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目前仍然是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性腹泻,危害性较大。为什么菌痢的年发病率如此高?除与饮食卫生条件密切相关外,还决定于以下具体因素:①传染源普遍存在,非典型病人和带菌者较多:②引起菌痢的菌群、菌型较多,病后免疫力不持久,可多次感染;⑧菌痢极易产生耐药性;④传播途径众多。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菌痢是否与伤寒相似,今昔对比,病症特点有无变异,现仅将以下三点作一简略对比。一、菌群、菌型变化: 就全国范围来看,解放前以志贺氏菌危害严重,中毒型菌痢也多。解放后福氏菌(B群)逐渐占优势,持续至今。有些卫生条件较好的大城市中,宋内氏菌比例增大。就总体而言,福氏菌占70~90%(A群),其次为宋内氏菌(D群)占4~10%,再次为鲍氏菌(C群)。A群最少,尤  相似文献   

2.
1980年8月~1985年12月我院共收治志贺氏Ⅰ型菌痢100例,现总结其临床表现并与同时期的福氏、宋内氏菌痢比较如下。一、病例来源系我院1980年8月~1985年12月住院病人大便培养为志贺氏Ⅰ型菌者,并随机抽取与志贺氏Ⅰ型年份月份相同的B群、D群菌痢各100例以资对照。二、临床资料1.性别与年龄(表1);三组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兰州市城关区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病学特征,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05-2009年城关区细菌性痢疾监测资料。结果5年采集标本1556份,其中阳性菌株456份,主要集中在5-9月。其中B群福氏志贺菌264株,占所分离菌株的57.89%;D群宋内氏志贺菌126株,占27.63%;A群痢疾志贺菌35株。占7.68%;C群鲍氏志贺菌31株。占6.80%。结论在细菌性痢疾预防控制工作中,对菌痢高发病率地区进行重点监测是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方法,以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为实验动物,系统地观察了小鼠脑干内5-羟色胺(5-HT)与γ-氨基丁酸(GABA)的共存情况,为中枢神经系统内5-HT与GABA共存神经元的分布提供形态学证据.方法:应用免疫荧光组织染色技术,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脑干内5-HT与GABA免疫荧光双重染色,观察双重标记神经元在5-HT细胞群(B1-B9)中的分布情况并计数.结果:在所有脑干的5-HT细胞群中,双重标记神经元在中缝大核区域内所占的比率最高,平均为10.0%,其次是中缝苍白核和中缝隐核,分别为1.8%和1.4%.中缝桥核与中缝背核所含的共存神经元比例小,仅0.9%和0.3%.而在其他细胞群即B4,B6和B8-9细胞组,未观察到双重标记神经元.结论: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只有部分延髓中线核团的5-HT能神经元同时含有GABA,而中脑中线核团和脑干的其他非中线5-HT细胞群内未见这种共存神经元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80例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其致病菌为志贺菌属,分型有痢疾志贺菌、福氏志贺菌、鲍氏志贺菌、宋内氏志贺菌共四个菌属群。血清分型为47个分型:痢疾志贺菌有12个分型,福氏志贺菌有16个分型,鲍氏志贺菌有18个分型,宋内氏志贺菌有1个分型。其临床表现与患者的自身免  相似文献   

6.
细菌性痢疾是由一组细菌所引起的肠道传染病,这一组细菌均属于肠杆菌科志贺氏菌属。它们共分为四群47个血清型,分别是志贺氏痢疾杆菌,有12个血清型;福氏痢疾杆菌,有16个血清型;鲍氏痢疾杆菌,有18个血清型;宋内氏痢疾杆菌,仅1个血清型。各群和各血清型之间无交叉免疫。鉴定痢疾杆菌血清型的意义在于查知传染源,判定是否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 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北京市2005~2006年分离的30株宋内氏志贺氏菌进行脉冲常凝胶电泳图谱特征。方法参照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PulseNet USA的统一方法进行脉冲常凝胶电泳,并对带型进行命名。采用BioNumerics图像分析软件做聚类分析。结果30株宋内氏志贺氏菌被分成17个带型,主要带型J16N11BJ0001到J16N11BJ0009的聚类相似性为92%,含概菌株占实验菌株总数的67%。结论建立北京市宋内氏志贺氏菌脉冲常凝胶电泳分析方法和初步带型数据库,获得了宋内氏志贺氏菌的主要克隆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一种Fluoro-Jade B(FJB)染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多标的合适方法。方法通过电凝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 闭塞模型(MCAO),诱导皮层缺血半暗带神经元变性。实验分为FJB染色结合蛋白免疫荧光组以及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 染色组。大鼠MCAO后5 d断头取脑,脑组织冰冻切片后,按上述两种染色顺序染色,观察两组实验双标的效果。结果FJB染 色结合目的蛋白免疫荧光组中,FJB和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形态清楚,免疫双标效果良好;而蛋白免疫荧光结合FJB染色组, 虽然FJB阳性细胞较为清晰,但与之免疫双标的蛋白免疫荧光阳性细胞不清楚,背景模糊,效果不佳。结论在两种免疫双标的 方法中,先行FJB染色后再做目的蛋白免疫荧光染色,不会影响蛋白免疫荧光的染色效果,有利于后续实验的进行和观察。  相似文献   

11.
85株痢疾杆菌血清分型及药物敏感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分析河南省焦作地区痢疾杆菌菌型分布及药物敏感度 ,为临床提供耐药谱。方法 :按细菌检验常规法 ,标本接种SS和麦康凯培养基培养 ,经分离 ,鉴定分型 ,用 14种抗菌药物纸片做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 85株痢疾杆菌 ,福氏志贺氏菌 (B群 )为本地区优势菌 ,占 85 9% ;宋内氏菌 (D群 )占 10 6% ;鲍氏菌 (C群 )占 3 5 % ,在B群中以 2a型居多 ,为 5 7 5 % ,1b型次之 ,为 2 1 9%。药敏试验对一种药物耐药的菌株达 98 8% ,3种以上多重耐药菌为 94 1% ,最多的对 9种药物耐药。其中对四环素 (TET)、链霉素 (STR)、磺胺 (SUL)、红霉素 (ERY)、痢特灵(FU)、氨苄青霉素 (AMP)的耐药率较高 ,分别为 91 8%、81 2 %、77 7%、71 7%、70 6%和 60 % ,对氯霉素 (CMP)为5 1 8% ,复方新诺明 (COS)为 3 2 9% ,属中度敏感。对庆大霉素 (GEN)、先锋霉素 (CTN)、丁胺卡那霉素 (AKN)、新霉毒 (NEO)的耐药率较低 ,分别为 8 2 %、8 2 %、5 9%和 1 2 %。所有 85株试验菌对卡那霉素 (KAN)和妥布霉素(TOB)均敏感。结论 :焦作地区痢疾杆菌耐药比例不断增加 ,要加强抗生素的管理及合理应用 ,并且要及时监测细菌的耐药动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炎的临床价值。方法80例疑似细菌性阴道炎患者取宫颈口分泌物3份标本,并标记为A、B和C。A标本均采用线索细胞检查法检测,B标本均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标本采用细菌培养法检测。A和B检测结果均参考C标本检测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线索细胞法的特异度和准确度均显著低于免疫荧光法(P均<0.05),两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菌性阴道炎具有更高的检测价值,而且检测方法简单快速,有利于提高医院竞争力,值得检验临床考虑。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含量和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G、A、M补体C3、C4和B因子,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T淋巴亚群细胞。结果:47例烧伤感染患者免疫球蛋白G、M明显升高(P<0.05),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下降,B因子增加(P<0.05),结论:烧伤感染患者有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抗感染治疗中应同时恢复免疫功能和加强全身支持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O抗原"缺失"的宋内氏志贺菌其它生物学性状的变化情况。方法:检测试验菌株的生化特性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以及用多种批号的诊断血清进行凝集试验。结果:具有典型的宋内氏志贺菌的生化特性;与对照菌相比,有较高抗生素耐药性,对复方新诺明等多种抗生素耐药。与效期内的多批宋内氏志贺菌诊断血清不能产生凝集反应,而对照菌凝集良好。结论:该株宋内氏志贺菌的O抗原表达减弱,同时药敏谱也产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 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机体的免疫功能有关。一般认为人体的T淋巴细胞行使细胞免疫的功能,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功能。但近年发现实际并非如此单纯,现已将淋巴细胞分为几种亚群。因此检测人体外周血液中的淋巴细胞组成,可以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及其与某些疾病的关系。目前检侧T、B淋巴细胞的方法很多:如E-玫瑰花结、EAC玫瑰花结、抗T细胞血清的细胞毒试验、免疫荧光、酶标记和放射自显影等已广泛开展起来。我们应用的  相似文献   

16.
男24例,女19例。年龄1.5~11岁。入院时培养出2种痢疾杆菌19例称院外混合感染,入院治疗中培养出2种痢疾杆菌22例称院内混合感染。以宋内氏与其他痢疾杆菌混合多见37例(90.2%),其中宋内氏与弗氏痢疾杆菌混合感染27例(72.9%)。院内混合感染中第二次培养出痢疾杆菌时,症状反复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深圳市2003年食品、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的151452份标本进行肠道沙门氏菌与志贺氏菌检验,并进行菌型分布分析。方法:参照国标肠道致病菌中的沙门氏菌属和志贺氏菌属的检验方法。结果:151452份标本中检出肠道沙门氏菌属与志贺氏菌属带菌者665例,带菌率为0.44%,其中检出沙门氏菌455例,共7个群25个血清型。德比沙门氏菌检出率最高,依次为鸭沙门氏菌和阿贡纳沙门氏菌等,其构成比为25.05%和13.19%,10.77%。志贺氏菌检出210例,带菌率为0.139%,以B群最高,D群次之,构成比为66.19%和28.57%。结论:455株沙门氏菌和210株志贺氏菌菌型分布绝大部分均为深圳市常见菌型,符合以往的检测结果,值得提出的是检出E1群的吉韦沙门氏菌为我市首见。福氏志贺氏菌(B群)仍为深圳市引起菌痢的主要菌群,而宋内氏志贺氏菌(C群)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应引起重视。因此必须加强卫生监督监测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查明学龄前儿童突发群体性肠炎的病因。[方法]治疗采用控制感染、对症处理,同时经药物敏感试验、细菌培养等实验室检查和流行病学研究,指导临床治疗用药和查明病因。[结果]大便标本27例作细菌培养结果提示17例阳性:宋内氏痢疾杆菌生长阳性率62.9%;药敏试验抑菌范围,氧哌嗪青霉素31mm,头孢噻肟钠28mm,头孢三嗪27mm,头孢唑啉22mm,氨苄青霉素20mm,庆大霉素24mm,环丙沙星24mm,SMZco5mm,临床用药与实验室检查结果相符;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这是一起因D群宋内氏痢疾杆菌污染井水引发的学龄前儿童突发细菌性痢疾暴发事件。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等技术检测了30例过敏性紫癜痊愈期患儿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C_3、CH_(50)及淋巴细胞转换率等指标,并与发病初期及健康对照组进行了对比观察。发现随病情恢复,大多数免疫指标(除C_3、CH_(50)外)均趋于正常。说明此病存在着一过性的免疫调节紊乱,在治疗上应致力寻求新的能够改善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调节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免疫功能与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256例RRTI患儿T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及NK细胞,并与同期纳入的48例正常儿童比较。结果 256例RRTI患儿T细胞亚群、C4与正常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B淋巴细胞及NK细胞与正常儿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RTI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在临床防治RRTI时,应注重调整和提高患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