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排序特点.方法: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院前出车急救5865例,根据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不同病种求救人数、院前死亡病种、病因分布等问题,探讨基层医院院前急救最佳策略.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前5位依次是:外伤、脑血管急症、心血管急症、消化系统急症、中毒;院前死亡病谱排序依次是:外伤、心脑血管疾病、中毒、猝死、溺水.结论:可根据基层二级医院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2.
广州市2008年度院前急救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广州市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情况,探讨院前急救病例特点.方法:从广州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系统数据库中导出2008年度全部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在109682次出车中,各区、街道、医院出车数量最多的分别是白云区、石井街、广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在97823次院前急救中,创伤是院前急救中最多的(尤其是交通意外),以21~50岁青壮年阶段最多,其次分别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急症,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3)循环系统急症死亡(尤其是猝死)、呼吸系统急症死亡、神经系统急症死亡分别位居第一、第四、第五,均以51岁(尤其是70岁)以上的中老年阶段最多,其它类的死亡位居第二,以61岁以上的老年阶段最多,创伤死亡位居第三,以21~40岁中青年阶段最多.(4)男性院前急救的数量与死亡均明显高于女性.结论:(1)加强心脑血管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提高中老年患者的常见急危重症早期识别与院前急救水平对降低死亡有重要意义.(2)加强安全生产、遵守交通法规、强化法制意识将是降低创伤,尤其是交通意外发生及其死亡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思南县2017年院前急救疾病谱及流行病学特点,从而提高急救质量,为开展全民急救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2017年资料完整的2 014例院前急救患者,采用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患者的就诊时间、病情分级、诊断、治疗转归等进行分析。结果:接诊患者2 014例,其中男1 204例,女810例,男女比例1.491。患者疾病谱前6位依次为创伤、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和循环系统疾病。院前急救患者以危重、急症患者为主,主要转归为留观、住院。急救需求量在夏季、秋季和冬季较高。结论:院前急救患者的数量在季节、时间和疾病谱等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急诊医疗资源需求具有波动性,需要考虑这一规律,有利于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012—2013年山东省威海市院前急救疾病谱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2012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威海市120指挥中心威海市立医院急救站受理的急救患者为调查对象,以疾病谱、发病日期、就诊时间、发病季节等作为调查指标,将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3年威海市立医院急救站共有7 843例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其中,男性4 103例,女性3 740例;年龄30~50岁的患者占54.35%。疾病谱排序为交通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腹泻)、酒精中毒、呼吸系统疾病、晕厥、急性中毒等。结论威海市院前急救有自身的特征,应避免非急诊患者占用急救资源,加强执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急救队伍建设,提高院前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39 555例院前急救病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杭州市院前急救疾病的病种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杭州市急救中心2006年7月-2007年6月救治转送的39555例患者。结果院前急救病种排序前五位的分别是创伤、其它外科疾病、脑血管病、心血管病、中毒。创伤中交通伤几乎占了一半。结论本地区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在医务人员与设备配置上应与急救疾病谱的变化相适应,同时结合公众急救技能培训重点做好交通伤的防范与救治。  相似文献   

6.
9729例院前急救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7-2009年间我院院前急救的疾病分布规律,为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及急救药品和设备的配置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09年院前急救出诊登记资料.结果:院前9729例急救患者疾病谱中,内科以神经系统疾病为主,外科以创伤为主.结论:应不断加强急诊医护人员对神经系统疾病及创伤患者急救水平的培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老年患者院前急救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急诊科制定符合实际需求的急救医疗服务提供依据,以及提高老年人群患者院前急救的效率。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对中山市博爱医院急诊科2015年7月至2018年7月院前急救共1354例老年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谱等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相对应的出车时间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相对应的自身特点。结果:本中心1354例老年患者中男女比例0.85∶1.0,平均年龄(72.0±8.5)岁。疾病谱排名前3位疾病依次为创伤、呼吸系统疾病与心脑血管疾病。出车时间统计结果显示5月至次7月,12月至次年2月为老年患者院前急救高峰期;一天中的急救高峰时段为12点至18点与0点至6点。结论:我院院前急救老年患者的情况具有自身特点,急诊科可据此合理配置急救资源,组织相关培训,重点提高创伤、呼吸系统与心血管疾病急症的现场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上海市奉贤区2016—2018年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动态变化,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奉贤区2016—2018年41 254例院前急救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前五位为创伤(43.68%)、心脑血管疾病(13.75%)、消化系统(7.51%)、呼吸系统(6.90%)、神经系统(3.92%)。创伤居疾病谱的第一位。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总数逐年增加,疾病谱排序未见明显变迁。疾病谱性别构成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为1.34:1。疾病谱年龄分布以60岁以上多见。不同年龄组在各疾病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60岁以上主要为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18~44岁以创伤多见。日时间中08:00—12:00时为急救高峰,月份中7月和12月高发。不同时间段、不同月份在各疾病分布均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研究阐明了奉贤区院前急救疾病谱特征及急救效果,可为完善院前急救体系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州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中心城区1996年1月至2004年12月的院前急救死亡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的院前急救病例逐年上升,但死亡病例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死亡人数最多的集中在70岁以上的年龄段。院前急救死亡的常见病因是猝死(65.68%)、创伤(9.74%)、脑血管意外(8.79%)、心血管急症(7.34%)、呼吸系统急症(6.32%)、中毒(1.61%)、消化道出血(0.52%)等。因创伤死亡的病例呈上升趋势,但2004年有所下降。脑血管意外所致的死亡则呈下降趋势。结论:应加强对猝死、心血管急症及创伤院前急救的研究,进一步提高院前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10.
院前急救是面对突发急症、意外创伤等,需要急救人员作出快速反应,设置急救方案,快速出诊,独立实施现场急救。lop年12月,我院成立院前急救中心,面向贵阳三县一市开展院前急救工作。现将我院对高血压急症的急救情况作一报告。1急救资料IWe年12月一lop年11月,我院院前急救中心现场急救病人l(kl人次,其中急救脑血管病411例,占院前急救部例数的38.of%,高血压急救病例94例,占急性脑血管病例总数的22.86%,男性53例,女性41例,男女比例为1.3:1,年龄对一叨岁,cd岁以上74例,占78.刀%。血压为舒张压15.3-17.3kPa以上,收…  相似文献   

11.
上海嘉定南翔地区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上海嘉定南翔地区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疾病谱。方法对839例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的性别、年龄、呼叫时间、急诊诊断或主诉、不同病种求治人数、院前死亡病种、出车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院前急救与转运患者839例中,男女比为1.66∶1,平均年龄49.6岁;每天9∶00~12∶00和15∶00~18∶00为出诊高峰时间;院前急救疾病谱排序的前5位依次是:颅脑损伤、下肢外伤、脑血管意外、新生儿窒息、早产儿;院前死亡疾病谱排序依次是:交通伤、中毒、溺水等。结论提高院前急救水平对人类健康和学科建设有重大意义,可根据院前急救的疾病谱排序特征制定急救工作重点,急诊诊断或主诉,对指导急诊专业人员培训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系统的护理措施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王端华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2):2234-2235
2003年1月~2006年1月,我们对1856例患者的急救处理过程中进行系统的护理措施.现将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56例,排在前6位的疾病是创伤、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急性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创伤和急性中毒以20~40岁人群为主;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40岁以上人群为主.创伤和心脑血管疾病是院前急救疾病谱中最主要的组成,占65.7%.严重疾病占院前急救的25%左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黄石地区院前急救的主要疾病谱以利于“120”院前急救水平的提高。方法:收集整理2012年全年共1596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院前急救疾病谱中占前5位的依次为创伤(包括车祸伤)、神经系统疾病(以脑血管病为主)、心血管系统疾病、醉酒,腹痛查因(包括泌尿系结石)。结论:以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为相关依据,加强院前急救人员的急救培训,更好的提高“i20”院前急救水平。调度指挥中心能根据黄石地区特点,合理配置资源,更好的完善院前急救体系。  相似文献   

14.
院前急救的护理工作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院前急救,最主要的特点是“急”和“救”。“急”就是紧急、快速,通过现代化的通讯和运输来实现;“救”则是要通过先进的医疗救护技术来挽救病人生命。因此,通讯、运输和急救技术被认为是院前急救三大要案,当病人突发急症或遭到意外伤害时,这些设备、技术将发挥及时有效的急救作用。院前急救是现代急诊医疗体系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各种遭受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等伤病人的前期急救。这个过程中存在很多对病人生命造成危害的环境因素、紧急情况。快速而有效的院前急救工作对保障病人生命安全、减少医院前期病人的伤残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一线城市2015-2016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提升院前急救的服务质量、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某一线城市急救医疗指挥中心管理系统数据库提取2015-07-2016-06的全部院前急救患者资料106 30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 304例患者中男58 641例,女47 183例,男女比例1.24∶1。患者平均年龄(53.6±24.1)岁,≥75岁和25~44岁年龄段患者所占比例均超过25.0%。院前急救的高峰季节为春、冬季,一天中高峰时间段为8:00~00:00和20:00~22:00。疾病谱中排名前3位的系统疾病依次为:创伤、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院前急救的平均反应时间为(14.3±5.4)min。结论:院前急救患者的数量在季节、时间和疾病谱等分布上具有一定的特点和趋势,急救医疗指挥中心以及相关部门应该据此优化急救资源配置,提高院前急救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上海市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上海市急救中心2007年院前急救患者数据库和同期全市人口数据为基础,对其中记录完整者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之间比较采用y2检验和确切概率法,对时间、日期和月份使用圆形分布的统计方法 .结果 2007年本市中心城区实施的院前急救患者中,有完整数据记录者86 815人,男女比为3.89:1,老年人占84.95%.其主要疾病依次分别为创伤.脑血管病、心脏病、昏迷、高热、肿瘤急症、急腹症、妇产科急症和上消化道出血.一天中,院前急救的高峰时点为12:15,高峰时段为05:43至17:45,不同疾病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时点和时段;一年中,院前急救无明显高峰期,但高热、急腹症和上消化道出血的院前急救均有其高峰期.结论 上海市中心城区院前急救患者有其自身的流行病学特点,因此不断完善院前急救系统建设,加强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以适应新形势下的院前急救需求,是提高危急重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上海市院前急救患者疾病谱变化和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01—2017-12-31期间上海市闵行区236 723例院前急救患者病例资料,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时间、疾病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近5年来上海市闵行区院前急救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男女比例为1.33∶1,其中20~29岁和80~89岁分别为两个发病小高峰。在疾病谱排名方面,创伤一直居于首位,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在院前急救呼救时间分布方面,院前急救患者的呼救小高峰期为8:00~11:00,其中8:00~9:00为最高峰。结论:通过对院前急救疾病谱的分析,有助于以疾病谱为依据,对急救资源和人员配备进行调整和加强,做到有备无患,全面提高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上海市嘉定区院前急救病例疾病谱构成及梯度特点,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分析的方法,随机抽取3130例院前急救病例资料,进行疾病谱及梯度的统计分析.结果 院前急救单个病种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创伤、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分别占40.9%、15.1%和10.0%;院前急救病例年龄层次以中年、老年为主;急救病例发生时间以白天为主.结论 既要注重全科医师的培养,又要参考疾病构成梯度,有所侧重;同时也要根据院前急救发生时间梯度科学合理的安排院前急救资源.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提高学生院前急救水平相关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270名某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回答正确149名(55.19%)、回答错误121名(44.81%),其中常见意外伤害方面掌握最好,心肺复苏掌握最差;本组学生院前急救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影响因素包括学生是否学习过急救相关课程、近5年是否经历过意外伤害(P0.05);本组2.96%认为急救培训没必要,6.30%认为急救培训一般重要,86.30%认为急救培训有必要,4.44%认为急救培训很重要。结论:中医院校学生对院前救护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不佳,缺乏系统的学习与训练,需建立一套规范系统的学生急救培训模式,以提高其院前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水平。  相似文献   

20.
院前急救是急救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急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本文对绍兴市2000~2004年5年期间院前急救病例进行分析,了解院前急救疾病谱及某些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做好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