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7 毫秒
1.
综述了数种降压中药的降压成分、作用机理及其临床应用;中药降压有自己的优势,但中药降压机制研究仍有不足,有待深入;对降压中药的研发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几种常见的中药注射剂进行降压作用考查.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XID规定的降压物质检查法,使用药品临床一次最大给药剂量给予动物进行降压作用考查.结果:部分中药注射剂具有较强的降压作用.结论:部分中药注射剂具有较强降压作用可能是引起临床不良反应原因之一,临床上缓慢给药或许可以消除其降压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药降压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硕  王黎 《吉林中医药》2010,30(4):367-368
重点综述了数种降压中药降压成分,降压作用机制,介绍了几种中药复方制剂的降压作用成分及机制,总结目前中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概况,指出在今后中药降压的研究中应该更加重视中药有效降压成分的提取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马洪田  郭雪申 《光明中医》2012,27(11):2191-2193
目的珍珠降压包合物对高血压病的实验研究。方法急性高血压、长期高血压大鼠的造模,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然后分别观察该药物的疗效。结果实验观察显示该药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具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对士的宁所致的小鼠惊厥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延长其惊厥潜伏期。结论研究发现该药物降压作用与其降低血浆肾素活性、降低血管紧张素Ⅱ的含量及拮抗α-R有关,还有可能加速体内缩血管物质失活使血管扩张而降压。  相似文献   

5.
王娟  柳伟  赵英强 《河南中医》2015,35(2):254-256
高血压的病理因素涉及风、火、痰、虚。中药治疗高血压有着较好的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涉及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调控细胞膜离子转运、改善胰岛素抵抗、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及抑制血管重构等方面。实验研究结果证实中药降压具有多靶点、多途径、多层次、多效应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抗高血压中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是人类常见的疾病,开发研究寻找适合各类人群的长效降压药物是科研人员的职责,也是广大医药工作者不断追求的目标。本文综述了数种降压中草药的降压成分、降压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发现与传统的高血压治疗药物相比中药降压有自己的优势,但中药降压作用机制研究有待深入,应从多角度入手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中药玉夏胶囊对肾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中药玉夏胶囊,研究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作用机制。方法:复制两肾一夹(2-KIC)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模型,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组,检测大鼠血压和体质量,血浆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尿素、肌酐、尿酸、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指标。结果:中药玉夏稳压胶囊和尼群地平阳性组给药1-4周,血压明显降低(P<0.01),0.2g/kg组给药1周血压下降(P<0.05),给药2-4周血压明显下降(P<0.01);中药玉夏胶囊0.6g/kg组给药3-4周,其降压作用较尼群地平组强(P<0.05)。结论:中药玉夏胶囊能明显降低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的血压,其降压效果0.6g/kg剂量组略强于尼群地平,对血脂、肾功能和尿酸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药利尿降压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药作用机制,对利尿降压中药的主要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主要包括具有清热、利水渗湿、祛风湿、平肝熄风、补益及其他作用的中药在利尿降压中的应用,从而为临床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提供用药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鸡矢藤静注鸡矢藤制剂,对麻醉猫有较强的降压作用,在0.5克/千克剂量时,醇提取剂可使血压从正常水平下降54%,水提取剂可使血压下降34%,反复注射醇剂,表现出持久的降压作用,其降压效果与剂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地龙降压蛋白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pontaneously hypertension rat,SHR)的降压作用及机制。方法:选择16周龄雄性SHR 24只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地龙降压蛋白低剂量组、地龙降压蛋白高剂量组,另纳入8只同龄雄性Wistar大鼠为正常对照组,干预持续28d。采用无创尾动脉套袖法观察地龙降压蛋白对SHR的降压作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SHR血浆、肾脏局部醛固酮(aldosterone,Ald)、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结果:地龙降压蛋白低、高剂量组均可明显降低SHR的血压,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明显降低SHR血浆、肾脏Ald的水平(P<0.05);同时显著升高血浆、肾脏局部6-Keto-PGF1α的含量(P<0.05)。结论:地龙降压蛋白对SHR有降压作用,其降压机制可能与降低SHR血浆、肾脏Ald的水平,升高血浆、肾脏局部6-Keto-PGF1α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中药外用毒性的表现形式、特点、防治方法。方法:通过对外用毒性中药、常见外用方法及中毒特点、外用毒性反应及救治方法进行研究,说明中药外用毒性反应特点。结果:中药外用是直接将中药作用于患处或穴位,使中药直接通过皮肤吸收或经脉的疏通作用达到全身给药的效果。外用中药不经肠胃,没有首过效应,且不会引起胃肠道刺激,不良反应小,是一种新型的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给药方式。目前中药外用理论指导较少,使得一些中药外用时毒性难以控制。后续研究应以探究中药外用正确方法为主,以期降低外用毒性提高药效。结论:中药外治的毒性反应较弱,防治及救治方法简单易行,安全性较高。但中药外用缺少相对应的中医药理论的指导应补充完善,使中药外用更好地用于中药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20,(2):195-198
有研究表明,肠道微生态失衡是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一个重要因素。笔者从肠道微生态角度出发,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单体、活性成分、复方及制剂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与临床研究进行总结。发现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好,不良反应少,能有效减少病情复发;无论是单味中药及其活性成分,还是中药复方均能有效调节肠道益生菌、减少有害菌群数量,使肠道菌群恢复平衡状态,从而间接调节肠道黏膜免疫功能,促进结直肠黏膜的修复。但中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目前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今后应加强相关中药药理作用研究,为中药调节肠道菌群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参考文献35篇。  相似文献   

13.
基于前期提出的中医药超分子"印迹模板"自主作用规律,分析中药毒性的研究现状,结合超分子"气析"理论,阐述中药毒性的超分子"印迹模板"的调控机制:中药(客体超分子)可与人体(主体超分子)发生作用,中药成分群与机体内对应的孔穴通道进行识别,有毒中药的量效问题、减毒处理都与平衡常数及浓度密切相关,当具有相同(似)"印迹模板"药物的浓度相同时,毒性的大小取决于其与靶点作用的平衡常数。因此,提出了中药毒性的平衡常数研究思路,可用超分子印迹作用的平衡常数表征中药毒性,通过研究平衡常数的大小可判断成分产生毒性的主客体分子间作用程度,揭示毒性效应的主客体超分子间相互作用,促进中医药超分子体系及中药毒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整理收集含海洋中药的文献,分析古代文献记载的含海洋中药方剂用药规律,了解海洋中药方剂的概况,为挖掘海洋中药用药规律提供数据支持。方法:以海洋中药的药名为检索词,检索《中华医典》、《中华海洋本草》、《中华本草》、《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等相关文献,筛选含海洋中药方剂,抽取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构建数据库,初步分析挖掘含海洋中药方剂的相关信息和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16 715 首含海洋中药的方剂,包含144 014 条数据,涉及海洋中药218 味,汤剂是最常见的剂型,明、清两朝代的海洋中药方剂数最多;每首方剂中海洋药物出现频率最高的是1-3 味,全部由海洋中药组成的方剂占8.065%,其他的都是与陆地中药进行配伍,其中各占一半的达到7.754%,所有方剂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海洋中药是牡蛎,海洋中药方剂中最常见的陆地中药是甘草和当归。结论:含海洋中药方剂数量庞大,配伍和临床应用具有一定特色,可以为海洋中药的进一步研发和扩大临床应用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中药材的"一物多效"现象,分析现行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现状.依据多效中药"定向药效成分"与"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研究原则提出在功能分类评价下发现"定效Q-Marker"的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策略,旨在诠释中药在方剂中的选择性功效取向,准确评控药材质量....  相似文献   

16.
杨秀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7):3429-3434
中医防病治病的用药形式为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多为饮片)是处方药,是中药复方的组成元素。由于某味中药在不同复方中的"君、臣、佐、使"地位不同,研究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应以中药复方的化学成分为切入点,单味中药应该是全成分分析,质量稳定可控。中药物质基础研究是中药继承、发展、创新的关键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是解决中药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方法之一,对促进中药市场的优质优价有着积极作用。然而目前我国使用的《七十六种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制定在30年以前,中药市场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药材商品规格标准已经与现代市场不符。该文综述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研究文献,认为与单一或少数化学成分相比,生物活性更能反映商品规格等级的内涵;对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的使用对象、涵盖范围、功能定位、与需求多样性的协调、与药典标准的关系、尺度等问题进行了商榷,提出了中药材规格等级划分应着重解决中药材市场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反映主要品质差异,中药材商品规格划分权重应视具体品种而定,等级不应只看大小。该文认为部分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标准可以涵盖切片;以三七为例介绍了规格等级标准范例,对中药材生产、管理和中药经济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药系统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药现代化的关键是自身庞大系统的方法学,即中药庞大数目的综合化学成分和复杂体系的整体药理作用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是处理中药庞大系统一般规律的方法学。中药系统原理以中药化学特征谱来表达综合活性成分,以基因组学和基因表达的细胞因子来揭示整体活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介绍中药对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为中药改善红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而防治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总结、分析近10多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结果:中药对红细胞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改善膜磷脂、膜蛋白及抗氧化损伤.结论: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异常与人类疾病关系密切,中药可以防治红细胞膜异常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