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美敏伪麻溶液、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奥美拉唑等经验性治疗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查体、基本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对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咳嗽患者79例,采用美敏伪麻溶液、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奥美拉唑三药为主单用或联合治疗。结果 79例慢性咳嗽患者初诊阶段治疗有效率为70.9%,后续治疗有效率为89.9%。结论合理检查与覆盖慢性咳嗽可能病因的经验性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在基层医院是理想的处理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东莞常平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中华医学会和美国胸科医师学会制定的慢性咳嗽诊治指南,对12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根据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和经验性治疗效果综合判断;针对慢性咳嗽的病因给予特异性治疗,停药4周后判断疗效。结果:120例慢性咳嗽患者中明确诊断112例(93.3%),其中单一病因104例,前5位病因分别为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感染后咳嗽(PIC)、变应性咳嗽(AC);112例病因诊断明确者经特异性治疗后治愈30例(25.0%),有效75例(62.5%),无效7例(5.8%)。结论:CVA、UACS和GERC是东莞常平地区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多数患者经针对病因的治疗后症状能够缓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中成人慢性咳嗽各病因及未明确诊断所占比例,分析病因诊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的271例成人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1例患者中慢性支气管炎占55.35%;鼻后滴流综合症占5.90%;诊断未明确的占9.96%.结论 基层医院医务人员应掌握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及诊治规范,并开展合理的经验性病因诊断性治疗.  相似文献   

4.
李军  庞龙滨 《中外医疗》2012,31(23):51+53-51,53
目的总结慢性咳嗽的病因及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近年来诊治的130例慢性咳嗽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30例患者中,确定病因诊断125例(占96.2%),病因未明者5例(占3.8%%)。本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7.7%。结论诊治慢性咳嗽的关键是明确病因,给予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了解晋城地区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并建立一种初级而简易的慢性咳嗽诊治方法。方法收集2013-05~2014-02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引入"激素敏感性咳嗽"概念,对其进行拟诊病因诊断,并通过经验性治疗,分析患者的咳嗽病因及疗效。结果共观察慢性咳嗽患者109例,平均年龄(40.0±14.0)岁,其中男性50例,女性59例,男女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45.7±10.7)岁及(39.0±12.2)岁,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女性患者发生慢性咳嗽的年龄较男性小。慢性咳嗽主要拟诊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型哮喘(CVA)、激素敏感性咳嗽(AC/EB)、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通过简化慢性咳嗽诊疗流程,总的诊断率为95.4%(104/109),不明原因者5例(4.6%)。经验性治疗慢性咳嗽总有效率为83.7%。结论本研究显示晋城地区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为CVA、激素敏感性咳嗽(AC/EB)、UACS及GERC。慢性咳嗽简化诊断程序简易有效,经济适用,可作为一种慢性咳嗽的初级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为经验性诊治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遵循慢性咳嗽病因诊断程序对264例患者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96例(34.6%)、上呼吸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征82例(31.1%)、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26例(9.8%)、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性咳嗽14例(5.3%)、变应性咳嗽10例(3.8%)、慢性支气管炎8例(3.0%)、胃食管反流性咳嗽4例(1.5%)、病因不确定24例(9.1%)。结论本市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为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鼻后滴流综合症、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相关性咳嗽。各种慢性咳嗽都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可为其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卢俊林 《中外医疗》2011,30(33):98-9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与胃食管返流病的关系。方法对32例慢性咳嗽患者通过病史采集及相关辅助检查符合胃食管返流病的诊断,在确诊后给予莫沙比利联合奥美拉唑治疗2周观察疗效。结果 32例慢性咳嗽患者返酸、烧心等胃食管返流症状改善,食道返酸减轻。同时患者咳嗽明显好转。有效率93.7%。结论胃食管返流病可导致慢性咳嗽。应用胃动力药莫沙比利与抑酸药奥美拉唑联合治疗可有效控制胃食管返流病及其所致的慢性咳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耳鼻喉科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由不同耳鼻喉疾病所致慢性咳嗽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总结导致48例患者出现慢性咳嗽的耳鼻喉疾病,对其采取的治疗措施及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结果 48例患者中鼻窦炎13例,总有效率为92.3%;变应性鼻炎14例,总有效率为92.9%;喉部炎症7例,总有效率为85.7%;变应性咳嗽8例,总有效率为87.5%;变应性咽炎6例,总有效率为100.0%。结论变应性咳嗽、胃管-食管反流性咳嗽、鼻后滴流综合征也有导致慢性咳嗽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容易被临床医师忽略。应当既要重视做好临床诊断,仔细辨别,还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因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治疗,以提高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孙蝶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19):596-59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及临床诊治方法。方法对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76例,采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中慢性咳嗽病因诊断流程,在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常规胸部X线、血常规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肺功能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等,根据临床表现、检查结果及特异性治疗的反应确定病因诊断。结果本组诊断明确者68例,PNDS26例(38.2%),CVA20例(29.4%),GER11例(16.2%),EB3例(4.4%),其中胃食管反流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3例(4.4%),鼻后滴漏综合征并发咳嗽变异性哮喘5例(7.4%)。2个月内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或消失为有效,总有效率为92%。结论CVA、PNDS、GER是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大部分患者经特异性治疗后咳嗽症状消失。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经验性治疗。方法:通过询问病史、生活习惯、体格检查,对慢性咳嗽患者作出经验性诊断和治疗。结果:126例中拟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占34.92%,拟诊为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占25.93%,拟诊为胃食管反流性咳嗽占17.46%,拟诊为嗜酸性粒细胞性支气管炎占15.87%,不明原因6.34%。治疗2周后110例(87.3%)患者咳嗽明显减轻或缓解。结论:在基层医院,经验性治疗作为一种替代和补充方法,节省医疗资源,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浙江台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构成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为经验性诊治该地区儿童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1年8月就诊并有完整资料的慢性咳嗽患儿258例,遵循国内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作出慢性咳嗽初步诊断并按时随访,作出最终诊断。结果258例患儿中最终确定病因患儿239例(92.6%),其中单一病因咳嗽患儿204例,占85.4%;二重病因35例,占14.6%。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前四位分别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07例(41.5%),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59例(22.9%),CVA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35例(13.6%),UACS31例(12.0%)。幼儿组和学龄前期组患儿均以变异哮喘咳嗽为主,而学龄期儿童组以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为主。CVA的临床特征主要为夜间咳嗽,UACS的临床特征主要为湿痰咳嗽。初诊就能确定病因诊断的比例为57.4%(148/258)。结论浙江台州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依次为咳嗽变异性哮喘、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CVA+UAC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而且不同年龄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不同。各种病因的咳嗽具有一定的临床特征.可为经验性诊治儿童慢性咳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复合干扰素(consensus Interferon,CIFN)干复津治疗复发及无应答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对32例普通干扰素治疗无应答或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用干复津15μg治疗,每周3次,皮下注射,疗程24周。观察治疗过程中、结束时及停药半年后随访的临床症状、体征、ALT、HCV-RNA持续应答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31例患者完成治疗,治疗24周时完全应答率和随访6月时持续应答率分别为67.74%和41.93%。普通干扰素治疗的复发组和无应答组经干复津治疗结束后HCV-RNA持续阴转率分别为67.8%和19.35%(P<0.05),复发组较无应答组具有较好的疗效。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合干扰素15μg单独用于治疗复发或无应答的慢性丙型肝炎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并分析常见临床特征在各病因组间的分布。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17例慢性咳嗽患儿,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的诊断程序进行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并记录其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 结果 217例完成随访的病例中,病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1例(28.1%)、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24.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17.1%)、感染后咳嗽35例(16.1%)。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并不完全相同(χ2=31.718,P<0.05);~3岁组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31.5%),~6岁组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8.9%),~14岁组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8.2%)。不同性别患儿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7,P<0.05);男患儿首位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6例(35.4%),女患儿首位病因为感染后咳嗽22例(25.3%)。不同病因组间慢性咳嗽的主要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均P<0.05)。 结论 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性别间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不同;各病因组间慢性咳嗽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可为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肺癌根治术后慢性咳嗽的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在西医常规化痰、止咳的同时给予射干麻黄汤。对照组(31例)常规化痰、止咳治疗,比较2组对慢性咳嗽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射干麻黄汤治疗肺癌根治术后慢性咳嗽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以提高儿科医生对年幼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临床资料。结果:85例非特异性慢性咳嗽患儿病因分布如下:咳嗽变异性哮喘27例(31.8%),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2例(37.6%),感染后咳嗽16例(18.8%),胃食管反流性咳嗽3例(3.5%),过敏性咳嗽2例(2.4%),病因不明5例(5.9%)。结论:5岁及以下儿童非特异性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构成比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感染后咳嗽及其他病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亚急性咳嗽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表达水平及其指导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治疗的作用。方法收集门 诊2015年2~10月超过3周主诉为咳嗽的病人100例,包括亚急性咳嗽52例,慢性咳嗽48例,排除肺部感染,3~8周之间的咳嗽 定义亚急性咳嗽,超过8周定义慢性咳嗽。评估病人症状、FENO值、肺量计以及治疗反应性。结果以中位数(四分位数)判断, 所有纳入对象的FENO值为19(12~30)ppb;亚急性咳嗽为16(9.5~29.8)ppb,慢性咳嗽为20.5(15.0~33.0)ppb,两者具有显著差 别(Z=-2.245,P=0.025);其中亚急性咳嗽有15例(28.8%)的FENO≥25 ppb,慢性咳嗽20例(41.6%),两者占比无显著差异(χ2= 1.801,P=0.179)。以FENO≥25 ppb作为ICS治疗的临界值,35名患者中31人2周后咳嗽明显缓解,4人对ICS反应不佳。亚急 性咳嗽(14/15,93.3%)和慢性咳嗽组(17/20,85.0%)ICS治疗反应良好,两者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588,P=0.443)。亚急性咳嗽 组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嗜酸性粒细胞支气管炎组的FENO水平高于感染后咳嗽组。在病因分析中,咳嗽变异性哮喘或嗜酸性 粒细胞支气管炎在亚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中分别为23例(44.2%)和21例(43.8%),两者无显著差异(χ2=0.002,P=0.961)。结论 FENO可能成为亚急性咳嗽病因分析及ICS治疗反应性判断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在慢性咳嗽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门诊就诊的慢性咳嗽患者63例,除外其他内科疾病及耳鼻咽喉科其他疾病,依据临床症状分为2组:有反酸症状组39例及无反酸症状组24例。对2组患者均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口服,观察治疗前后的咳嗽VAS评分、反流检查计分量表(The reflux finding score, RFS)和反流症状指数量表(The reflux symptom index, RSI)评分,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反酸症状组39例中35例(89.74%)经抑酸治疗咳嗽消失或不同程度缓解。无反酸症状组21例(退出3例)中9例(42.86%)经抑酸治疗咳嗽消失。反酸症状组治疗后2周、1个月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反酸症状组仅RSI评分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咳嗽有部分可归因于咽喉反流疾病,抑酸治疗有明显效果,而无反酸症状者抑酸治疗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和分析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我院诊断为CVA的266例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总结。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A组,98例)、支气管扩张剂(B组,131例)、其他药物(C组,37例)。A组为标准治疗组,B、C组为非标准治疗组。评价指标包括: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患者对疾病认知是否正确、停药后2年内的复发率、患者对疗效是否满意、ICS治疗的使用情况。结果 266例CVA患者中,能正确认知疾病者占50.4%(134/266)。36.8%的患者接受了标准治疗,其咳嗽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优于非标准治疗组,疗效满意度较高,2年随访复发率较低;63.2%的患者接受了非标准治疗,其疗效满意度较低,2年随访复发率较高。未使用ICS联合支气管扩张剂治疗的主要原因有:担心ICS不良反应(32.7%)、不认可CVA的诊断而拒绝使用(48.2%)、认为ICS装置使用不便(8.9%)。结论 目前CVA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率和规范化治疗率均较低,应加强宣教,提高患者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