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Guo Z  Li Y  Xu Z  Ji F  Wang L  Chen K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3):187-190
目的 探索和揭示浙江省胃病患者螺杆菌(Hp )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病例和对照均来源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00年4-7月间就诊接受胃镜检查的胃病患者561例,胃组织病理切片经美蓝染色法和嗜银染色法均发现Hp者为病例组,反之为对照组。在患者胃镜检查前应双盲法的原则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统一编制的《胃病患者生活与健康状况健康表》,收集被调查表的相关资料。结果 本次调查发现胃病患者总Hp感染率为50.21%,男女性的Hp感染危险因素迥然不同。对男性的研究揭示,人均每日重体力劳动时间、同胞数量、有肝病家族史、喜欢吃辣的食物、吸烟等为危险因素,喜欢吃豆类食物、饮井水、平时吃饭定时、经常饮茶、文化程度等为保护因素。对女性的研究揭示,喝含咖啡因的饲料为危险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喜欢吃蛋类食物和喜欢吃辣的食物为Hp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喜欢吃豆类食物和饮茶年限长则为保护因素。结论 应提倡多吃豆类食物,多饮茶,少吃辣的食物。  相似文献   

2.
医学多棱镜     
改变饮食习惯避免HP感染 HP是一种与胃病有关的细菌,即幽门螺杆菌。据杭州卫生监督所的一项研究揭示,胃病患者总HP感染率为50.21%,并与饮食习惯有一定关系。研究发现,喜欢吃辣的食物与HP感染明显相关,吸烟年数和吸烟量也会明显增加HP感染的危险性;喜欢吃豆类食物、饮井水,平时吃饭定时,则与HP感染明显呈免相关;经常饮茶明显会减少HP的感染,饮茶的年数越长,饮茶量越多,则HP阳性者越少;文化程度高低与HP感染呈负相关;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162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均无关。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常规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会贵阳市城区(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部分老年人及其家庭幽门螺杆菌(Hp)的感染率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抽取静脉血5m1,用同一批胃幽门螺杆菌金标免疫斑点法快速诊断试剂盒测定抗Hp-IgG。结果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为66.55%。Hp感染阳性人群的配偶中,抗Hp-IgG阳性率分别为75.70%。Hp感染阳性者其配偶抗Hp-IgG阳性率显著高于Hp感染阴性者(P〈0.01)。结论贵阳市城区老年人Hp感染率较高,并有家族聚集现象,应引起高度重视;改善社会经济状况,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可以有效控制Hp感染。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济南市慢性胃病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观察组和对照组共137名儿童均做血清抗HP-IgG检测,观察组102名患儿同时进行胃镜检查。[结果] ①102例患儿血清抗HP-IgG阳性84例,阳性率82.4%;35例健康儿童血清抗Hp-IgG阳性9例,阳性率25.7%(P<0.05)。②137名儿童中2-6岁54例,阳性30例,阳性率55.6%;7—13岁83例,阳性63例,阳性率75.9%(P<0.05)。③102例患儿胃镜检查确诊为Hp感染率者79例,阳性率为77.5%,与血清学检测结果符合率较高(P>0.05)。[结论] 慢性胃病儿童Hp感染率较高,与年龄呈正相关。有胃病症状儿童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本地区有消化道症状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853例1岁6个月到14岁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进行血清HpIgG抗体检测。结果:有消化道症状儿童血清Hp抗体总阳性率为38.8%,随年龄增长,血清Hp抗体阳性率逐渐升高,本地区儿童Hp感染率在6岁-组达到峰值,儿童血清HpIgG抗体阳性与其父母有胃病史存在等级效应关系。结论:提示本地区仍是儿童Hp感染的高发地区,预防Hp感染应从婴幼儿开始。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探索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之间是否有联系,且具体是何种联系。方法对近年来在我科检查出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专业检查、粘膜检查、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有无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感染的程度。结果慢性糜烂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高,达到91.7%;胆汁反流性胃病的幽门螺旋杆菌阳性率最低,仅为31.6%。而且检测出的幽门螺旋杆菌的密度对慢性胃病的病情程度也呈正相关。结论感染的幽门螺杆菌密度越大,慢性胃炎的严重程度越深。然而不是任何一种慢性胃病均由于幽门螺杆菌的原因导致的。对于那些由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胃病宜采用采用应对幽门螺旋杆菌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任焱 《药物与人》2014,(1S):40-40
目的:分析健康体检中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应用情况。方法:以2013年04月~2013年08月期间于我院体检、门诊及住院的525例行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受检者为研究对象,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患者的Hp感染情况,并分析感染病例分布特征。结果:本组525例受检者Hp阳性率为42.67%,其中,体检处为43.60%,门诊处为40.74%,住院处为44.6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p阳性率为43.64%,女性为41.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体检中通过幽门螺杆菌检测,了解Hp感染情况及分布特征,能够有效促进有关疾病的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9.
对208例在北京天坛医院做骨镜检查的胃病患者,采集胃粘膜活检标本,进行幽门螺杆菌培养,阳性率为18.75%;用胃粘膜组织作病理切片,经基姆沙染色镜检,有38.94%检出幽门螺杆菌;提取组织中幽门螺杆菌染色体DNA做多聚酶链反应(PCR),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单为43.27%。此三种检测方法结合使用,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率达61.06%。同时,采集病人的静脉血,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抗幽门螺杆菌尿毒酶抗体(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为60.10%,幽门螺杆菌检测阳性的病人(培养或病理切片或PCR检测),抗体检测阳性事为72.44%,幽门螺杆菌检测阴性的病人.血清抗体检测阳性率为16.05%,两者之间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肝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62例肝硬化患者Hp感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Hp感染在性别和年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感染率随食管静脉曲张加重、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而降低(P<0.05);Hp感染在消化性溃疡的有无发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肝硬化发生食管静脉曲张、肝功能恶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消化性溃疡均无关。对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肝硬化患者无需常规抗Hp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苏北地区居民生物因素、饮食行为等各种影响因素与胃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近两年苏北地区胃癌患者应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213例胃癌病例及对照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对生物因素、饮食因素、生活行为等因素进行筛选.结果 胃炎既往史、幽门螺旋杆菌、三餐是否规律、腌制食物、油炸食物、植物油、食盐用量、生活节奏、生气、常饮酒为危险因素,辛辣食物、鸡蛋、豆制品为保护因素.结论 胃癌是生物因素、饮食生活习惯、社会因素等对具有不同遗传体质的个体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宜采取以一级预防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40~69岁常住居民食盐及腌渍食物摄入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之间的关系。   方法   2015年7月-2018年8月在安徽省庐江县40~69岁居民中进行问卷调查和Hp血清学检测, 问卷着重调查食盐摄入量及腌渍食物食用频率, 按性别分析Hp感染与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   结果   调查对象整体Hp感染率为50.07%, 男性居民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工作、劳动强度、经济收入与Hp感染均无关(均有P > 0.05), 女性居民BMI与Hp感染相关(χ2=13.454, P=0.001)。男性居民中, 饮酒是Hp感染的危险因素(OR=1.789, 95% CI:1.188~2.694, P=0.003), 但调整饮酒变量后的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食盐摄入量高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对Hp感染均无影响(均有P > 0.05);女性调查对象调整BMI变量后, 食盐摄入量高(≥9 g/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462, 95% CI:1.060~2.015, P=0.021), 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女性感染Hp的危险因素(OR=1.560, 95% CI:1.021~2.383, P=0.040)。   结论   在安徽省某胃癌高发县, 食盐摄入量高(≥9 g/d)及腌渍食物摄入频率高(≥1次/d)是40~69岁当地女性居民感染Hp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靳晓云  王洋  符立金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14-1318
目的 探讨北京市平谷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市平谷区某医院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该人群Hp感染情况,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纳入9 286名健康体检者,共检出Hp感染3 158例,占34.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1.163)、饮酒(OR=2.667)、在外就餐(OR=2.866)、辛辣食品(OR=3.887)、腌制食品(OR=5.283)、外卖食品(OR=2.719)、家庭成员Hp感染(OR=4.825)、消化系统病史(OR=2.552)、坚持使用公筷(OR=0.229)、知晓Hp知识(OR=0.338)是北京市平谷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北京市平谷区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饮酒、在外就餐、不良饮食习惯及家庭成员Hp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可通过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制定预防措施,掌握预防Hp相关健康知识可有效减少及避免Hp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回族人群独特的饮食习惯与胃癌患病的相关性,并进一步探讨与回族人群胃癌发病相关的饮食危险因素。方法采用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问卷调查126例胃癌和贲门癌回族患者以及126例非病例回族人群的饮食习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常食油炸食品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分别为3.054,2.363,1.915)。常食水果可降低胃癌的发生(OR=0.281,P﹤0.01)。结论三餐不定时、常食腌制食品及常食油炸食品可能会增加回族人群胃癌患病的危险性,而多食水果是回族胃癌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四川省彭州市成年人辣食摄入特征以及辣食与肥胖的关系,为慢性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China Kadoorie Biobank,CKB)项目四川省彭州市基线调查数据。于2004—2008年在四川省彭州市15个乡镇共完成55687名30~79岁常住居民的基线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体格测量和血样样本检测等内容,描述人群中辣食摄入、肥胖患病情况等。采用SAS 9.4和Excel 2013进行t检验、χ2检验和趋势χ2检验,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辣食因素与肥胖的关系。结果彭州市人群辣食摄入率为77.66%,随年龄的增加呈递减趋势(P<0.05)。开始摄入辣食年龄为9.2岁,摄入时间以30~49年最多(64.36%)。同时摄入2种及以上辣食人群占97.51%。辣食摄入组肥胖患病率(8.56%)高于辣食非摄入组(7.25%),患病率随着辣食摄入频率增加呈上升趋势(P<0.05)。与不摄入辣食相比,女性和全人群辣食摄入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OR值分别为1.24和1.19),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男性辣食摄入与患肥胖无关,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和全人群每天或几乎每天摄入辣食(OR值分别为1.29和1.23),吃辣强度为中、高(女性OR值分别为1.11和1.38,全人群OR值分别为1.10和1.26),同时摄入辣食种类为5种(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56和1.28)与患肥胖高风险相关,随着辣食摄入时间增加,OR值上升,50~59年组OR值最大(女性和全人群OR值分别为1.48和1.32),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川省彭州市居民辣食摄入率较高,开始摄入辣食年龄小,摄入时间长,且以混合食用多种辣食为主。在总人群和女性中,辣食摄入频率、吃辣强度、摄入辣食种类与肥胖风险增加有关,在男性中未发现此种关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滕州市居民胃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制定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6月,对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经临床病理检查确诊的原发性胃癌住院患者及1:1配对的同期住院的非肿瘤疾病史患者资料89对进行调查,并进行影响胃癌患病的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在α=0.05的水平上,进人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的有7个因素,即多食新鲜蔬菜、多食水果者不易患胃癌(OR值分别为0.438、0.322),有家族肿瘤史、有不良饮食习惯、有胃慢性疾病史、多食腌制食品、吸烟者易患胃癌(OR值分别为5.312、4.899、4.187、3.014、1.744)。结论家族肿瘤史、不良饮食习惯、胃慢性疾病史、多食腌渍食品、吸烟是本地胃癌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苏州城区婴幼儿幽门螺杆菌(Hp)感染危险因素,为婴幼儿Hp感染的预防提供积极有效的措施,降低儿童Hp的感染率。方法 随机抽取441名在苏州市立医院儿童保健科进行健康体检的婴幼儿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幽门螺杆菌唾液检测试剂(HPS)方法检测口腔Hp感染。通过单因素配对资料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危险因素。结果 441名婴幼儿HPS检测阳性者212例(48.1%),其中0月~、6月~、1岁~、2~3岁HPS的阳性率分别为27.6%、56.1%、56.7%、63.5%,感染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而辅食添加、年龄、家庭人口数多、儿童的个人卫生如爱啃手指等、照养人的带养方式如喂食前咀嚼或咬断食物等,照养人的个人习惯如饭前不洗手,父母及家庭成员胃病史等为婴幼儿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高危因素。结论 婴幼儿的Hp感染主要通过口-口和粪-口途径传播。实行家庭分餐制或应用公筷,注意手卫生(母乳喂养前和准备食物前应洗手),教育小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改善家庭生活水平,对预防感染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半巢式PCR方法检测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以了解口腔中Hp与胃粘膜Hp感染的关系.方法利用半巢式PCR方法(Heminested PCR Assay)扩增磷酸葡萄糖胺变位酶基因(phosphogluco-samlne mutase gene、glmM)内部片段,并对82例慢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及胃粘膜进行检测.结果56例确诊Hp感染的患者中胃粘膜半巢式PCR检测全部阳性,22例(39.3%)牙菌斑Hp阳性,34例(60.7%)唾液Hp阳性;26例胃粘膜Hp阴性的患者中3例(11.5%)牙菌斑Hp阳性,3例(11.5%)唾液Hp阳性.结论Hp不仅存在于胃粘膜组织中,也存在于口腔牙周组织,提示口腔中的Hp可能与胃粘膜中的Hp存在着一定的病因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