出,305例女性患者中单型感染有173例(56.7%),多重型感染有132例(43.3%),检出率较高的HPV高危型有HPV16型(17.6%)、HPV52型(9.8%)、HPV58型(9.0%)、HPV33型(6.3%)、HPV18型(5.4%)、HPV68型(5.2%),低危型有HPV11型(14.3%)、HPV6型(6.5%);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HPV高危型检出率增加趋势,HPV低危型检出率下降趋势.结论 导流杂交方法可检测HPV多种亚型,对HPV感染亚型的鉴别及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因芯片对人乳头瘤病毒的快速检测和分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针对HPV DNA亚型的异质性,建立HPV DNA亚型的基因芯片快速检测方法,为HPV感染病例提供诊断依据.方法18种HPV DNA亚型(HPV6 、16、18、31、33、35、39、11、45、51、52、53、56、58、42、59、66、68)特异性探针,固定于硝酸纤维素膜制备成基因芯片,生物素标记引物经通用引物介导PCR(GD-PCR)扩增HPV DNA,PCR产物与基因芯片经反向点杂交检测HPV亚型;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6、11、16和18亚型.结果31例标本中,基因芯片的阳性检出率为74.2%,其中HPV6/18、HPV11/16、HPV33/58和HPV6/11/33多重感染各1例(3.2%);荧光定量PCR阳性检出率为67.7%,与前种方法相比较,漏诊率为6.5%.结论HPV分型基因芯片可1次检测HPV多种亚型,灵敏度高和特异性强,有利于对HPV多重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导流杂交技术在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分型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导流杂交技术,对3494例妇科患者下生殖道21种HPV亚型进行检测,并对51例HPV16型和50例HPV18型阳性患者DNA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比较检测。结果患者标本除43亚型外其它20种HPV亚型均被检出,总的阳性率为36.1%(1262/3494),阳性率大于5%的HPV亚型从高到低分别为:HPV16(19.8%、256/1262)、52(18.8%、237/1262)、58(16.4%、207/1262)、53(7.2%、91/1262)、11(87/1262、6.9%)、68(6.6%、83/1262)、6(5.7%、72/1262)、18(5.4%、68/1262)。单一亚型阳性率为62.8%(792/1262)、二重亚型为30.7%(388/1262)、三重亚型为5.2%(65/1262)、三重以上亚型为1.3%(17/1262)。其中HR-HPV亚型感染占所有阳性标本的比例为77.0%(1069/1388),LR-HPV亚型为12.8%(177/1388),中间型HPV亚型为10.2%(142/1388)。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与导流杂交技术检测符合率均为98%,kappa值均为0.96,说明一致性良好。结论本地区HPV感染的主要亚型为16、52、58、53、11,常见亚型符合亚洲和中国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一定的区域性。在人类乳头瘤病毒检测中,导流杂交技术不但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法的符合率高,而且它还具备分型的优势,可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郭珊  许世琴  郝迎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6):4123-4124
目的:评价快速导流杂交法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检测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新乡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及体检中心送检的1 012例样本全部进行快速导流杂交法HPV基因分型检测。结果:21种HPV基因型中检测到18种,常见的6种基因型为HPV16、18、52、31、33。HPV基因型单一感染为77.6%,多重感染为22.4%。结论:快速导流杂交法可准确进行HPV基因分型,诊断宫颈癌快速敏感,是理想的宫颈癌粗筛分型方法。宫颈癌患者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布既符合亚洲人群的分布规律,又有一定的区域性,为该地区HPV的流行状况及基因疫苗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闽南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掌握闽南地区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流行病学数据,为宫颈癌的防治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运用快速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4911例女性宫颈标本进行21种HPV基因亚型分型.[结果]在4911例标本中共筛查出660例阳性,HPV感染率为13.44%,其中高危HPV亚型感染率为12.91%.[结论]闽南地区女性HPV感染亚型及年龄分布呈独有的特征,具有明显的区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验证凯普HPV分型检测系统检测HPV16、18型别结果的准确性,分析判读差异的原因。方法:选取110例凯普HPV16、18分型检测阳性的标本,根据显色程度分为显色正常82例(阳性),显色弱28例(弱阳性21例、极弱7例)。使用型别特异性引物PCR扩增+测序方法进行对照验证,判断其检测的准确度。结果:总共110例样本中,有6例显色弱的标本检测阴性,与标准方法比较,基因芯片结果总符合率94.5%,二者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显色标本与标准方法比较,显色正常的82例标本全部检出,符合率100%,21例弱阳性标本,4例未检出,符合率81.0%,7例极弱阳性标本,2例未检出,符合率71.4%。显色弱的样本检测符合率显著低于显色正常标本,χ2=11.9,P<0.01。结论:凯普基因芯片法检测HPV16、18亚型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但芯片上相应着色点显色弱,可能导致检测结果错误。  相似文献   

12.
女性宫颈炎患者21种HPV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调查21种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取500例女性宫颈炎患者宫颈分泌物,应用HPV基因微陈列分型技术检测HPV6、11、16、18、31、33、35、39、42、43、44、45、51、52、53、56、58、59、66、68、CP8304共21种基因型,分析21种基因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HPV总感染率为53.0%,属于高危型的HPV占其中的60.0%;21种基因型中,HPV11型感染率最高(12.4%),但高危型中HPV16型的感染率居首位(11.2%);不同年龄段HPV感染率,21~30岁组最高,其次为31~40岁组,两组总计达76.6%。结论本研究提供了21种常见HPV基因型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对HPV疫苗开发、应用及HPV感染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患者的各HPV型别分布,及各型别HPV感染与宫颈不同程度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核酸分子快速导流杂交基因微阵列分型检测技术,分析740例女性HPV感染者的HPV型别,同时检测宫颈病变程度。结果在740例HPV感染者中常见的21种亚型均被检出,排在前3位的亚型分别为16、58、52;高危型HPV混合低危型HPV的混合感染与单一高危型HPV感染和多种高危型HPV混合感染之间,宫颈不同程度病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以上几种感染类型与低危HPV感染相比,宫颈病变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感染16型HPV(OR=3.56,P<0.01),58型HPV(OR=1.29,P<0.05)使宫颈癌患病风险大大增加;把宫颈上皮内瘤变分为低等级(CINⅠ)和高等级(CINⅡ、CINⅢ)病变,以不同程度的宫颈上皮内瘤变作为分析因素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显示6型HPV(OR=6.99,P<0.01)、11型HPV(OR=5.92,P<0.01)感染将使感染者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的风险大大升高。结论相对于低危型HPV,感染高危型HPV是宫颈病变加重的重要因素;高危型的16、18型HPV感染引起宫颈癌的患病风险增加,低危型的6型、11型HPV感染则更易引低级别的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邹智伦  何娟 《实用预防医学》2010,17(10):1964-1966
目的了解本地区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为预防HPV感染和宫颈疾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同时检查21种基因型别),对21例宫颈癌、59例CIN、38例宫颈炎症1、006例宫颈正常的共1 124例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检测及基因分型,分析其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采用卡方检验,对HPV阳性和阴性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的构成比进行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总感染率为28.4%(319/1 124),存在多重感染。共查出20种基因型,HPV43型未查出。HPV的主要基因型别为HPV16(19.8%)、HPV58(18.3%)、HPV52(16.1%)、HPV18(6.3%)。HPV阳性与阴性组之间在宫颈正常、宫颈炎症、宫颈CIN和宫颈癌的发病总体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4,P0.005)。结论 HPV16、HPV58、HPV52、HPV18为该地区HPV感染的主要型别,感染高危型HPV是引起宫颈CIN及宫颈癌的必要和关键因素。HPV检测能及早发现宫颈疾病,在有效防治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症的发病率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23例门诊首诊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诊断和分型。[结果]①523例标本中HPV整体感染率为36.1%(189/523),单重感染率为31.4%(164/523);复合型别感染率为4.8%(25/523),包括2.9%(15/523)的双重感染及1.9%(10/523)的多重感染。②20~29岁和50~59岁组的感染率较高。③HPV阳性人群其宫颈高度病变的发生率(45.0%,85/189)显著高于HPV阴性人群(9.6%,32/334)。[结论]HPV分型检测对筛选宫颈高度病变有重要意义。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