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目的:观察静脉输液后采取不同的拔针方法,对皮肤瘀血的影响。方法:观察80例静脉输液患者,用两种不同的拔针方法,观察患者皮肤拔针后局部皮肤瘀血等情况。结果:经观察证明,采用胶布固定肢体抬高法明显降低穿刺局部皮肤的瘀血。结论:静脉输液后拔针时用棉签胶布自然固定,同时抬高肢体法比输液后拔针时棉签按压法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正> 在静脉输液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药物外渗导致局部皮肤肿胀、疼痛、严重者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我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实践总结出以下几点护理措施,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燕 《青海医药杂志》2003,33(8):50-50,15
化疗是肿瘤患者治疗的常用方法之一 ,由于化疗药物在抗癌的同时 ,对正常的组织细胞也具有杀伤力 ,常伴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及组织脏器的损伤 ,所以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 ,减轻患者痛苦 ,保证化疗的持续性和有效性 ,必需采取相应有效的护理及预防措施。而静脉及皮肤、粘膜损伤是常见的化疗毒副作用 ,我们将这两方面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化疗前准备1 .1 基本资料评估 化疗前 ,护士应对病人进行充分的化疗前评估、掌握病史 ,了解患者在各系统的功能状态 ,如心、肺、肝、肾功能等 ,了解病人是否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如糖尿病、冠心病…  相似文献   

4.
5.
老年患者静脉穿刺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操作技术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特别是对于休克、心跳骤停复苏、脱水的治疗 ,以及各种慢性疾病的抗感染用药等。静脉给药方法已成为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及抢救患者的重要途径。1 临床资料   2 0 0 0年 8月到 2 0 0 3年 8月 ,对前来  相似文献   

6.
<正>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下简称甲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或生物效应不足所致的全身性内分泌病。患者常表现为全身皮肤过度角化,干燥、增厚、粗糙脱屑。不仅影响美观,为患者带来不安和自卑,同时也为护士静脉穿刺带来较大困难。笔者尝试用液体石蜡为患者润滑皮肤,减轻角化,促进脱屑,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临床上,静脉穿刺作为一种主要的给药途径,对疾病的康复非常重要,但在进行外周静脉穿刺时,由于穿刺前患者精神紧张,加之穿刺的疼痛刺激可以引起外周血管收缩甚至痉挛,造成穿刺困难。因此,如何解决由于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的心理和生理应激是临床护理亟待解决的问题。我院麻醉科从2001年7月至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靶向治疗患者留置PICC管期间皮肤护理体会与护理经验。方法对5例靶向治疗患者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时,采取局部皮肤对症治疗,从治疗护理要点进行总结。结果 5例患者皮疹消退,PICC管能正常使用。结论靶向治疗患者同时留置PICC管,当发生皮肤不良反应时,根据不同时期对皮肤采取有效的对症治疗和护理,可使皮疹治愈并保证PICC管的正常使用。  相似文献   

9.
老年患者静脉的特点及穿刺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穿刺术是护士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在临床护士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目前,对疾病的抢救和疾病的治疗均采取直接静脉给药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直接暴露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的管周皮肤护理。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纱布覆盖组与直接暴露组,各34例。观察两组患者管周皮肤的完好性、瘙痒状况以及全身感染情况发生,并调查两组患者的感受。结果:纱布覆盖组76.47%患者出现管周皮肤完好性受损,100.00%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管周皮肤瘙瘁;暴露组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皮肤完好性受损及瘙痒症状。两组均未出现管周全身感染。直接暴露组患者对舒适度的评价均高于纱布覆盖组。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永久性静脉置管的管周皮肤护理,直接暴露法优于纱布纱布覆盖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PICC皮肤护理的最佳方法。方法:将400例行PICC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例。试验组PICC穿刺点早期用无菌纱布更换,干燥后改用3L粘贴手术巾。对照组采用3M透明贴膜,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渗血、静脉炎、导管移位、导管感染及非计划拔管各发生的例数。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导管移位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而导管感染、渗血、静脉炎、非计划拔管方面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无菌纱布联合3L粘贴手术巾能有效固定PICC管,而且比单纯用3M透明贴更能起到止血、预防静脉炎、导管感染的发生,延长PICC使用时间,减轻病人医疗费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其特点是分支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浅表易见,不易滑动,便于固定。进行头皮静脉输液既不影响病儿保暖,又不影响肢体活动,临床常选用颞浅静脉、额静脉、耳后静脉及枕静脉。临床上一些特殊患儿(肥胖型、皮肤色泽特别黑或特别白、休克、脱水及反复穿刺的患儿)使头皮静脉穿刺困难加大,增加了患儿及家属的痛苦,甚至影响到治疗的进行,也易引发医疗、护理纠纷,笔者现将工作中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坏死,最近几年,我科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7年3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化疗药物一般对血管内膜有较强的刺激性,静脉输注时一旦药物外渗或漏出皮下及静脉可引起无菌性炎症,如果不及时处理常引起局部组织严重的炎性反应和导致皮肤溃疡,甚至发生干性坏死,近几年来,我院对肿瘤病人进行静脉输注化疗药物,由于患者个体差异、宣传教育、操作等因素,我院在2006年9月份发生1例因静脉输入化疗药物外渗的患者,由于处理不及时,造成病人局部炎症、组织坏死等现象,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在农村,尤其是在喷洒农药的高峰季节,仍居各种中毒的首位。特别在炎热夏季,由于皮肤裸露等因素更易发生中毒。本院自2001年6月~2002年6月共收治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67例,其中皮肤粘膜吸收中毒23例。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6.
小儿静脉注射是儿科疾病的治疗和抢救中一项基本操作,是护理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如何提高小儿静脉注射一针见血的成功率,是值得大家探讨的,现就工作体会总结如下。1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选择 从解剖角度讲,小儿头皮浅静脉、手足浅静脉都适于静脉注射,但因年龄、疾病和治疗目的不同,对穿刺部位的选择也不同。新生儿至3岁宜选择头皮静脉,3~12岁宜选四肢静  相似文献   

17.
芦荟在液体外渗皮肤护理时的特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护理工作中,静脉输液必不可少。但某些患者需长期输液,致使血管脆性增加,静脉留置针所致的静脉炎或保护不当等原因,易引起输液部位液体外渗,导致局部皮肤红肿、胀痛。这样,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给下一次的静脉穿刺增加了难度。常用的处理方法是硫酸镁湿敷或24小时后温水敷。以上方法可使局部皮肤消肿,但效果较慢。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使用芦荟对液体外渗的皮肤护理很有效。1方法选用比较丰厚的芦荟叶,去皮取其叶肉直接外敷到红肿处,外裹一层保鲜膜,直到汁液被皮肤吸收,可再更换;也可直接涂抹叶汁或用叶肉凝胶擦拭。2体会2006年3~7月对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碘伏用于静脉输液时的消毒效果。方法:选择静脉输液3d以上且无皮肤感染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100例。乙组和丙组单独用0.5%碘伏消毒穿刺部位后,采用不同的输液程序进行静脉输液;甲组采用先使用2%的碘酒消毒,再用75%酒精脱碘的消毒方法;比较3组的消毒效果和操作时间。结果:用碘伏消毒的患者无1例发生皮肤穿刺部位炎性反应,且输液时间大大缩短。结论:碘伏是国家卫生部认可的新型消毒剂,它高效、低毒、速效、广谱,对皮肤刺激性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